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围堵违规经营贷 抽贷震慑炒房投机

2024-05-13

1. 多地围堵违规经营贷 抽贷震慑炒房投机

针对经营贷、消费贷违规流入楼市现象,监管正持续加大管理力度。
日前,央行上海总部印发《2021年上海信贷政策指引》(下称《指引》),要求金融机构要合理控制房地产贷款增速和占比,切实防范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地区银行业已对消费贷、经营贷等进行全面自查,已有银行对违规贷款进行提前收回;同时,银行已将自查和整改的相关情况上报给监管机构,监管部门正做汇总整理。
除了上海外,第一财经获悉,深圳监管部门于近日召集深圳各大商业银行开会,要求对经营贷、消费贷流入房地产市场进行排查,北京春节前也已开启专项排查。
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经营贷、消费贷违规流入楼市,既影响了房地产市场的秩序,又不利于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甚至进一步导致市场资金脱实向虚。监管的严查将有助于经营贷回归本质,一定程度上促进楼市健康发展。
上海银行业全面自查
对于上海银行业而言,严控经营贷、消费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已成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上述《指引》强调,2021年,金融机构要加强个人住房贷款管理,严格审查贷款人个人信息的真实性,切实防范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事实上,在此次监管再次发声前,上海银保监局1月就印发了《上海银保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个人住房信贷管理工作的通知》,对辖内商业银行就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执行、住房信贷管理等工作提出要求。
其中包括,要求辖内银行对去年6月以来发放的消费类贷款、经营性贷款以及个人住房贷款全面自查;同时,提出拦截机制,要求完善信贷资金用途监测与拦截机制,扩大模型监测范围,提升监测效果。对确认用途违规的行为,应及时采取实质性管控措施。
第一财经了解到,目前上海地区各大银行都在进行消费贷、经营贷的流向检查。一位国有大行风险管理部相关人士对记者称,类似检查其实往年也会有,银行对贷后资金的流向监测属于常规操作,银行一般是通过对收款方的关键字进行检索,然后再对命中关键字的线索进行二次核查。“只不过今年更严了。”
至于银行具体如何自查,一位城商行分行行长助理对记者表示,主要是看借款主体和资金流向。比如在查经营贷款方面,先判断借款主体是否为新注册成立的壳公司,是否有正常业务的结算交易流水,与主营业务特征是否相符。
随后再看资金流向,包括支付对手方是否为正常商务合作伙伴,是否符合经营特征,支付金额是否符合一贯结算规模;同时还要关注实控人、关联企业的资金流入,主要是为了防范形式上支付后实际资金回流,倒手再进入楼市。
在银行自查之后,监管部门也会进行核查,对违规行为做出相应的惩处。据悉,上海地区要求银行于2月28日前向上海银保监局报送自查和整改报告,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家银行已经上报了相关情况,上海银保监局正在进行汇总整理。
除了严控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指引》还称,金融机构要合理控制房地产贷款增速和占比,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优先支持首套刚需自住购房需求。这意味着,多方管控下,银行涉房类资金的投放将会受到限制。
在此背景下,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今年银行信贷投放将面临结构性配比调整,即银行将减少住房按揭贷款和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投放比例,增加其他零售和对公贷款的投放。
多地也开启排查
除了上海地区外,第一财经获悉,深圳监管部门于近日召集了深圳各大商业银行开会,要求对经营贷、消费贷流入房地产市场进行排查。某股份制银行人士称,已经接到相关通知。
这也是2020年4月以来,深圳第二次排查经营贷炒房。记者了解到,与以往的例行抽查有所不同,这次是专项检查。某股份行深圳支行行长称,检查的主要内容是,申请贷款时,抵押房产过户是否已满8个月,贷款发放是否已满6个月,贷款人及配偶最近3个月内是否存在买房记录。
深圳银行业人士称,此前例行检查中发现的经营贷、消费贷炒房,一般都是银行贷款审核不严,或挪用时间与取得贷款间隔时间过短,而且使用贷款时也没有隐藏实际资金流向。为了避免暴露实际用途,不少贷款人采取多账户转账的方式,隐藏贷款的实际流向。
北京、广东等地也已开始排查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2月1日,北京银保监局发布公告,针对部分购房者挪用消费贷、经营贷资金作为购房款等情况,开展大数据筛查,并对1月25日以来热点区域的成交案例进行排查。
上述行动主要核查全款购房中,购房人和直系亲属近期申请使用了经营贷的行为。针对北京学区房市场此前的“炒作”苗头,相关部门还对西城区金融街、德外、海淀万柳、中关村等热点学区房成交案例进行重点核查。
以其中被排查到的案例为例,某人在去年新注册了一家小微企业,注册企业之后没过几天,就网签了西城区重点学区的一套二手房,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先后从两家银行申请了数百万元的经营贷。
通过银行配合,检查人员会调查该笔经营贷在发放后,被用在了哪里,是否通过虚假经营合同,流入其他空壳公司账户。因经营贷资金违规进入楼市,往往要经过多次付款“倒出”,检查人员会核查每笔资金的最终流向。
楼市炒作之风或得到抑制
若多地对经营贷的排查和整改落到实处,将有助于遏制楼市的炒作之风。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潘浩认为,预计后续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将加强“违规资金”流入楼市的监管力度,“提前回收贷款”措施将对房地产投机者造成震慑作用。
“如果出现违规现象要抽贷,对热点城市的楼市会形成很大打击,特别是对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告诉第一财经。
“经营贷都是动用杠杆买房,部分是在资金中介怂恿下,把存量房贷都置换为经营贷,这也是违规的。真正严查起来,每一笔都逃不过。”李宇嘉称,最后的结果是很多人会挂牌卖房。
上海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卢文曦对记者表示,具体从房地产类型上看,严查经营贷炒房一定程度上将对偏高端的项目,尤其是豪宅项目产生影响。“一般买豪宅产品的都是企业主,他们往往会通过多种渠道把经营贷的钱套出来,在这种方式被严查后,豪宅类项目的水分可能就会被挤出来了。”
李宇嘉还称,参与违规经营贷的各方包括商业银行都会受到严厉处罚,最近各地银监局已公布了一批经营贷违规的案例,对银行处罚力度比较大。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经营贷流入楼市的核心原因是和按揭贷款的利差,同时也与银行在放贷过程中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有关。他认为,从银行角度来说,经营贷的风险相对而言高于按揭贷款,但是经营贷的利率在政策要求下又低于按揭贷款,所以银行在执行层面出现了动作走形。
“针对一些短期内用新房本以及新企业注册套取经营贷的行为,最近的打压是非常有力的。这种政策的力度肯定能够抑制市场过热,让经营贷回归它的本质,有助于企业经营,能够一定程度上抑制整个楼市非理性、不健康的发展。”张大伟说。

多地围堵违规经营贷 抽贷震慑炒房投机

2. 多地围堵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 银行“抽贷”震慑投机者?

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查后,或已进入实质处罚阶段。近日,网上流传上海一违反贷款用途的个人贷款被提前收回。除了上海之外,在政策监管的压力下,在北京、广州等地,一旦查出消费贷、经营贷用于购房的情况,根据借款合同,也有被抽贷的可能。
从去年年底至今,房贷政策一再收紧,先是央行对各个银行的房贷设置了“两道红线”,而后,以一线城市为主的热点城市频频推出住房信贷管理措施。
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将加强违规资金流入楼市的监管力度,而“抽贷”举措也将对投机者造成震慑作用。
信贷资金挪用于购房接连被罚
近日,一份网传归属地为上海的《个人贷款提前收回告知函》显示,因贷款人未按约履行借款合同第四条关于“贷款用途”的相关约定,银行宣布这笔近300万元贷款提前到期,并通知贷款人须在3月31日前全额归还贷款本息。
一般来说,当贷款人违规使用贷款资金时,根据合同约定银行有权提前收回贷款(即“抽贷”)。在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潘浩看来,上述告知函主要是涉及经营贷挪用至购房,银行收回贷款,这也说明此前房贷检查已经进入落实阶段。
据悉,早在今年1月29日,上海为了防止消费类贷款、经营性贷款等信贷资金违规挪用于房地产领域,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个人住房信贷管理工作的通知》,对2020年6月份以来发放的消费类贷款、经营性贷款以及个人住房贷款进行全面自查。借款人存在违反合同约定行为的,将按照合同约定给予惩戒。
值得注意的是,据媒体报道,为了严控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除了上海之外,多地银行在自查中若发现这种情况,也会按合同要求借款人提前还款。
从惩戒力度来看,据潘浩介绍,以往的政策并没有涉及收回贷款。早在2016年,上海就发布调控政策要求首付资金为自有资金,当时的处罚方法是将违规者拉入失信名单。同年,深圳也同样发布相关要求,着力打击互联网金融企业、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首付贷、众筹购房、过桥贷等金融杠杆配资业务。而2017年-2020年,各地在房贷方面的监管政策,主要落实在打击通过流水造假骗取贷款的行为。
此前,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建议,购房者须慎用一些非正规的贷款手段,比如消费贷、经营贷筹集首付资金,因为现在查处力度非常大,甚至未来可能面临处罚。
除了银行抽贷之外,近期,各地银保监局也不断开出“罚单”,主要是针对违规放贷或对贷款用途监管不力的银行。比如3月8日,中国银行台州市分行因为贷后管理不到位,存在信贷资金被挪用于购房等情况,被罚款89万元。而对于农业银行沈阳分行南湖支行违规发放个人商品房贷款行为,则被给予警告处罚。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从近期的地方动态来看,各地银监部门都在加强对经营贷贷后的资金流向检查。包括交易背景的真实性,受托支付的流程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大额提现,是否存在借款人及直系亲属在近半年内购房的情况等。
各地严控消费贷、经营贷流入楼市
事实上,从去年年底至今,房贷政策一再收紧,先是央行对各个银行的房贷设置了“两道红线”,明确限制了房贷总额比例。而后,以一线城市为主的热点城市房贷监管政策接连推出。
1月30日,北京银保监局发布消息称,要求各行对2020年下半年以来新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合规性开展全面自查,发现个人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等问题,对银行机构从严顶格处罚。2月10日,北京银保监局发布 《关于加强个人经营性贷款管理 防范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通知》,要求严格实施贷前调查,尽职落实贷后管理。
与此同时,今年2月,广东银保监局下发通知要求,严肃查处经营贷、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行为。提到强化大数据筛查,严肃查处经营贷、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行为,形成市场震慑。
除一线城市外,二线城市也出现监管举措。3月3日,杭州市明确严禁发放用于购房首付款或偿还首付款借贷资金的个人经营性贷款和消费贷款,严格个人经营贷和消费贷真实性审查,加强贷后资金管理。
对此,李宇嘉认为,去年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主要在上海、深圳、广州,今年可能会扩展到二线城市。因此,必须从政策上堵住经营贷可能流入楼市的渠道。
李宇嘉表示,如果经营贷进入楼市的漏洞不堵住的话,按照目前的楼市形势,今年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的范围和规模要比去年更大。一方面是因为经营贷投放的压力比较重,另一方面,随着楼市调控强度加大,房贷利率会上升,经营贷和房贷利率之间的剪刀差也会扩大。
据3月10日央行发布2021年2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36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其中,2月居民部门贷款增加1421亿元,同比多增555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113亿元,同比多增3742亿元。有业内人士认为,2月楼市成交仍然保持热度,支撑居民中长期贷款继续增加。
“违规资金”流入楼市监管力度或将加大
“上海、深圳等地这一轮房价上涨和信贷违规进入房地产关系非常大。”此前,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今年以来,房地产调控的着力也是调控信贷,调控效果要看这一政策执行力度如何。
李宇嘉也认为,严打经营贷和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将是今年房地产调控的主要工作,也关系到今年的楼市能不能稳定下来。目前,全国楼市的运行态势和2016年类似,也就是从深沪一线城市,蔓延到广州、北京以及热点二线城市。如果不控制经营贷的流向,将可能助推新一轮泡沫的攀升。
对于今年房地产金融环境,潘浩分析称,从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到“房地产泡沫风险依旧很大”,可见今年对于房地产金融的监控将持续加强,特别是落实在“违规资金流入楼市”方面,将提到更加重要的地位。
不过,李宇嘉表示,监管经营贷流入楼市实践中也有难度。在房贷额度和占比受到管控的情况下,银行更有动力去发放房产抵押变相进入楼市的经营贷,缓冲房贷下降造成的利润损失。
李宇嘉认为,未来,更多是银保监会和人民银行联合检查,以及商业银行总行审计部门的贷后检查。银保监会也会协调银行与银行之间资金追踪的合作,也就是如果资金从A银行贷出来,以后流向了B银行,那么也会要求B银行配合检查。
潘浩预计,后续对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将加强“违规资金”流入楼市的监管力度,“提前回收贷款”措施将对房地产投机者造成震慑作用。
“如果出现资金违规使用的情况,就会有抽贷的可能性,近期各地已经对部分违规贷款做出了抽贷的举措。”李宇嘉如是称。

3. 多地银行房贷收紧,严查违规资金,“抽贷潮”来了吗?专家这样说

   “您需要贷款吗?年利率低至3.85%,三年期先息后本,随借随还。”  
     
     相信这种电话,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接到过,而这种看起来年利率低且风险很低的贷款,实质上就是所谓的消费贷、经营贷。  
     
     这些贷款的本意是为了方便微小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经营需要,当企业需要资金的时候,可以用法人或股东名下房产抵押获取周转资金,因此也被称之为   “房抵经营贷”。   
     
        
     而在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国家为了扶持中小型企业,要求银行以极低的利率来向微小企业发放贷款,经营贷的利率,一下子被降低到了3.85%以下。  
     
     而这样的利好,却被“有心之人”横加利用,成为了杠杆炒房的方式。2020年,全国新增了2.2万亿经营贷,很难说这里面有多少真的被当作经营使用,但经营贷大增,却是不争的事实。  
     
     最近,全国多地银行都在加紧整顿消费贷、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的情况,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多地,都已经大规模地开展了全面行动。  
     
        
     之前在网络上流传的一张“个人贷款提前收回告知函”就是上海的一家银行,发现有贷款“未按约履行借款合同第四条贷款用途的相关约定”,宣布合同的500万贷款提前到期,并要求3月底之前归还全部贷款本息的。  
     
     这其实就涉及到今年1月上海银保监局发布的上海地区房贷新政,明确要求辖内银行倒查半年相关业务,对去年6月以来发放的消费类贷款、经营性贷款以及个人住房贷款全面自查,并首次公开提出拦截机制。  
     
     而在春节的前一天,北京银保监局、央行营管部也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个人经营性贷款管理防范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通知》。主管部门对从1月25日以来,楼市热点区域的成交案例进行了普遍排查,并在此基础上,对于西城金融街、德外、海淀万柳、中关村等热点学区成交案例进行重点核查。  
     
        
     广州也反应迅速,截至目前,辖内(不含深圳)银行机构已完成自查的银行网点共4501个,排查个人经营性贷款5678亿元、个人消费贷款2165亿元,发现涉嫌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问题贷款金额   2.77亿元、920户   ,其中广州地区银行机构自查发现涉嫌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问题贷款金额1.47亿元、305户。  
     
     监管虽然会迟到,但并不会缺席。从目前来看,全国多地银行和银保监局都在大规模严查,一旦发现银行违规,就顶格处罚银行。在此基础上,银行发现个人违规,就有极大的可能提前抽贷,让其提前归还贷款。各地都在收紧经营贷的审批,严格防范经营贷进入楼市,而且相关的政策从央行到各地极为一致。这对于炒房客来说,无疑让他们风声鹤唳。  
     
        
     防范经营贷资金违规进入楼市,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在这三个环节:  
     
      贷前要严格审批、贷中严格支付、贷后严格管理。   
     
     所谓经营贷购房,就是中介公司会先为客户注册或者过户一家公司,让客户“摇身一变”,成为这家公司的经营者。然后请垫资公司为客户提供一笔过桥资金,这样就可以全款买房了。  
     
        
     等到房子过户到购房者名下,再将房子作为抵押物,向银行申请经营贷来偿还过桥资金。  
     
     这个过程,其实就相当于空手套白“房”,已经成为了不少炒房客的“财富密码”。  
     
     类似现象又该如何防范?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认为:  
     

多地银行房贷收紧,严查违规资金,“抽贷潮”来了吗?专家这样说

4. "抽贷"阻断经营贷炒房

经营贷、消费贷作为本不该出现在楼市交易中的违规贷款,长久以来伪造多重身份藏匿于金融体系的监管之下。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广州、上海等地正严查“经营贷”违规入楼市交易的情况。
《华夏时报》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近期多份归属地为上海的《个人贷款提前收回告知函》(下称《告知函》)在坊间流传。据其内容显示,若消费贷、经营贷存在用于购房情况,将会被要求提前还款。 
对此,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向《华夏时报》记者预测,严打经营贷和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将是今年房地产调控的主要工作,也关系到今年的楼市能否稳定。其认为,目前全国楼市的运行态势与2015至2016年十分类似,从一线城市蔓延到其他热点二线城市,整个都市圈热度在明显回升,控制经营贷非常必要。 
多家银行严查违规贷款 
据悉,在银行延长贷款申办周期、调高经营贷利率之后,多家银行开始行动,对违规流入楼市的贷款采取提前归还全部贷款本息的硬性规定。 
近期,坊间流传多份归属地为上海的《个人贷款提前收回告知函》,其内容指出,由于借款人未按约履行借款合同“第四条 贷款用途”的相关规定,银行宣布合同项下全部贷款提前到期,要求借款人于限定时间归还全部贷款本息。 
告知函中特别强调,“如您在上述日期未归还全部贷款本息,贷款将逾期并产生罚息,我行将有权对您进行法律诉讼,并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一些购房群中,也存在着某些购房人做完经营贷一两年即被“抽贷”的现象,几百万贷款一朝还上,个别购房人面临短期资金压力较大。 
不仅经营贷,张女士(化名)曾在中信银行做了为期两年的循环信用贷款,其近期从贷款账户取了两万元用于支付幼儿园学费,同时接到银行短信,告诫其不得将款项用于购房、购买股票、理财投资等。张女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虽然以前银行也会有所告诫,但是这次连着发了两条短信强调,还是很少见的。
上海银行业资深律师刘玲(化名)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2020年底央行出台新规前大多数上海的银行都不太会查信贷资金的去向问题,但自从上海法拍房纳入限购后,银行业对于资金去向问题的重视度明显有了提升,近期律所多家银行客户在这方面的法律培训要求也比之前要多。 
与此同时,广州地区多家银行也在严查消费贷、经营贷违规流向楼市的情况。业内专业人士向记者透露,若出现同经营贷、消费贷流入楼市购房的相似信贷资金违规情况,银行方面将会以提前还款作为硬性规定,以此来惩戒类似行为的主体人。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上述告知函中所显示的贷款本金数额都较大,涉及金额超过百万元。 
“如果是违规将消费贷、经营贷用于楼市交易中,银行有权要求提前归还。”中国豪宅研究员院长朱晓红向《华夏时报》记者讲到,银行严查的现象,不仅是金融秩序规范的需要,同时也表明上级主管部门,对流入房地产资金池实行严控的坚定态度,打击炒房、抑止房地产开发、住房消费过热现象,从源头对炒房、投资热进行围追堵截,从而让房住不炒回归本质。 
加码贷款违规入市打击力度 
“最近银行方面的朋友提到过会严查经营贷类贷款去向的事宜。”上海市某中介的工作人员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办理经营贷的所谓“服务费”就在不断提高,当时就有经办人表示经营贷可能随时都会面临无法办理的情况。 
事实上,《华夏时报》记者通过调查发现,银行此次严查经营贷、消费贷违规流入楼市并非突发事件,此前上海、广东银保监局均已发布文件,防止消费类贷款、经营性贷款等信贷资金违规挪用于房地产领域。 
2021年1月29日,上海银保监局印发《上海银保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个人住房信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商业银行对2020年6月份以来发放的消费类贷款、经营性贷款以及个人住房贷款进行全面自查,并于2021年2月28日前向上海银保监局报送自查和整改报告。并且提到下一步将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依法采取监管措施。 
随后1月30日,北京银保监局也发布消息表示,要求各行对2020年下半年以来新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合规性开展全面自查。 
与此同时,据《华夏时报》记者的不完全统计,截止到3月9日,各地银保监分局开出的大小罚单总数接近70单,其中涉及贷款管理不到位、违规分红、交易管理不规范等内容,但较多出现的仍是贷款违规流入股市、楼市。 
即便是在查处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上述中介机构的工作人员仍在沟通中对记者表示,您若有办理经营贷方面的想法,我再帮您去了解一下详细情况,为您提供一个“靠谱”的方案。 
经营贷、消费贷不得流入楼市。此前曾有律师向《华夏时报》记者多次强调,经营性贷款是明令禁止流入楼市购买住宅产品的,经营贷等类似贷款流入楼市进行交易的行为也同样属于违规行为。

5. 围堵经营贷违规入楼市,银行要动真格

新华社记者李延霞
手段多样、花样翻新!经过数月专项检查,银保监会近日通报排查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的情况。
经营贷违规入楼市一直是监管严查的领域。高压之下仍乱象不止的背后,有多个主体的共同推动,但作为信贷资金的投放方,银行机构难辞其咎。
拆入资金全款买房后,申请经营贷款偿还买房资金;将经营贷资金在多家银行账户间流转套现,以掩盖买房目的;编造交易背景、虚构贷款用途……监管部门严查下,一些复杂的操作手法浮出水面,也让部分银行贷款管理的漏洞暴露无遗。
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的“三查”制度是银行信贷资金安全的重要保障,但现实中,一些银行有规不依、有章不循,导致贷款管理的“屏障”频频“失守”。有银行人士坦言,贷前审查核实企业资格、贷中及时跟踪经营状况、贷后监测资金流向,信贷管理流程繁琐,费时耗力,不如视而不见,既不得罪客户,还能完成业绩考核,赚得利息收入。
貌似一举两得的“如意算盘”,最终带来的可能是信贷风险的积聚、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失灵”,这样的“如意算盘”打不得!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今天的贷款结构意味着明天的经济结构。根治信贷资金违规入楼市这一痼疾,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尤其需要银行“动真格”。对一笔贷款,是真审核严审核还是走形式走过场,是睁只眼闭只眼“放行”还是不放过任何可疑的蛛丝马迹,相信银行自己心里最有数。

围堵经营贷违规入楼市,银行要动真格

6. 围堵经营贷违规入楼市,银行要动真格

新华社记者李延霞
手段多样、花样翻新!经过数月专项检查,银保监会近日通报排查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的情况。
经营贷违规入楼市一直是监管严查的领域。高压之下仍乱象不止的背后,有多个主体的共同推动,但作为信贷资金的投放方,银行机构难辞其咎。
拆入资金全款买房后,申请经营贷款偿还买房资金;将经营贷资金在多家银行账户间流转套现,以掩盖买房目的;编造交易背景、虚构贷款用途……监管部门严查下,一些复杂的操作手法浮出水面,也让部分银行贷款管理的漏洞暴露无遗。
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的“三查”制度是银行信贷资金安全的重要保障,但现实中,一些银行有规不依、有章不循,导致贷款管理的“屏障”频频“失守”。有银行人士坦言,贷前审查核实企业资格、贷中及时跟踪经营状况、贷后监测资金流向,信贷管理流程繁琐,费时耗力,不如视而不见,既不得罪客户,还能完成业绩考核,赚得利息收入。
貌似一举两得的“如意算盘”,最终带来的可能是信贷风险的积聚、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失灵”,这样的“如意算盘”打不得!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今天的贷款结构意味着明天的经济结构。根治信贷资金违规入楼市这一痼疾,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尤其需要银行“动真格”。对一笔贷款,是真审核严审核还是走形式走过场,是睁只眼闭只眼“放行”还是不放过任何可疑的蛛丝马迹,相信银行自己心里最有数。

7. 围堵经营贷违规入楼市 银行要动真格

手段多样、花样翻新!经过数月专项检查,银保监会近日通报排查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的情况。
经营贷违规入楼市一直是监管严查的领域。高压之下仍乱象不止的背后,有多个主体的共同推动,但作为信贷资金的投放方,银行机构难辞其咎。
拆入资金全款买房后,申请经营贷款偿还买房资金;将经营贷资金在多家银行账户间流转套现,以掩盖买房目的;编造交易背景、虚构贷款用途……监管部门严查下,一些复杂的操作手法浮出水面,也让部分银行贷款管理的漏洞暴露无遗。
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的“三查”制度是银行信贷资金安全的重要保障,但现实中,一些银行有规不依、有章不循,导致贷款管理的“屏障”频频“失守”。有银行人士坦言,贷前审查核实企业资格、贷中及时跟踪经营状况、贷后监测资金流向,信贷管理流程繁琐,费时耗力,不如视而不见,既不得罪客户,还能完成业绩考核,赚得利息收入。
貌似一举两得的“如意算盘”,最终带来的可能是信贷风险的积聚、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失灵”,这样的“如意算盘”打不得!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今天的贷款结构意味着明天的经济结构。根治信贷资金违规入楼市这一痼疾,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尤其需要银行“动真格”。对一笔贷款,是真审核严审核还是走形式走过场,是睁只眼闭只眼“放行”还是不放过任何可疑的蛛丝马迹,相信银行自己心里最有数。

围堵经营贷违规入楼市 银行要动真格

8. 多地严控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专家:银行有权“抽贷”

3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印发《2021年上海信贷政策指引》(简称《指引》),要求金融机构要合理控制房地产贷款增速和占比,切实防范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图片来源: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官网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经营贷、消费贷等披着实体融资的外衣,违规进入楼市,会导致社会资金“脱实向虚”,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更加严峻,还会助推楼市投资投机、加杠杆炒作。作为银行来说,一旦发现信贷资金违规情况,是可以要求提前偿还贷款的。“抽贷”对于炒房客打击较大。  
上海当地银行全面自查  
《指引》指出,为贯彻落实2021年人民银行信贷政策各项要求和重点任务,引导辖内金融机构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切实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2021年,辖内金融机构要继续做好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持续提升小微、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加强对科技创新、制造业和绿色低碳产业的金融支持;积极服务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实施,支持临港新片区重点产业发展,发挥G60科创走廊区域合作平台作用,加强产融对接;继续服务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大对各类创业人群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民生金融服务。  
《指引》同时强调,金融机构要合理控制房地产贷款增速和占比,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优先支持首套刚需自住购房需求,加强个人住房贷款管理,严格审查贷款人个人信息的真实性,切实防范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在此之前,上海银保监局印发《上海银保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个人住房信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商业银行对2020年6月份以来发放的消费类贷款、经营性贷款以及个人住房贷款进行全面自查,并于2021年2月28日前向上海银保监局报送自查和整改报告。下一步将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依法采取监管措施。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分析认为,经营贷、消费贷等披着实体融资的外衣,违规进入楼市,会导致社会资金“脱实向虚”,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更加严峻。此外,还助推楼市投资投机、加杠杆炒作,违背了“房住不炒”的顶层设计,这是监管层绝对不允许的。严查经营贷,让二手房指导价政策落实更加有效,会形成楼市去杠杆的效应,有利于控制新房价格,形成监管合力。  
多地严控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除上海地区外,杭州、海南、广州等楼市热点地区也明确严控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3月3日,杭州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明确严格防范经营贷、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严禁发放用于购房首付款或偿还首付款借贷资金的个人经营性贷款和消费贷款,严格个人经营贷和消费贷真实性审查,加强贷后资金管理。  
多位市场观察人士分析指出,如果违规将消费贷、经营贷用于楼市交易,银行有权要求提前归还。提前“抽贷”对投资客来说是有震慑作用的。杭州发文后,不少投资客开始观望,业主短时间内不愿意降价,二手楼盘成交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  
某国有银行个人贷款风控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各大银行都有较为精细的风控体系,经营贷、消费贷的流向是有严格的检测系统的。违规买房、炒股等行为,系统会有相应的提示。一旦严控,作为银行端可以短时间内作出迅速反应。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经营贷流入楼市的核心原因是和按揭贷款的利差,同时与银行在放贷过程中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有很大的关系。从银行角度来说,经营贷的风险相对而言是高于按揭贷款的,但是经营贷的利率在政策要求下又低于按揭贷款,所以在银行的执行层面就出现了动作走形,变相鼓励了经营贷进入楼市。  
张大伟表示,针对一些短期内用新房本以及新企业注册就套取经营贷的行为,最近的打压是非常有力的。这种政策的力度肯定能够抑制市场过热,让经营贷回归到它的本质,有助于企业经营,能够一定程度上抑制整个楼市非理性、不健康的发展。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