成矿时代及其演化

2024-05-15

1. 成矿时代及其演化

基于上述成矿地质环境演化史成矿作用分析可知,研究区自新元古代以来就有成矿作用发生,并随着大地构造环境的演化而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据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2000)对内蒙古360个矿床的成矿时代统计,属太古宙的有32个,占全区的9%(以下仅标出百分数),应归属于迁西、阜平、五台和吕梁4个旋回,为华北陆块基底形成的变质环境成矿期;元古宙48个,占13.3%,为华北陆块盖层四堡-晋宁旋回和西伯利亚板块结晶岩系形成时的大陆裂谷构造和陆缘沉积环境成矿期;早古生代3个,占0.8%,属华北陆块北缘增生环境下形成的矿床,统称增生环境成矿期。晚古生代61个,占17%,属华北陆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相对移动,碰撞对接过程形成的矿床,统称陆-陆碰撞成矿期;印支期6个,占1.6%,两大陆碰撞后地壳处于不均匀状态下的升降运动,总体属抬升阶段,断裂活动频繁,可称为构造隆升成矿期。但据目前资料分析认为,此阶段的成矿作用强度不大;燕山-喜马拉雅期210个,占58.3%,此时滨西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和岩石圈大规模拆沉作用、拉伸盆地波及全区,火山喷发和岩浆喷发-侵入活动达到鼎盛时期,统称多元构造体制环境成矿期。可以看出,从整个内蒙古成矿的角度,主要成矿期是中生代的构造-岩浆喷发-侵入成矿期(占58.3%);其次依次为晚古生代的陆-陆碰撞成矿期(占17%);元古代的大陆裂谷构造和陆缘沉积环境成矿期(13.3%)、太古宙的变质作用成矿期(占9%)、印支期的构造隆升成矿期(1.6%)和早古生代的大陆边缘增生环境成矿期(0.8%)。由于古亚洲洋的演化实际上波及了整个内蒙古地区,因此从古亚洲洋的角度看本区的成矿作用其总体上与内蒙古地区具有相似性(表4-3)。由于范围的限制,本区不发育太古代—早中元古代的成矿作用。此外,由于早古生代的板块边缘增生主要发生在本区南部一带,再加上对区域早古生代的板块增生以及成矿时代数据不足等问题还存在不同认识,因此,对这方面的统计结果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洪大卫等(2003)认为在中亚造山带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就有成矿活动,但成矿作用的高峰期却出现在晚古生代和中生代,同区域花岗岩浆活动的高峰完全一致。大致以大兴安岭为界,西部的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晚古生代,东部主要在中生代。反映出西部的成矿作用主要受古亚洲洋构造域的控制,而东部则明显受到太平洋构造域叠加的影响。
表4-3 研究区及邻区部分矿床成矿时代数据


续表


从上述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尽管本区经历了复杂的大地构造演化,成矿作用发生的时间早,期次多,但主要集中在古生代(17%),但主要是中晚古生代和中生代(58.3%),主要是燕山期两个阶段。元古代的大陆裂谷构造和陆缘沉积环境成矿期(13.3%)和太古宙的变质作用成矿期(9%)虽在内蒙古地区的成矿时代中占有较大比例,但对于本区而言,则相对次要。这同本区涉及古陆边缘范围较小有关。从统计的数据看,似乎中生代占据了特别重要的地位。考虑到后期成矿作用对早期成矿的叠加改造,从而影响对早期成矿作用的确定,以及同位素年龄测定中偏向易于收集到更晚更新的年龄岩石样品等情况,很多早期成矿的产物并未让人们正确的认识。特别像本区成矿叠加作用异常发育、叠加改造成矿特征尤为明显的情况下,如对矿床特征不做详细观察和鉴定,对于定年样品不做精确挑选,更可能掩盖早期成矿作用的存在。故而不能完全依据成矿时代的统计结果来确定成矿期的重要性,还应结合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的历史与地质作用强度等因素综合分析。

成矿时代及其演化

2. 成矿系列在时代上的演化

(一)中条期和晋宁期的成矿作用
浙东南地区分布有省内已知最古老的八都岩群,原岩由一套基性火山岩-陆源碎屑岩-粘土岩建造组成,以富碳、低硅、高铝为特点,属古元古代初始陆壳裂解扩张环境下广海型地槽型沉积,在中条期经受高角闪岩相变质。中元古代陈蔡群(龙泉群)为基性火山岩-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接受了初始金属沉积,在早晋宁期经受变质。目前在中条期、晋宁期变质岩中发现的矿床,如乌岙、七湾等铅锌矿(系列7),主要成矿时代都在500Ma左右,属于加里东期。说明在元古宙,浙东南地槽发展主要处在成矿物质的初期聚集阶段,主要成矿作用发生在晋宁期—加里东期。
浙西地区,中元古界平水组和双溪坞群,分别属于岛弧型细碧角斑岩建造和成熟岛弧陆相酸性—中酸性火山岩建造,其中已发现海底火山喷发沉积成因的块状硫化物铜矿床和陆相火山岩中的明矾石(铜、金)矿床(系列1)。浙西新元古界河上镇群为磨拉石-硬砂岩-复理石-陆相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已知有铜和叶蜡石矿床。
早晋宁期末,华南地块与扬子地块发生碰撞,褶皱抬升,两陆块沿江山-绍兴深断裂一线拼接,并发生强烈韧性剪切变形和幔源岩体的侵入,为后期的成矿作用奠定了基础。
(二)加里东期的成矿作用
浙东南区此时虽已成陆,但深层构造-热事件局部仍然强烈,形成如前述的乌岙、七湾铅锌矿,铜岩山、大岭头、南弄、落花洋多金属矿床(点),它们分别产在八都岩群、陈蔡群(龙泉群)中,矿床周围均强烈混合岩化,沿碳酸盐岩或富钙镁质岩层形成“矽卡岩”或“绿色蚀变岩”,在多世代变形的岩层中形成似层状、透镜状、钝角尖灭形、盾形矿体,均属于与古-中元古代喷发沉积叠加晋宁晚期—加里东期变质改造作用有关的多金属矿床(系列7)。
该时期浙西进入准稳定地台阶段,震旦纪—奥陶纪处于裂陷槽环境,局部呈半封闭还原环境,形成富碳硅质沉积、含钒石煤层、镍钼金属硫化物层和铜锌硫化物层,出现合富式黄铁矿、安仁式含钒石煤等矿床(点)(系列9),一部分铜锌硫化物层经燕山期叠加改造成为矿床,如潘家(系列5a)。属于系列9的镍钼金属层尚不具备独立经济价值,但可视为矿质富集的胚体。
(三)华力西-印支期的成矿作用
浙东南地区丽水-余姚深断裂以东,发现浅变质芝溪头杂岩,属于稳定型(地台?)海陆过渡相单陆屑含煤建造,原岩为石炭-二叠系。福建省福鼎南溪银硐铅锌矿,产在呈天窗出露的中下石炭统细碎屑岩、钙硅质岩、火山岩中。由此可以认为,浙东沿海中生代火山岩系之下,存在华力西-印支期构造层中的铅锌成矿作用,对扩展中生代火山型铅锌银成矿物质来源的认识有所启示。浙西地区此时期处于地台发展阶段,钱塘台地海盆有沉积成因的铜、锌硫化物。依据岩相古地理环境分析,认为属同构造期断裂控制的热泉成因,经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形成矿床(系列2)。
江山-绍兴拼接带在华力西-印支期发生强烈走向滑移,韧性剪切变形进一步加强,并形成一系列剪切带型金矿(系列8)。目前已知矿床规模虽小,但不失为一有前景的矿床类型。
(四)燕山期的成矿作用
燕山期,浙江进入活动大陆边缘发展阶段,浙西、浙东南形成统一的大陆,也是浙江成矿作用的鼎盛时期。此时期主要有岩浆热液成矿、火山热液成矿和地热水成矿作用,以及对过往地质年代成矿作用的叠加改造。
燕山早期岩浆侵入活动主要在浙西。其中与铁、铜、铅、锌、锑、汞成矿亚系列(系列5a)有关的岩体,主要是第一次侵入的花岗闪长岩的岩体,如珊溪、千家村、闲林埠、五山关、彰坞、岭后、沐尘等以中酸性为主的侵入岩体,其中多数属于陆壳同熔型成因类型,侵入时间一般在150Ma之前。
与钨、锡、铍、铌、铅、锌、砷、锑等成矿亚系列(系列5b)有关的岩体,则属于燕山早期第二次侵入活动产物,以黑云母花岗岩为主,部分为钾长花岗岩,如学川、儒洪、岩前、河桥、广山等岩体,主要为陆壳重熔型,成岩年代一般在140Ma之后。
还有如横塘、三枝树、银坑、洋滨等钼、锡、铜斑岩成矿作用(系列5c),时代主要也在燕山早期。已知的成矿强度相对较弱,一般达到小型矿床或矿化。
与燕山期陆缘火山作用有关的有系列3和系列4两个成矿系列,前者为金、银、铅、锌、钼等金属成矿系列(系列3),后者为膨润土、沸石、地开石、叶蜡石、明矾石、伊利石等非金属成矿系列(系列4)。
火山金属成矿系列(系列3)成矿始于大爽-高坞喷发期之后。受基底隆起区火山-潜火山作用控制,如治岭头金银矿(系列3a),成矿始于160Ma,结束在130Ma左右。与燕山早期穹形构造有关的钼、金、银、铅、锌亚系列(系列3b)和与火山喷发-沉积盆地有关的铅、锌、铁亚系列(系列3c),成矿空间定位和容矿构造形成于西山头期,成矿则与潜火山热液作用有关,成矿在116~83Ma。与白垩纪火山喷发断陷盆地边缘断裂有关的银、铅、锌亚系列(系列3d),成矿则在100~80Ma之间。
火山非金属成矿系列(系列4)均与富玻质火山岩的水解、蚀变作用有关,是火山岩和介质水之间就地改造的产物。最早出现在燕山早期的大爽期喷发物中,如峰洞岩地开石;稍后有西山头期(浙东南)、寿昌期(浙西)的地开石、叶蜡石、膨润土矿的形成。燕山晚期朝川组、塘上组中又有明矾石、沸石、膨润土的成矿。系列4矿床都是似层状矿化,顶部伴有硅帽(次生石英岩),其上有新喷发物覆盖,其形成年代应与火山岩系同时或稍迟。
成矿系列6,分别是与火山期后地热水作用有关的萤石矿(系列6a)和与岩浆期后地热水作用有关的萤石矿(系列6b),它们形成时间在85Ma或更晚一些。萤石的成矿,可谓燕山期成矿高峰的最后一幕。
(五)喜马拉雅期的成矿作用
喜马拉雅期主要的成矿作用有河湖相沉积成因的硅藻土,与近代表生作用有关的风化壳型稀土矿、风化-蚀变型和风化壳型的瓷土(高岭土)矿,以及铁帽型金矿。
总之,由元古宙以来,成矿系列始自地槽阶段的岛弧火山成矿作用,经历古陆隆起的构造热事件,形成区域变质热液矿床和动力变质矿床;在浙西地台时期,有沉积和热泉成因的矿化聚集;及至燕山期形成陆缘岩浆活动高潮,构成浙江繁多的岩浆成矿和火山成矿类型,奠定了全省矿产资源的总格局(表5-1-1)。
表5-1-1 浙江成矿系列时代演化关系


3. 成矿时代及矿床成因

1.成矿时代
新街铂矿含矿基性-超基性岩的K-Ar同位素年龄为352~296Ma、Sm-Nd等时年龄为197士60Ma(卢纪仁等,1998),大致时代为海西期。由于新街铂矿床的铂族元素及铜、镍矿化主要与岩浆分异作用有关,由此可推测成矿时代也主要为海西期。
2.矿床成因
新街层状岩体的堆积旋回及韵律性十分明显,属火成堆积就地分异的典型层状岩体。铂族硫化物矿石主要赋存在堆积旋回底部的含铁橄榄岩、橄榄辉石岩中;矿化成因与含铁钛氧化物的基性-超基性岩有密切关系。
PGE的富集与硫化物的成因有直接关系。铂族元素矿化与新街岩体的硫化物及蚀变作用有关,即与橄榄石的蛇纹石化、单斜辉石的次闪石化、辉石和长石的次闪石化密切相关。因而可以说硫化物的生成与蛇纹石化、次闪石化同时或稍晚,硫化物(铂矿化)是在自变质期由残余气液作用生成的。硫化物分布均匀而分散,说明可能在气液作用下,在硅酸盐矿物蚀变过程中从硅酸盐晶格中释放出PGE,与残余气液中的S结合成硫化物,从而形成与金属硫化物有关的铂族矿物。在岩体底部的基性-超基性岩中,往往是金属硫化物增多,矿化程度也较高。
综上所述,新街铂矿属产于层状基性-超基性杂岩体中的、在岩浆熔离型钒钛磁铁矿基础上叠加的晚期热液交代型铂矿床。

成矿时代及矿床成因

4. 铁矿是如何形成的?

亲,地球上分散在各处含铁的岩石,风化崩解,里面的铁也被氧化,这些氧化铁溶解或悬浮在水中,随着水的流动,逐渐沉淀堆积在水下,成为铁比较集中的矿层,在整个聚集过程中,许多生物起着积极的作用。铁矿层形成后,再经过多次变化,譬如地壳中的高温高压作用,有时还有含矿物质多的热液参加进来,使这些沉积而成的铁矿或含铁较多的岩石变质,造成规模很大的铁矿;这些经过变质的铁矿或含铁较多的岩石,还可以再经过风化,把铁进一步集中起来,造成含铁量很高的富铁矿。 还有些铁矿是岩浆活动造成的。岩浆在地下或地面附近冷却疑结时,可以分离出铁矿物,并在一定的部位集中起来;岩浆与周围岩石接触时,也可以相互作用,形成铁矿。

5. 铁矿是怎么形成的

成矿规律 不同的地质时期,在类似的地质条件下,可以形成同类型的铁矿床;但在不同的地质时期和构造运动期,占主导地位的铁矿床类型则是不同的,显示了铁矿床形成与地壳演化密切有关的特点。由老到新,各地质时期的主要铁矿床类型及其成矿规律如下: 太古宙 铁矿主要分布于华北地台北缘的吉林东南部、鞍山—本溪、冀东—北京、内蒙古南部和地台南缘的许昌—霍丘、鲁中地区。以受变质沉积型铁硅质建造矿床为主,常称“鞍山式”铁矿。多为大型矿床,铁矿床主要赋存于鞍山群、迁西群、密云群、乌拉山群、泰山群、登封群、霍丘群等。其岩石变质程度多属角闪岩相,部分属麻粒岩相或绿片岩相,并受混合岩化。矿石以条纹状、条带状、片麻状构造为特征,被称为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型铁矿。该时代储量占41.4%。 古元古代 铁矿主要分布于华北地台中部北东向五台燕辽地槽区。矿床仍以受变质沉积型铁硅质建造为主,赋存于五台群、吕梁群变质岩中,矿石以条纹状、条带状构造为主。在南方地区有伴随海相火山岩、碳酸盐岩的火山岩型矿床,以云南大红山铁铜矿床为代表,矿体产于大红山群钠质凝灰岩、凝灰质白云质大理岩中。 新元古代 (含震旦纪)铁矿床类型较多。在北方地区,有产于浅海-海滨相以泥砂质为主沉积型赤铁矿床,分布于河北龙关—宣化一带和产于斜长岩体中的承德大庙一带的岩浆型钒钛磁铁矿床;在内蒙古地轴北缘有产于白云鄂博群白云岩中的白云鄂博铁、稀土、铌综合矿床;还有赋存细碎屑岩-泥灰岩-碳酸盐建造中的酒泉镜铁山沉积变质型铁矿(铜、重晶石)。在南方地区,除分布于湘、赣两省的板溪群、松山群浅变质岩系中的沉积变质型铁矿,还有产于新元古界澜沧群中基性火山岩中的云南惠民大型火山-沉积型铁矿。 元古宙形成的铁矿,储量占22.8%。 古生代 除志留纪铁矿较少外,其他各时代都有铁矿。以沉积型和岩浆型矿床为主,也有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如沉积型铁矿,分布于南方(湘、桂、赣、鄂、川)泥盆系中的海相沉积赤铁矿床,常称“宁乡式”铁矿;岩浆晚期型矿床以钒钛磁铁矿(攀枝花式)最为重要,含矿岩体分布于攀枝花—西昌一带。该时代储量占22.4%。 中生代 是陆相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铁矿床和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形成的主要时代。陆相火山-侵入型,主要分布于宁(南京)—芜(湖)地区。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床,分布于鄂东(大冶式)、邯邢、鲁中、晋南、豫北和闽南等地区。这个时代形成的铁矿,储量占12.4%。 新生代 以风化淋滤及残、坡积型为主,次为陆相沉积的菱铁矿、沼铁矿,还有海滨砂铁矿。储量占1.0%。

铁矿是怎么形成的

6. 铁矿是怎么形成的

成矿规律 不同的地质时期,在类似的地质条件下,可以形成同类型的铁矿床;但在不同的地质时期和构造运动期,占主导地位的铁矿床类型则是不同的,显示了铁矿床形成与地壳演化密切有关的特点。由老到新,各地质时期的主要铁矿床类型及其成矿规律如下: 太古宙 铁矿主要分布于华北地台北缘的吉林东南部、鞍山—本溪、冀东—北京、内蒙古南部和地台南缘的许昌—霍丘、鲁中地区。以受变质沉积型铁硅质建造矿床为主,常称“鞍山式”铁矿。多为大型矿床,铁矿床主要赋存于鞍山群、迁西群、密云群、乌拉山群、泰山群、登封群、霍丘群等。其岩石变质程度多属角闪岩相,部分属麻粒岩相或绿片岩相,并受混合岩化。矿石以条纹状、条带状、片麻状构造为特征,被称为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型铁矿。该时代储量占41.4%。 古元古代 铁矿主要分布于华北地台中部北东向五台燕辽地槽区。矿床仍以受变质沉积型铁硅质建造为主,赋存于五台群、吕梁群变质岩中,矿石以条纹状、条带状构造为主。在南方地区有伴随海相火山岩、碳酸盐岩的火山岩型矿床,以云南大红山铁铜矿床为代表,矿体产于大红山群钠质凝灰岩、凝灰质白云质大理岩中。 新元古代 (含震旦纪)铁矿床类型较多。在北方地区,有产于浅海-海滨相以泥砂质为主沉积型赤铁矿床,分布于河北龙关—宣化一带和产于斜长岩体中的承德大庙一带的岩浆型钒钛磁铁矿床;在内蒙古地轴北缘有产于白云鄂博群白云岩中的白云鄂博铁、稀土、铌综合矿床;还有赋存细碎屑岩-泥灰岩-碳酸盐建造中的酒泉镜铁山沉积变质型铁矿(铜、重晶石)。在南方地区,除分布于湘、赣两省的板溪群、松山群浅变质岩系中的沉积变质型铁矿,还有产于新元古界澜沧群中基性火山岩中的云南惠民大型火山-沉积型铁矿。 元古宙形成的铁矿,储量占22.8%。 古生代 除志留纪铁矿较少外,其他各时代都有铁矿。以沉积型和岩浆型矿床为主,也有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如沉积型铁矿,分布于南方(湘、桂、赣、鄂、川)泥盆系中的海相沉积赤铁矿床,常称“宁乡式”铁矿;岩浆晚期型矿床以钒钛磁铁矿(攀枝花式)最为重要,含矿岩体分布于攀枝花—西昌一带。该时代储量占22.4%。 中生代 是陆相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铁矿床和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形成的主要时代。陆相火山-侵入型,主要分布于宁(南京)—芜(湖)地区。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床,分布于鄂东(大冶式)、邯邢、鲁中、晋南、豫北和闽南等地区。这个时代形成的铁矿,储量占12.4%。 新生代 以风化淋滤及残、坡积型为主,次为陆相沉积的菱铁矿、沼铁矿,还有海滨砂铁矿。储量占1.0%。

7. 铁矿是如何形成的?

亲,地球上分散在各处含铁的岩石,风化崩解,里面的铁也被氧化,这些氧化铁溶解或悬浮在水中,随着水的流动,逐渐沉淀堆积在水下,成为铁比较集中的矿层,在整个聚集过程中,许多生物起着积极的作用。铁矿层形成后,再经过多次变化,譬如地壳中的高温高压作用,有时还有含矿物质多的热液参加进来,使这些沉积而成的铁矿或含铁较多的岩石变质,造成规模很大的铁矿;这些经过变质的铁矿或含铁较多的岩石,还可以再经过风化,把铁进一步集中起来,造成含铁量很高的富铁矿。 还有些铁矿是岩浆活动造成的。岩浆在地下或地面附近冷却疑结时,可以分离出铁矿物,并在一定的部位集中起来;岩浆与周围岩石接触时,也可以相互作用,形成铁矿。【摘要】
铁矿是如何形成的?【提问】
亲,地球上分散在各处含铁的岩石,风化崩解,里面的铁也被氧化,这些氧化铁溶解或悬浮在水中,随着水的流动,逐渐沉淀堆积在水下,成为铁比较集中的矿层,在整个聚集过程中,许多生物起着积极的作用。铁矿层形成后,再经过多次变化,譬如地壳中的高温高压作用,有时还有含矿物质多的热液参加进来,使这些沉积而成的铁矿或含铁较多的岩石变质,造成规模很大的铁矿;这些经过变质的铁矿或含铁较多的岩石,还可以再经过风化,把铁进一步集中起来,造成含铁量很高的富铁矿。 还有些铁矿是岩浆活动造成的。岩浆在地下或地面附近冷却疑结时,可以分离出铁矿物,并在一定的部位集中起来;岩浆与周围岩石接触时,也可以相互作用,形成铁矿。【回答】
亲,希望能帮到你,祝你生活愉快幸福安康。【回答】
地球上的铁矿层里为什么会有古生物化石。铁矿是不是都属于古生物化石?【提问】
因为地壳运动啊!把古生物,古植物都埋在同一地表层里 ,所以会有古生物化石【回答】
铁矿不都属于古生物化石,有的铁矿石本来就是天然存在的,不需要化石形成【回答】
亲,希望能帮到你,祝你生活愉快【回答】

铁矿是如何形成的?

8. 铁矿怎么形成

下面讲讲铁矿是怎么形成的。

地球上分散在各处含有铁的岩石,风化崩解,里面的铁也被氧化,这些氧化铁溶解或悬浮在水中,随着水的流动,逐渐沉淀堆积在水下,成为铁比较集中的矿层,在整个聚集过程中,许多生物起着积极的作用。

铁矿层形成后,再经过多次变化,譬如地壳中的高温高压作用,有时还有含矿物质多的热液参加进来,使这些沉积而成的铁矿或含铁较多的岩石变质,造成规模很大的铁矿;这些经过变质的铁矿或含铁较多的岩石,还可以再经过风化,把铁进一步集中起来,造成含铁量很高的富铁矿。还有些铁矿是岩浆活动造成的。岩浆在地下或地面附近冷却疑结时,可以分离出铁矿物,并在一定的部位集中起来;岩浆与周围岩石接触时,也可以相互作用,形成铁矿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