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人自立故事

2024-05-14

1. 中外名人自立故事

 这是一个美国的故事。 
  不过,故事发生的时候,这个地方还不能叫美国,只能叫英国的北美殖民地。 
  在一个种植园主的家里,有一个不满10岁的孩子。 
  这一天孩子的父亲带回来一把小斧子。他把斧子放在家里,自己有别的事情出去了。 
  这孩子觉得那把斧子很可爱,就把它拿在手里玩起来,斧子闪着光亮,究竟快不快呢?他想试一试。 
  他家房子后面有一个樱桃园。在孩子的眼中,这就是一个树林。樱桃树也是树,和别的树一样。孩子看见过大人用斧子砍树,他也要学样。砍哪一棵呢?他选了一棵最细的,用力挥动斧子砍下去,想不到一下子就把那棵树砍断了。 
  孩子感到自己可能是闯了祸,赶快把斧子放回原处。 
  父亲回到家里,发现樱桃树被砍掉一棵,这一棵正是一个好品种,是他最喜爱的。 
  正在父亲发怒、查问是谁干的错事时,孩子走到父亲身边说:“爸爸,是我。” 
  父亲了解清楚情况之后,没有责罚孩子。他把孩子搂在怀里说:“我为你的诚实高兴,因为这是比100棵樱桃树还要宝贵的东西。” 
  这孩子名叫乔治 华盛顿。他后来成了北美起义部队的总司令。在他的领导下,打败了英国殖民者,实现了美国的独立,华盛顿被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现在美国的首都华盛顿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华盛顿的父亲希望儿子做一个诚实的人,的确很有道理 
。诚实是一切有道德的人都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 
  我们知道,人是社会的动物,每一个人都必须依靠社会才能生存并且发展和运用自己的才能。这就是说,每一个人都必须和社会上其他人打交道。互相都讲真话,这个交道就比较好打,就比较容易团结一致,事情就比较好办。如果大家都是你骗我,我骗你,谁也不知道哪一句话是真的,社会就会陷入混乱。所以历来社会上的公正舆论都赞扬那些讲真话的人,谴责讲假话的人。 
  有的人因为做了错事,怕被别人知道丢面子,或者会受处分,因此不敢讲真话。他们觉得讲老实话会吃亏。 
  其实,从长远看,不老实才会吃大亏呢。无论一个人怎样会花言巧语,顶多只能暂时欺骗少数人,而不可能永远欺骗下去。事情的真相总是会被别人了解的,那时候,这样的人就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 
  讲真话的人,是光明磊落的人,也是勇敢的人。明明有了错误,还不敢承认,岂不是胆小鬼!敢承认错误,也就是改正错误的开始。这样的人,当然会受到别人的信任。 
  有的人,为了自己能得到某些好处,讲假话骗人,叫别人上当。这是损人利已的行为。这样的人,最后总是要被社会唾弃的。

中外名人自立故事

2. 名人自立故事

爱迪生出身低微、生活贫困,他的“学历”是一生只上过3个月的小学,老师因为总被他古怪的问题问得张口结舌,竟然当他母亲的面说他是个傻瓜、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 爱迪生虽未受过良好的学校教育,但凭个人奋斗和非凡才智,自信,自强,自立获得巨大成功。他自学成才,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罕有的热情和精力从千万次的失败中站了起来,克服了数不清的困难,成为美国发明家、企业家。他发明自动电报帮电机,留声机;实验并改进了电灯(白炽灯)和电话。在他的一生中,平均每15天就有一项新发明,他因此而被誉为“发明大王”。 康熙年间,贵州巡抚刘荫枢告老回乡后,想用一生的积蓄为家乡建一座桥。但是子女却反对他:“您当了一辈子高官,我们却没沾到一点光,好容易盼到您回家,你却如此不顾我们。”刘荫枢很伤心,他觉得自己虽然一身清白,但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于是,他用尽积蓄,历时五年,修成大桥,取名“毓秀桥”。桥修好后,他对子女说:“我之所以用全部积蓄修桥,就想用事实告诉你们,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生活自己创,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为了彻底消除孩子们依赖父母的心理,他以十五两白银的价钱把桥卖给了官府。 刘荫枢的所作所为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子女。他的孩子日后都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材。

3. 名人自立的故事简介

 一 名人自立的故事简介
   大卫·洛克菲勒是洛克菲勒家族的第三代,是兄弟中最小的一个,也是最出色能干的一个.他的事业不在石油上,而在大名鼎鼎、位列世界十大银行第六位的曼哈顿银行上.他任该银行执行委员会主席兼总经理以后,使该银行从资金二十亿美元上升到资产净值达三十四亿美元.  1915年,大卫出生于纽约市,当时他家虽已有亿万财产,可孩子们每周只能得到三角的零用钱,同时每人还必须准备一个小账本,按父亲的要求将三角钱的使用去向登记在上面,经检查后,如果使用合理,还能得到奖励.孩子们得到的零用钱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十一二岁时,每周能得到一美元,十五岁时,每周能得到两美元左右.因此大卫长到后离开家时,已拥有许多账本.  大卫的父亲为了教育孩子从小懂得金钱的价值,故意将孩子们处于经济压力之下.零用钱很有限,如果想多用怎么办?方法只有一个,自己去挣.  大卫小的时候就知道从家庭杂物中挣钱:捉住阁楼上的老鼠,每只可挣五分钱,而劈柴禾、拔杂草等杂活则按照时间来计算工钱.大卫有一招更绝,他设法取得了为全家擦皮鞋的特许权.然而,他必须在清晨六点以前起床,以便在全家人起床前完成工作,擦一双皮鞋五分钱,一双长统靴一角钱.  大卫在童年时代没有享受过任何超级富豪的生活,他穿着和雇工一样的普通衣服,生活既简单朴素又紧张而快乐.他有一位大学时的同学,是位大手大脚花钱的富家子弟,甚至可以在开口索要之前就能获得他想要的东西.可大卫说:“他是我认识的最不幸的人,他结了三次婚,换了数次工作,永远也不会发挥自己的能力.  成长启迪:自强自立是我们做任何事情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大卫学会了自强自立,并一生坚持,积极进取,终于打出了自己的一篇天地. 
  二 名人的自立自强的故事(要简短的)
   像胡适先生啊!在他的《四十自述》里面不是说了么?他独自闯荡社会二十年,期间没有人管过他也没人约束过他,但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当代伟大的思想家,自由与民主之父。 
  三 中国名人自立 故事
   
   孩子当自强   康熙年间,贵州巡抚刘荫枢告老回乡后,想用一生的积蓄为家乡建一座桥。但是子女却反对他:“您当了一辈子高官,我们却没沾到一点光,好容易盼到您回家,你却如此不顾我们。”刘荫枢很伤心,他觉得自己虽然一身清白,但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于是,他用尽积蓄,历时五年,修成大桥,取名“毓秀桥”。桥修好后,他对子女说:“我之所以用全部积蓄修桥,就想用事实告诉你们,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生活自己创,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为了彻底消除孩子们依赖父母的心理,他以十五两白银的价钱把桥卖给了官府。   刘荫枢的所作所为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子女。他的孩子日后都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材。  比尔盖茨的故事大家几乎都知道,他从读大学时辍学自立,开始了他的传奇人生。   比尔·盖茨   威廉·亨利·盖茨三世爵士(William Henry Gates III KBE,1955年10月28日-),又以比尔·盖茨闻名于世,美国商人、亿万富豪。他是微软的创始人,根据美国《福布斯》杂志的统计,盖茨是全世界最有钱的人。另外一个统计则称盖茨一个人的财富要比全世界最贫穷的50%人口的财富总额还要多.     生平     盖茨出生于美国西海岸的西雅图的一个上层家庭,父亲是当地的著名律师。盖茨是一名出色的学生,而且以极端个人主义闻名;根据他的一名高中同学的回忆,盖茨曾断言自己会在25岁时成为亿万富翁。在1970年代,还在哈佛大学读书的盖茨与伙伴保罗·艾伦(Paul Allen)一起为Altair 8800电脑设计Altair BASIC解译器。Altair是第一台商业上获得成功的个人电脑,而BASIC语言是一种易用易学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盖茨与艾伦所开发的BASIC版本就是后来的Microsoft BASIC,也是MS-DOS操作系统的基础,而后者又是微软公司早期成功的关键。Microsoft Basic后来成了Microsoft QuickBasic,并逐渐演变成为今天依然流行的Visual Basic。     青年盖茨在1970年代早期,盖茨写了一封著名的《致爱好者的公开信》,震惊了计算机界。盖茨宣称计算机软件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商业市场,计算机爱好者们不应该在不获得原作者同意的情况下随意复制电脑程序。当时的计算机界受到黑客文化影响,认为创意与知识应该被共享。盖茨随后离开校园,一手创办了世界上最成功的企业之一――微软公司,并逐渐将软件产业化。     但是盖茨的商业手法往往召至非议,其中之一就是MS-DOS的来源。在1970年代末,IBM正在计划进入个人电脑市场,并在1981年正式推出了IBM个人电脑(PC)。IBM需要为自己的产品寻找合适的、基于英特尔x86系列处理器的操作系统。IBM在与另一家公司简短谈判后找到了微软。而微软则又在未告之自己正在与IBM谈判的情况下找到了西雅图电脑公司,以据说是5万美元的价格向该公司购买他们所开发的操作系统(微软的支持者称,当时微软与IBM有协议,规定微软不得向外界透露谈判事宜)。微软之后再授权IBM使用该操作系统(已经更名为PC-DOS)。微软还与其他电脑生产商谈判,将经过更改后的MS-DOS系统安装到每一台新电脑上。事后西雅图电脑控告微软在未告之事实的情况下以极低的价格购买该公司的产品,但是双方最终达成庭外和解。盖茨的声誉因1990年代末美国 *** 一系列控告微软垄断的案件而再度受损。     1980年代中期盖茨对光盘作为数据储存媒介的前景感到乐观,因此积极推广CD-ROM。     盖茨也被指控商业行为不检点。盖茨多次被控告在他的领导下,微软公司的很多商业行为违反了美国的法律。     2000年,盖茨任命他长期的好友史蒂夫·巴尔默(Steve Ballmer)为微软首席执行官,而自己则为“首席软件设计师”(Chief Sofare Architect)。     在私生活方面,盖茨在1994年1月1日与梅琳达·法兰奇(Melinda French)结婚。他们育有3个孩子:珍尼佛·凯瑟林·盖茨(1996年)、罗里·约翰·盖茨(1999年)和菲比·阿黛尔·盖茨(2002年)。     盖茨与夫人一起创办了慈善组织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金会(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批评者认为基金会的创立只是对公众负面评论微软公司垄断行为的回应。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无论动机为何,该基金会在为贫穷学生提供奖学金、艾滋病防治方面有很大贡献。     2004年英国外交部宣布,比尔·盖茨将被英女皇册封为英帝国爵级司令勋章(KBE),以表彰其在英国的企业发展、就业、教育和志愿事业等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KBE是女皇可以授予外国公民的最高荣誉称号。 
  四 名人自立成功的事迹(简短的)
   林肯的台阶 一个1周岁左右的小男孩,被年轻的妈妈牵着小手来到公园的广场前,要上有十几个阶梯的台阶了.小男孩却挣脱开妈妈的手,他要自己爬上去.他用胖胖的小手向上爬,他的妈妈也没有抱他上去的意思.当爬上两个台阶时,他就感到台阶很高,回头瞅一眼妈妈,妈妈没有伸手去扶他的意思,只是眼睛里充满了慈爱和鼓励.小男孩又抬头向上瞅了瞅,他放弃了让妈妈抱的想法,还是手脚并用小心地向上爬.他爬得很吃力,小 *** 抬得老高,小脸蛋也累得通红,那身娃娃服也被弄得都是土,小手也脏乎乎的,但他最终爬上去了.年轻的妈妈这才上前拍拍儿子身上的土,在那通红的小脸蛋上亲了一口. 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第16届总统的林肯.他的母亲便是南希·汉克斯. 林肯的父亲是个农民,家境极为贫穷.林肯断断续续地接受正规教育的时间,加起来还不足1年.但林肯从小就养成了热爱知识、追求学问、善良正直和不畏艰难的好品质.他买不起纸和笔,就用木炭在木板上写字,用小木棍在地上练字.他抓紧一切时间看书学习,练习讲演.林肯失过业,做过工人,当过律师.他从29岁起,开始竞选议员和总统,前后尝试过11次,失败过9次.在他51岁那年,他终于问鼎白宫,并取得了辉煌的业绩,被马克思称之为“全世界的一位英雄”.母亲南希在林肯9岁那年不幸病故.但毫无疑问,她用坚强而伟大的母爱抚养了林肯,使他勇敢而坚定地走向未来. 
  五 名人自立的事例
  1、桑兰
  桑兰在 1998年7月参加世界友好运动会时受重伤,造成高位截瘫。但是桑兰在短暂的伤感之后,没有永久的颓废下去,而是选择重新为新生活而奋斗。
  桑兰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生活,“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积极生活,阳光努力的她,在1998年,被美国有影响的《人物》《生活》杂志将其视为年度的英雄人物。
  美国副总统戈尔的夫人向其颁发了《妇女体育》杂志的“勇敢”奖。美国ABC电视台著名栏目《20/20》播发了桑兰的专题片,使其成为继 *** 之后第二个出现在该栏目中的中国新闻人物。
  1999年元旦除夕夜,成为了第一位在时代广场为帝国大厦主持点灯仪式的中国人。1999年4月,荣获美国纽约长岛纳苏郡体育运动委员会颁发的第五届“勇敢运动员奖”。
  2、贝特格
  麦森,是德国的一个小镇,位于厄尔士山脚下,毗邻捷克。这里的陶瓷制品闻名世界。与陶瓷齐名的还有一个人,他叫贝特格。30多年前,贝特格还是麦森陶瓷厂里的一位垃圾工。
  麦森陶瓷厂的技师是一位意大利人,他叫普塞。麦森陶瓷厂完全靠这位技师和他的几个徒弟支撑。有一天,厂方因为跟普塞技师意见不合而发生争执。
  普塞技师一怒之下带着自己的几个徒弟回到意大利。麦森陶瓷厂因无人接替普塞的位置而被迫停产。麦森陶瓷厂的高层领导顿时乱成了一锅粥。
  就在这时,贝特格站出来向厂领导说:“能不能让我试试?”厂领导不停地摇头:“就你,一个垃圾工也想干技师的活 ?”贝特格当即从家里拿来了自己烧制的一个花瓶。
  说:“请您看看这个,它的质量跟咱们厂的产品相比哪个更好?” 厂领导看后,一个个目瞪口呆,纷纷问贝特格:“这个花瓶真的是你烧制的?” 贝特格肯定地回答说:“是的。”
  原来,这个在厂里毫不起眼地干了近十年的垃圾工,居然每天都在偷学普塞技师的手艺,连厂方正式派去跟普塞技师学艺的工作人员都没能学到的东西,却被贝特格全部学会了。
  厂方问贝特格:“你有什么需要,尽管提出来。”贝特格说:“我现在的月工资是20欧元,能不能将我的月工资提高到30欧元?”
  贝特格害怕厂领导不答应赶紧解释说:“我依然还做我的垃圾工,我只是 *** 做技师而已,因为我的母亲患有严重的哮喘病,每月需要服用10欧元的药物,而我的工资只够全家人每月的生活费。”
  原来,贝特格非常羡慕那些学徒工,他们每月可以拿30欧元,而自己则只能拿到20欧元。于是,为了向学徒工看齐,更为了母亲每月能够吃上药,他偷偷地学起了烧制陶器的手艺。
  厂领导回答说:“只要你能够取代普塞,你不但可以不再干运垃圾的工作,而且从现在开始,你的月薪也跟普塞一样,每月薪金为10000欧元 。”麦森陶瓷厂终于又开始运转了。
  贝特格,这位当初的垃圾工,做梦也没有想到拿这么高的工资。如今,麦森已成德国陶器重镇,而贝特格的名气也远远地超过了意大利任何一位顶级技师。
  3、张海迪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
  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
  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4、法拉
  一个偶然的机会,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丹斯来到印刷厂校对他的著作,无意中发现法拉第的“手抄本”。当他知道这是一位装订学徒记的笔记时,大吃一惊。
  于是丹斯送给法拉第皇家学院的听讲券。 法拉第以极为兴奋的心情,来到皇家学院旁听。作报告的正是当时赫赫有名的英国著名化学家戴维。法拉第瞪大眼睛,非常用心地听戴维讲课。
  回家后,他把听讲笔记整理成册,作为自学用的《化学课本》。 后来,法拉第把自己精心装订的《化学课本》寄给戴维教授,并附了一封信。
  表示:“极愿逃出商界而入于科学界,因为据我的想象,科学能使人高尚而可亲”。 收到信后,戴维深为感动。他非常欣赏法拉第的才干,决定把他招为助手。
  法拉第非常勤奋,很快掌握了实验技术,成为戴维的得力助手。 半年以后,戴维要到欧洲大陆作一次科学研究旅行,访问欧洲各国的著名科学家,参观各国的化学实验室。
  戴维决定带法拉第出国。就这样,法拉第跟着戴维在欧洲旅行了一年半,会见了安培等著名科学家,长了不少见识,还学会了法语。 回国以后,法拉第开始独立进行科学研究。
  不久,他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1834年,他发现了电解定律,震动了科学界。这一定律,被命名为“法拉第电解定律”。 法拉第依靠刻苦自学,从一个连小学都没念过的装订图书学徒工。
  跨入了世界第一流科学家的行列。恩格斯曾称赞法拉第是“到现在为止最大的电学家”。 1867年8月25日,法拉第坐在他的书房里看书时逝世,终年76岁。
  5、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HelenKeller 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盲聋哑女作家和残疾有障碍的教育家。出生19个月就因病失去了视觉、听觉和说话能力。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又盲又聋又哑的重度残障者,却创造了人生的奇迹。在老师安妮·沙利文的教育和帮助下,自立自强的她不仅学会了读书、写作和说话。
  并且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在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四年的学业,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的盲聋人。
  六 关于自强自立的名人故事
  1、海伦-凯勒。
  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沙利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沙利文帮助之下,进入大学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
  在大学期间,写了《我生命的故事》,讲述她如何战胜病残,给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和正常人带来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又写了许多文字和几部自传性小说,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
   (6)名人自立的故事简介扩展阅读 
  关于自立自强的名言
  真正的人生,只有在经过艰难卓绝的斗争之后才能实现。——塞涅卡
  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个人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
  不因幸运而故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易卜生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陶行知
  有勇气做真正的自己,单独屹立,不要想做别人——林语堂
  强烈的信仰会赢取坚强的人,然后又使他们更坚强----华特·贝基霍
   参考资料:网络——自强自立   
  七 关于自立的名人小故事
  1、香港巨富李嘉诚的两个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都以优异的成绩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想在父亲的公司里施展宏图,干一番事业,但李嘉诚果断的拒绝了:“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还是你们自己去打江山,让实践证明你们是否合格到我公司来任职。”
  于是,兄弟俩去了加拿大,一个搞地产开发,一个去了投资银行,他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把公司和银行办得有声有色,成了加拿大商界出类拔萃的人物。李嘉诚的“冷酷无情”,把孩子逼上自立、自强之路,陶冶了他们勇敢坚毅、不屈不挠的人格和品性。
  2、美国总统罗斯福十分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独立人格。
  他有句名言:“在儿子面前,我不是总统只是父亲。”他反对孩子们依靠父母过寄生生活。他让孩子们凭自己的本事自食其力。大儿子詹姆斯20岁去欧洲旅行,临行前买了一匹好马,然后打电报向父亲求援。
  父亲回电话说:“你和你的马游泳回来吧!”儿子只好卖掉了马,作为路费回家。“二战”打响后,罗斯福的四个儿子都上了前线。父亲病故了,他们还都坚守在自己各自的军舰上,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父亲送行。
  3、尼克·胡哲于1934年出生在广东梅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全家人的生活一直很艰苦。他小的时候,冬天连鞋都穿不上。新中国成立后,他依靠助学金念完了中学和大学。196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系。 
  1963年,他经香港到泰国,侨居了5年。1968年,又从泰国回到香港。初回香港时,他两手空空,处境艰难。为了生活,他甚至为人照看过孩子。
  生活的艰难,使他萌发了创业的念头。他利用晚上的时间认真钻研香港的市场状况,发现尽管香港的服装业发达,香港人也很喜欢穿西服,却没有一家生产领带的工厂。于是,他拿出平时省吃俭用积攒的6000港元,又腾出自家租住的房子,办起了领带生产厂。
  万事开头难。起初,他和妻子两人只是用手工缝制低档的领带。尽管夫妻两人起早摸黑,干得很辛苦,生意却非常不好。经过仔细考虑,他决定改做高级领带。他买 来法国、瑞士的高档领带进行研究仿制,生产出了一批高级领带。
  为打开销路,他下了狠心,把第一批产品放在一家商店里免费发放给顾客。由于花色、款式对头,他拿出的这批产品深受欢迎。很快,他制作的领带便在香港小有名气了。及至1970年,他的领带已在香港十分走俏。也就在这年,他正式注册成立了“金利来(远东)有限公司”。
  第二年,他在九龙买了一块地皮,建起了一个初具规模的领带生产厂。
  他是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他心中的目标是要创世界名牌。他多次到西欧领带厂参观,学习他们的制作工艺和经营方法,然后集众家之长,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严格的管理、检验制度,从而使“金利来”领带逐渐占领了香港市场,成为男人们庄重、高雅、潇洒的象征。 
  1974年,香港经济出现了大萧条,各种商品纷纷降价出售,而他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一方面不断改进“金利来”领带的质量,另一方面独树一帜地适当提高价格。结果,生意反而出人意料地好起来,当经济萧条过后,“金利来”更是身价倍增,在香港成了独占鳌头的名牌领带。
  不仅是领带,他还将他的发展计划拓展到更多的男士用品。他将这些年来已使香港人耳熟能详的广告词“金利来领带,男人的世界”做了看似简单、实则深具创意的 改动,改为“金利来,男人的世界”。
  又从T恤衫开始,逐步推出了金利来牌的皮带、袜子、吊带、花边、腰封、领结、领带夹、袖口纽、匙扣等系列产品,使公司 和金利来牌子都走向了多元化。
  在发展巩固香港市场的同时,他还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拓展海外市场,向东南亚国家进军。他亲自到新加坡考察,创办分公司,寻找合作伙伴。获得成功后又迅速把战场扩展到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迄今为止,金利来在这些国家的大客户数目已超过上千个。
  4、美国的第32任总统罗斯福在小的时候,因为患病,而造成了瘸腿和参差不齐且突出的牙齿。他几乎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了,因此很少与同学们游戏和玩耍,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也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凡是他能克服的缺点他便克服,不能克服的他便加以利用。通过演讲,他学会了如何利用一种假声,掩饰他那无人不知的暴牙,以及他的打桩工人的姿态。
  虽然他的演讲中并不具有任何惊人之处,但他不因自己的声音和姿态而遭失败。他没有洪亮的声音或是威重的姿态,他也不像有些人那样具有惊人的辞令,然而在当时,他却是最有力量的演说家之一。
  由于罗斯福没有在缺陷面前退缩和消沉,而是充分、全面地认识自己,在意识到自我缺陷的同时,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在顽强之中抗争。不因缺憾而气馁,甚至将它加以利用,变为资本,变为扶梯而登上名誉巅峰。在晚年,已经很少人知道他曾有严重的缺憾。
  5、德国著名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二十六岁时,贝多芬听力渐渐衰退;四十五岁时耳朵完全失聪,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是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信念。
  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而奋臂呐喊,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
   

名人自立的故事简介

4. 名人自立的故事简介

大卫·洛克菲勒是洛克菲勒家族的第三代,是兄弟中最小的一个,也是最出色能干的一个.他的事业不在石油上,而在大名鼎鼎、位列世界十大银行第六位的曼哈顿银行上.他任该银行执行委员会主席兼总经理以后,使该银行从资金二十亿美元上升到资产净值达三十四亿美元.
1915年,大卫出生于纽约市,当时他家虽已有亿万财产,可孩子们每周只能得到三角的零用钱,同时每人还必须准备一个小账本,按父亲的要求将三角钱的使用去向登记在上面,经检查后,如果使用合理,还能得到奖励.孩子们得到的零用钱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十一二岁时,每周能得到一美元,十五岁时,每周能得到两美元左右.因此大卫长到后离开家时,已拥有许多账本.
大卫的父亲为了教育孩子从小懂得金钱的价值,故意将孩子们处于经济压力之下.零用钱很有限,如果想多用怎么办?方法只有一个,自己去挣.
大卫小的时候就知道从家庭杂物中挣钱:捉住阁楼上的老鼠,每只可挣五分钱,而劈柴禾、拔杂草等杂活则按照时间来计算工钱.大卫有一招更绝,他设法取得了为全家擦皮鞋的特许权.然而,他必须在清晨六点以前起床,以便在全家人起床前完成工作,擦一双皮鞋五分钱,一双长统靴一角钱.
大卫在童年时代没有享受过任何超级富豪的生活,他穿着和雇工一样的普通衣服,生活既简单朴素又紧张而快乐.他有一位大学时的同学,是位大手大脚花钱的富家子弟,甚至可以在开口索要之前就能获得他想要的东西.可大卫说:“他是我认识的最不幸的人,他结了三次婚,换了数次工作,永远也不会发挥自己的能力.
成长启迪:自强自立是我们做任何事情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大卫学会了自强自立,并一生坚持,积极进取,终于打出了自己的一篇天地.

5. 关于独立的名人事例

1、尼克·胡哲:没有四肢的人生
他于1934年出生在广东梅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全家人的生活一直很艰苦。他小的时候,冬天连鞋都穿不上。新中国成立后,他依靠助学金念完了中学和大学。196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系。
1963年,他经香港到泰国,侨居了5年。1968年,又从泰国回到香港。初回香港时,他两手空空,处境艰难。为了生活,他甚至为人照看过孩子。
生活的艰难,使他萌发了创业的念头。他利用晚上的时间认真钻研香港的市场状况,发现尽管香港的服装业发达,香港人也很喜欢穿西服,却没有一家生产领带的工厂。于是,他拿出平时省吃俭用积攒的6000港元,又腾出自家租住的房子,办起了领带生产厂。
万事开头难。起初,他和妻子两人只是用手工缝制低档的领带。尽管夫妻两人起早摸黑,干得很辛苦,生意却非常不好。经过仔细考虑,他决定改做高级领带。他买 来法国、瑞士的高档领带进行研究仿制,生产出了一批高级领带。为打开销路,他下了狠心,把第一批产品放在一家商店里免费发放给顾客。
由于花色、款式对头,他拿出的这批产品深受欢迎。很快,他制作的领带便在香港小有名气了。及至1970年,他的领带已在香港十分走俏。也就在这年,他正式注册成立了“金利来(远东)有限公司”。第二年,他在九龙买了一块地皮,建起了一个初具规模的领带生产厂。
他是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他心中的目标是要创世界名牌。他多次到西欧领带厂参观,学习他们的制作工艺和经营方法,然后集众家之长,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严格的管理、检验制度,从而使“金利来”领带逐渐占领了香港市场,成为男人们庄重、高雅、潇洒的象征。
1974年,香港经济出现了大萧条,各种商品纷纷降价出售,而他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一方面不断改进“金利来”领带的质量,另一方面独树一帜地适当提高价格。结果,生意反而出人意料地好起来,当经济萧条过后,“金利来”更是身价倍增,在香港成了独占鳌头的名牌领带。
不仅是领带,他还将他的发展计划拓展到更多的男士用品。他将这些年来已使香港人耳熟能详的广告词“金利来领带,男人的世界”做了看似简单、实则深具创意的 改动,改为“金利来,男人的世界”,又从T恤衫开始,逐步推出了金利来牌的皮带、袜子、吊带、花边、腰封、领结、领带夹、袖口纽、匙扣等系列产品,使公司 和金利来牌子都走向了多元化。
在发展巩固香港市场的同时,他还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拓展海外市场,向东南亚国家进军。他亲自到新加坡考察,创办分公司,寻找合作伙伴。获得成功后又迅速把战场扩展到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迄今为止,金利来在这些国家的大客户数目已超过上千个。
他就是“领带大王”曾宪梓。作为一个中国人,他有一颗可贵的中国心。在香港创业不久,就开始对家乡广东的教育事业及母校作出捐赠。至今为止,曾宪梓先后捐助的项目超过800项,涉及教育、科技、医疗、公共设施、社会公益等方面,捐款总额超过6。3亿港元。
谈起成功的时候,他一再提起小时候的一些经历:父亲去世后,所有的重担都压在母亲蓝优妹身上。为了能让孩子们活下去,她不得不去干男人们都不愿意干的累活,挑石灰、挑盐……即便这样,他们的生活依旧窘迫无比,常常吃了这顿愁下顿,没办法,母亲只好租了几亩薄田。
那是一个天寒地冻的冬日,母亲由于经常赤脚下田,双脚生了冻疮,并裂开一个个露出红肉的口子,再赤脚下田的时候,钻心的疼。如果用胶布贴在伤口上,下田时 一沾水就会掉,而且她也舍不得花钱买胶布,但她想到第二天还得下田,如果不处理,裂口会越来越宽,于是就决定用铁针和棉线来缝合它。
她将双脚泡进热水里, 等裂口上的皮肤泡软之后,再咬着牙一针一针地将裂口缝起来,每缝一针,鲜血直流,小宪梓在一旁看得眼泪直流,母亲忍痛安慰儿子:“傻孩子,不缝好怎么办 呢,裂口会更大更痛的,没事的,忍一忍就过去了。”
这一幕永远铭刻在曾宪梓的心里,每当他在困难面前感到疲惫烦乱之时,他便会以此来鞭策自己:母亲连那样深痛的苦难都挺过去了,忍过去了,我还有什么困难不能过,什么艰苦不能忍呢!

2、法拉
1791年,法拉第出生在伦敦市郊一个贫困铁匠的家里。他父亲收入菲薄,常生病,子女又多,所以法拉第小时候连饭都吃不饱,有时他一个星期只能吃到一个面包,当然更谈不上去上学了。
法拉第12岁的时候,就上街去卖报。一边卖报,一边从报上识字。到13岁的时候,法拉第进了一家印刷厂当图书装订学徒工,他一边装订书,一边学习。每当工余时间,他就翻阅装订的书籍。有时甚至在送货的路上,他也边走边看。
经过几年的努力,法拉第终于摘掉了文盲的帽子。 渐渐的,法拉第能够看懂的书越来越多。他开始阅读《大英百科全书》,并常常读到深夜。他特别喜欢电学和力学方面的书。法拉第没钱买书、买簿子,就利用印刷厂的废纸订成笔记本,摘录各种资料,有时还自己配上插图。
一个偶然的机会,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丹斯来到印刷厂校对他的著作,无意中发现法拉第的“手抄本”。当他知道这是一位装订学徒记的笔记时,大吃一惊,于是丹斯送给法拉第皇家学院的听讲券。 法拉第以极为兴奋的心情,来到皇家学院旁听。作报告的正是当时赫赫有名的英国著名化学家戴维。法拉第瞪大眼睛,非常用心地听戴维讲课。回家后,他把听讲笔记整理成册,作为自学用的《化学课本》。 
后来,法拉第把自己精心装订的《化学课本》寄给戴维教授,并附了一封信,表示:“极愿逃出商界而入于科学界,因为据我的想象,科学能使人高尚而可亲”。 收到信后,戴维深为感动。他非常欣赏法拉第的才干,决定把他招为助手。法拉第非常勤奋,很快掌握了实验技术,成为戴维的得力助手。
半年以后,戴维要到欧洲大陆作一次科学研究旅行,访问欧洲各国的著名科学家,参观各国的化学实验室。戴维决定带法拉第出国。就这样,法拉第跟着戴维在欧洲旅行了一年半,会见了安培等著名科学家,长了不少见识,还学会了法语。 回国以后,法拉第开始独立进行科学研究。不久,他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1834年,他发现了电解定律,震动了科学界。这一定律,被命名为“法拉第电解定律”。 法拉第依靠刻苦自学,从一个连小学都没念过的装订图书学徒工,跨入了世界第一流科学家的行列。恩格斯曾称赞法拉第是“到现在为止最大的电学家”。 1867年8月25日,法拉第坐在他的书房里看书时逝世,终年76岁。
由于他对电化学的巨大贡献,人们用他的姓——“法拉第”,作为电量的单位;用他的姓的缩写——“法拉”作为电容的单位。
3、不幸,只是命运给我的磨炼
特纳的童年,充斥着各种悲惨的回忆。
他到3岁才学会说话。就在家人为这个孩子能说话而感到欣喜后不久,一场灾祸发生了,特纳在横穿马路时被车撞飞,妈妈眼睁睁看着他头部着地,结果他只是轻微脑震荡,缝了几针就没事了。可是,从此以后,各种疾病就接踵而至,和他如影随形。麻疹、水痘、肺炎、湿疹、哮喘、皮疹、扁桃腺肥大……一个病接着一个病,虽然不致命,但要一个孩子整天同病魔作斗争,惨痛是可想而知的。特纳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自己10岁那年面瘫的事。
他本准备刷完牙去参加节日游行,可在刷牙的时候,他的半边脸突然提不起来了。他非常想去参加游行,但只能再一次被妈妈送往医院。在去医院的路上,他问妈妈:“妈妈,真的有上帝吗?”妈妈说:“当然有了。”他说:“那上帝为什么对我这么残忍,让我总是和医生打交道。”妈妈抱着他的头,对他说:“孩子,不是上帝残忍,他也许是在考验你,把你磨炼得无比强大。”
一个10岁的孩子因为疾病,过早地懂事了,也过早地学会了坚强。因为面瘫,他不得不接受脊椎穿刺手术。其实也就是抽骨髓。别说一个孩子,就是成人也难以忍受手术所带来的剧痛。医生把一根针扎进他脊椎里。他疼得大喊大叫,但他却没有丝毫挣扎,没有对医生说:“太疼了,我不做了。”做完脊椎穿刺,两周过后,面瘫的症状消失了。
但是,不幸并没有放过这个坚强的孩子。面瘫消失后,本来说话就晚的他说话有些口齿不清。每次他张嘴说话,别人都弄不明白他想表达什么。甚至在家里,也只有和他朝夕相处的哥哥达柳斯能完全明白他想表达什么意思,连妈妈偶尔也需要达柳斯的“翻译”。为此他不得不又去令他深恶痛绝的医院,还去上演讲课。直到上高中,特纳在众人面前发言,才变得没有障碍。
多病的童年留给他的是痛苦的记忆,还有一个弱不禁风的身体。这个体弱多病的孩子却喜欢打篮球。尽管在篮球场上经常被别人碰倒在地,常常伤痕累累,但特纳却对篮球永远充满激情。他觉得在篮球场上,自己能强壮起来。由于他的身体实在太弱,没有谁愿意带他打篮球,只有哥哥达柳斯愿意和他一起打篮球。贫困的家里没有篮球场,也没有篮球架。
哥俩把一个装牛奶的板条箱固定在一根电线杆上,用铁棍捏了一个篮球圈。这就足够了,哥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自家后面的小巷子里追逐着篮球,也追逐着梦想。他的身体越来越强壮,篮球技术也越来越高,高中时,就收到了俄亥俄州立大学提前录取的通知。而在2009年的大学联赛中,他有场均20。3分、9。2个篮板和5。9次助攻的火热表现。
谁能想到这个被多种病魔缠过身的孩子真的变成了一个强壮有力的巨人。2010年夏天有众多年轻人参加的美国NBA选秀大会上,特纳以榜眼的身份被费城76人队选中。签订了三年价值1200万美元的合同。这也是NBA规定的榜眼秀所能签订的最大合同。专家们对他的评价是:综合能力极强,融合了天赋、身材、爆发力、篮球智商、篮球大局意识的优秀球员。
而此时的他身高1。97米,体重95公斤,臂展2。03米,原地摸高2。7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别人的人生满是故事,而我的人生却满是事故。不过,我不埋怨。我和妈妈想的一样,那些疾病,只不过是命运的考验,只为把我磨炼得强大。我反而要感谢它们。”
没有谁愿意遭受不幸,但它总是会发生。把它看做是命运给的磨炼。与其害怕退缩,不如坦然接
4、拥有渴望成功的梦想
麦森,是德国的一个小镇,位于厄尔士山脚下,毗邻捷克。这里的陶瓷制品闻名世界。与陶瓷齐名的还有一个人,他叫贝特格。30多年前,贝特格还是麦森陶瓷厂里的一位垃圾工。 麦森陶瓷厂的技师是一位意大利人,他叫普塞。麦森陶瓷厂完全靠这位技师和他的几个徒弟支撑。
有一天,厂方因为跟普塞技师意见不合而发生争执,普塞技师一怒之下带着自己的几个徒弟回到意大利。
麦森陶瓷厂因无人接替普塞的位置而被迫停产。麦森陶瓷厂的高层领导顿时乱成了一锅粥。 就在这时,贝特格站出来向厂领导说:“能不能让我试试?”厂领导不停地摇头:“就你,一个垃圾工也想干技师的活 ?”贝特格当即从家里拿来了自己烧制的一个花瓶,说:“请您看看这个,它的质量跟咱们厂的产品相比哪个更好?” 
厂领导看后,一个个目瞪口呆,纷纷问贝特格:“这个花瓶真的是你烧制的?” 贝特格肯定地回答说:“是的。”原来,这个在厂里毫不起眼地干了近十年的垃圾工,居然每天都在偷学普塞技师的手艺,连厂方正式派去跟普塞技师学艺的工作人员都没能学到的东西,却被贝特格全部学会了。
厂方问贝特格:“你有什么需要,尽管提出来。”贝特格说:“我现在的月工资是20欧元,能不能将我的月工资提高到30欧元?” 贝特格害怕厂领导不答应赶紧解释说:“我依然还做我的垃圾工,我只是兼职做技师而已,因为我的母亲患有严重的哮喘病,每月需要服用10欧元的药物,而我的工资只够全家人每月的生活费。”
原来,贝特格非常羡慕那些学徒工,他们每月可以拿30欧元,而自己则只能拿到20欧元。于是,为了向学徒工看齐,更为了母亲每月能够吃上药,他偷偷地学起了烧制陶器的手艺。
厂领导回答说:“只要你能够取代普塞,你不但可以不再干运垃圾的工作,而且从现在开始,你的月薪也跟普塞一样,每月薪金为10000欧元 。”麦森陶瓷厂终于又开始运转了。贝特格,这位当初的垃圾工,做梦也没有想到拿这么高的工资。如今,麦森已成德国陶器重镇,而贝特格的名气也远远地超过了意大利任何一位顶级技师。
机会总是为那些准备充足的人而留着的,不管你现在从事何种工作,只要你拥有渴望成功的梦想,梦想就有变成现实的那一天。
5、林肯的台阶 
一个1周岁左右的小男孩,被年轻的妈妈牵着小手来到公园的广场前,要上有十几个阶梯的台阶了。小男孩却挣脱开妈妈的手,他要自己爬上去。他用胖胖的小手向上爬,他的妈妈也没有抱他上去的意思。当爬上两个台阶时,他就感到台阶很高,回头瞅一眼妈妈,妈妈没有伸手去扶他的意思,只是眼睛里充满了慈爱和鼓励。
小男孩又抬头向上瞅了瞅,他放弃了让妈妈抱的想法,还是手脚并用小心地向上爬。他爬得很吃力,小屁股抬得老高,小脸蛋也累得通红,那身娃娃服也被弄得都是土,小手也脏乎乎的,但他最终爬上去了。年轻的妈妈这才上前拍拍儿子身上的土,在那通红的小脸蛋上亲了一口。 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第16届总统的林肯。
他的母亲便是南希·汉克斯。 林肯的父亲是个农民,家境极为贫穷,林肯断断续续地接受正规教育的时间,加起来还不足1年,但林肯从小就养成了热爱知识、追求学问、善良正直和不畏艰难的好品质。他买不起纸和笔,就用木炭在木板上写字,用小木棍在地上练字。他抓紧一切时间看书学习,练习讲演。林肯失过业,做过工人,当过律师。
他从29岁起,开始竞选议员和总统,前后尝试过11次,失败过9次。在他51岁那年,他终于问鼎白宫,并取得了辉煌的业绩,被马克思称之为“全世界的一位英雄”。母亲南希在林肯9岁那年不幸病故,但毫无疑问,她用坚强而伟大的母爱抚养了林肯,使他勇敢而坚定地走向未来。

关于独立的名人事例

6. 关于独立的名人事例

1、李嘉诚
1928年李嘉诚生于广东潮州潮安县北门街面线巷的一个家庭。刚刚读初中的李嘉诚在与家人辗转到香港,一家人寄居在舅父庄静庵的家里。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英军向日军投降。港币不断贬值,物价飞涨,李家生活愈加困难,而父亲李云经又在这时因劳累过度染上肺病。
1943年冬天,李云病逝,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14岁的李嘉诚被迫辍学走上社会谋生,会看相的同乡认为他“眼眸无神,骨架瘦弱,未来恐难成大器”。
李嘉诚先在舅父庄静庵的中南钟表公司当泡茶扫地的小学徒。1945年,8月日本投降。李嘉诚被调入高升街的一间钟表店当店员,学会了钟表装配修理技术。年仅22岁的李嘉诚用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7000美元在筲箕湾创办长江塑胶厂。
1958年,李嘉诚在港岛北角建起了第一幢工业大厦,兴建一幢12层高厂厦,正式介入地产市场。
1960年,又在柴湾兴建了第二幢工业大厦,李嘉诚的事业迅速走向辉煌。
2、罗斯福
美国总统罗斯福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独立人格。他有句名言:“在儿子面前,我不是总统只是父亲。”他反对孩子们依靠父母过寄生生活。他让孩子们凭自己的本事自食其力。
大儿子詹姆斯20岁去欧洲旅行,临行前买了一匹好马,然后打电报向父亲求援。父亲说:“你和你的马游泳回来吧!”儿子只好卖掉了马,作为路费回家。“二战”打响后,罗斯福的四个儿子都上了前线。父亲病故了,他们还都坚守在自己各自的军舰上,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父亲送行。 
3、爱因斯坦
1791年,爱因斯坦出生在伦敦市郊一个贫困铁匠的家里。父亲收入菲薄,常生病,子女又多,所以小时候连饭都吃不饱,有时他一个星期只能吃到一个面包,当然更谈不上去上学了。
爱迪生12岁的时候,就上街去卖报。一边卖报,一边从报上识字。到13岁的时候,爱因斯坦进了一家印刷厂当图书装订学徒工,他一边装订书,一边学习。每当工余时间,他就翻阅装订的书籍。有时甚至在送货的路上,他也边走边看。经过几年的努力,爱因斯坦终于摘掉了文盲的帽子。渐渐的,法拉第能够看懂的书越来越多。他开始阅读《大英百科全书》,并常常读到深夜。长期的努力,使他成为世界天才。

4、黄光裕
黄光裕1969年5月9日出生于广东汕头市潮阳区凤壶村。父亲土改时由于地主出身受歧视,离乡投靠凤壶村曾厝,后入赘曾婵贞;母亲曾婵贞,祖上曾是泰国著名侨商善长,但曾家亦在土改、文革等历次社会运动中家道中落。至黄光裕出生时,家庭已是窘迫清贫。
黄光裕常与兄长黄俊钦,拾破烂、捡垃圾以补家用黄光裕兄妹四人,兄黄俊钦、妹黄秀虹、黄燕虹,皆深受母亲曾婵贞影响。环境所限,黄光裕初中肄业,16岁随其兄黄俊钦北上内蒙古谋生计。从此,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这个阶段黄光裕以电器销售为创业领域。成功以后就改名为“国美电器”。
5、张海迪
张海迪五岁时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
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6、爱迪生
爱迪生出身低微、,他的“学历”是一生只上过3个月的小学,老师因为总被他古怪的问题问得张口结舌,竟然当他母亲的面说他是个傻瓜、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   
爱迪生但凭个人奋斗和非凡才智,获得巨大成功。他自学成才,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罕有的热情和精力从千万次的失败中站了起来,克服了数不清的困难,成为美国发明家、企业家。他发明自动电报帮电机,留声机。
实验并改进了电灯和电话。在他的一生中,平均每15天就有一项新发明,他因此而被誉为“发明大王”。

7. 讲一个自立的名人故事

 ⑴ 关于自强自立的名人小故事
  1、陈平是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
  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者,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2、美国的第32任总统罗斯福在小的时候,因为患病,而造成了瘸腿和参差不齐且突出的牙齿。他几乎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了,因此很少与同学们游戏和玩耍,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也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凡是他能克服的缺点他便克服,不能克服的他便加以利用。通过演讲,他学会了如何利用一种假声,掩饰他那无人不知的暴牙,以及他的打桩工人的姿态。
   
  虽然他的演讲中并不具有任何惊人之处,但他不因自己的声音和姿态而遭失败。他没有洪亮的声音或是威重的姿态,他也不像有些人那样具有惊人的辞令,然而在当时,他却是最有力量的演说家之一。
  由于罗斯福没有在缺陷面前退缩和消沉,而是充分、全面地认识自己,在意识到自我缺陷的同时,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在顽强之中抗争。不因缺憾而气馁,甚至将它加以利用,变为资本,变为扶梯而登上名誉巅峰。在晚年,已经很少人知道他曾有严重的缺憾。
  自信是所有人士必备的素质之一,要想,首先必须建立起自信心,而你若想在自己内心建立信心,即应像洒扫街道一般,首先将相当于街道上最阴湿黑暗之角落的自卑感清除干净,然后再种植信心,并加以巩固。信心建立之后,新的机会才会随之而来。
  3、范仲淹勤奋读书幼时家贫,没有饭吃,喝只能粥,冬天煮好粥,让它结冰,再用刀切成一小块一小块,每天只能吃一块,他朋友知道后,给他送来吃的,他就随食物腐坏,也不碰,他跟朋友说不能让自己学会享受,最后终于有所作为。
  4、东汉孙敬读书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 想 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绑在房梁上另一头绳子牵住头发,。当 他读 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战国苏秦,政治家。在年轻时,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 想 了 一 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 样,猛 然 间感到疼 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后人将这两个故事合成“悬梁刺股”一句成语,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5、克金斯在担任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助理时,有一个年轻的职员做他的秘书。有一天晚上,公司有要事必须给所有的经理发送通知。
  此事十分紧急,然而信封却不够用了,当时,在场的职员都来帮忙糊信封。克金斯要他的年轻秘书也来帮忙糊信封,但是,年轻的秘书却认为做这种事有失自己的身份,就非常不满地说:“我到公司来,不是做糊信封的工作的!”
  克金斯听了年轻秘书的话,平静地对他说:“那好吧,既然你认为你不能做糊信封的事情,你可以离开这里。”年轻秘书气呼呼地离开了福特公司。然后,年轻秘书去了许多公司,试了不少的工作,都因为自己不愿意做最平常的事情而有始无终。
  结果,年轻秘书硬着头皮又回到福特公司,他诚恳地对克金斯说:“我在外面经历了许多,当我对别人讲述我在这里不愿意做糊信封的事情时,许多人都劝我,说要想做大事,必须要先做小事,而且要先把小事做好。我觉得这话很有道理,所以,我依然希望能回到这里,你还要我吗?”
  克金斯平静地说:“你愿意回来,我们当然欢迎。”年轻秘书问克金斯:“为什么你不计前嫌?”克金斯说:“因为我看得出来,你现在完全变了,你在外面兜了个大圈子,学会了尊重别人的意见,不再年轻气盛,我知道,你不会再看不起糊信封的工作了。”
  这个年轻秘书重新回到了福特公司,他在公司里什么工作都干,后来,他成了很有名气的大富商。其实,要想成功,就不要嫌弃工作的好坏,即使是最脏最累的工作,也是对人的一种锻炼。
  在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没有一步登天的事,无数的成功者大多都是先从最不起眼的工作和最低微的小事做起的。
  ⑵ 自强自立名人故事急!!!
   美国《生活》周刊不久前评出的过去1000年的100位最有影响力人物中,爱迪生名列第一。  爱迪生出身低微、生活贫困,他的“学历”是一生只上过3个月的小学,老师因为总被他古怪的问题问得张口结舌,竟然当他母亲的面说他是个傻瓜、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爱迪生虽未受过良好的学校教育,但凭个人奋斗和非凡才智,自信,自强,自立获得巨大成功。他自学成才,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罕有的热情和精力从千万次的失败中站了起来,克服了数不清的困难,成为美国发明家、企业家。他发明自动电报帮电机,留声机;实验并改进了电灯(白炽灯)和电话。在他的一生中,平均每15天就有一项新发明,他因此而被誉为“发明大王”。 
  ⑶ 关于自强自立的名人故事
  1、海伦-凯勒。
  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沙利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沙利文帮助之下,进入大学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
  在大学期间,写了《我生命的故事》,讲述她如何战胜病残,给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和正常人带来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又写了许多文字和几部自传性小说,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
   (3)讲一个自立的名人故事扩展阅读 
  关于自立自强的名言
  真正的人生,只有在经过艰难卓绝的斗争之后才能实现。——塞涅卡
  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个人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
  不因幸运而故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易卜生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陶行知
  有勇气做真正的自己,单独屹立,不要想做别人——林语堂
  强烈的信仰会赢取坚强的人,然后又使他们更坚强----华特·贝基霍
   参考资料:网络——自强自立   
  ⑷ 关于自立的名人小故事
  1、香港巨富李嘉诚的两个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都以优异的成绩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想在父亲的公司里施展宏图,干一番事业,但李嘉诚果断的拒绝了:“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还是你们自己去打江山,让实践证明你们是否合格到我公司来任职。”
  于是,兄弟俩去了加拿大,一个搞地产开发,一个去了投资银行,他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把公司和银行办得有声有色,成了加拿大商界出类拔萃的人物。李嘉诚的“冷酷无情”,把孩子逼上自立、自强之路,陶冶了他们勇敢坚毅、不屈不挠的人格和品性。
  2、美国总统罗斯福十分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独立人格。
  他有句名言:“在儿子面前,我不是总统只是父亲。”他反对孩子们依靠父母过寄生生活。他让孩子们凭自己的本事自食其力。大儿子詹姆斯20岁去欧洲旅行,临行前买了一匹好马,然后打电报向父亲求援。
  父亲回电话说:“你和你的马游泳回来吧!”儿子只好卖掉了马,作为路费回家。“二战”打响后,罗斯福的四个儿子都上了前线。父亲病故了,他们还都坚守在自己各自的军舰上,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父亲送行。
  3、尼克·胡哲于1934年出生在广东梅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全家人的生活一直很艰苦。他小的时候,冬天连鞋都穿不上。新中国成立后,他依靠助学金念完了中学和大学。196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系。 
  1963年,他经香港到泰国,侨居了5年。1968年,又从泰国回到香港。初回香港时,他两手空空,处境艰难。为了生活,他甚至为人照看过孩子。
  生活的艰难,使他萌发了创业的念头。他利用晚上的时间认真钻研香港的市场状况,发现尽管香港的服装业发达,香港人也很喜欢穿西服,却没有一家生产领带的工厂。于是,他拿出平时省吃俭用积攒的6000港元,又腾出自家租住的房子,办起了领带生产厂。
  万事开头难。起初,他和妻子两人只是用手工缝制低档的领带。尽管夫妻两人起早摸黑,干得很辛苦,生意却非常不好。经过仔细考虑,他决定改做高级领带。他买 来法国、瑞士的高档领带进行研究仿制,生产出了一批高级领带。
  为打开销路,他下了狠心,把第一批产品放在一家商店里免费发放给顾客。由于花色、款式对头,他拿出的这批产品深受欢迎。很快,他制作的领带便在香港小有名气了。及至1970年,他的领带已在香港十分走俏。也就在这年,他正式注册成立了“金利来(远东)有限公司”。
  第二年,他在九龙买了一块地皮,建起了一个初具规模的领带生产厂。
  他是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他心中的目标是要创世界名牌。他多次到西欧领带厂参观,学习他们的制作工艺和经营方法,然后集众家之长,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严格的管理、检验制度,从而使“金利来”领带逐渐占领了香港市场,成为男人们庄重、高雅、潇洒的象征。 
  1974年,香港经济出现了大萧条,各种商品纷纷降价出售,而他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一方面不断改进“金利来”领带的质量,另一方面独树一帜地适当提高价格。结果,生意反而出人意料地好起来,当经济萧条过后,“金利来”更是身价倍增,在香港成了独占鳌头的名牌领带。
  不仅是领带,他还将他的发展计划拓展到更多的男士用品。他将这些年来已使香港人耳熟能详的广告词“金利来领带,男人的世界”做了看似简单、实则深具创意的 改动,改为“金利来,男人的世界”。
  又从T恤衫开始,逐步推出了金利来牌的皮带、袜子、吊带、花边、腰封、领结、领带夹、袖口纽、匙扣等系列产品,使公司 和金利来牌子都走向了多元化。
  在发展巩固香港市场的同时,他还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拓展海外市场,向东南亚国家进军。他亲自到新加坡考察,创办分公司,寻找合作伙伴。获得成功后又迅速把战场扩展到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迄今为止,金利来在这些国家的大客户数目已超过上千个。
  4、美国的第32任总统罗斯福在小的时候,因为患病,而造成了瘸腿和参差不齐且突出的牙齿。他几乎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了,因此很少与同学们游戏和玩耍,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也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凡是他能克服的缺点他便克服,不能克服的他便加以利用。通过演讲,他学会了如何利用一种假声,掩饰他那无人不知的暴牙,以及他的打桩工人的姿态。
  虽然他的演讲中并不具有任何惊人之处,但他不因自己的声音和姿态而遭失败。他没有洪亮的声音或是威重的姿态,他也不像有些人那样具有惊人的辞令,然而在当时,他却是最有力量的演说家之一。
  由于罗斯福没有在缺陷面前退缩和消沉,而是充分、全面地认识自己,在意识到自我缺陷的同时,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在顽强之中抗争。不因缺憾而气馁,甚至将它加以利用,变为资本,变为扶梯而登上名誉巅峰。在晚年,已经很少人知道他曾有严重的缺憾。
  5、德国著名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二十六岁时,贝多芬听力渐渐衰退;四十五岁时耳朵完全失聪,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是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信念。
  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而奋臂呐喊,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
  ⑸ 自立自强的人的典型人物故事(短点,100字左右)
  1、桑兰
  海伦·凯勒(HelenKeller 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盲聋哑女作家和残疾有障碍的教育家。出生19个月就因病失去了视觉、听觉和说话能力,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又盲又聋又哑的重度残障者,却创造了人生的奇迹。在老师安妮·沙利文的教育和帮助下,自立自强的她不仅学会了读书、写作和说话,并且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在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四年的学业,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的盲聋人。
  ⑹ 名人自立成功的事迹(简短的)
   林肯的台阶 一个1周岁左右的小男孩,被年轻的妈妈牵着小手来到公园的广场前,要上有十几个阶梯的台阶了.小男孩却挣脱开妈妈的手,他要自己爬上去.他用胖胖的小手向上爬,他的妈妈也没有抱他上去的意思.当爬上两个台阶时,他就感到台阶很高,回头瞅一眼妈妈,妈妈没有伸手去扶他的意思,只是眼睛里充满了慈爱和鼓励.小男孩又抬头向上瞅了瞅,他放弃了让妈妈抱的想法,还是手脚并用小心地向上爬.他爬得很吃力,小 *** 抬得老高,小脸蛋也累得通红,那身娃娃服也被弄得都是土,小手也脏乎乎的,但他最终爬上去了.年轻的妈妈这才上前拍拍儿子身上的土,在那通红的小脸蛋上亲了一口. 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第16届总统的林肯.他的母亲便是南希·汉克斯. 林肯的父亲是个农民,家境极为贫穷.林肯断断续续地接受正规教育的时间,加起来还不足1年.但林肯从小就养成了热爱知识、追求学问、善良正直和不畏艰难的好品质.他买不起纸和笔,就用木炭在木板上写字,用小木棍在地上练字.他抓紧一切时间看书学习,练习讲演.林肯失过业,做过工人,当过律师.他从29岁起,开始竞选议员和总统,前后尝试过11次,失败过9次.在他51岁那年,他终于问鼎白宫,并取得了辉煌的业绩,被马克思称之为“全世界的一位英雄”.母亲南希在林肯9岁那年不幸病故.但毫无疑问,她用坚强而伟大的母爱抚养了林肯,使他勇敢而坚定地走向未来. 
  ⑺ 名人自立的事例
  1、桑兰
  桑兰在 1998年7月参加世界友好运动会时受重伤,造成高位截瘫。但是桑兰在短暂的伤感之后,没有永久的颓废下去,而是选择重新为新生活而奋斗。
  桑兰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生活,“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积极生活,阳光努力的她,在1998年,被美国有影响的《人物》《生活》杂志将其视为年度的英雄人物。
  美国副总统戈尔的夫人向其颁发了《妇女体育》杂志的“勇敢”奖。美国ABC电视台著名栏目《20/20》播发了桑兰的专题片,使其成为继 *** 之后第二个出现在该栏目中的中国新闻人物。
  1999年元旦除夕夜,成为了第一位在时代广场为帝国大厦主持点灯仪式的中国人。1999年4月,荣获美国纽约长岛纳苏郡体育运动委员会颁发的第五届“勇敢运动员奖”。
  2、贝特格
  麦森,是德国的一个小镇,位于厄尔士山脚下,毗邻捷克。这里的陶瓷制品闻名世界。与陶瓷齐名的还有一个人,他叫贝特格。30多年前,贝特格还是麦森陶瓷厂里的一位垃圾工。
  麦森陶瓷厂的技师是一位意大利人,他叫普塞。麦森陶瓷厂完全靠这位技师和他的几个徒弟支撑。有一天,厂方因为跟普塞技师意见不合而发生争执。
  普塞技师一怒之下带着自己的几个徒弟回到意大利。麦森陶瓷厂因无人接替普塞的位置而被迫停产。麦森陶瓷厂的高层领导顿时乱成了一锅粥。
  就在这时,贝特格站出来向厂领导说:“能不能让我试试?”厂领导不停地摇头:“就你,一个垃圾工也想干技师的活 ?”贝特格当即从家里拿来了自己烧制的一个花瓶。
  说:“请您看看这个,它的质量跟咱们厂的产品相比哪个更好?” 厂领导看后,一个个目瞪口呆,纷纷问贝特格:“这个花瓶真的是你烧制的?” 贝特格肯定地回答说:“是的。”
  原来,这个在厂里毫不起眼地干了近十年的垃圾工,居然每天都在偷学普塞技师的手艺,连厂方正式派去跟普塞技师学艺的工作人员都没能学到的东西,却被贝特格全部学会了。
  厂方问贝特格:“你有什么需要,尽管提出来。”贝特格说:“我现在的月工资是20欧元,能不能将我的月工资提高到30欧元?”
  贝特格害怕厂领导不答应赶紧解释说:“我依然还做我的垃圾工,我只是 *** 做技师而已,因为我的母亲患有严重的哮喘病,每月需要服用10欧元的药物,而我的工资只够全家人每月的生活费。”
  原来,贝特格非常羡慕那些学徒工,他们每月可以拿30欧元,而自己则只能拿到20欧元。于是,为了向学徒工看齐,更为了母亲每月能够吃上药,他偷偷地学起了烧制陶器的手艺。
  厂领导回答说:“只要你能够取代普塞,你不但可以不再干运垃圾的工作,而且从现在开始,你的月薪也跟普塞一样,每月薪金为10000欧元 。”麦森陶瓷厂终于又开始运转了。
  贝特格,这位当初的垃圾工,做梦也没有想到拿这么高的工资。如今,麦森已成德国陶器重镇,而贝特格的名气也远远地超过了意大利任何一位顶级技师。
  3、张海迪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
  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
  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4、法拉
  一个偶然的机会,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丹斯来到印刷厂校对他的著作,无意中发现法拉第的“手抄本”。当他知道这是一位装订学徒记的笔记时,大吃一惊。
  于是丹斯送给法拉第皇家学院的听讲券。 法拉第以极为兴奋的心情,来到皇家学院旁听。作报告的正是当时赫赫有名的英国著名化学家戴维。法拉第瞪大眼睛,非常用心地听戴维讲课。
  回家后,他把听讲笔记整理成册,作为自学用的《化学课本》。 后来,法拉第把自己精心装订的《化学课本》寄给戴维教授,并附了一封信。
  表示:“极愿逃出商界而入于科学界,因为据我的想象,科学能使人高尚而可亲”。 收到信后,戴维深为感动。他非常欣赏法拉第的才干,决定把他招为助手。
  法拉第非常勤奋,很快掌握了实验技术,成为戴维的得力助手。 半年以后,戴维要到欧洲大陆作一次科学研究旅行,访问欧洲各国的著名科学家,参观各国的化学实验室。
  戴维决定带法拉第出国。就这样,法拉第跟着戴维在欧洲旅行了一年半,会见了安培等著名科学家,长了不少见识,还学会了法语。 回国以后,法拉第开始独立进行科学研究。
  不久,他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1834年,他发现了电解定律,震动了科学界。这一定律,被命名为“法拉第电解定律”。 法拉第依靠刻苦自学,从一个连小学都没念过的装订图书学徒工。
  跨入了世界第一流科学家的行列。恩格斯曾称赞法拉第是“到现在为止最大的电学家”。 1867年8月25日,法拉第坐在他的书房里看书时逝世,终年76岁。
  5、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HelenKeller 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盲聋哑女作家和残疾有障碍的教育家。出生19个月就因病失去了视觉、听觉和说话能力。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又盲又聋又哑的重度残障者,却创造了人生的奇迹。在老师安妮·沙利文的教育和帮助下,自立自强的她不仅学会了读书、写作和说话。
  并且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在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四年的学业,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的盲聋人。
   

讲一个自立的名人故事

8. 自立自强名人故事

 自立自强名人故事大全
                         引导语:自立自强是我们成功的基石,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自立自强名人故事大全,欢迎阅读!
         篇一:曾宪梓:忍一忍就过去了         他于1934年出生在广东梅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全家人的生活一直很艰苦。他小的时候,冬天连鞋都穿不上。新中国成立后,他依靠助学金念完了中学和大学。196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系。
         1963年,他经香港到泰国,侨居了5年。1968年,又从泰国回到香港。初回香港时,他两手空空,处境艰难。为了生活,他甚至为人照看过孩子。
         生活的艰难,使他萌发了创业的念头。他利用晚上的时间认真钻研香港的市场状况,发现尽管香港的服装业发达,香港人也很喜欢穿西服,却没有一家生产领带的工厂。于是,他拿出平时省吃俭用积攒的6000港元,又腾出自家租住的房子,办起了领带生产厂。
         万事开头难。起初,他和妻子两人只是用手工缝制低档的领带。尽管夫妻两人起早摸黑,干得很辛苦,生意却非常不好。经过仔细考虑,他决定改做高级领带。他买 来法国、瑞士的高档领带进行研究仿制,生产出了一批高级领带。为打开销路,他下了狠心,把第一批产品放在一家商店里免费发放给顾客。
         由于花色、款式对头,他拿出的这批产品深受欢迎。很快,他制作的领带便在香港小有名气了。及至1970年,他的领带已在香港十分走俏。也就在这年,他正式注册成立了“金利来(远东)有限公司”。第二年,他在九龙买了一块地皮,建起了一个初具规模的领带生产厂。
         他是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他心中的目标是要创世界名牌。他多次到西欧领带厂参观,学习他们的制作工艺和经营方法,然后集众家之长,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严格的管理、检验制度,从而使“金利来”领带逐渐占领了香港市场,成为男人们庄重、高雅、潇洒的象征。
         1974年,香港经济出现了大萧条,各种商品纷纷降价出售,而他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一方面不断改进“金利来”领带的质量,另一方面独树一帜地适当提高价格。结果,生意反而出人意料地好起来,当经济萧条过后,“金利来”更是身价倍增,在香港成了独占鳌头的名牌领带。
         不仅是领带,他还将他的发展计划拓展到更多的男士用品。他将这些年来已使香港人耳熟能详的广告词“金利来领带,男人的世界”做了看似简单、实则深具创意的 改动,改为“金利来,男人的世界”,又从T恤衫开始,逐步推出了金利来牌的皮带、袜子、吊带、花边、腰封、领结、领带夹、袖口纽、匙扣等系列产品,使公司 和金利来牌子都走向了多元化。
         在发展巩固香港市场的同时,他还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拓展海外市场,向东南亚国家进军。他亲自到新加坡考察,创办分公司,寻找合作伙伴。获得成功后又迅速把战场扩展到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迄今为止,金利来在这些国家的大客户数目已超过上千个。
         他就是“领带大王”曾宪梓。作为一个中国人,他有一颗可贵的中国心。在香港创业不久,就开始对家乡广东的教育事业及母校作出捐赠。至今为止,曾宪梓先后捐助的项目超过800项,涉及教育、科技、医疗、公共设施、社会公益等方面,捐款总额超过6.3亿港元。
         谈起成功的时候,他一再提起小时候的一些经历:
         父亲去世后,所有的重担都压在母亲蓝优妹身上。为了能让孩子们活下去,她不得不去干男人们都不愿意干的累活,挑石灰、挑盐……即便这样,他们的生活依旧窘迫无比,常常吃了这顿愁下顿,没办法,母亲只好租了几亩薄田。
         那是一个天寒地冻的冬日,母亲由于经常赤脚下田,双脚生了冻疮,并裂开一个个露出红肉的口子,再赤脚下田的时候,钻心的疼。如果用胶布贴在伤口上,下田时 一沾水就会掉,而且她也舍不得花钱买胶布,但她想到第二天还得下田,如果不处理,裂口会越来越宽,于是就决定用铁针和棉线来缝合它。她将双脚泡进热水里, 等裂口上的'皮肤泡软之后,再咬着牙一针一针地将裂口缝起来,每缝一针,鲜血直流,小宪梓在一旁看得眼泪直流,母亲忍痛安慰儿子:“傻孩子,不缝好怎么办 呢,裂口会更大更痛的,没事的,忍一忍就过去了。”
         这一幕永远铭刻在曾宪梓的心里,每当他在困难面前感到疲惫烦乱之时,他便会以此来鞭策自己:母亲连那样深痛的苦难都挺过去了,忍过去了,我还有什么困难不能过,什么艰苦不能忍呢!
         篇二:卡梅隆:从卡车司机到阿凡达导演         从卡车司机到阿凡达导演,卡梅隆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一部伟大的励志电影作品,更值得让我们学习的是他那为了实现长达32年之久梦想的精神。其实,我们也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心中的那个“阿凡达”。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在创造了全球票房18亿美元的《泰坦尼克号》之后,销声匿迹,十余年后,携《阿凡达》归来,成为电影市场的又一枚重磅炸弹。可是有多少人知道,卡梅隆的阿凡达之梦,开始于32年前……
          卡车司机的星战梦 
         1977年,22岁的卡车司机詹姆斯·卡梅隆和一个朋友去看《星球大战》——朋友陶醉于电影之中不能自拔,卡梅隆却在离开影院之后准备打拳击发泄一下。他大学辍学,整天在南加利福尼亚奥兰治县开车运送校餐。但在闲暇的时候,他绘制小模型,还写科幻小说——那些发生在遥远星系的故事。可现在,卡梅隆面临一个令人泄气的现实:他幻想的世界已经被卢卡斯(Lucas,《星球大战》导演)带进了人们的生活……
         于是,他买了些廉价的摄影器材,试图还原卢卡斯的拍摄过程。他在家中的客厅打出刺眼的明亮光线,让摄像机沿一条轨道滚动来演练摄影,但这一切都令他的妻子怒不可遏。他常常整天逡巡于南加州大学图书馆,阅读所有与特效有关的书籍。他变得,用他自己的话说,“彻底痴迷”。
         他说服了一群当地牙医,投资2万美元,制作卡梅隆版的《星球大战》。他伙同一个朋友,写了一本名为《世代交替》的剧本,把钱都用在了一个12分钟的片断上——外星机器人和一个操纵大量骷髅的女人之间的打斗场景(那些骷髅战士可是卡梅隆小心翼翼、亲手装配出的模型!)。
         他原计划利用这段剪辑赢得摄影棚,然后拍出全长影片。可是,在好莱坞兜售了好几个月,他却空手而归,不得已将叫板卢卡斯的野心暂时搁置。无奈之下,卡梅隆只好努力去做一些有价值的事:在B级片之王罗杰·科曼手下打工,受雇为电影《世纪争霸战》打造微缩太空飞船。他用自己的方式日渐上位,后来成为科曼旗下的虚拟视觉效果专家之一。1981年,他登上导演宝座,监制恐怖片——《食人鱼II:繁殖》。
         一天夜里,开完《食人鱼》的编辑会后,卡梅隆发着高烧睡着了,他梦见自己看见一个机器人张牙舞爪地走向一个惊恐的女人,梦境定格于此。其后一年里,卡梅隆以这个梦中场景为基础,完成了一个剧本。
         这故事编得相当令人信服,一家小电影融资公司被彻底说服了,出资让其执导此片。1984年,这部影片上映,一举奠定了主演阿诺德·施瓦辛格的巨星地位,这就是《终结者》,也是卡梅隆成为顶级大导演的开始。
         接下来的10年里,卡梅隆执导了一系列惊人之作,包括《异形》、《深渊》、《终结者2:末日审判》,以及《真实的谎言》。这些影片全球票房收入达11亿美元,为卡梅隆带来了足够影响力,使他重燃打造星际史诗的梦想。
         1995年,他写了一部长达82页的剧本,讲述当地球沦为暗淡荒原后,一名瘫痪士兵去一个遥远的星球执行任务的故事。那个被称作潘多拉的外星世界由纳美人(Na’vi)组成,这种性情狂暴的类人族有着蓝色的皮肤,长着猫脸,拖着爬行动物一样的尾巴,身高10英尺。潘多拉星球的大气层对人体有毒害,所以人类科学家们打造出一种经过基因改造的纳美人,也就是现在人们所熟知的新物种——阿凡达。阿凡达具有人类意识,并且可以接受远程控制。
         卡麦隆认为《阿凡达》将是他再度问鼎之作。
          阿凡达之梦被泰坦尼克撞沉 
         “拍摄《泰坦尼克号》时,我们一直都在估算,可能会亏多少”,而如今回看它那梦幻般的票房收入时,人们很容易忘记,这部片子曾一度被预言为票房毒药。拍摄费用比预算资金——1亿美元,整整翻了一番,号称有史以来最昂贵的影片。影片的主要赞助人,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20th Century Fox),也向卡梅隆施压,要求压缩成本。
         于是,卡梅隆承诺放弃全部导演费用和利润分成,以此来控制成本。他还在编辑台上放了一枚剃须刀片,上面贴着一张便签:影片成功,方能使用。“我只知道我拍了一部耗资2亿美元的爱情大片,而结局是几乎所有人丧生,我究竟在干什么?”他私下里对朋友说,“我也许不得不从新开始我的职业生涯。”
         当时,好莱坞业内杂志Variety称其为“电影史上最大的豪赌”,并质疑福克斯公司能否收回成本。“每个人都认为这个片子要遭遇毁灭性的失败,”雷·圣基尼(Rae Sanchini)卡梅隆制作公司的前任董事长说。
         然而,《泰坦尼克号》奇迹般躲过了冰山,凭借全球票房收入18亿美元,成为全球票房收入最高的影片。“我们一下子从谷底跃至顶峰,”圣基尼说,“突如其来的成功,我们每个人都有点不知所措,对吉姆来说更甚,他身心俱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