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吴国名将都有哪些呀?

2024-05-13

1. 三国时期的吴国名将都有哪些呀?

1、吕蒙 
(178—219)三国吴国名将。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从孙权转战各地,任横野中郎将。后随周瑜等大破曹操于赤壁。受孙权之劝,多读史书、兵书,学识英博。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旋病逝。 
2、黄盖 
三国吴国将领。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零陵北)人。初为郡吏,举孝廉。后从孙坚起兵,为别部司马。继从孙策、孙权征战。为安抚山越,曾相继任九县令长,杀不法官吏,所在平定,迁丹阳都尉。
他善于驭众,爱护士卒。赤壁一战,建议火攻,并领满载薪草、灌有膏油的船只数十艘诈降,乘机因风纵火,大破曹军,以功任武陵中郎将。后为郡守,征“武陵蛮”。官至偏将军,病卒。 
3、程普 
三国吴国将领。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东)人。初为州郡吏,从孙坚征伐,镇压黄巾军,破董卓。后助孙策经营江南,官拜荡寇中郎将,领零陵太守。
策死,与张昭等共辅孙权。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周瑜为左右督,大破曹操于赤壁(在今湖北蒲圻西北)。官至江夏太守、荡寇将军。 
4、甘宁 
三国吴国将领。字兴霸,巴郡临江(今四川忠县)人。初依附刘表,后归孙权。曾从周瑜破曹操,又从吕蒙拒关羽,以功拜西陵太守、折冲江军。
后曹操进攻濡须(在今安徽),他为前都督,率兵百余夜袭曹营,使魏军大惊。建安二十年(215年),从孙权攻合肥,奋勇死战,为孙权所重。 
5、陆抗 
(226—274)三国吴国名将。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陆逊子。年20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5000人。后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
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驻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凤凰元年(272年),击退晋将羊祜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后拜大司马、荆州牧,卒于官。 
6、太史慈 
太史慈(166—206年),字子义,东莱郡黄县(今山东黄县东黄城集)人,三国时期吴国大将。 
7、凌操 
凌操,吴郡余杭人。孙策锋起淮南时,征讨吴贼严白虎,白虎不敌,奔走余杭,于路劫掠;凌操便与儿子凌统引乡人杀败之,父子二人来投孙策,孙策使为从征校尉,同引兵渡江。
孙权统军后,凌操从讨江夏黄祖。军入夏口,凌操先登,破其前锋,轻舟独进,为黄祖部将甘宁流矢而死。
扩展资料:
一、吕蒙简介:

吕蒙(179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
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
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奋勇抵抗张辽军追袭,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
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不久后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二、黄盖简介:

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
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孙权即位,诸山越不宾,黄盖活跃在镇抚山越的一线,前后九县,所在悉平,迁丹杨都尉。
黄盖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每每征讨,他的部队皆勇猛善战。
三、程普简介:

程普(?—215年),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东)人。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他曾跟随孙坚讨伐过黄巾、董卓,斩华雄、破吕布,又助孙策平定江东。
孙策死后,他与张昭等人共同辅佐孙权,并讨伐江东境内的山贼,功勋卓著。赤壁之战与周瑜分任左右都督打败曹操,之后大破曹仁于南郡。程普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被人们尊称为“程公”。
四、甘宁简介:

甘宁(?—220年?存疑),字兴霸,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官至西陵太守,折冲将军。
甘宁少年时好游侠,纠集人马,持弓弩,在地方上为非作歹,组成渠师抢夺船只财物,崇尚奢华,人称锦帆贼。青年时停止抢劫,熟读诸子。曾任蜀郡丞,后历仕于刘表和黄祖麾下,未受重用。
建安十三年(208年),甘宁率部投奔孙权,开始建功立业。曾经力劝孙权攻破黄祖占据楚关,随周瑜攻曹仁夺取夷陵,随鲁肃镇益阳对峙关羽,随孙权攻皖城擒获朱光。
率百余人夜袭曹营,从而使曹军纷纷高举火把、擂鼓喧哗。在逍遥津之战,他保护孙权蹴马趋津。孙权曾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相敌也”。吕蒙曾说:“天下未定,斗将如宁难得,宜容忍之。”
五、陆抗简介: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丞相陆逊次子。
陆抗袭父爵为江陵侯,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五千人。后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驻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
凤凰元年(272年),击退晋将羊祜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后拜大司马、荆州牧,卒于官,终年49岁。与陆逊皆是吴国的中流砥柱,并称“逊抗 ”,被誉为吴国最后的名将 。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吕蒙
百度百科黄盖
百度百科程普
百度百科甘宁
百度百科陆抗

三国时期的吴国名将都有哪些呀?

2. 三国时期的吴国名将都有哪些呀?

1、周 瑜 (字公瑾),汉末名将,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洛阳令周异之子,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病逝,年仅36岁。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范成大誉之为"江左风流美丈夫"。

2、太史慈(字子义),东汉末年武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于赤壁之战前病逝,死时才四十一岁。
3、甘 宁 (字兴霸),三国时期吴国大将。他为人暴躁记仇,少有气力,好游侠,为人勇猛刚强,忠心耿耿,勇往直前。曾被孙权称为: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矣

4、周 泰 (字幼平),孙策平定江东时即成为东吴的将领,曾经多次保护孙权免受敌军的攻击。后来孙权为了表彰周泰为了东吴出生入死的功绩,而赐给他青罗伞盖。
5、凌 统 (字公绩),凌操之子,原来与甘宁有杀父之仇,后与甘宁成为东吴的顶梁之柱
6、徐 盛(字文向),相貌英俊,江南极少数文武全才之一

早年徐盛抗击黄祖,因功升为中郎将。刘备伐吴时,徐盛跟随陆逊攻下蜀军多处屯营;曹休伐吴时,徐盛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以少抗多,成功防御。因前后战功,徐盛先后升任建武将军、安东将军,任庐江太守。后来,曹丕大举攻吴,吴国依徐盛的建议在建业外围筑上围墙,曹丕被迫退走。黄武年间,徐盛病逝,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其官爵由儿子徐楷继承。
7、丁 奉 (字承渊),孙权所看重的青年将领之一,位至大司马

8、黄 盖 (字公覆),早期跟随孙坚老将,赤壁一战中火烧连环船的重要人物
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时,黄盖前往曹营诈降,并趁机以火攻大破曹操的军队,是赤壁之战主要功臣之一,以功拜武锋中郎将,他也因为此事迹而被后人广为传颂,小说《三国演义》在刻画黄盖这一人物时描写了"苦肉计"的故事。不久武陵蛮夷反,攻打城邑,黄盖以五百人,放其半入,拦腰截击,大破诸贼。春去夏来,寇乱尽平。后又平讨长沙益阳县山贼,加偏将军。官至偏将军、武陵太守。有一子黄柄。
9、朱 然 (字义封),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原姓施,朱治的养子。猇亭之战与陆逊合力大破刘备,之后朱然提出应该收兵防备魏国,魏国果然趁机攻吴。曹真、夏侯尚、张郃等魏将围攻江陵六月之久,最终在朱然死守之下退军,朱然从此名震敌国。

10、朱 治 (字君理),三国时期吴国武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为东吴武将朱然之嗣父。
朱治原是朱然的舅父,后来收朱然为养子。朱治早年跟随孙坚,孙坚挂掉后又帮助孙策平定江东,并举荐孙权为孝廉。孙策挂掉后,朱治和张昭、周瑜等一起辅佐孙权。孙权对朱治非常尊敬,朱治每次觐见,孙权都亲自迎接他且赏赐颇丰。《古今刀剑录》载,黄武二年,朱治被封为安国将军,亲铸佩刀,取名安国。
11、程 普 (字德谋),东汉末年东吴的武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他曾跟随孙坚讨伐过黄巾、董卓,又助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死后,他与张昭等人共同辅佐孙权,并讨伐江东境内的山贼,功勋卓著。程普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被人们尊称为"程公"。

12、韩 当(?-227年,字义公),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韩当因为长于弓箭、骑术并且膂力过人。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随从其征伐四方,功勋卓著,对江东基业的逐渐稳固和吴国的建立有着重要影响。官至昭武将军、冠军太守,加都督称号,封爵石城侯。黄武六年(227年)卒。

3. 三国时期吴国的主要将领有谁

孙坚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今浙江省富阳)人。中平元年(公元一八四年),与朱隽一起剿灭黄巾军。官职为别部司马、议郎、长沙太守等,并参加过诸侯联合讨伐董卓之战。公元一九二年袁术派他前去攻打荆州刘表,被刘表部将黄祖射死,年仅三十七岁。公元229年春,孙坚的二儿子孙权正式登基称帝后,追谥他的父亲孙坚为武烈皇帝。

孙策

孙策(公元175—200年),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东汉末年割据江东豪强。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年孙坚战死时,孙策十七岁,他将孙坚的灵柩运回,葬于曲阿县(今江苏丹阳县)。事毕,孙策渡江,居留在江都(今江苏扬州),结纳豪俊之士,待养成羽翼,为父报仇。

孙权 

(182—252)即吴大帝。三国吴国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父坚为长沙太守,兄策结交江淮世家,据江东六郡。东汉末,继其兄据有江东,在鲁肃、周瑜辅佐下,治理属地。建安十三年(208年)联合刘备,大败曹操于赤壁。后吴蜀争霸,于彝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 即帝位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邺(南京)。曾派船队航海至夷州(今台湾)。设农官,实行屯田,发展生产。但赋役繁重,刑法严峻,人民不断起义反抗。 

周瑜 

(175—210)三国吴国名将。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世代为宦。助孙权兄策创立政权,官建威中郎将,吴中人称呼为“周郎”。后克皖,与策纳大乔、小乔。策死,与张昭同辅孙权,为前部大都督。建安十三年(208年)以左督(正指挥)与刘备联军败曹操于赤壁。后病逝。精音乐,时有“曲有误,周郎顾”语。 

吕蒙 

(178—219)三国吴国名将。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从孙权转战各地,任横野中郎将。后随周瑜等大破曹操于赤壁。受孙权之劝,多读史书、兵书,学识英博。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旋病逝。 

黄盖 

三国吴国将领。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零陵北)人。初为郡吏,举孝廉。后从孙坚起兵,为别部司马。继从孙策、孙权征战。为安抚山越,曾相继任九县令长,杀不法官吏,所在平定,迁丹阳都尉。他善于驭众,爱护士卒。赤壁一战,建议火攻,并领满载薪草、灌有膏油的船只数十艘诈降,乘机因风纵火,大破曹军,以功任武陵中郎将。后为郡守,征“武陵蛮”。官至偏将军,病卒。 

程普 

三国吴国将领。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东)人。初为州郡吏,从孙坚征伐,镇压黄巾军,破董卓。后助孙策经营江南,官拜荡寇中郎将,领零陵太守。策死,与张昭等共辅孙权。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周瑜为左右督,大破曹操于赤壁(在今湖北蒲圻西北)。官至江夏太守、荡寇将军。 

甘宁 

三国吴国将领。字兴霸,巴郡临江(今四川忠县)人。初依附刘表,后归孙权。曾从周瑜破曹操,又从吕蒙拒关羽,以功拜西陵太守、折冲江军。后曹操进攻濡须(在今安徽),他为前都督,率兵百余夜袭曹营,使魏军大惊。建安二十年(215年),从孙权攻合肥,奋勇死战,为孙权所重。 

陆抗 

(226—274)三国吴国名将。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陆逊子。年20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5000人。后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驻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凤凰元年(272年),击退晋将羊祜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后拜大司马、荆州牧,卒于官。

太史慈

太史慈(166—206年),字子义,东莱郡黄县(今山东黄县东黄城集)人,三国时期吴国大将。

凌操

凌操,吴郡余杭人。孙策锋起淮南时,征讨吴贼严白虎,白虎不敌,奔走余杭,于路劫掠;凌操便与儿子凌统引乡人杀败之,父子二人来投孙策,孙策使为从征校尉,同引兵渡江。孙权统军后,凌操从讨江夏黄祖。军入夏口,凌操先登,破其前锋,轻舟独进,为黄祖部将甘宁流矢而死。

凌统

凌统(188-237年),字公绩,吴郡余杭人,相传鸬鸟镇凌家堂为其故里。父凌操,任孙策部破贼校尉。策死,从孙权。建安八年(203)在夏口一战中,凌操不幸中流矢死。凌统时年15,随军征进,奋力抢父尸而归。孙权嘉其勇,又以其父为国殉难,拜凌统为别部司马,行破贼校尉,使率父部。

潘璋

 潘  璋(?~234)  三国时东吴战将。字文珪。[兖州]东郡发干县 [今河南濮阳今东昌府区人]。从孙权,屡建功业,由别部司马,加武威校尉。与曹操军战于合肥之役,操将张辽掩至,吴将不备,陈武斗死,宋谦、徐盛皆败退。璋原在后,此时,驰马急进,横马斩谦、盛兵走者二人,兵皆还战,孙权壮之,拜偏将军。 

丁奉

丁奉是吴国晚期名将,晓勇而有计谋。他年轻时作小将,多次跟随其他将领征伐,经常勇冠三军。孙亮继位后,丁奉升为冠军将军,参加了吴魏龙兴之战,大破敌人先头部队,立下了大功,升为灭寇将军。孙休继位后,丁奉帮助孙休用计诛杀了权臣孙綝,升为大将军,加封左右都护。

韩当

韩当字义公,辽西令支人也。善弓马,有膂力,从孙坚征伐,陷敌擒虏,为别部司马。

周泰

周泰是东吴大将,武艺出众,威名宿著。他勇猛过人,血战中常带伤继续作战,在对曹军数次战役中发挥出色,深受孙权喜爱。

徐盛

徐盛是三国时吴国名将。他在汉末因战乱客居江东,从而开始辅佐孙权。早年徐盛抗击黄祖,因功升为中郎将。刘备伐吴时,徐盛跟随陆逊攻下蜀军多处屯营;曹休伐吴时,徐盛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以少抗多,成功防御。因前后战功,徐盛先后升任建武将军、安东将军,任庐江太守。后来,曹丕大举攻吴,吴国依徐盛的建议在建业外围筑上围墙,曹丕被迫退走。吴黄武年间,徐盛病逝。 

还有:陈武  周兴  蒋钦  朱桓   董袭 

最后特殊介绍下 陆逊 此人文武双全

陆逊

 陆逊字伯言(183-245),本名陆议,吴郡吴人也。世江东大族,孙策之婿,三国时期吴国大臣,著名的军事家。少孤,为从祖康纲纪门户。年二十一,历东西曹令史,海昌屯田都尉,领县事。年旱,开仓济民,督农桑。讨会稽山越贼帅潘临、鄱阳尤突,所向皆服,拜定威校尉。权配逊策女,数访世务,逊议以 “平山寇叛,取精锐。”权纳其策。由虚势伏兵,破丹杨费栈,安内患,得精卒数万。建安二十四年,蒙称疾瞒关羽,逊代献骄兵计,军暗渡取荆州,除抚边华亭侯。败詹晏、屈陈凤。破房陵邓辅、南乡郭睦,诱降文布。迁镇西将军,封娄侯。陆逊论治荆州“拔人才、未亲疏。”权纳之。黄武元年,拜大都督、假节。督军五万西陵拒刘,伐谋分兵相机而动。火攻,备军尽殁;伏兵,逊逸待劳。加拜辅国将军,领荆州牧,改封江陵侯。吴蜀合,捆以外逊主之,权留玺于逊自裁度。皖县破曹休,缴获从辎重。黄龙元年,拜上大将军、右都护。辅太子。京外上疏:“宽刑罚、忘过记功,以成王业。阻权偏师取夷州。”公孙渊背盟,权欲征,逊陈弊利“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辍;图四海,匪怀细害大。乞息六师,定中夏。”权纳焉。嘉禾五年,逊协诸葛瑾攻襄阳。信韩扁为敌虏。逊佯攻暗退兵,袭江夏附者众。陷魏江夏太守逯式解边害。嘉禾六年,平吴遽乱,定三郡。逊忧吕壹弄权,陈曲直于权。年少丰,开仓济民。逊善赌人,昔言以诸葛恪、暨艳、杨竺终败丧,果应。赤乌七年,代顾雍为丞相。陈 “太子正统,藩正有别,当彼此得所,上下获安。”叩头流血。权不纳,又累遣使责逊,逊愤恚卒,年六十三。孙休时,谥昭侯。

三国时期吴国的主要将领有谁

4. 三国时期吴国末期的武将有哪些

孙璠,登子。
孙希,登子。
孙英,登次子,吴侯。
孙虑,字子智,登弟,建昌侯,镇军大将军。
孙和,字子孝,虑弟,孙权子,南阳王。
孙皓,字元宗,孙和子,吴国末帝。
孙霸,字子威,和同母弟,鲁王。
孙基,霸子,吴侯。
孙壹,霸子,宛陵候。
孙奋,字子扬,霸弟,孙权子,齐王。
孙祺,孙奋弟,孙权子,都亭侯。
孙纂,孙祺子,都亭侯。
孙休,字子烈,孙权六子,琅邪王,吴国第三代皇帝。
诸葛恪,字元逊,瑾长子,大将军,荆、扬州牧,恪阳都侯。
诸葛竦,恪子。
诸葛融,瑾子,恪弟,奋威将军。
陆延,逊长子。
陆抗,字幼节,逊次子,大司马、荆州牧,镇军大将军,都督信陵、西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
 
希望满意

5. 三国时期的吴国将领

1、周 瑜 (字公瑾),汉末名将,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洛阳令周异之子,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病逝,年仅36岁。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范成大誉之为"江左风流美丈夫"。



2、太史慈(字子义),东汉末年武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于赤壁之战前病逝,死时才四十一岁。

3、甘 宁 (字兴霸),三国时期吴国大将。他为人暴躁记仇,少有气力,好游侠,为人勇猛刚强,忠心耿耿,勇往直前。曾被孙权称为: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矣



4、周 泰 (字幼平),孙策平定江东时即成为东吴的将领,曾经多次保护孙权免受敌军的攻击。后来孙权为了表彰周泰为了东吴出生入死的功绩,而赐给他青罗伞盖。

5、凌 统 (字公绩),凌操之子,原来与甘宁有杀父之仇,后与甘宁成为东吴的顶梁之柱

6、徐 盛(字文向),相貌英俊,江南极少数文武全才之一



早年徐盛抗击黄祖,因功升为中郎将。刘备伐吴时,徐盛跟随陆逊攻下蜀军多处屯营;曹休伐吴时,徐盛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以少抗多,成功防御。因前后战功,徐盛先后升任建武将军、安东将军,任庐江太守。后来,曹丕大举攻吴,吴国依徐盛的建议在建业外围筑上围墙,曹丕被迫退走。黄武年间,徐盛病逝,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其官爵由儿子徐楷继承。

7、丁 奉 (字承渊),孙权所看重的青年将领之一,位至大司马



8、黄 盖 (字公覆),早期跟随孙坚老将,赤壁一战中火烧连环船的重要人物

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时,黄盖前往曹营诈降,并趁机以火攻大破曹操的军队,是赤壁之战主要功臣之一,以功拜武锋中郎将,他也因为此事迹而被后人广为传颂,小说《三国演义》在刻画黄盖这一人物时描写了"苦肉计"的故事。不久武陵蛮夷反,攻打城邑,黄盖以五百人,放其半入,拦腰截击,大破诸贼。春去夏来,寇乱尽平。后又平讨长沙益阳县山贼,加偏将军。官至偏将军、武陵太守。有一子黄柄。

9、朱 然 (字义封),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原姓施,朱治的养子。猇亭之战与陆逊合力大破刘备,之后朱然提出应该收兵防备魏国,魏国果然趁机攻吴。曹真、夏侯尚、张郃等魏将围攻江陵六月之久,最终在朱然死守之下退军,朱然从此名震敌国。



10、朱 治 (字君理),三国时期吴国武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为东吴武将朱然之嗣父。

朱治原是朱然的舅父,后来收朱然为养子。朱治早年跟随孙坚,孙坚挂掉后又帮助孙策平定江东,并举荐孙权为孝廉。孙策挂掉后,朱治和张昭、周瑜等一起辅佐孙权。孙权对朱治非常尊敬,朱治每次觐见,孙权都亲自迎接他且赏赐颇丰。《古今刀剑录》载,黄武二年,朱治被封为安国将军,亲铸佩刀,取名安国。

11、程 普 (字德谋),东汉末年东吴的武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他曾跟随孙坚讨伐过黄巾、董卓,又助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死后,他与张昭等人共同辅佐孙权,并讨伐江东境内的山贼,功勋卓著。程普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被人们尊称为"程公"。



12、韩 当(?-227年,字义公),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韩当因为长于弓箭、骑术并且膂力过人。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随从其征伐四方,功勋卓著,对江东基业的逐渐稳固和吴国的建立有着重要影响。官至昭武将军、冠军太守,加都督称号,封爵石城侯。黄武六年(227年)卒。

三国时期的吴国将领

6. 三国时期吴国有哪些战将,怎么评价?

评价一下周瑜吧。
在整个赤壁之战中,周瑜当然不是《三国演义》中所描绘的那样,心胸狭窄,非常嫉妒诸葛亮,并从—开始就想杀诸葛亮。当时曹操大兵压境,东吴君臣压倒—切的大事,是如何抵御强大的曹军。刘备使者诸葛亮来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见孙权,结成了孙、刘联盟,两家共拒曹操。周瑜身为大军统帅,肩负抗击强敌的重任,胜则威无不加,败则—身不保。

岂能在此紧要关头,要杀刘备的使者,造成联盟破裂,这岂不是有利于曹操?当此之时,孙、刘两家最紧要问题是如何不被曹操吃掉,共同利益迫使他们两家走到—起,紧密团结起来,与曹操殊死争斗以求生存,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如果在此紧要关头,周瑜所考虑的不是团结—致共同抗击强敌,而是专门在同盟内部搞摩擦,今天要杀刘备,明天要杀诸葛亮,真要这样的话,哪里还会有赤壁之战的辉煌胜利呢?简直太不合情理了!也太不可思议了!

周瑜、程普引兵数万进攻南郡,与曹将曹仁隔江未战。周瑜派部将甘宁领兵占据夷陵。曹仁分兵围夷陵。甘宁派人向周瑜告急。周瑜留部将凌统守营,自率兵救甘宁,大破曹仁于夷陵。周瑜渡过长江,与曹仁约定日期交战。周瑜跨马突阵,右肋被流矢所中,伤势很重,吴军将士保护周瑜回营,混杀一场,吴军失利,退还营中。次日,曹仁闻知周瑜伤重不起,便率兵来营前搦战。周瑜闻知,立即从床上跃起,令从人备马,就要出战。众将劝道:“将军葥伤未痊,不可与战。”瑜奋然说:“大丈夫既食君禄,当死于战场,以马革裹尸还,幸也!岂可为我—人而废国家大事!”遂披甲提刀上马,奋然而出。

曹军见之,无不惊惧。瑜横刀勒马大叫:“曹仁匹夫,见周郎否!”吴军上下无不被周瑜的顽强精神和英雄气概所感动,大小将士无不斗志昂扬,人人怀必死之志,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厮杀。曹仁立马门旗下望之,见周瑜威风抖擞,目射神光,手持钢刀,立马阵前;又见东吴将士人人勇健,个个英雄。不觉心惊胆战,曹军夺气(丧失战斗意志)。周瑜立即抓住这一有利战机,立即指挥人马混杀过来。曹兵大败,被吴军杀得七零八落。曹仁急忙先掣一军飞奔入城。吴兵随后赶来攻城。曹仁料守不住,弃城杀出,往襄阳而去。吴军遂有南郡之地。

这时,刘备亦领军夺取了位于荆州南面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有众数万。刘备于是自领荆州牧,立营于油口,改油口为公安。刘备前去京口(今江苏镇江)见孙权,说自己所管辖地方太小,不足以容其众,求都督荆州。周瑜于是上疏孙权说:“刘备以枭雄之姿,又有关羽、张飞这样的熊虎之将,必然不会长久伏低做小,屈人之下。我认为如今之计最好的办法是把刘备留在吴郡,给他广修宫室,多赏给他美女和珍奇玩物,让他享受声色之娱,分开关羽、张飞,各置—方,然后由我去指挥他们作战,大事可定矣。今反而轻易地给土地资助他们,让这三人聚在—起,恐怕如同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孙权考虑到曹操在北方虎视眈眈,正当广揽英雄,因此没有釆纳周瑜的建议。

周瑜到京口拜见孙权说:“今曹操新败,暂时不会卷土重来。我请求与奋威将军孙瑜共同攻取蜀中,然后吞并汉中张鲁。留孙瑜驻守,与西凉州的马超结援。我就回来与将军合兵攻取襄阳,进攻曹操。北方可图也。”孙权立即批准了这—计划。周瑜立即返回江陵,在途中突然患病,病死于巴丘山区的巴陵(今湖南省岳阳市)。-------(当然不是让诸葛亮给气死的)-------时年三十六岁。临没上疏说:“本欲为将军建立功业,却不料短命。我死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方今曹操在北方,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孙权闻周瑜死,放声大哭,说:“周瑜有王佐之资(辅佐帝王的本领),忽闻短命,我依赖谁呢!

7. 三国时期吴国的主要将领有谁

孙坚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今浙江省富阳)人。中平元年(公元一八四年),与朱隽一起剿灭黄巾军。官职为别部司马、议郎、长沙太守等,并参加过诸侯联合讨伐董卓之战。公元一九二年袁术派他前去攻打荆州刘表,被刘表部将黄祖射死,年仅三十七岁。公元229年春,孙坚的二儿子孙权正式登基称帝后,追谥他的父亲孙坚为武烈皇帝。

孙策

孙策(公元175—200年),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东汉末年割据江东豪强。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年孙坚战死时,孙策十七岁,他将孙坚的灵柩运回,葬于曲阿县(今江苏丹阳县)。事毕,孙策渡江,居留在江都(今江苏扬州),结纳豪俊之士,待养成羽翼,为父报仇。

孙权 

(182—252)即吴大帝。三国吴国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父坚为长沙太守,兄策结交江淮世家,据江东六郡。东汉末,继其兄据有江东,在鲁肃、周瑜辅佐下,治理属地。建安十三年(208年)联合刘备,大败曹操于赤壁。后吴蜀争霸,于彝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 即帝位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邺(南京)。曾派船队航海至夷州(今台湾)。设农官,实行屯田,发展生产。但赋役繁重,刑法严峻,人民不断起义反抗。 

周瑜 

(175—210)三国吴国名将。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世代为宦。助孙权兄策创立政权,官建威中郎将,吴中人称呼为“周郎”。后克皖,与策纳大乔、小乔。策死,与张昭同辅孙权,为前部大都督。建安十三年(208年)以左督(正指挥)与刘备联军败曹操于赤壁。后病逝。精音乐,时有“曲有误,周郎顾”语。 

吕蒙 

(178—219)三国吴国名将。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从孙权转战各地,任横野中郎将。后随周瑜等大破曹操于赤壁。受孙权之劝,多读史书、兵书,学识英博。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旋病逝。 

黄盖 

三国吴国将领。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零陵北)人。初为郡吏,举孝廉。后从孙坚起兵,为别部司马。继从孙策、孙权征战。为安抚山越,曾相继任九县令长,杀不法官吏,所在平定,迁丹阳都尉。他善于驭众,爱护士卒。赤壁一战,建议火攻,并领满载薪草、灌有膏油的船只数十艘诈降,乘机因风纵火,大破曹军,以功任武陵中郎将。后为郡守,征“武陵蛮”。官至偏将军,病卒。 

程普 

三国吴国将领。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东)人。初为州郡吏,从孙坚征伐,镇压黄巾军,破董卓。后助孙策经营江南,官拜荡寇中郎将,领零陵太守。策死,与张昭等共辅孙权。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周瑜为左右督,大破曹操于赤壁(在今湖北蒲圻西北)。官至江夏太守、荡寇将军。 

甘宁 

三国吴国将领。字兴霸,巴郡临江(今四川忠县)人。初依附刘表,后归孙权。曾从周瑜破曹操,又从吕蒙拒关羽,以功拜西陵太守、折冲江军。后曹操进攻濡须(在今安徽),他为前都督,率兵百余夜袭曹营,使魏军大惊。建安二十年(215年),从孙权攻合肥,奋勇死战,为孙权所重。 

陆抗 

(226—274)三国吴国名将。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陆逊子。年20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5000人。后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驻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凤凰元年(272年),击退晋将羊祜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后拜大司马、荆州牧,卒于官。

太史慈

太史慈(166—206年),字子义,东莱郡黄县(今山东黄县东黄城集)人,三国时期吴国大将。

凌操

凌操,吴郡余杭人。孙策锋起淮南时,征讨吴贼严白虎,白虎不敌,奔走余杭,于路劫掠;凌操便与儿子凌统引乡人杀败之,父子二人来投孙策,孙策使为从征校尉,同引兵渡江。孙权统军后,凌操从讨江夏黄祖。军入夏口,凌操先登,破其前锋,轻舟独进,为黄祖部将甘宁流矢而死。

凌统

凌统(188-237年),字公绩,吴郡余杭人,相传鸬鸟镇凌家堂为其故里。父凌操,任孙策部破贼校尉。策死,从孙权。建安八年(203)在夏口一战中,凌操不幸中流矢死。凌统时年15,随军征进,奋力抢父尸而归。孙权嘉其勇,又以其父为国殉难,拜凌统为别部司马,行破贼校尉,使率父部。

潘璋

 潘  璋(?~234)  三国时东吴战将。字文珪。[兖州]东郡发干县 [今河南濮阳今东昌府区人]。从孙权,屡建功业,由别部司马,加武威校尉。与曹操军战于合肥之役,操将张辽掩至,吴将不备,陈武斗死,宋谦、徐盛皆败退。璋原在后,此时,驰马急进,横马斩谦、盛兵走者二人,兵皆还战,孙权壮之,拜偏将军。 

丁奉

丁奉是吴国晚期名将,晓勇而有计谋。他年轻时作小将,多次跟随其他将领征伐,经常勇冠三军。孙亮继位后,丁奉升为冠军将军,参加了吴魏龙兴之战,大破敌人先头部队,立下了大功,升为灭寇将军。孙休继位后,丁奉帮助孙休用计诛杀了权臣孙綝,升为大将军,加封左右都护。

韩当

韩当字义公,辽西令支人也。善弓马,有膂力,从孙坚征伐,陷敌擒虏,为别部司马。

周泰

周泰是东吴大将,武艺出众,威名宿著。他勇猛过人,血战中常带伤继续作战,在对曹军数次战役中发挥出色,深受孙权喜爱。

徐盛

徐盛是三国时吴国名将。他在汉末因战乱客居江东,从而开始辅佐孙权。早年徐盛抗击黄祖,因功升为中郎将。刘备伐吴时,徐盛跟随陆逊攻下蜀军多处屯营;曹休伐吴时,徐盛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以少抗多,成功防御。因前后战功,徐盛先后升任建武将军、安东将军,任庐江太守。后来,曹丕大举攻吴,吴国依徐盛的建议在建业外围筑上围墙,曹丕被迫退走。吴黄武年间,徐盛病逝。 

还有:陈武  周兴  蒋钦  朱桓   董袭 

最后特殊介绍下 陆逊 此人文武双全

陆逊

 陆逊字伯言(183-245),本名陆议,吴郡吴人也。世江东大族,孙策之婿,三国时期吴国大臣,著名的军事家。少孤,为从祖康纲纪门户。年二十一,历东西曹令史,海昌屯田都尉,领县事。年旱,开仓济民,督农桑。讨会稽山越贼帅潘临、鄱阳尤突,所向皆服,拜定威校尉。权配逊策女,数访世务,逊议以 “平山寇叛,取精锐。”权纳其策。由虚势伏兵,破丹杨费栈,安内患,得精卒数万。建安二十四年,蒙称疾瞒关羽,逊代献骄兵计,军暗渡取荆州,除抚边华亭侯。败詹晏、屈陈凤。破房陵邓辅、南乡郭睦,诱降文布。迁镇西将军,封娄侯。陆逊论治荆州“拔人才、未亲疏。”权纳之。黄武元年,拜大都督、假节。督军五万西陵拒刘,伐谋分兵相机而动。火攻,备军尽殁;伏兵,逊逸待劳。加拜辅国将军,领荆州牧,改封江陵侯。吴蜀合,捆以外逊主之,权留玺于逊自裁度。皖县破曹休,缴获从辎重。黄龙元年,拜上大将军、右都护。辅太子。京外上疏:“宽刑罚、忘过记功,以成王业。阻权偏师取夷州。”公孙渊背盟,权欲征,逊陈弊利“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辍;图四海,匪怀细害大。乞息六师,定中夏。”权纳焉。嘉禾五年,逊协诸葛瑾攻襄阳。信韩扁为敌虏。逊佯攻暗退兵,袭江夏附者众。陷魏江夏太守逯式解边害。嘉禾六年,平吴遽乱,定三郡。逊忧吕壹弄权,陈曲直于权。年少丰,开仓济民。逊善赌人,昔言以诸葛恪、暨艳、杨竺终败丧,果应。赤乌七年,代顾雍为丞相。陈 “太子正统,藩正有别,当彼此得所,上下获安。”叩头流血。权不纳,又累遣使责逊,逊愤恚卒,年六十三。孙休时,谥昭侯。

三国时期吴国的主要将领有谁

8. 三国吴国将领都有哪些?

1、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合肥市舒县)人  。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身体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追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在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2、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
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
当时,周瑜为居巢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三千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从此,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
建安五年(200年),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孙权部下多主降,而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赤壁大战后,鲁肃被任命为赞军校尉。周瑜逝世后,孙权采纳周瑜生前建议,令鲁肃代周瑜职务领兵四千人,因鲁肃治军有方,军队很快发展到万余人。
孙权根据当时政治军事形势需要,又任命鲁肃为汉昌太守,授偏将军;鲁肃随从孙权破皖城后,被授为横江将军,守陆口。此后鲁肃为索取荆州而邀荆州守将关羽相见,然而却无功而返。
3、吕蒙(179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
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
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掩护孙权逃生,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不久后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4、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孙权即位,诸山越不宾,黄盖活跃在镇抚山越的一线,前后九县,所在悉平,迁丹杨都尉。
黄盖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每每征讨,他的部队皆勇猛善战。
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时,黄盖前往曹营诈降,并趁机以火攻大破曹操的军队,是赤壁之战主要功臣之一,以功拜武锋中郎将,他也因为此事迹而被后人广为传颂,小说《三国演义》在刻画黄盖这一人物时描写了“苦肉计”的故事。
不久武陵蛮夷反,攻打城邑,黄盖以五百人,放其半入,拦腰截击,大破诸贼。春去夏来,寇乱尽平。后又平讨长沙益阳县山贼,加偏将军。官至偏将军、武陵太守。有一子黄柄。
5、程普(?—215年),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东)人。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他曾跟随孙坚讨伐过黄巾、董卓,斩华雄、破吕布,又助孙策平定江东。
孙策死后,他与张昭等人共同辅佐孙权,并讨伐江东境内的山贼,功勋卓著。赤壁之战与周瑜分任左右都督打败曹操,之后大破曹仁于南郡。程普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被人们尊称为“程公”,为江表虎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