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发现问题原因分析

2024-05-15

1. 审计发现问题原因分析

、部分支出没有取得合规的凭证:用“白条”报账;用收款收据报账。

2、固定资产管理不完善:固定资产没有设置明细账;固定资产不按规定入账;固定资产没有定期盘点、账实不符;部分固定资产老化、破损未及时报废处理。

3、单位往来款未及时清结:各项应收款项未及时清算、催收;各项应付款项长期挂账,未及时清理结算。

4、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科目使用不当;凭证传递脱节(如差旅费支出的记账凭证没有附原始单据,而把原始单据附在收回借款的记账凭证后面)。

5、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1个别领导及财会人员法制观念不强,对认真执行财经制度认识不足。

2、部分财会人员没有严格执行会计法、会计准则和工作规范,

1/2页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或对平时工作没有认真负责,造成会计处理不规范和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

3、职能、监督部门监督检查不到位,造成一些差错未能及时得到发现和纠正。

几点建议:

1、单位领导及财务人员应增强遵守财经法规的观念,严格执行会计法、会计准则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依法理财的意识,加强会计核算,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2、加强管理和监督力度,定期进行自查、互查,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差错,防止会计核算不规范行为的发生。

3、健全和完善内控制度

4、尽量克服用“白条”和收款收据报账行为

5、要坚持财务制度,向财务报销的的单据一定要有经办人、验收人、批准人的签字手续。原始凭证内容、填制方法、审核程序要符合会计制度要求,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

6、按规定妥善保管会计资料

审计发现问题原因分析

2. 审计工作有什么问题存在

 审计档案工作质量的高低,不仅体现了一个审计机关的审计基础工作水平,而且也反映出审计业务工作质量的高低。工作中,由于诸多原因,影响了审计档案价值的有效发挥。
  一、审计档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一)审计业务质量影响审计档案的利用和保存价值。审计档案的主体是审计资料,审计资料失真和归集整理的不完整、不规范,极易降低审计档案的利用价值。从日常审计工作实践来看,主要表现为:一是违反审计程序形成的审计档案;二是审计取证资料不充分形成的审计档案;三是审计处理、处罚所引用的法律、法规依据不充分的资料形成的审计档案;四是有的审计业务人员缺乏审计档案知识或操作上的随意性。
  (二)审计事业发展与审计档案工作规范的不同步,影响审计档案的质量。在实际操作工作中,由于审计工作的复杂性、多变性,以及审计档案法规的滞后性,出现了实际操作与档案规范之间不相协调的现象。比如对某一个基建项目进行审计时,该项目涉及到投资方、施工方等许多个单位,审计机关对每一个实施审计的单位都需下发审计通知书,并按实施审计单位的户数出具审计建议书或审计决定。按现行审计立卷归档规定,就要按被审计单位的个数分别进行立卷归档。可以看出,这样立卷不仅不能全面、清晰地反映该审计项目的全貌,而且不利于审计人员今后查阅、利用档案;另一方面,档案人员要面对大量审计资料的重复收集、整理、归档,大大增加了审计成本和工作量。
  (三)档案人员素质和物质条件的限制,影响审计档案质量。档案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审计档案的质量。从目前情况看,基层审计机关由于编制等问题,除极少数配备有专职的档案人员并通过了正规的档案管理培训外,大多数只是经过简单培训后边干边学,且大部分档案工作人员身兼数职,客观上谈不上对档案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和不断更新,只能起到对档案的保管作用。另外,由于经费所困,在档案设备的购置上较为简陋,不能适应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新要求,也对审计档案的保管带来一定难度。
  (四)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以纸质为主的传统审计档案的挑战。随着办公自动化的形成和“金审”工程的建设步伐的加快,审计机关行政公文的草拟、审计业务文书的拟稿、审计计划的编排、审计方案的拟定以及文件的收发等都运用OA进行处理,跟随着审计档案资料储存介质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并且阅档方式也随之改变,这将对目前审计档案的质量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二、提高审计档案工作质量的途径
  (一)提高全体审计人员的档案质量管理意识,是保证审计档案质量的前提。审计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审计档案质量。只有正确处理好审计工作和档案工作的关系,才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一是领导要重视,领导不仅要关注审计业务工作,也要关注审计档案工作,把审计档案与审计业务放在同等位置,一并检查、考核,使每个审计干部形成“审计项目终结只是完成了一半任务,高质量的立卷归档后才算圆满完成审计项目”的意识。二是要强化责任,按照“主审负责制”的要求,在审计业务操作过程中也要实行主审人员档案负责制,参审人员要参与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从而达到“谁主审谁负责,审结卷成”的目标。因为主审人员掌握审计项目的整体进展情况,负责审计通知书的下发和审计处理等系列资料的收集工作,有利于全面及时地对审计项目资料进行整理、装订、归档;同时参审人员应密切配合,按照档案管理规定进行严格复核、把关,做到人人参与,从而增强档案质量管理的全员意识,提高全面审计档案质量。
  (二)加强档案管理的事中控制与管理,提高审计档案质量的管理水平。审计档案的管理水平是随着一定时期审计内容和审计方式的变化而逐步完善和提高的。为了能够适应审计工作发展的要求,审计档案工作的重心也应由事后控制与管理向事中控制与管理转变,在现场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及时发现和解决影响档案质量的问题。每一个审计人员从审计项目下达通知之日起,都要树立档案意识,只有加强审计档案质量的事前控制与管理,在现场审计过程中不断发展、研究和解决新问题,才能适应新阶段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
  (三)重视审计档案资料的日常收集和整理工作。档案工作是一项积累性工作,审计档案是由一份份材料汇集而成,今天的资料就是明天的档案,但并不是所有的文件材料都是档案,它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规律经过归集整理而成,这就需要档案工作人员平时不仅要做到对档案资料的勤收集、善积累和多整理,而且还要经常性地深入审计工作一线,与项目审计人员交换意见,了解审计工作进展情况,从而使审计档案资料的收集更加完整。
  (四)强化措施,不断提高审计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一是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要根据自身工作实际,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培训办法,通过培训促进档案人员更新知识,开阔视野,掌握先进的档案技术。二是经常性的开展审计档案管理经验交流,邀请档案专家进行业务指导,开展档案理论研讨,用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我们的档案工作。三是强化对审计档案规范化工作的检查,完善审计档案质量责任追究制。要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审计档案质量检查,在检查中发现问题,纠正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审计档案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四是加大档案现代化管理力度,从软硬件上使档案管理上水平,以不断适应档案工作的需要。
  (五)加大编研力度,促进档案利用。档案管理人员在加强日常管理的同时,要不断加大档案编研工作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档案编研工作,特别是要注重对重大审计项目成果或在社会上有影响有审计项目档案的编研和利用,把死档案变成活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档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进一步为审计工作服务,为领导宏观决策服务。

3. 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职场上不得不注意这些,完成本职工作才有其他进步的可能,在职场上提出要求一定要掌握好分寸,做到不被职场困住就是一大成功,学会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职场达人非你莫属!
  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   1、审计发现问题揭示深度不够,很难引起管理层的关注。 
  (1)内控审计更多是遵循性审计,发现问题多数是执行偏差,合理性关注点较少;
  (2)在审计报告中揭示的问题往往是与被审计对象进行确认的具体问题,不会提炼总结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就事论事。
    
   2、审计结论大都很中庸,新“八股文”。 
  (1)审计结论往往因为内控评价缺少数量级评价标准,以及照顾被审对象的情绪或维护关系,结论基本偏于中庸化,如:基本满足、未见异常、基本规范;
  (2)审计发现问题和风险仅限某一审计期间,缺少与前期审计结果之间的比较,不能反映问题的变化趋势和内部控制的完善过程。
   3、审计建议空泛,强调加强控制,可操作性差。 
  (1)审计人员没有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与被审部门缺少沟通,不能提出合理化、系统化建议;
  (2)审计建议普遍是加强内部控制,如:增加人员配置、系统建设和复核点,增强监督复核及考核机制。这些建议往往会增加成本和降低效率,被审计对象可执行性差,难以落地,前查后范、屡查屡犯、此查彼范时有发生。
  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2  (一)审计人才紧缺、手段落后。一方面是数量上人力不足。一个县局的实际从业人员也就十多个,面对繁重的审计任务,审计人员十分疲惫;另一方面是质量上急待提高。现在县级审计部门的业务人员大多是基层财政所人员组成,真正从审计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凤毛麟角,无论是思维方式、业务水平还是法律法规的运用,都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
  审计手段落后主要反映在:1、计算机审计水平低。一方面是审计人员自身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运用AO审计的能力低,每年到国家及省厅培训的人数有限,短期内还难以满足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电子账务未普及。特别是县级和乡镇级单位,手工做账的还比较普遍。2、审计的侦查手段弱。强制性不强,有些问题很难查清。
    
  (二)效益审计没有模式。《审计署*-*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就提出了到*年,投入效益审计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但是,到目前为止,效益审计尚未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也还没有总结出比较系统的技术和方法。审计人员没有比较成型的标准和指南。
  (三)经责审计时效性差。“先审计、后离任”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但是,从目前多数地方落实的情况来看,普遍存在“先任后审”的逆程序作法,这种“马后炮”式的审计,给审计人员核实问题,搜集证据、征求意见、处理问题、落实结论等带来诸多不便,审计报告作为干部任用的依据作用也无从发挥。特别是对发现的违纪违法问题,给追究责任带来了困难。同时,由于目前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加快,人事变动频繁,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不断增多,而审计部门力量有限,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难以及时执行到位。
  (四)经责审计责任难界定。如果经济责任不能准确界定,审计结果就难以运用到位。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有以下三个责任难以划分:一是前任与现任的责任。由于目前经济责任审计中一般都未进行全面彻底的清产核资,仅局限于会计数据反映,资产损益也相应难以核定,从而也就对前任与现任的资产损益责任难以定位,另外,有些地方的往来账款较多,一些债权债务未彻底盘清,在经济责任审计时,对前任和现任任期内收支、债权债务情况也不能准确界定。二是与下属单位的经济责任不能及时划分。如:一些地方在对乡镇进行责任审计时,只审计他们机关的财务状况,对站所、村的账目未全面审计和核查,从而造成经济责任认定范围不全,导致有些被审单位把工作侧重点放在保证机关运转和资产购置上,放松对下属单位的监管,甚至将经济责任向各站所转嫁,逃避责任追究。三是党政负责人的经济责任难以区分。这一问题尤其在乡镇表现比较突出,乡镇党委书记是负总责的,而乡镇财政一般又是乡镇长主管的,在划分经济责任时,究竟应由乡镇长负责,还是由党委书记负责,以谁为主负责,还是共同负责,各承担的责任是多少,难以定论。
  (五)经责审计成果运用不到位。目前,各级组织、纪检、审计部门对审计结果的运用没有完善的`机制,大都放在了审计实施和听取情况上,对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缺乏深层次地研究和剖析,没有完善相应的制度,致使同样的问题反复出现。
  (六)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不能有效保证审计机构和人员在组织上的独立性及其在业务工作中的自主性和权威性,就不能保证审计质量和规避审计风险,审计变成了事实上的“软指标”,监督、规范都成了一句空话。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体系上实行领导负责制,即内部审计机构受本部门或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内部审计的结果应书面报告给本单位行政最高负责人。因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如外部审计,表现在:一是机构不独立。造成内审人员很难站在客观、公允的立场上对单位财务状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特别是当面对领导参与或法人违规时,内部审计往往无能为力,从而埋下隐患。二是经济不独立。由于内审人员职位、工资福利等均受单位负责人控制,内审人员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监督的职能。当单位利益与内审人员利益一致时,内审人员为维护自身的利益,容易对不正当的企业行为采取默许的态度,从而降低了审计作用。三是工作、人员不独立。内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不可避免地受到内部人际关系的压力,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和发现问题的处理。有些内审人员秉公办事不仅受到同事的误解和非议,有时还会遭到领导的阻挠,甚至打击报复,致使实行审计监督缺乏有效的保障。
  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3  1、思想上重视不够 内部审计工作虽然开展了多年,但由于人们在思想上认识还不够深入,尤其是大多数企业领导不重视,认为内部审计工作与企业取得经济效益没有直接的关系,可有可无。部分企业领导人认为内部审计限制了自己的经营自主权,削弱了自己的权威。于是,他们便随意撤并内部审计机构,精简内部审计人员,从而出现将内部审计机构撤消或将内部审计人员精简并入财务部的普遍现象。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完全体现,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也难以完全发挥出来。
    
  2、缺乏具体的操作标准 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相比,内部审计的法规、标准相对滞后。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程序和报告审计意见时所必须依据的原则、规范和尺度,它是衡量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标准。由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起步较晚,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和准则,使内部审计工作操作过程中缺乏规范性,从而对审计造成许多问题,尤其是违纪问题难以确切地定论,导致企业内部审计缺乏约束力。
  3、审计缺少重点 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仍然以传统的财务审计为重心,主要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查、评价及报告,或受制于单位领导的意图,工作的主动性和目标性不强,与现代企业制度对内部审计的要求极不相称。
  4、审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知识,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偏低。目前绝大部分内部审计人员是从财务部门或从其他部门改行而来,知识面单一的情况十分严重,不能较好地适应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二是专职人员较少,兼职人员较多,后续 教育 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系统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现代审计手段的掌握更加缺乏,电算化内部审计, 网络 信息内部审计处于空白。三是个别审计人员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审计行为不规范,审计作风不扎实,降低了内部审计人员的威信和形象。

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4. 审计人员不足原因分析

您好!一、审计人员“内存”不足的表现

1、理论功底薄弱。审计工作看上去是单纯的业务技能。其实不然,一些审计人员由于平时没有能认识到知识武装头脑,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性,放松学习,思想理论水平明显偏低。在工作中,常常发生捉襟见肘,思想“短路”、思维“断路”的窘态现象。不难看到,少数审计人员思想保守、思想僵化、理论落伍、因循守旧,缺乏敏锐力,没有洞察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常常用老眼光看待新问题,查处问题局限或纠缠在无关紧要、不痛不痒,属于“鸡毛蒜皮”、“小打小闹”的“小儿科”问题上,对知识经济和现代审计意识很是陌生、很是茫然,不能很好地从经营、管理、机制、体制、法制等高度和角度去评价微观审计中所碰到的问题,并用联系的、发展的、宏观的视野和观点去评价客观经济事务,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审计还不能很好地、有效地、大量地、为宏观经济和领导决策提供极有质地、极有份量、极有参考、极有指导意义的审计信息和审计建议。

2、文化知识不高。审计机关成立二十多年以来,审计人员来自社会方方面面,文化结构、文化层次、业务水平等参差不齐。显而易见,审计队伍组建初期,审计人员一部分从财政、税务中抽调加盟,另一部分从社会上“招兵买马”充实,之后组织人事部门又从军队转业干部中落实安置。这些人员大多虽有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和能力,但普遍存在着文化程度不高的现象,很少有“正儿八经”的像样文凭。随后,审计虽又从应往届大学毕业生中招聘了“科班生”以此强化,但这些人员专业欠对口,使用“磨合期”较长“对号入座”较慢。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人才资源配置欠缺,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时代发展对审计工作的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审计工作缺少开拓精神、审计报告平平淡淡、审计信息抓不住重点、审计论文东抄西载、审计理念陈旧俗套、审计理论缺乏创新意识,所以,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文化知识水平应是审计工作的当务之急和将来的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

3、专业技术不精。审计是国家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监督部门,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文化素质,而且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知识、技术水平。审计不仅是会计,某种程度上要高于会计,这样才称得上是审计。不难看到,目前,审计人员大多是以会计“转型”为审计,业务单一,技术不精是审计队伍人员现状的一个“软肋”。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不可避免地、习惯地用会计的眼光和思路【摘要】
审计人员不足原因分析【提问】
您好!一、审计人员“内存”不足的表现

1、理论功底薄弱。审计工作看上去是单纯的业务技能。其实不然,一些审计人员由于平时没有能认识到知识武装头脑,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性,放松学习,思想理论水平明显偏低。在工作中,常常发生捉襟见肘,思想“短路”、思维“断路”的窘态现象。不难看到,少数审计人员思想保守、思想僵化、理论落伍、因循守旧,缺乏敏锐力,没有洞察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常常用老眼光看待新问题,查处问题局限或纠缠在无关紧要、不痛不痒,属于“鸡毛蒜皮”、“小打小闹”的“小儿科”问题上,对知识经济和现代审计意识很是陌生、很是茫然,不能很好地从经营、管理、机制、体制、法制等高度和角度去评价微观审计中所碰到的问题,并用联系的、发展的、宏观的视野和观点去评价客观经济事务,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审计还不能很好地、有效地、大量地、为宏观经济和领导决策提供极有质地、极有份量、极有参考、极有指导意义的审计信息和审计建议。

2、文化知识不高。审计机关成立二十多年以来,审计人员来自社会方方面面,文化结构、文化层次、业务水平等参差不齐。显而易见,审计队伍组建初期,审计人员一部分从财政、税务中抽调加盟,另一部分从社会上“招兵买马”充实,之后组织人事部门又从军队转业干部中落实安置。这些人员大多虽有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和能力,但普遍存在着文化程度不高的现象,很少有“正儿八经”的像样文凭。随后,审计虽又从应往届大学毕业生中招聘了“科班生”以此强化,但这些人员专业欠对口,使用“磨合期”较长“对号入座”较慢。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人才资源配置欠缺,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时代发展对审计工作的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审计工作缺少开拓精神、审计报告平平淡淡、审计信息抓不住重点、审计论文东抄西载、审计理念陈旧俗套、审计理论缺乏创新意识,所以,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文化知识水平应是审计工作的当务之急和将来的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

3、专业技术不精。审计是国家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监督部门,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文化素质,而且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知识、技术水平。审计不仅是会计,某种程度上要高于会计,这样才称得上是审计。不难看到,目前,审计人员大多是以会计“转型”为审计,业务单一,技术不精是审计队伍人员现状的一个“软肋”。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不可避免地、习惯地用会计的眼光和思路【回答】

5. 审计工作有什么问题存在

一.我国社会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社会审计的执行主体是注册会计师,人称“不拿国家工资的经济警察”,与其他行业相比,注册会计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它的特殊,不仅体现在它的技术性方面,而更多的是体现在它的职业道德方面,但这种职业道德,完全靠社会审计的执业人员自觉去遵守也不行,应该有一定的约束机制,难怪社会现在呼吁:社会审计该“审”了。他们是“经济警察”是监督别人的,谁又来监督他们呢?这个问题值得人们的深思。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有许多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牵扯到公司舞弊案件当中,如北京市中诚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长城公司一案.  长城公司十亿元诈骗案震动全国,非法集资后期,省有关部门,有关人员已开始觉察沈太福一伙的骗局时,为了搪塞股民,欺骗群众,长城公司找到北京市中诚会计师事务所二分所,要求出具资信报告。谎称是在深圳和香港等地集资,要求事务所为其出具资信证明,这实际上是长城公司编造理由,隐瞒真相,在高额服务费引诱下,为会计师设计的一道陷阱。其实在此之前,长城公司的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分行的账户已被冻结一个月之久,但承办此次验资的中城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们竟然不知,这实在是一件撼事。长城公司以签订技术开发合同书,每月向投资者支付高额利息(月息2%)的技术开发补偿费等方式,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公开向社会筹集资金,实际上是变相发行债券,且发行债券金额大大超过其自有资产净值,担保形同虚设,所筹资金用于沈太福的个人挥霍和侵吞以及遍布全国的分支机构开设上。投资风险大、投资者利益难以保障,这时,中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资信证明,无疑使长城公司抓到了一根救命草,为其继续欺骗群众,干扰国家的金融管理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中诚所为长城公司出具的审验报告,名曰审验报告,实际不审不验。报告中确认的数字无一是按照专业标准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核后得出的。报告期的银行存款帐面余额没有与银行对帐,现金没有盘点,库存商品材料没有盘点抽查,应收款和长期投资没有抽查函证。特别是对已入帐的总额1.87亿元的购电机款,只凭公司提供的发票(经查是伪造的)就认定其为固定资产。这批电机是367台,平均每台电机50万,明显不符合机械产品的基本价格常识,也未引起注册会计师的警觉。更有甚者,该公司把2.1亿元的集资款从本属于债权人的权益列为所有者权益。注册会计师也没有审查出来,致使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涉及法律责任的第二桩重大案件,其教训是惨痛的。  在我国,自1980年恢复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以来,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虽然我国的事务所数量已有6600多家,但是从执业质量上看,远未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伪,有些注册会计师为了适合客户的要求或自身的利益,置职业道德于不顾,出具虚假不实的审计报告,或验资报告;二是劣,某些事务所为了争业务、揽收入而置法律责任、执业风险于不顾,把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抛在一边,不严格遵守专业标准和技术守则,未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三是审计环境不理想,审计职权尚无法起到制约权力的作用;审计机制还未完全进入良性循环;审计权力未完全到位;审计规范有待完善。四是审计管理机制不健全,审计管理体制难以进一步适应社会经济客观发展的需要;审计任务重与力量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对资本运营功能审计缺位;难以对国有企业经营质量实行公正评价;审计部门本身的建设滞后于国有企业改革步伐。五是事务所内部存在众多问题,有些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中,不仅未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甚至连工作底稿也没有,便出具了审计报告。  二.社会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不规范的委托人影响社会审计鉴证质量  审计是由于委托人需要了解代理人对其委托 财产的经管状况的需要而产生的。在委托人远离其委托财产的经营过 程的条件下,委托人对委托财产经管情况的了解,主要依靠代理人提 交的反映受托财产经管情况的会计报告。而该报告又是由代理人编制 的,其公正性容易受到质疑。委托人为了获得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就产生了聘用外部审计的需要。 从理论上说,如果在规范的审计市场中,供需双方分别应是审计者(审 计信息供应方)和财产委托者(审计信息需求方)。审计信息就是该市 场中的商品。这种商品所具有的专门为财产委托人“订做”的特殊性,并不妨碍审计信

息买卖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关系。因为在规范的审计市场中,要求审计者保持审计的独立性,不允许审计者与被审计者(财产代理人或会计信息提供者)发生任何经济利益关系,使审计者能从始至终不受外来和内在因素的影响或干扰,能够客观、公正地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进行审查,并得出结论。

审计工作有什么问题存在

6. 内部审计现在还存在哪些问题

  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环境不尽合理,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强
  任何业务的核心都是开展业务的人员的个性特征,包括诚信、道德价值观和胜任能力,以及他们工作的环境。有效的内部审计环境需要企业具有有效的治理机构,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的分工制衡及其在内部控制中的职责权限,审计委员会职能的发挥等。
  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指出: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
  2、对内部审计新理念的理解和认识不到位,内审职能过于狭窄
  部分国有企业对内部审计在促进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足,对内部审计职责和功能仍然停留在查错纠弊的层次上,或者将内部审计工作与纪检监察工作等同起来或相混淆,将其定位在查处违法违纪违规上。
  3、企业内审人员专业素质普遍较低,制约了审计工作的开展

  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9年对723家国有企业的调查,有310家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不足,占42.88%。企业的快速发展,内部审计职能的日益拓展和审计地位的不断提高,对于内部审计工作和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目前部分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状况不能适应企业发展及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部分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背景构成与内部审计的发展不相适应,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还不够合理。
  4、企业内部审计的方法、技术比较落后
  据中国内审协会2009年对1280家国有企业的调查,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仅占全部审计项目的0.47%,这说明没能充分运用和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开展审计工作,审计还停留在手工操作上。
  5、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无法保证
  目前我国企业保障内部审计质量的措施还不到位,同时缺乏一套机制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评估,严重影响和制约内部审计职业化建设。

7. 财政审计问题原因分析

一、财政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对预算执行审计监督的范围、内容和手段的相应规定,有些不够明确,有的规定滞后。预算执行审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它主要涉及地方政府、各级财税部门对国家统一财税政策的执行情况,国家统一财税政策的执行情况又影响到预算执行和决算。虽然在审计实践中,把税务部门的税收征管情况和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的监管情况已作为审计范围和内容,但从法律规范的完整性和依法审计的角度来说,在《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应将地方政府和各级财税部门执行国家财税政策情况以及直接影响预算执行和决算的非直接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企业和事业单位也明确纳入预算执行审计的范围。另外,由于审计延伸调查手段受限,不利于将问题查深查透。《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对在预算执行审计中,有关单位和个人对审计机关的工作不予支持配合的,如何处理,应作出明确的规定。
(二)审计技术方法的不足影响到审计事业的发展。当前主要是预算执行审计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远远落后被审计单位,预算执行审计项目经验交流和业务培训不够,不利于特派办的长远发展和提高。
(三)审计移送案件的管理和查处工作亟待加强。最近,我们对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和向司法部门移送的案件线索的查处情况进行了追踪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审计移送的案件线索受到有关方面注意,被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的案件线索大部分得到较好查处,但审计移送案件查处工作的总体情况仍然不尽人意,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究其原因,主要是审计移送工作的沟通渠道不畅,移送案件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审计机关缺乏必要的追踪和监督手段,以及审计机关与司法机关的配合工作还需进一步完善等。
(四)审计决定执行难,特别是涉及纠正地方政府自定政策的审计处理决定的执行更难。对于涉及补交税款和通过财政决算上解中央收入的审计决定基本可落实到位,但涉及地方政府政策的审计决定落实的难度就比较大。有些地方政府未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税法,擅自扩大优惠政策享受范围,往往存在审计部门“年年查,年年有”的问题,说明审计决定的落实力度确实不够。

财政审计问题原因分析

8. 审计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我国经济面临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的情况下,应充分发挥审计的重要作用,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驾护航。

  充分发挥审计作用,有利于促进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落实。中央围绕调结构、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通过审计,可以监督检查这些政策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时揭示和反映执行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和新问题,并从体制、制度层面提出建议,推动完善宏观调控;可以揭露和查处违背国家政策的问题,制止和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保障政策措施落实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充分发挥审计作用,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在保增长的情况下,更要注重科学发展,防止重新回到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老路上去。通过对新增投资项目进行专项审计,可以分析新增投资结构的合理性,揭露违规投入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产能过剩行业和违规建设楼堂馆所等问题;可以监测建设项目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及时发现建设中造成的资源破坏损毁、环境污染、乱占耕地等问题,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充分发挥审计作用,有利于促进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为了扩内需、保增长,明年中央将投入大量资金,这些钱一定要确保用在“刀刃”上。通过对重大投资项目进行跟踪审计,可以及时发现建设资金使用、建设项目管理和工程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揭示和反映乱上项目、造成重大铺张浪费和损失浪费等问题,促进提高投资效益,实现政策效果。

  充分发挥审计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通过对金融机构、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专项审计,可以及时发现财政、金融、民生、国有资产、能源和资源环境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及时提出对策性建议,防范苗头性问题演变成趋势性问题、局部性问题演变为全局性问题,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