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全文翻译,求高手!

2024-05-16

1. 三字经全文翻译,求高手!

《三字经》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启示: 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启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启示: 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启示: 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启示: 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启示: 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启示: 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启示: 学会亲近好的老师、好的朋友,并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 
【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启示: 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顺父母,并激励自己刻苦学习。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启示: 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的温暖。 
【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启示: 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础;能文会算是做人的本钱。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必须这从两点做起。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启示: 一到十看来很简单,但变化起来却无穷尽,算术这门学问越来越深奥了。几乎各个科学门类都离不开数学,所以必须认真地从简单的数目学起,为将来学习其他知识打好基础。 
【译文】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启示: 人类只有认识世界,才能改造世界。世界太大了。天空中的星辰以及雷、电、风、雨,大地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鱼虫百兽,而人又是万物之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改造世界。 
【译文】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启示: 要使人与人之间有一个良好和谐的关系,每个人都要认清自己的地位,人人从我做起,才能天下安宁,人类永远和平。 
【译文】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启示: 春、夏、秋、冬是因为地球在绕着太阳运转时,有时面向太阳、有时背向太阳、有时斜向太阳,因此有了温度不一样的四季变化。 
【译文】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启示: 我们的祖先最早用铁发明了“罗盘”,也就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从而使确定方位变得十分简便,尤其在航海中指南针的作用太大了。在我们人类生活中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译文】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启示: “五行”学说包括很深的哲学道理,非常复杂、我们只要知道一些就行了。 
【译文】至于说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十干者 甲至癸 十二支 子至亥 启示: 和“五行”一样,天干、地支在古代人的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但今天,人们除了十二支的生肖记年外,记时已多不用了。 
【译文】“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  
曰黄道 日所躔 曰赤道 当中权 启示: 地球在不断自转运动中,同时绕着太阳转动,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而太阳系又绕着银河系转,而银河系只是宇宙的一个小点点,天地之大实在是不可想象的。 
【译文】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太阳运行的轨道叫“黄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条假想的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这就是赤道。  
赤道下 温暖极 我中华 在东北 启示: 我们国家所处的位置在整个地球的东北边,由于面积辽阔,热带、温带、寒带三个温带都有。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是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 
【译文】在赤道地区,温度最高,气候特别炎热,从赤道向南北两个
方向,气温逐渐变低。我们国家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  
曰江河 曰准济 此四渎 水之纪 启示: 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全长五千多公里。我国最闻名的河流是黄河,她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五千年文明的发源地。 
【译文】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这四条大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  
曰岱华 蒿恒衡 此五岳 山之名 启示: 现在我们都知道,我国境内的喜玛拉亚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号称世界的屋脊。中国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每座山都有着许多美丽的神话和传说。 
译文】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蒿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  
曰士农 曰工商 此四民 国之良 启示: 由于社会的发展,今天人民的职业已经不仅仅是这四种了。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只要对社会有好处,都是光荣的。 
【译文】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称为四民,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启示: 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有多少仁义之士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迹。这些人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译文】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地所生 有草木 此植物 遍水陆 启示: 人类所食用的“五谷杂粮”就属于植物。人类的生存有赖于大自然。我们应该了解它们,掌握这些知识,以便为人类服务。 
【译文】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  
有虫鱼 有鸟兽 此动物 能飞走 启示: 无论大自然中的植物还是动物,都是人类永恒的财产,我们要爱护周围的环境,保护好我们生存的环境。 
【译文】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  
稻梁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启示: 人要吃饭就得耕耘播种。当我们吃到香喷喷的饭菜时,千万不要忘了辛勤耕种的农民。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要知道爱惜每一粒粮食。 
【译文】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启示: 人类真不愧万物之灵,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把有些野生的动物,通过驯服和人工喂养成为人类的工具和食品。 
【译文】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俱 启示: 七情是人生来具有的,谁也不可能抹煞它,但做为一个有志者,是决不能被感情牵着走的。人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要学会妥善处理自己的感情,才能活的安乐而有意义。 
【译文】高兴叫作喜,生气叫作哀,害怕叫作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作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青赤黄 及黑白 此五色 目所识 启示: 用色彩学的标准解释,色彩的由黄、红、蓝三个原色和橙、绿、紫三个间色组成。五色是我国传统的名称,如黄色已成为我们的民族色彩,据说太阳升起的第一道颜色是黄色,所以黄色代表东方。 
【译文】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酸苦甘 及辛咸 此五味 口所含 启示: 我们的嘴巴之所以能分辩出酸、甜、苦、辣、咸,是由于人的舌头上有许多叫味蕾的粒状组织。人身体的结构非常复杂,认清自我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译文】在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辩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膻焦香 及腥朽 此五臭 鼻所嗅 启示: 我们人类有视觉,可以分辩颜色、形状;有味觉可分辩各种滋味;嗅觉可以辨别气味;触觉可区分冷暖各种刺激。 
【译文】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匏土革 木石金 丝与竹 乃八音 启示: 音乐可陶冶人的情怀,我国文明久远、历史悠久,文化丰富,音乐也非常突出。好的音乐可以增强人的修养,调剂人的身心,优美的东方音乐更具迷人的特色。 
【译文】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曰平上 曰去入 此四声 宜调协 启示: 我国的古代诗词非常优美动人,读起来和谐顺口,这不仅是诗词本身的内容感人,而且是由于诗词运用了平、上、去、入四声的规律变化,所以使我们听起来更加优美动人。 
【译文】我们的祖先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启示: 人类的繁衍,一代接着一代,生命的延续永无止境。真是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我们每个人都担负着承上启下的责任和义务。 
【译文】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本身,我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启示: 九族之间的关系不仅是血统的承续关系,更是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情。在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应该认识到自己的长幼尊卑地位,以及自己应负的责任和义务, 家庭才能和睦。 
【译文】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玄孙和曾孙。从高祖父到曾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启示: 家庭成员之间要礼貌相待,和睦相处,这样的家庭才是幸福的家庭。我们中国人很注重家族观念,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都能和睦相处,社会也必然安定了。 
【译文】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启示: 中国人从古到今,都十分重视礼义。这就是长幼的次序、朋友之间的信用。中国自古称为礼义之邦,象“桃园三结义”,至今受到人们的称颂。 
【译文】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  
此十义 人所同 当师叙 勿违背 启示: 社会是复杂的,每人有各种亲属关系和社会关系。古人提出“十义”,这是处理各种相互关系的准则,乃至今日这些准则仍是维持社会安宁、推动社会发展的保证。 
【译文】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  
斩齐衰 大小功 至缌麻 五服终 启示: 社会在发展,今天一些古老的丧葬仪式已经见不到了,但人死了以后,活着的人就要为他们送葬,以开追悼会的方式寄托后人的哀思。 
【译文】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是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穿的五种孝服。  
礼乐射 御书数 古六艺 今不具 启示: 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科技的门类越来越多。但对于学生来说,要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译文】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  
惟书学 人共遵 既识字 讲说文 启示: 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学科,已经成为各门类的基础学科。它是深入研究各门专业学科的工具课,所以一定要努力学好, 为将来的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战国时期有七个诸侯国实力最强,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译文】东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春秋时期,一是战国时期。春秋时的齐恒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霸。战国的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

三字经全文翻译,求高手!

2. 三字经全文的翻译哦,谢谢

《三字经》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启示: 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启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启示: 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启示: 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启示: 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启示: 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启示: 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启示: 学会亲近好的老师、好的朋友,并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 
【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启示: 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顺父母,并激励自己刻苦学习。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启示: 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的温暖。 
【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启示: 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础;能文会算是做人的本钱。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必须这从两点做起。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启示: 一到十看来很简单,但变化起来却无穷尽,算术这门学问越来越深奥了。几乎各个科学门类都离不开数学,所以必须认真地从简单的数目学起,为将来学习其他知识打好基础。 
【译文】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启示: 人类只有认识世界,才能改造世界。世界太大了。天空中的星辰以及雷、电、风、雨,大地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鱼虫百兽,而人又是万物之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改造世界。 
【译文】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启示: 要使人与人之间有一个良好和谐的关系,每个人都要认清自己的地位,人人从我做起,才能天下安宁,人类永远和平。 
【译文】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启示: 春、夏、秋、冬是因为地球在绕着太阳运转时,有时面向太阳、有时背向太阳、有时斜向太阳,因此有了温度不一样的四季变化。 
【译文】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启示: 我们的祖先最早用铁发明了“罗盘”,也就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从而使确定方位变得十分简便,尤其在航海中指南针的作用太大了。在我们人类生活中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译文】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启示: “五行”学说包括很深的哲学道理,非常复杂、我们只要知道一些就行了。 
【译文】至于说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十干者 甲至癸 十二支 子至亥 启示: 和“五行”一样,天干、地支在古代人的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但今天,人们除了十二支的生肖记年外,记时已多不用了。 
【译文】“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  
曰黄道 日所躔 曰赤道 当中权 启示: 地球在不断自转运动中,同时绕着太阳转动,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而太阳系又绕着银河系转,而银河系只是宇宙的一个小点点,天地之大实在是不可想象的。 
【译文】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太阳运行的轨道叫“黄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条假想的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这就是赤道。  
赤道下 温暖极 我中华 在东北 启示: 我们国家所处的位置在整个地球的东北边,由于面积辽阔,热带、温带、寒带三个温带都有。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是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 
【译文】在赤道地区,温度最高,气候特别炎热,从赤道向南北两个
方向,气温逐渐变低。我们国家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  
曰江河 曰准济 此四渎 水之纪 启示: 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全长五千多公里。我国最闻名的河流是黄河,她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五千年文明的发源地。 
【译文】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这四条大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  
曰岱华 蒿恒衡 此五岳 山之名 启示: 现在我们都知道,我国境内的喜玛拉亚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号称世界的屋脊。中国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每座山都有着许多美丽的神话和传说。 
译文】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蒿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  
曰士农 曰工商 此四民 国之良 启示: 由于社会的发展,今天人民的职业已经不仅仅是这四种了。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只要对社会有好处,都是光荣的。 
【译文】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称为四民,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启示: 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有多少仁义之士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迹。这些人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译文】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地所生 有草木 此植物 遍水陆 启示: 人类所食用的“五谷杂粮”就属于植物。人类的生存有赖于大自然。我们应该了解它们,掌握这些知识,以便为人类服务。 
【译文】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  
有虫鱼 有鸟兽 此动物 能飞走 启示: 无论大自然中的植物还是动物,都是人类永恒的财产,我们要爱护周围的环境,保护好我们生存的环境。 
【译文】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  
稻梁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启示: 人要吃饭就得耕耘播种。当我们吃到香喷喷的饭菜时,千万不要忘了辛勤耕种的农民。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要知道爱惜每一粒粮食。 
【译文】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启示: 人类真不愧万物之灵,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把有些野生的动物,通过驯服和人工喂养成为人类的工具和食品。 
【译文】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俱 启示: 七情是人生来具有的,谁也不可能抹煞它,但做为一个有志者,是决不能被感情牵着走的。人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要学会妥善处理自己的感情,才能活的安乐而有意义。 
【译文】高兴叫作喜,生气叫作哀,害怕叫作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作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青赤黄 及黑白 此五色 目所识 启示: 用色彩学的标准解释,色彩的由黄、红、蓝三个原色和橙、绿、紫三个间色组成。五色是我国传统的名称,如黄色已成为我们的民族色彩,据说太阳升起的第一道颜色是黄色,所以黄色代表东方。 
【译文】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酸苦甘 及辛咸 此五味 口所含 启示: 我们的嘴巴之所以能分辩出酸、甜、苦、辣、咸,是由于人的舌头上有许多叫味蕾的粒状组织。人身体的结构非常复杂,认清自我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译文】在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辩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膻焦香 及腥朽 此五臭 鼻所嗅 启示: 我们人类有视觉,可以分辩颜色、形状;有味觉可分辩各种滋味;嗅觉可以辨别气味;触觉可区分冷暖各种刺激。 
【译文】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匏土革 木石金 丝与竹 乃八音 启示: 音乐可陶冶人的情怀,我国文明久远、历史悠久,文化丰富,音乐也非常突出。好的音乐可以增强人的修养,调剂人的身心,优美的东方音乐更具迷人的特色。 
【译文】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曰平上 曰去入 此四声 宜调协 启示: 我国的古代诗词非常优美动人,读起来和谐顺口,这不仅是诗词本身的内容感人,而且是由于诗词运用了平、上、去、入四声的规律变化,所以使我们听起来更加优美动人。 
【译文】我们的祖先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启示: 人类的繁衍,一代接着一代,生命的延续永无止境。真是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我们每个人都担负着承上启下的责任和义务。 
【译文】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本身,我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启示: 九族之间的关系不仅是血统的承续关系,更是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情。在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应该认识到自己的长幼尊卑地位,以及自己应负的责任和义务, 家庭才能和睦。 
【译文】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玄孙和曾孙。从高祖父到曾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启示: 家庭成员之间要礼貌相待,和睦相处,这样的家庭才是幸福的家庭。我们中国人很注重家族观念,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都能和睦相处,社会也必然安定了。 
【译文】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启示: 中国人从古到今,都十分重视礼义。这就是长幼的次序、朋友之间的信用。中国自古称为礼义之邦,象“桃园三结义”,至今受到人们的称颂。 
【译文】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  
此十义 人所同 当师叙 勿违背 启示: 社会是复杂的,每人有各种亲属关系和社会关系。古人提出“十义”,这是处理各种相互关系的准则,乃至今日这些准则仍是维持社会安宁、推动社会发展的保证。 
【译文】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  
斩齐衰 大小功 至缌麻 五服终 启示: 社会在发展,今天一些古老的丧葬仪式已经见不到了,但人死了以后,活着的人就要为他们送葬,以开追悼会的方式寄托后人的哀思。 
【译文】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是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穿的五种孝服。  
礼乐射 御书数 古六艺 今不具 启示: 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科技的门类越来越多。但对于学生来说,要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译文】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  
惟书学 人共遵 既识字 讲说文 启示: 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学科,已经成为各门类的基础学科。它是深入研究各门专业学科的工具课,所以一定要努力学好, 为将来的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战国时期有七个诸侯国实力最强,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译文】东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春秋时期,一是战国时期。春秋时的齐恒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霸。战国的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

3. 求三字经全文的全解?谢谢!

  《三字经》全文解释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启示〗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启示〗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启示〗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启示〗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启示〗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启示〗学会亲近好的老师、好的朋友,并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
  【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启示〗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顺父母,并激励自己刻苦学习。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启示〗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的温暖。
  【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启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础;能文会算是做人的本钱。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必须这从两点做起。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启示〗一到十看来很简单,但变化起来却无穷尽,算术这门学问越来越深奥了。几乎各个科学门类都离不开数学,所以必须认真地从简单的数目学起,为将来学习其他知识打好基础。
  【译文】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启示〗人类只有认识世界,才能改造世界。世界太大了。天空中的星辰以及雷、电、风、雨,大地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鱼虫百兽,而人又是万物之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改造世界。
  【译文】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启示〗要使人与人之间有一个良好和谐的关系,每个人都要认清自己的地位,人人从我做起,才能天下安宁,人类永远和平。
  【译文】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启示〗春、夏、秋、冬是因为地球在绕着太阳运转时,有时面向太阳、有时背向太阳、有时斜向太阳,因此有了温度不一样的四季变化。
  【译文】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启示〗我们的祖先最早用铁发明了“罗盘”,也就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从而使确定方位变得十分简便,尤其在航海中指南针的作用太大了。在我们人类生活中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译文】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启示〗“五行”学说包括很深的哲学道理,非常复杂、我们只要知道一些就行了。
  【译文】至于说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启示〗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有多少仁义之士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迹。这些人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译文】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启示〗人要吃饭就得耕耘播种。当我们吃到香喷喷的饭菜时,千万不要忘了辛勤耕种的农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要知道爱惜每一粒粮食。
  【译文】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启示〗人类真不愧万物之灵,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把有些野生的动物,通过驯服和人工喂养成为人类的工具和食品。
  【译文】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
  〖启示〗七情是人生来具有的,谁也不可能抹煞它,但做为一个有志者,是决不能被感情牵着走的。人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要学会妥善处理自己的感情,才能活的安乐而有意义。
  【译文】高兴叫作喜,生气叫作怒,悲伤叫作哀,害怕叫作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作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启示〗音乐可陶冶人的情怀,我国文明久远、历史悠久,文化丰富,音乐也非常突出。好的音乐可以增强人的修养,调剂人的身心,优美的东方音乐更具迷人的特色。
  【译文】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启示〗人类的繁衍,一代接着一代,生命的延续永无止境,我们每个人都担负着承上启下的责任和义务。
  【译文】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本身,我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启示〗九族之间的关系不仅是血统的承续关系,更是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情。在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应该认识到自己的长幼尊卑地位,以及自己应负的责任和义务, 家庭才能和睦。
  【译文】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玄孙和曾孙。从高祖父到曾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启示〗家庭成员之间要礼貌相待,和睦相处,这样的家庭才是幸福的家庭。我们中国人很注重家族观念,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都能和睦相处,社会也必然安定了。
  【译文】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启示〗中国人从古到今,都十分重视礼义。这就是长幼的次序、朋友之间的信用。中国自古称为礼义之邦,象“桃园三结义”,至今受到人们的称颂。
  【译文】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
  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
  〖启示〗社会是复杂的,每人有各种亲属关系和社会关系。古人提出“十义”,这是处理各种相互关系的准则,乃至今日这些准则仍是维持社会安宁、推动社会发展的保证。
  【译文】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启示〗人们在开始读书的时候必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首先是讲读发音要正确,辞意要清楚,要学会正确划分句子,这样才能领会文章中所表达的含义和观点。
  【译文】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启示〗为学必有初始阶段,任何一个大学问家,他的知识都是一点一滴积累的,只有扎扎实实打下良好基础,才能进军更高深的知识。
  【译文】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启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论语》的核心是如何“做人”,以及“做人”的道理。
  【译文】《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的有关孔子言论的一部书。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启示〗孟子,名轲,尊称孟子,也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儒家思想的代表。是孔子的三传弟子,也同样讲仁义道德。
  【译文】《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
  〖启示〗孔伋是孔子的孙子,《中庸》的作者。《中庸》是关于人生哲学的一本书,它对中国人的人生观影响很大。
  【译文】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伋,“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启示〗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名参。《大学》是四书中的一部书,和《中庸》一样,也是一部修养性的书。
  【译文】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四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
  〖启示〗书有深浅难易的区分,我们读书必须从浅易的开始读起,奠定求知、做人、处世的基础,再进一步学习更深奥的知识。
  【译文】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启示〗中国的古代文化是个非常丰富而伟大的知识宝库,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学者,从事着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做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爱护祖先留下的遗产, 并为此感到骄傲。
  【译文】《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启示〗《易经》虽是我国古代人占卜的书,但它其中阐述了极为深奥的哲学道理。像阴阳消长,物极必反的论述随处可见。
  【译文】《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启示〗《书经》是一部十分有价值的历史资料,从内容方面来看,很类似我们现在国家的政府档案,可以使我们了解当时历史,从中学到许多有益的知识。
  【译文】《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计划;三训,即大臣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启示〗周公是周文王的第四子,在周文王的所有儿子中最有才干,也最有仁慈之心。武王死后,由周公帮助成王辅佐朝政,由于他的贤德,把国家治理得十分富强。
  【译文】周公著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启示〗中国传统的礼义道德,其中很大部分到今天仍是有益的,我们要从这些有益的成分中吸取营养、身体力行。
  【译文】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启示〗我国最古老的一本诗集叫《诗经》,共汇集了周代诗歌三百零五篇,所包含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反映复杂的社会形态,有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状况及一般百姓的思想和感情等。
  【译文】《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实在是值得我们去朗诵的。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启示〗我们读春秋,除了能够了解当时一般政治和人民生活情况,更重要的是累积前人的经验,成为自己做人处事的借鉴。
  【译文】后来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辨。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启示〗《春秋》是鲁国的史书,内容十分精采,但文字记事都非常简洁。加之年代久远。所以必须详读三传,才能研读明白。
  【译文】三传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它们都是解释《春秋》的书。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启示〗学习和掌握各门类的知识都要牢记一条原则,学习历史更是如此,这就是提纲挈领,掌握主要脉络。对于重点历史事件要记住它的起因和结局,才能很好地掌握这门学问。
  【译文】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启示〗五子当中,我们比较熟悉的,恐怕只有老子和庄子,他们博学广闻,象老子,就连孔子都曾向他请教过礼的问题。庄子则经常用寓言的形式表达思想,是非常有趣的。
  【译文】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启示〗我国的春秋战国时代,是各种哲学思想百家争鸣的时代。像荀子的人性本恶说、扬子的自利说、老庄的顺其自然说等等。这些思想都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译文】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记取教训。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启示〗历史学家大体把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即上古、中古、近代。中国历史从商代以后才有了较可靠的记载,这以前的历史是个神话和传说的时代,即上古。
  【译文】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启示〗尧是位很贤德的帝王,他把帝位禅让给有贤能的舜做继承人。当然舜也不负众托。在他们所处的这段历史时期,是中国上古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译文】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启示〗夏商周,在中国历史上合称三代,每一代的时间都很长,夏朝统治四百年,商朝统治六百年,周朝统治八百年。这一时期的历史仍然掺杂了许多神话和传说。
  【译文】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启示〗从禹把帝位传给儿子启之后,一个家族统治国家的历史持续了几千年,一直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最后一位满皇帝,家天下的统治才最后真正结束了。
  【译文】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启示〗周朝的历史分为两部分:幽王被杀以前是西周,平王东迁以后是东周。从各朝各代的兴衰中我们可以看出“仁政必兴、暴政必亡”的道理。
  【译文】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周朝的历史最长,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
  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启示〗周王室衰落,使各诸侯失去了控制,都想要称王、称霸,战争连年不绝。使老百姓饱受了战争的苦难。
  【译文】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而游说之士也开始大行其道。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启示〗东周时期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前后出现五个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战国时期有七个诸侯国实力最强,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译文】东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春秋时期,一是战国时期。春秋时的齐恒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霸。战国的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0702.html?wtp=tt

求三字经全文的全解?谢谢!

4. 求三字经的译文!!

三字经翻译(译文、解释): 
————————————————————————————————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启示: 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启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启示: 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启示: 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启示: 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启示: 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启示: 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启示: 学会亲近好的老师、好的朋友,并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 
【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启示: 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顺父母,并激励自己刻苦学习。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启示: 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的温暖。 
【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启示: 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础;能文会算是做人的本钱。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必须这从两点做起。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启示: 一到十看来很简单,但变化起来却无穷尽,算术这门学问越来越深奥了。几乎各个科学门类都离不开数学,所以必须认真地从简单的数目学起,为将来学习其他知识打好基础。 
【译文】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启示: 人类只有认识世界,才能改造世界。世界太大了。天空中的星辰以及雷、电、风、雨,大地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鱼虫百兽,而人又是万物之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改造世界。 
【译文】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启示: 要使人与人之间有一个良好和谐的关系,每个人都要认清自己的地位,人人从我做起,才能天下安宁,人类永远和平。 
【译文】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启示: 春、夏、秋、冬是因为地球在绕着太阳运转时,有时面向太阳、有时背向太阳、有时斜向太阳,因此有了温度不一样的四季变化。 
【译文】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启示: 我们的祖先最早用铁发明了“罗盘”,也就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从而使确定方位变得十分简便,尤其在航海中指南针的作用太大了。在我们人类生活中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译文】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启示: “五行”学说包括很深的哲学道理,非常复杂、我们只要知道一些就行了。 
【译文】至于说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十干者 甲至癸 十二支 子至亥 启示: 和“五行”一样,天干、地支在古代人的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但今天,人们除了十二支的生肖记年外,记时已多不用了。 
【译文】“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 
曰黄道 日所躔 曰赤道 当中权 启示: 地球在不断自转运动中,同时绕着太阳转动,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而太阳系又绕着银河系转,而银河系只是宇宙的一个小点点,天地之大实在是不可想象的。 
【译文】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太阳运行的轨道叫“黄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条假想的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这就是赤道。 
赤道下 温暖极 我中华 在东北 启示: 我们国家所处的位置在整个地球的东北边,由于面积辽阔,热带、温带、寒带三个温带都有。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是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 
【译文】在赤道地区,温度最高,气候特别炎热,从赤道向南北两个方向,气温逐渐变低。我们国家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 
曰江河 曰准济 此四渎 水之纪 启示: 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全长五千多公里。我国最闻名的河流是黄河,她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五千年文明的发源地。 
【译文】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这四条大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 
曰岱华 蒿恒衡 此五岳 山之名 启示: 现在我们都知道,我国境内的喜玛拉亚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号称世界的屋脊。中国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每座山都有着许多美丽的神话和传说。 
【译文】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蒿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 
曰士农 曰工商 此四民 国之良 启示: 由于社会的发展,今天人民的职业已经不仅仅是这四种了。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只要对社会有好处,都是光荣的。 
【译文】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称为四民,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启示: 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有多少仁义之士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迹。这些人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译文】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地所生 有草木 此植物 遍水陆 启示: 人类所食用的“五谷杂粮”就属于植物。人类的生存有赖于大自然。我们应该了解它们,掌握这些知识,以便为人类服务。 
【译文】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 
有虫鱼 有鸟兽 此动物 能飞走 启示: 无论大自然中的植物还是动物,都是人类永恒的财产,我们要爱护周围的环境,保护好我们生存的环境。 
【译文】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 
稻梁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启示: 人要吃饭就得耕耘播种。当我们吃到香喷喷的饭菜时,千万不要忘了辛勤耕种的农民。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要知道爱惜每一粒粮食。 
【译文】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启示: 人类真不愧万物之灵,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把有些野生的动物,通过驯服和人工喂养成为人类的工具和食品。 
【译文】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俱 启示: 七情是人生来具有的,谁也不可能抹煞它,但做为一个有志者,是决不能被感情牵着走的。人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要学会妥善处理自己的感情,才能活的安乐而有意义。 
【译文】高兴叫作喜,生气叫作哀,害怕叫作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作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青赤黄 及黑白 此五色 目所识 启示: 用色彩学的标准解释,色彩的由黄、红、蓝三个原色和橙、绿、紫三个间色组成。五色是我国传统的名称,如黄色已成为我们的民族色彩,据说太阳升起的第一道颜色是黄色,所以黄色代表东方。 
【译文】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酸苦甘 及辛咸 此五味 口所含 启示: 我们的嘴巴之所以能分辩出酸、甜、苦、辣、咸,是由于人的舌头上有许多叫味蕾的粒状组织。人身体的结构非常复杂,认清自我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译文】在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辩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膻焦香 及腥朽 此五臭 鼻所嗅 启示: 我们人类有视觉,可以分辩颜色、形状;有味觉可分辩各种滋味;嗅觉可以辨别气味;触觉可区分冷暖各种刺激。 
【译文】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匏土革 木石金 丝与竹 乃八音 启示: 音乐可陶冶人的情怀,我国文明久远、历史悠久,文化丰富,音乐也非常突出。好的音乐可以增强人的修养,调剂人的身心,优美的东方音乐更具迷人的特色。 
【译文】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曰平上 曰去入 此四声 宜调协 启示: 我国的古代诗词非常优美动人,读起来和谐顺口,这不仅是诗词本身的内容感人,而且是由于诗词运用了平、上、去、入四声的规律变化,所以使我们听起来更加优美动人。 
【译文】我们的祖先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启示: 人类的繁衍,一代接着一代,生命的延续永无止境。真是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我们每个人都担负着承上启下的责任和义务。 
【译文】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本身,我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启示: 九族之间的关系不仅是血统的承续关系,更是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情。在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应该认识到自己的长幼尊卑地位,以及自己应负的责任和义务, 家庭才能和睦。 
【译文】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玄孙和曾孙。从高祖父到曾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启示: 家庭成员之间要礼貌相待,和睦相处,这样的家庭才是幸福的家庭。我们中国人很注重家族观念,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都能和睦相处,社会也必然安定了。 
【译文】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启示: 中国人从古到今,都十分重视礼义。这就是长幼的次序、朋友之间的信用。中国自古称为礼义之邦,象“桃园三结义”,至今受到人们的称颂。 
【译文】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 
此十义 人所同 当师叙 勿违背 启示: 社会是复杂的,每人有各种亲属关系和社会关系。古人提出“十义”,这是处理各种相互关系的准则,乃至今日这些准则仍是维持社会安宁、推动社会发展的保证。 
【译文】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 
斩齐衰 大小功 至缌麻 五服终 启示: 社会在发展,今天一些古老的丧葬仪式已经见不到了,但人死了以后,活着的人就要为他们送葬,以开追悼会的方式寄托后人的哀思。 
【译文】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是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穿的五种孝服。 
礼乐射 御书数 古六艺 今不具 启示: 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科技的门类越来越多。但对于学生来说,要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译文】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 
惟书学 人共遵 既识字 讲说文 启示: 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学科,已经成为各门类的基础学科。它是深入研究各门专业学科的工具课,所以一定要努力学好, 为将来的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译文】在六艺中,只有书法现在还是每个人都推崇的。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这样对于研究高深的学问是有帮助的。 
有古文 大小篆 隶草继 不可乱 启示: 我们今天通行的是隶、楷、行、草四种体式,但对于先人留下的古籍也要有所了解。这对于我们学习和继承前人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译文】我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这一定要认清楚,不可搞混乱了。 
若广学 惧其繁 但略说 能知原 启示: 现在讲究的是一专多能,对于研究学问也必需做到从大处着眼,要理清思路,提纳挈领,才能抓住问题要害,掌握根本的道理。 
【译文】假如你想广泛地学习知识,实在是不容易的事,也无从下手,但如能做大体研究,还是能了解到许多基本的道理。 
凡训蒙 须讲究 详训诂 明句读 启示: 人们在开始读书的时候必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首先是讲读发音要正确,辞意要清楚,要学会正确划分句子,这样才能领会文章中所表达的含义和观点。 
【译文】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启示: 为学必有初始阶段,任何一个大学问家,他的知识都是一点一滴积累的,只有扎扎实实打下良好基础,才能进军更高深的知识。 
【译文】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启示: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论语》的核心是如何 “做人”,以及“做人”的道理 
【译文】《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的有关孔子言论是一部书。 
孟子者 七篇止 讲道德 说仁义 启示: 孟子,名轲,尊称孟子,也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儒家思想的代表。是孔子的三传弟子,也同样讲仁义道德。 
【译文】《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作中庸 乃孔亻及 中不偏 庸不易 启示: 孔及是孔子的孙子,《中庸》的作者。《中庸》是关于人生哲学的一本书,它对中国人的人生观影响很大。 
【译文】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亻及,“中”是不偏的意思, “庸”是不变的意思。 
作大学 乃曾子 自修齐 至平治 启示: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名曾参。《大学》是四书中的一部书,和中庸一样,也是一部修养性的书。 
【译文】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中书熟 孝经通 如六经 始可读 启示: 书有深浅难易的区分,我们读书必须从浅易的开始读起,奠定求知、做人、处世的基础,再进一步学习更深奥的知识。 
【译文】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 启示: 中国的古代文化是个非常丰富而伟大的知识宝库,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学者,从事着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做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爱护祖先留下的遗产, 并为此感到骄傲。 
【译文】《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 
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详 启示: 《易经》虽是我国古代人占卜的书,但它其中阐述了极为深奥的哲学道理。像阴阴消长,物极必反的论述随处可见。 
【译文】《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 “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 
有典谟 有训诰 有誓命 书之奥 启示: 《书经》是一部十分有价值的历史资料,从内容方面来看,很类似我们现在国家的政府档案,可以使我们了解当时历史,从中学到许多有益的知识。 
【译文】《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计划;三训,即大臣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 
我周公 作周礼 著六官 存治体 启示: 周公是周文王的四子,在周文王的所有儿子中最有才干,也最有仁慈之心。武王死后,由周公帮助成王辅佐朝政,由于他的贤德,把国家治理得十分富强. 
【译文】周公著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 
大小戴 注礼记 述圣言 礼乐备 启示: 中国传统的礼义道德,其中很大部分到今天仍是有益的,我们要从这些有益的成分中吸取营养、身体力行。 
【译文】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 
曰国风 曰雅颂 号四诗 当讽咏

5. 三字经的全文,急急急

德道三字经

德道章 上

    夫鸿蒙,曰先天;谁之子?帝之先;不思议,曲无弦。
    中玄黄,道一生;二而三,天地人;万物长,复归根。

    道之治,运天光;神而圣,昔三皇;无为境,立中央。
    德之治,亦自然;昔五帝,四海安;称大同,古今叹。

    吾圣祖,明道纪;周室微,隐走西;关尹喜,迎紫气;
    大慈悲,开真言;五千珠,孕圣贤;慧明智,更无前。
    德为上,道为下;归德一,道无涯;如灯塔,映云霞。

    《德道经》,国粹宝;演宇宙,成浩渺;蓄震旦,日月耀。
    《德道经》,万经王;大磅礴,法眼藏;神来笔,何皇皇!
    《德道经》,百家根;无为法,各演真;指迷归,众妙门。

    《德道经》,帝王师;监狱空,大汉治;百国朝,盛唐世。
    《德道经》,玄门宗;与儒通,与释融;护国民,历代崇。

    《德道经》,百科书;三千解,四皇注;大囊括,五车富。
    《德道经》,科学源;喻根柢,喻井泉;智慧瓶,世界传。
    《德道经》,人文本;强国家,立精神;安社稷,塑灵魂。
    《德道经》,哲学诗;与马恩,无彼此;殊途归,谋福祉。

    五千年,龙脉长;历劫波,终不亡;惟德道,可兴邦。
    倡诵读,哺德苗;续清音,追舜尧;数圣贤,看今朝。

    五德章 中

    道后德,德散五;仁义礼,为中数;信失愚,智流俗。
    此七者,如珠环;社会史,一线穿;顺变散,得一返。

    仁属木,分甲乙;阳木乔,阴木棘;居于肝,慈心起。
    义属金,分庚辛;阳王师,阴霸兵;居于肺,正气凛。
    礼属火,分丙丁;阳炅炅,阴荧荧;居于心,自燃明。
    智属水,分壬癸;阳精益,阴浊亏;居于肾,先天培。
    信属土,分戊己;阳肥沃,阴贫瘠;居于脾,固根柢。
    火炼金,伐阴木;木德盛,火德足;真水源,下而处。
    信土立,真智出;旺四方,德载物;五行运,生克悟。
    天食气,地食谷;德养神,味养腹;性命圆,春雨沐。

    仁为偶,相亲密;同体悲,大愿力;爱天下,佑社稷。
    轩辕帝,利万民;从广成,入窈冥;人文祖,天下临。
    唐尧者,仁有德;禅虞舜,慈且恻;再让禹,亲有则。
    三王时,仁德施;爱万物,刍狗慈;仁无敌,王者治。
    桀暴虐,汤修德;十一征,始于葛;诸侯颂,贤士歌。
    牧野战,龙旗易;三吐哺,中国立;遇飞熊,抚四夷。

    巢父避,许由洗;首阳老,介山纪;此五君,真大义。
    春秋乱,战国离;征与讨,数百起;争城地,皆无义。
    管仲谊,辅齐桓;避三舍,为晋文;称义师,泓水阵。
    豫让忠,吞炭计;荆轲烈,穷图匕;聂政勇,破面皮。
    富疏财,贫报义;此三侠,为知己;读史书,长叹息。
    完璧归,将相和;舍性命,赵孤儿;此肝胆,殊难得。
    四君者,门客广;贵趋之,贱走亡;鸣又盗,不相当。
    楚霸王,不过江;五百士,死不降;此两者,慨而慷。
    骞持节,武牧羊;薄云天,刘关张;聚义堂,梁山将。

    夏商周,家天下;文王作,演八卦;礼乐兴,鼎中华。
    我先民,敬天地;通神明,周重祭;八百载,功在礼。
    治人情,承道义;三千仪,三百礼;四则备,十善齐。
    礼仪者,天下基;明人伦,正纲纪;至后世,徒有皮。

    良拾履,飞问路;四端粥,三顾庐;程门雪,成高徒。
    融让梨,兄弟悌;轲受教,不休妻;待如宾,长相依。
    有虞氏,孝动天;庚黔娄,亲尝便;廿四孝,记心里。
    修之身,正衣冠;身口意,严把关;日三省,无弊端。
    修之家,修之邦;修天下,美名扬;推广之,道德长。
    敬天地,事君亲;忠国家,爱人民;尊道德,重师命。

    摘星台,松风咏;杨公勇,武穆忠;文天祥,正气颂。
    前召父,后杜母;昔孙谦,野无虎;拯与瑞,国之福。
    还金亭,却金桥;度还带,三公报;不欺心,风骨高。
    忠修节,贯长虹;清为品,心泉涌;山之脊,人中龙。

    夫礼者,忠信泊;乱之首,众之惑;当攘臂,救水火。
    若五指,礼居中;伦常坏,变故从;明明德,在中庸。
    修者起,迷者堕;究兴替,德滑坡;反者动,兴家国。
    礼义仁,天之册;先归义,正不阿;再复仁,施恩泽。
    上仁备,体德一;得其一,万事毕;恒不离,天下溪。

    小言诚,大信立;参杀猪,不为戏;抱梁死,不负期。
    昔季布,诺千金;鞅立木,始为信;范式者,心相印。
    诚之修,天人应;顶三尺,有神明;欺获罪,诚感灵。

    霸业熄,雄心逞;五百帝,黄梁梦;谋与略,归于尘。
    知快出,有大伪;言辞害,人心危;数千年,功名垒。
    背道义,货帝王;求闻达,口如簧;盗贼多,法物彰。
    圣当绝,智当弃;心识动,狡诈起;民难治,智角力。
    前识者,道之华;愚之始,镜中花;迷固久,当细察。
    智之修,去机巧;常清净,为妙要;慧心启,观天道。

    归根章 下

    丘问老,异为龙;轲承统,自任重;儒出道,有根踪。
    庄逍遥,至无穷;墨兼爱,崇非攻;鞅寡恩,车裂终。
    齐稷下,多高士;本于道,各有志;老学流,当辨识。
    秦与仪,师鬼谷;朝为秦,暮为楚;游说者,奔于路。
    夫兵者,不祥器;苟战胜,悲依立;孙与庞,兵诡异。
    荀之教,人性恶;非好刑,斯少德;天下裂,术之责。
    法术势,为猛药;长促亡,短见效;秦暴殃,警钟敲。
    刑辅之,德为首;代大匠,伤其手;不教诛,岂可受!

    张天师,传正道;黄巾乱,亦称教;正与邪,当细考。
    汉诸臣,研黄老;帝与后,崇妙道;民休息,轻赋徭。
    唐高渊,认老祖;及太宗,万物苏;崇玄学,令生徒。
    我无事,民自富;欲不欲,民自朴;称汉唐,天下无。
    宋一代,多册诏;元敬教,明束道;清废之,国本摇。

    三王迹,孔圣从;分八儒,各为宗;汉独尊,道义穷。
    焚与坑,文史缺;党锢祸,士人血;七贤散,广陵绝。
    八股行,古学废;文字狱,人心危;异族侵,山河碎。
    东林党,性命舍;六君子,图变革;兴与亡,匹夫责。
    宋明理,已僵化;五四偏,孔家砸;虚无论,又自伐。
    文革者,自暴弃;二十年,钱看齐;灵魂丢,精神靡。
    内省法,久不闻;坐忘妙,何日温?儒之源,待归真。

    道与释,实圆融;水投水,了无踪;光映光,觉心通。
    道为根,大唯物;儒释辅,互参补;汇江海,人文母。
    中为用,西为利;老与马,相紧密;华夏起,日千里。
    文化盛,国学隆;道养心,得一统;天下牧,世界同。
 
    《德道三字经》简介:

    2005年《德道三字经》是当代国学名家熊春锦先生于2005年撰写的一部中华道德文化“三字经”。全文共分为三章:

  其上为“德道章”。从哲学角度概述了宇宙演化诞生自然万物的根本规律,盛赞了中华人文史上的辉煌时代——三皇道治与五帝德治的丰功伟绩,以及春秋时期正值中华文明史的关键转折点、整个社会逐渐离道失德之际,圣哲老子紧承前圣之迹,为后世指迷点津而留下的一部巨著——《德道经》。重点介绍了老子《德道经》的丰富内涵,以及在以后两千多年里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深远影响。老子《德道经》被誉为“万经之王”、“哲学诗”,其中所揭示的天地运化规律、所蕴涵的修身成真明德归道哲学方法论、穿越时空慧智双运的强大道德能量,开启了后世各家思想学术之源,书写了治国平天下的历史宏篇。直至今天,仍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在教育、人文、科技等方面,道德始终是根本的源动力,为强国安民、清世化人、和谐大同,继续发挥其久远作用力,造福全人类。

    其中为“五德章”。主要揭示了中华民族道德治世之后进入五德治世时期,整个社会的发展演变规律、大道顺变逆返的关键,以及五德德性特点等。从道德人伦角度,追溯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有道明君、无道昏君、圣贤大德、仁人志士与节臣义士,对其历史功过、文化得失做了精辟点评,指出只有人人诚明道德、返身修德,以慧驭智,才是避免重蹈历史覆辙、摆脱因果律恶性循环,重振道德伦常、复归社会清明的根本。

  其下为“归根章”。从意识形态角度,纵览中华学术思想的演变过程,具体分析了自春秋以降两千多年间,中华民族学术思想的源流清浊以及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应用与效应。指出道德是民族文化的基因,是否以道德修身为本,是各家学派思想分野的主要因素,也是学术能否真正经世致用、开创太平盛世的检验标准。若能回头问祖,以民族道德根文化为本,明真理、诵真经,塑造道德心灵,融会古今中外各家之长,培养科学头脑,则德才兼备、慧智双运,华夏腾飞、文化昌盛,返朴归真、德化人心,道牧天下、世界大同,都可拭目以待。

  整部《德道三字经》,历述中华文化发展史,穷究古今兴衰成败理,详览圣贤修身言行迹,精评千古风流豪俊士,细品道德人文治世歌;文约义丰,字字珠玑;追源溯流,句句寓理;五千文明,一线贯穿;以史为鉴,以人为本;知书达礼,知行合一;纵横交错,广宣妙理;正本清源,破迷指正;道德教化,开悟导航;评述点化,精准确当;文道相通,一气呵成;意蕴深远,堪称宝典;句工韵正,易诵易念;勤读躬行,滋养心灵;修身明理,道德光明;学养识见,日益增长;立身处世,人生智囊;溯源归根,本分天职;继往开来,人人有责;清静心身,和谐社会;文明新风,光耀天地。《德道三字经》必将是21世纪这个新的历史时期的“三字经”,在此我们郑重推荐给大家!

三字经的全文,急急急

6. 译文三字经?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2、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以前战国的时候,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有个好的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菁菁博客注:这是对“五子登科”故事的概括]
  3、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7. 三字经全文译文

三字经全文译文:
人生下来,本性都是善良的,彼此相差不多。大家性情都近于善,只是由于后来所受社会的习染不同才有了千差万别。
如果从小不进行教育,孩子善良的本性就会发生改变。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导孩子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儿子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曾三次选择邻居而搬家。一次,儿子逃学回来,孟母气愤地把织布机上的梭子折断,以此告诫孟子学习不可半途而废。
窦燕山教育孩子有好的方法。他所教育的五个孩子,都学有所成,名扬四海。生养子女却不给予良好的教育,这是做父亲的过错。教育学生没有严格的要求,这是做老师的失职。
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如果少年时不努力读书学习,长大以后还能有什么作为呢?一块没有经过雕琢过的玉石,不能成为精美的玉器。一个人若不努力学习,就不会懂得知识和道理。
为人子弟,在年轻的时候,应当多多亲近良师益友,从他们那里学习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孝乃百善之首。“孝”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东汉黄香九岁的时候,就知道冬天用自己的身体为父母温暖枕席。孝敬父母,这是每个做儿女的应该做的事。
孔融四岁,就能让梨,把大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兄长和友爱谦让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每个人从小就应该培养这种谦恭礼让的优良品质,培养自己的爱心,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同样也会获得别人友善的回报。
儿童、少年的启蒙教育,第一是让他们知道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传统美德。其次才是要学习看到或听到的知识。
为孝悌打好基础,有坚实的品德做后盾,然后学知识,长进才华。并要懂得计算数目,认识文字,学习文理。“知某数”,讲的是中国的 数字,中国的计数方式采用十进制,一到十看来简单,但却有无穷无尽的变化。
数字从一开始,一到十就是基本数字,十个十就是一百,十个一百就是一千,十个一 千就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儿童时期,要从知数、识文开始,知数简单,识文就比较复杂了。
文字包括的内容很多,如文字、文学、历史等,是难以穷其究竟的。 对于儿童要从他们可以接受的东西入手。某数是较简单的,所以教育孩子先从识数开始。即使今天的教育,孩子在入学的时候,都是从阿拉伯数字开始的。为父母的 要先教他“知数”,父母是儿童最早的数学教师。
宇宙有三才,就是天、地、人。天上有三光,就是日、月、星。天地人包含一切,囊括宇宙万物、芸芸众生。
天、地、人之所以为三才,因为:天,指 万物赖以生存的空间,浩渺苍穹,运转不息,四季交替,风霜雨雪应时而生;地,是万物借以生存的地理条件,人类的一切物质供给都取于“大地”。大地用它的胸 怀和滋养孕育着人类和其它生灵;人,有浩大的能力,是万物之灵。
人凭借卓越的创造力,把大地耕耘得繁荣兴盛。三光的日、月、星,是人类最初的光明来源,是 宇宙大自然中三个伟大的力量。三者光辉灿烂,给大地上的一切生命送来光明与温暖,促使万物生息循环,永驻生机。
三纲是指君臣之间有忠爱之义,父子之间要慈孝相亲,夫妻之间要和睦相处。古代封建社会有“三纲五常”的社会原则,其“三纲”要求臣服从君,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子服从父,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
妻服从夫,丈夫对妻子拥有支配权。但是,今天的社会,再也不是封建专制社会了,三纲自然就不复存在了。一年之中有四个季节,叫春、夏、秋、冬,这是四时(季)。四时循环交替,运行不止,永无尽头。
南、北、西、东是四面的方位,这四个方位对应存在,是与中央点相对应而确立的。水火木金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即人们常说的五行。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代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仁爱、公正、礼貌、明智、守信,叫做五常。是做人的准则。这五条准则要努力去实行,不容许出现紊乱。稻子、谷子、豆类、麦子、黄米、高粱叫做六谷。这六种粮食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主要食物。
马、牛、羊、鸡、狗、猪这六种动物叫六畜,是人类所饲养的用来吃肉和供使用的禽兽。高兴、生气、忧伤、害怕、倾慕、憎恶、嗜好,是人生来就具备的七种感情。用匏瓜、陶土、皮革、木材、玉石、金属、丝弦、竹管等八种材料制成的八种乐器,称为八音。
九族指的是同一宗族的人,依照辈分排列的长幼顺序。从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到自己。再由自己到儿子,儿子到孙子,再到曾孙、玄孙。教导刚入学的儿童,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作为一个读书求学的人,必须有个良好的开端。先把《小学》读完,再学习《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论语》这部书共分为20篇,是孔子的弟子和他们的再传弟子们记录下来的孔子一生有教育意义的言论。
《孟子》这部书是孟轲写的,共七篇,内容是有关讲述道德、宣传仁义等优良品行的言论。《中庸》这本书的作者是子思,“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
《大学》这本书的作者是曾子。《大学》主要讲述从提高自身修养、管理家庭到治理国家、平定天下的方法。
《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再读熟四书,才可以读像六经这样比较深奥的书。《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和《乐经》号称六经,其中《乐经》已失传,其余的都保存至今。
《连山》、《归臧》和《周易》,这三部书合称三易,是一部用“卦”的形式、以阴阳概念来说明宇宙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它包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故后人广为研究,影响深远。
《尚书》上所记载的,都是虞、夏、商、周四代的政论。一篇名为典,是帝王立国的原则。一篇名为谟,是大臣治国的策略。一篇名为训,是大臣对君 主的训诲,如伊训。一篇名为诰,是国君的通告。一篇名为誓,是出兵的文告。一篇名为命,是国君的命令。
《诗经》分为《国风》、《大雅》、《小雅》、《颂》四个部分,合称为四诗。(诗经中的诗内容丰富,感情深切)是我们应当诵读吟咏的。
《周礼》中记载着当时六官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仪礼》中礼仪大纲分为八种,共十七篇。戴德和戴圣都曾汇编《礼记》并作注释,记述了圣人的言论,完备地记录下了上古的礼乐制度。
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跟着被冷落。孔子作了《春秋》, 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善恶行为的认识辨别。
公羊高著的《公羊传》,左丘明著的《左传》和毂梁赤著的《毂梁传》,合称为三传,它们都是解释《春秋》的书。
经书全部读熟了,才可以读诸子百家的书。子书种类篇幅繁多,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选取重要的部分来读,记住其中每件事的前因后果。
诸子百家中的五子指荀子、杨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通晓经书和子书后,再读各种史书。从中考究各朝代相承的系统,了解历史兴衰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在读史中吸取教训。
从伏羲、神农,到轩辕,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他们是远古时代的名君。(另一种传说:轩辕、颛顼[音“专须”、帝喾[音“酷”、尧、舜为五帝时代,他们在公元前26—前22世纪。)
唐尧、虞舜二帝先后兴起,尧把帝位传给了德才兼备的舜,在两位君主的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
夏代(约公元前2070--前1600年)的开国君主是禹,商代(约公元前1600—前1046年)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约公元前1046—前256年)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这几个有德有才的君主被后世称为“三王”。
从夏禹王开始,将君位传给儿子,从此天下被一家统治。夏朝延续了四百多年后被汤灭亡。汤王讨伐夏桀,灭亡了夏朝,建立商朝。商朝经历了600多年,到商纣王就灭亡了。
周武王起兵公元前1046年灭掉商朝,诛杀纣王,建立周朝。[周朝从建立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杀,建都镐京(今西安),史称西周。从公元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今洛阳西),到公元前被秦所灭,史称东周。周朝前后延续约800年,统治最长久。
西周晚期公元前841年,都城的人起义,周厉王逃出,即由共伯和执掌王事,达14年,历史上号称共和,将这一年称共和元年,中国古代的历史纪 年也就从这一年开始。
但是,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断 代工程”正式公布《夏商周年表》以后,中国的历史的纪年即从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西周共和以后,经历了厉王、宣王两代国王后, 至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从镐京向东迁都到洛阳,历史进入东周。
西周灭亡,周平王东迁后,东周王室对诸侯的控制力越来越弱。各个诸侯国之间时常相互攻伐,政客们也纷纷向掌权者游说自己的政治主张。东周分为 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春秋时期有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五霸逞强。
战国时代则有秦、楚、齐、燕、韩、赵、魏七国争雄。秦王嬴政吞并六国统一天下,于公元前221年建立秦朝。秦朝传到二世胡亥(前209—前207年)的时候,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了楚汉相争的局面。
汉高祖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基业。汉朝的皇位传延了两百多年,到了汉平帝时,皇位被王莽篡夺,西汉结束。王莽篡位后,天下又随之大乱。
汉光武帝消灭王莽,中兴汉室,建立东汉。汉朝历经400余年,到汉献帝时灭亡。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争夺汉朝的天下,这个时代称为三国时代。司马炎灭三国而建晋朝。
晋朝分为西晋(公元265—317年)和东晋(公元317—420年)两个时期。晋朝迁往南方不久衰亡了,取而代之的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国都定在金陵。
与南朝同时并存的统治北方的王朝称北朝。自北魏始,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后来,西魏为北周宇文泰所代,东魏被北齐高洋所代。
隋文帝杨坚再次统一天下,于公元581年建立隋朝,中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但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荒淫无道,隋朝只传了一代,至公元618年便很快灭亡了。
唐高祖李渊,发起“仁义”之师,清除了各路的反隋大军,消除了隋末的动乱,开创唐王朝的基业。唐王朝共传了二十代,历时近三百年,后被梁所灭,才又改换了朝代。
后梁、后唐、后晋,及后汉、后周五个朝代更替,历史上称为五代。这五个朝代的兴衰更替,都有着一定的原因。然而,五代都是短命王朝,因都是军阀建立,以武力建国,成的快,败的也迅,得之容易,失之也易。
宋太祖赵匡胤兴起,接受后周皇帝的禅让而建立宋朝。宋朝传了十八代,是北宋、南宋合在一起算的。宋朝时期,虽然在宋太祖与宋太宗的努力下,消除了两百多年的封建割据,但边境少数民族政权兴起,南北混战,中国依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度。
北方的少数民族辽人、金人和蒙古人都建立了国家,自称皇帝,最后蒙古人灭亡了金朝和宋朝,建立了元朝,重新统一了中国。元朝统一了中原,并且兼并了边疆的少数民族。然而它只维持了短短九十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推翻了元朝的统治,统一全国,建立大明王朝。他自己当上了皇帝,史称太祖,年号洪武,定都南京。明成祖即位后迁都北京。明朝共经历了十七个皇帝,到崇祯皇帝为止时明朝灭亡。
宦官肆意专权,为所欲为,农民反抗运动,风起云涌,遍及各地。义军首领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灭亡。清太祖努尔哈赤自称接受天命,入主中原,平定了各地“流寇”,统一了中国。
二十一史全在这里了,它记载了各朝各代治乱之迹,从中可以了解各代王朝兴衰的原因。
读史书的人,还应查考历代实录,通晓古今发生的事件,就好像亲眼所见一样。
读书的人在读书时,要作到口里吟诵,心里思考,早晚心思都用到学习上面,才能真正学好。
从前孔子,以七岁的项橐为老师。古代的圣贤,尚且如此勤学好问,普通人更应发奋努力。
宋朝的赵普,官已经做到了中书令了,还天天手不释卷地阅读《论语》,不因为自己已经做了高官,而忘记勤奋学习。
汉代的路温舒把书抄在蒲席上学习,公孙弘把书抄在竹简上学习。他们没钱买书,但还能如此勤奋努力学习。
汉代孙敬读书至深夜,为防瞌睡将头发悬于梁上;战国苏秦读书困倦时用锥子刺大腿,痛醒时再继续读书。这两人都不用别人督促,自己就能勤奋刻苦学习。
晋代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布袋里照明读书;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借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家里虽然贫困,却能坚持学习,最后成就不凡。
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为生,他把书挂在柴担的一头,边走边看;隋朝的李密放牛时把书挂在牛角上,边放牛边读书。他们在艰苦的环境里仍然坚持读书,成就不凡。
宋代苏洵小时候不喜欢读书,到了二十七岁,才开始发愤读书,后来成了大学问家。当他年纪已大时,才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像你们小孩子,更应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
北宋有个叫梁灏的人,年纪八十二岁,在朝廷对答策问,成为考生中的魁首。他成功以后,大家都惊异。你们后生小子,应当早日立志,努力用功。
北齐人祖莹八岁时就能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唐朝人李泌七岁时就能以下棋为题作诗。他们二人聪慧绝顶,在当时很令人们感到惊奇。现在你们正是求学的时候,应该效仿他们,努力用功读书。
东汉蔡文姬博学通音律,东晋谢道韫聪慧能咏诗。二人都是女子,尚且如此聪明,你们这些男子,更应当自我警醒,充实自己。
唐朝刘晏,年方七岁,被皇帝举为神童,作了正字官。他年龄虽小,已经当官。他年少读书,努力就可做到。你们作为年幼的学生,应当努力勤学达到这样的目标。
狗知道夜间替人守卫门户,公鸡知道每天早晨鸣叫报晓。人如果不能用心学习,还有什么资格称为人呢?
蚕吐丝可以供人们做衣服,蜜蜂酿蜜可以供人们食用,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不能凭借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那就连动物都不如了。
在幼年时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能够学以致用,替国家效力,为人民谋福利。有所作为后,就能使自己名声远扬,显耀父母,光宗耀祖,使后代富裕。
人们往往留给子孙后代的是满箱金银,我教育子孙的,只有一部经书而已。
反复讲了许多道理,只是想告诉孩子们: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只顾玩乐,浪费了大好时光是一定要后悔的。我们要时刻勉励提醒自己啊!


扩展资料:
三字经小故事
孟母三迁
在孟子小的时候,住家附近刚好是个坟场,每天都会有出殡或扫墓的人,哭哭啼啼的从这里经过,孟子见了觉得好玩,也学着玩起出殡的游戏,孟母知道后,决定换个环境。
这一次,他们搬到镇上,没想到附近住着一位屠夫,孟子又学着屠夫拿着刀子,玩起剁猪肉的游戏,于是孟母又决定搬家了,因为她知道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他决定带孟子搬到学校附近。果然,从此孟子便跟其他学生一样捧着书本,摇头晃脑的背诵着。有一天,孟子逃学回来,孟母正在织布,她一气之下,剪破了一片织好的布,然后对孟子说:
“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要脚踏实地才能做得好,如今你随意逃学,就象我剪断这块布一样,前功尽弃了。”从此,孟子便发奋读书,果然成为中国的大学问家。
孔融让梨
东汉时,有个叫孔融的小孩。有一天,父亲的朋友送来一篓子的梨子,父亲要孔融拿一个去吃,孔融就在一堆梨子里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很讶异地对他说:“孩子,你怎么不挑大的,反而挑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爹,我的年纪最小,应该吃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孔融这种友爱兄长的行为,的确很值得我们效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字经 

三字经全文译文

8. 求三字经原文和译文?

三字经原文: 
————————————————————————————————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古九州,今改制。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宫商角,及徵羽。此五音,耳所取。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叶。九族者,序宗亲。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曾玄。五伦者,始夫妇。父子先,君臣后。 
次兄弟,及朋友。当顺叙,勿违背。有伯叔,有舅甥。婿妇翁,三党名。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故,明句读。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帷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辨王载,说仁义。 
中庸者,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大学者,乃曾子。自修齐,至治平。 
此二篇,在礼记。今单行,至治平。四书通,孝经熟。如六经,始可读。 
六经者,统儒术。文作周,孔子述。易诗书,礼春秋。乐经亡,馀可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有国风,有雅颂。号四诗,当讽诵。周礼者,箸六官。仪礼者,十七篇。 
大小戴,集礼记。述圣言,礼法备。王迹息,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王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尔雅者,善辨言。求经训,此莫先。 
古圣著,先贤传。注疏备,十三经。左传外,有国语。合群经,数十五。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古九流,多亡佚。取五种,修文质。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在上世。尧舜兴,禅尊位。号唐虞,为二帝。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共和,始纪年。历宣幽,遂东迁。周道衰,王纳坠。逞士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蠃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先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於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赵宋兴,受周祥。十八传,南北混。 
辽兴金,皆夷裔。元灭之,绝宋世。莅中国,兼戎狄。九十年,返沙碛。 
太祖兴,称大明。纪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宛平。十六世,至崇祯。 
权阉肆,流寇起。自成入,神器毁。清太祖,兴辽东。金之后,受明封。 
至世祖,乃大同。十十世,清祚终。凡正史,廿四部。益以清,成廿五。 
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后汉三,国志四。此四史,最精致。 
先四史,兼证经。参通鉴,约而精。历代事,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汉贾董,及许郑。皆经师,能述圣。 
宋周程,张朱陆。明王氏,皆道学。屈原赋,本风人。逮邹枚,暨卿云。 
韩与柳,并文雄。李若杜,为诗宗。凡学者,宜兼通。翼圣教,振民风。 
口而诵,心而帷。朝於斯,夕於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波既仕,学且勤。披薄编,削竹简。波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波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明允,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波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荀卿,年五十。游稷下,习儒业。 
波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波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辩琴。谢道韫,能咏吟。 
波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波虽幼,身已仕。尔细学,勉而致。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习业,壮致身。上匡国,下利民。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帷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 

三字经翻译(译文、解释): 
————————————————————————————————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启示: 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启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启示: 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启示: 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启示: 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启示: 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启示: 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启示: 学会亲近好的老师、好的朋友,并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 
【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启示: 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顺父母,并激励自己刻苦学习。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启示: 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的温暖。 
【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启示: 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础;能文会算是做人的本钱。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必须这从两点做起。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启示: 一到十看来很简单,但变化起来却无穷尽,算术这门学问越来越深奥了。几乎各个科学门类都离不开数学,所以必须认真地从简单的数目学起,为将来学习其他知识打好基础。 
【译文】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启示: 人类只有认识世界,才能改造世界。世界太大了。天空中的星辰以及雷、电、风、雨,大地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鱼虫百兽,而人又是万物之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改造世界。 
【译文】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启示: 要使人与人之间有一个良好和谐的关系,每个人都要认清自己的地位,人人从我做起,才能天下安宁,人类永远和平。 
【译文】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启示: 春、夏、秋、冬是因为地球在绕着太阳运转时,有时面向太阳、有时背向太阳、有时斜向太阳,因此有了温度不一样的四季变化。 
【译文】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启示: 我们的祖先最早用铁发明了“罗盘”,也就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从而使确定方位变得十分简便,尤其在航海中指南针的作用太大了。在我们人类生活中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译文】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启示: “五行”学说包括很深的哲学道理,非常复杂、我们只要知道一些就行了。 
【译文】至于说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十干者 甲至癸 十二支 子至亥 启示: 和“五行”一样,天干、地支在古代人的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但今天,人们除了十二支的生肖记年外,记时已多不用了。 
【译文】“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 
曰黄道 日所躔 曰赤道 当中权 启示: 地球在不断自转运动中,同时绕着太阳转动,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而太阳系又绕着银河系转,而银河系只是宇宙的一个小点点,天地之大实在是不可想象的。 
【译文】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太阳运行的轨道叫“黄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条假想的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这就是赤道。 
赤道下 温暖极 我中华 在东北 启示: 我们国家所处的位置在整个地球的东北边,由于面积辽阔,热带、温带、寒带三个温带都有。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是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 
【译文】在赤道地区,温度最高,气候特别炎热,从赤道向南北两个方向,气温逐渐变低。我们国家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 
曰江河 曰准济 此四渎 水之纪 启示: 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全长五千多公里。我国最闻名的河流是黄河,她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五千年文明的发源地。 
【译文】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这四条大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 
曰岱华 蒿恒衡 此五岳 山之名 启示: 现在我们都知道,我国境内的喜玛拉亚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号称世界的屋脊。中国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每座山都有着许多美丽的神话和传说。 
【译文】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蒿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 
曰士农 曰工商 此四民 国之良 启示: 由于社会的发展,今天人民的职业已经不仅仅是这四种了。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只要对社会有好处,都是光荣的。 
【译文】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称为四民,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启示: 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有多少仁义之士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迹。这些人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译文】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地所生 有草木 此植物 遍水陆 启示: 人类所食用的“五谷杂粮”就属于植物。人类的生存有赖于大自然。我们应该了解它们,掌握这些知识,以便为人类服务。 
【译文】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 
有虫鱼 有鸟兽 此动物 能飞走 启示: 无论大自然中的植物还是动物,都是人类永恒的财产,我们要爱护周围的环境,保护好我们生存的环境。 
【译文】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 
稻梁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启示: 人要吃饭就得耕耘播种。当我们吃到香喷喷的饭菜时,千万不要忘了辛勤耕种的农民。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要知道爱惜每一粒粮食。 
【译文】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启示: 人类真不愧万物之灵,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把有些野生的动物,通过驯服和人工喂养成为人类的工具和食品。 
【译文】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俱 启示: 七情是人生来具有的,谁也不可能抹煞它,但做为一个有志者,是决不能被感情牵着走的。人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要学会妥善处理自己的感情,才能活的安乐而有意义。 
【译文】高兴叫作喜,生气叫作哀,害怕叫作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作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青赤黄 及黑白 此五色 目所识 启示: 用色彩学的标准解释,色彩的由黄、红、蓝三个原色和橙、绿、紫三个间色组成。五色是我国传统的名称,如黄色已成为我们的民族色彩,据说太阳升起的第一道颜色是黄色,所以黄色代表东方。 
【译文】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酸苦甘 及辛咸 此五味 口所含 启示: 我们的嘴巴之所以能分辩出酸、甜、苦、辣、咸,是由于人的舌头上有许多叫味蕾的粒状组织。人身体的结构非常复杂,认清自我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译文】在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辩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膻焦香 及腥朽 此五臭 鼻所嗅 启示: 我们人类有视觉,可以分辩颜色、形状;有味觉可分辩各种滋味;嗅觉可以辨别气味;触觉可区分冷暖各种刺激。 
【译文】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匏土革 木石金 丝与竹 乃八音 启示: 音乐可陶冶人的情怀,我国文明久远、历史悠久,文化丰富,音乐也非常突出。好的音乐可以增强人的修养,调剂人的身心,优美的东方音乐更具迷人的特色。 
【译文】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曰平上 曰去入 此四声 宜调协 启示: 我国的古代诗词非常优美动人,读起来和谐顺口,这不仅是诗词本身的内容感人,而且是由于诗词运用了平、上、去、入四声的规律变化,所以使我们听起来更加优美动人。 
【译文】我们的祖先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启示: 人类的繁衍,一代接着一代,生命的延续永无止境。真是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我们每个人都担负着承上启下的责任和义务。 
【译文】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本身,我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启示: 九族之间的关系不仅是血统的承续关系,更是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情。在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应该认识到自己的长幼尊卑地位,以及自己应负的责任和义务, 家庭才能和睦。 
【译文】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玄孙和曾孙。从高祖父到曾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启示: 家庭成员之间要礼貌相待,和睦相处,这样的家庭才是幸福的家庭。我们中国人很注重家族观念,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都能和睦相处,社会也必然安定了。 
【译文】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启示: 中国人从古到今,都十分重视礼义。这就是长幼的次序、朋友之间的信用。中国自古称为礼义之邦,象“桃园三结义”,至今受到人们的称颂。 
【译文】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 
此十义 人所同 当师叙 勿违背 启示: 社会是复杂的,每人有各种亲属关系和社会关系。古人提出“十义”,这是处理各种相互关系的准则,乃至今日这些准则仍是维持社会安宁、推动社会发展的保证。 
【译文】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 
斩齐衰 大小功 至缌麻 五服终 启示: 社会在发展,今天一些古老的丧葬仪式已经见不到了,但人死了以后,活着的人就要为他们送葬,以开追悼会的方式寄托后人的哀思。 
【译文】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是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穿的五种孝服。 
礼乐射 御书数 古六艺 今不具 启示: 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科技的门类越来越多。但对于学生来说,要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译文】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 
惟书学 人共遵 既识字 讲说文 启示: 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学科,已经成为各门类的基础学科。它是深入研究各门专业学科的工具课,所以一定要努力学好, 为将来的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译文】在六艺中,只有书法现在还是每个人都推崇的。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这样对于研究高深的学问是有帮助的。 
有古文 大小篆 隶草继 不可乱 启示: 我们今天通行的是隶、楷、行、草四种体式,但对于先人留下的古籍也要有所了解。这对于我们学习和继承前人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译文】我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这一定要认清楚,不可搞混乱了。 
若广学 惧其繁 但略说 能知原 启示: 现在讲究的是一专多能,对于研究学问也必需做到从大处着眼,要理清思路,提纳挈领,才能抓住问题要害,掌握根本的道理。 
【译文】假如你想广泛地学习知识,实在是不容易的事,也无从下手,但如能做大体研究,还是能了解到许多基本的道理。 
凡训蒙 须讲究 详训诂 明句读 启示: 人们在开始读书的时候必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首先是讲读发音要正确,辞意要清楚,要学会正确划分句子,这样才能领会文章中所表达的含义和观点。 
【译文】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启示: 为学必有初始阶段,任何一个大学问家,他的知识都是一点一滴积累的,只有扎扎实实打下良好基础,才能进军更高深的知识。 
【译文】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启示: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论语》的核心是如何 “做人”,以及“做人”的道理 
【译文】《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的有关孔子言论是一部书。 
孟子者 七篇止 讲道德 说仁义 启示: 孟子,名轲,尊称孟子,也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儒家思想的代表。是孔子的三传弟子,也同样讲仁义道德。 
【译文】《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作中庸 乃孔亻及 中不偏 庸不易 启示: 孔及是孔子的孙子,《中庸》的作者。《中庸》是关于人生哲学的一本书,它对中国人的人生观影响很大。 
【译文】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亻及,“中”是不偏的意思, “庸”是不变的意思。 
作大学 乃曾子 自修齐 至平治 启示: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名曾参。《大学》是四书中的一部书,和中庸一样,也是一部修养性的书。 
【译文】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中书熟 孝经通 如六经 始可读 启示: 书有深浅难易的区分,我们读书必须从浅易的开始读起,奠定求知、做人、处世的基础,再进一步学习更深奥的知识。 
【译文】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 启示: 中国的古代文化是个非常丰富而伟大的知识宝库,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学者,从事着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做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爱护祖先留下的遗产, 并为此感到骄傲。 
【译文】《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 
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详 启示: 《易经》虽是我国古代人占卜的书,但它其中阐述了极为深奥的哲学道理。像阴阴消长,物极必反的论述随处可见。 
【译文】《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 “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 
有典谟 有训诰 有誓命 书之奥 启示: 《书经》是一部十分有价值的历史资料,从内容方面来看,很类似我们现在国家的政府档案,可以使我们了解当时历史,从中学到许多有益的知识。 
【译文】《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计划;三训,即大臣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 
我周公 作周礼 著六官 存治体 启示: 周公是周文王的四子,在周文王的所有儿子中最有才干,也最有仁慈之心。武王死后,由周公帮助成王辅佐朝政,由于他的贤德,把国家治理得十分富强. 
【译文】周公著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 
大小戴 注礼记 述圣言 礼乐备 启示: 中国传统的礼义道德,其中很大部分到今天仍是有益的,我们要从这些有益的成分中吸取营养、身体力行。 
【译文】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