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会的职责有哪些

2024-04-27

1. 红十字会的职责有哪些

一、传播国际红十字运动知识和国际人道主义法,宣传、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等法律、法规,遵循《中国红十字会章程》依法建会、治会、兴会。组织领导全国的红十字会的日常工作。 
��二、开展备灾救灾工作,兴建和管理备灾救灾设施,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开展对受害者的救助和救护。 
��三、开展人道领域的社会公益服务活动和卫生救护,卫生防病知识的宣传、普及及学术交流,组织社会捐助,进行初级卫生救护培训,组织群众参加现场救护,推动无偿献血和非血缘关系骨髓移植工作。 
��四、组织对公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人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活动。 
��五、参与艾滋病防治、吸毒危害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民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 
��六、协助政府开展对台工作,配合台办做好海峡两岸同胞查人转信和探亲衍生死亡工作。促进海峡两岸红十字组织合作与交流。 
��七、负责与其他国家红十字会及国际红十字组织友好往来,开展人道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争取援助。 

红十字会的职责有哪些

2. 红十字会的职责有哪些?

备灾救灾   
中国红十字会积极开展自然灾害的救助工作,除紧急阶段实施救援工作外,还进行灾后重建。建立了沈阳、杭州、孝感、西安、广州和成都等6个区域性备灾中心,北京、上海、云南、湖南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省级备灾中心,部分地(市)也建立了备灾中心或仓库,储备救灾物资,培训救灾人员,备灾救灾网络已初步形成。
中国红十字会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全国32个省级(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红十字会制订了应急预案,其中27个应急预案被纳入本省级总体应急预案体系。
卫生救护
中国红十字会依法开展初级卫生救护培训和防病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在易发生意外伤害的行业和基层组织培训救护员,组织群众参加意外伤害和自然灾害的现场救护。
卫生关怀及人道救助
协助政府开展无偿献血的宣传推动工作,对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推动遗体(器官)捐献工作;开展艾滋病预防宣传和健康教育。
积极开展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宣传动员、组织工作,截至2007年底,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库容量已达70万人份。
中国红十字会已建立社区红十字服务站点16000多个,博爱超市500多个,以博爱服务站和博爱超市为平台,开展了满足群众需求,形式多样的社区红十字服务活动。
在全国118个县开展参与新农合和医疗救助试点工作,援建近600个红十字博爱卫生院(站),开展富有实效的关注农民健康活动,协助政府改善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3. 申请红十字会基金,怎么写个人简历

个人简介相当于一个人的名片,在很多情况下,一份好的个人简介会发挥巨大的作用。怎么写好一份个人简历:第一步:简单的基本信息每天,我们都要面对简历如雪片般飞来飞去的人事人员,平均花30秒到1分钟来审阅一份简历,并在这短短的1分钟内决定是否邀请面试。因此,你简历上的信息必须集中在关键点上。永远不要为了填充页面而填充不相关或很久以前的信息。这只会让人事找不到关键点,直接忽略掉你。第二步:学历和工作经历学历和工作经历绝对是可以帮助你的简历加分的信息;除了把你过去的经历写在简历上,别忘了附上相关的证明。学习经历应具备以下几点:最高学历和毕业时间工作经验和工作年限第三步:口语化的自我介绍自我介绍是让别人短时间内了解你的一扇门,所以记得用通俗的方式描述它。不要从家庭背景开始描述。你应该直接写出你与这份工作的相关性内容。第四步:展示你的专业知识和其他能力在基本信息、学历经历和自我介绍描述完成后,这就是输赢的关键!比别人有更多的机会在于额外的加分。展示能力应具备以下几点:语言能力的说明特殊专长的说明第五步:信息化图表但是你认为这就足够了吗?当一份简历的80%都写好了,如果你能及时用图表来弥补,那肯定会更吸引注意力。第六步:个人作品集完成简历的正文部分后,下一步是放入你的个人作品集。作品集是自我介绍之外另一个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特色的章节。自我介绍只有文字叙述,作品集则可以是五花八门。第七步:美化排版br>除了好的内容,排版对于一份引人注目的简历也非常重要。

申请红十字会基金,怎么写个人简历

4. 红十字会的职责有哪些??

红十字会的职责有哪些??红十字会的职责有哪些?备灾救灾中国红十字会积极开展自然灾害的救助工作,除紧急阶段实施救援工作外,还进行灾后重建。建立了沈阳、杭州、孝感、西安、广州和成都等6个区域性备灾中心,北京、上海、云南、湖南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省级备灾中心,部分地(市)也建立了备灾中心或仓库,储备救灾物资,培训救灾人员,备灾救灾网络已初步形成。中国红十字会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全国32个省级(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红十字会制订了应急预案,其中27个应急预案被纳入本省级总体应急预案体系。卫生救护中国红十字会依法开展初级卫生救护培训和防病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在易发生意外伤害的行业和基层组织培训救护员,组织群众参加意外伤害和自然灾害的现场救护。卫生关怀及人道救助协助政府开展无偿献血的宣传推动工作,对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推动遗体(器官)捐献工作;开展艾滋病预防宣传和健康教育。积极开展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宣传动员、组织工作,截至2007年底,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库容量已达70万人份。中国红十字会已建立社区红十字服务站点16000多个,博爱超市500多个,以博爱服务站和博爱超市为平台,开展了满足群众需求,形式多样的社区红十字服务活动。在全国118个县开展参与新农合和医疗救助试点工作,援建近600个红十字博爱卫生院(站),开展富有实效的关注农民健康活动,协助政府改善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这样解释大家理解吗?

5. 红十字会的简介?

中国香港红十字会创立于1950年,前属英国红十字会分会,自1997年7月1日起,随中国香港主权移交中国而成为中国红十字会一个享有高度自治的分会。 里程碑 1949 港督委派医务卫生署长协助成立英国红十字会中国香港分会,提供寻人、协助难民及为军部医院提供服务。 1950 七月十二日英国红十字会正式批准成立中国香港分会。 成立第一队义务妇女工作队,为政府医院提供折制纱布。 1951 教导荔枝角医院精神病人制作工艺品,是关怀病人服务的雏型。 1952 成立捐血服务部,首年捐血人数483人。 1953 赈灾仓库启用。 发衣物予石硖尾大火灾民。 1954 第一所医院学校在荔枝角医院儿科部开办。 1956 嘉诺撒圣方济各书院成立第一队红十字会青少年团。 1962 特殊学校雅丽珊郡主红十字会学校及儿童安置所启用。 赈济受台风温黛袭港影响的灾民。 国内难民大量涌港,本会协助赈济。 1965 位于湾仔夏悫道的中国香港红十字会总部落成启用。 1967 另一所特殊学校甘乃迪中心启用。 1968 慈云山开办伤残青少年宿舍。 大屿山石壁渡假营舍启用。 1969 成为公益金会员机构。 1973 流动捐血车投入服务。 第三所特殊教育学校玛嘉烈戴麟趾红十字会学校启用。 1975 开办成人医疗用具借用服务。 丹麦货轮「马士基」号载来三千七百多名越南难民,本会难民服务大为扩展。 1976 开办工业急救训练课程。 1979 扩展寻人服务,协助越南难民。‧ 接管北启德难民营,并在营中 设立越南难民医疗中心。 1980 本会邵逸夫会长率领代表团首次访问中国红十字会。 荃湾捐血站开幕。 1981 慈云山伤残青年宿舍迁往观塘顺利村易名「顺利宿舍」。 1984 位于京士柏道的输血服务中心白普理大厦落成启用。 1987 将北启德难民营移交予基督教难民服务处管理。 开展儿童医疗用具借用服务。 1989 位于修顿中心的青年及福利事务部港岛总部启用,由英国红十字会 青少年活动赞助人威尔斯王妃戴安娜主持开幕。 1991 本会为中国华东水灾大规模赈灾筹款,共筹得一亿四千四百多万。 本会与医院管理局签署管理合约,输血服务中心纳入医院管理局架构。 1992 成立第一队耆英制服队伍。 1994 工业急救训练中心易名「急救训练中心」,由卫生署资助经常开支。 1995 协助社会福利署举办健康护理课程,为安老院保健人员提供合资格护理训练。 医院图书馆服务易名「关怀病人及图书服务」,由医管局资助。 本会主办亚太区首次急救比赛。 1996 位于沙田的中国香港红十字会白普理中心落成。 1997 随着中国香港回归中国,本会由英国红十字会分会转为中国红十字会内一个享有高度自治的地方分会。 本会获政府委托作为「长者定居广东省续领综援计划」中介机构。 中国香港红十字会网页启用。 1998 领导本会三十年的会长邵逸夫先生及主席郑栋材博士荣休,分别由董赵洪娉女士及杨铁梁先生继任。 协助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制作的亚太区网页启用。 本会与中国香港大学医学院及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港合办「大型紧急医疗援助国际培训班」。 输血服务中心成立全港首间免费的脐带血库。 关怀病人及图书服务在葵涌医院设立全港首间迷你病人戏院。 1999 输血服务中心取得ISO9002品质管理证书。‧ 首次派出一位麻醉师前往非洲肯雅协助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人道工作。 2000 庆贺中国香港红十字会五十周年 举办「名人服务庆金禧」筹款活动、「急救动力共闯2000」、「凝聚爱心能量、共建关怀社群」服务大行动及「青年力量2000」等活动。 发行中国香港红十字会五十周年纪念邮票及九广铁路纪念车票。 出版《山上之城》五十周年纪念书册。 举办大型国际研讨会 - 以输血服务、青年工作、特殊教育及推广人道主义为题。 2001 进行机构组织更新,将原来的「青年及福利事务部」,分拆成「青年及义工事务部」及「医护服务部」两个部门。 本会甘乃迪中心开办全港首个特殊学校中六预科班。 2002 获中国红十字总会颁发「特别贡献奖」,以表扬本会于过去十多年来对中国大陆各项救灾、备灾及其他发展项目的特殊贡献。 本会输血服务中心将「血液核酸测试 (Nucleic Acid Test)」首次引进中国香港,缩短了爱滋病及丙型肝炎的测试空窗期。 响应国际义工年暨国际义工日,与社会福利署合办「编织送温暖,网络传爱心」活动,共有1500多位本地及外籍义工参与。 开展「爱滋病同伴教育计划」。 参与国际红十字会的海外人道工作,派出中国香港首位华人义务医护人员(区耀佳医生)远赴非洲肯尼亚的红十字会战地医院服务。 本会输血服务中心凭著推行优质服务的卓越表现,荣获「2002年亚洲医疗机构管理奖」。 开办「假日之友」残疾人士假期日间照顾服务。 2003 迅速对本港于3月初爆发的「非典型肺炎」(SARS/沙士) 作出回应,展开防炎工作,包括:派发38万张推广防炎知识的心意卡、制作「心意树」送予医护人员、制作10万个防炎包送给长者及长期病患者、送赠15万套防炎衣物给病房支援人员及护老者、为隔离中心提供后勤支援等。 在「沙士」疫情过后,与国际及国内的红十字会成员分享抗「沙士」的经验。 在新界大埔区开展本会首个大型的社区健康教育计划「五星健康五星家」。 与中国香港大学法律学系及中国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学院联合主办第一届中国香港区「红十字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 成立「传讯及资源发展部」。 2004 参与中国红十字会百周年纪念活动。 与中国香港大学法律学系及中国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学院合办的第二届「红十字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扩展至包括菲律宾、星加坡及中国大陆的大学法律系参赛队伍。 玛嘉烈戴麟趾红十字会学校由中国香港大口环迁至位于九龙牛池湾的新校舍。 2005 输血服务引进ISO9001/14001质量、环境一体化管理体系认证。 主办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于中国香港召开的「全球海啸救灾工作会议」,共40个国家的红十字会代表及国际组织出席。 举办「第三届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比赛,共有东亚及东南亚地区11所大学的法律系学生参赛。 首次提名中国香港护理人员角逐「南丁格尔奖」,冯玉娟女士成为首位中国香港得奖者。 自9月1日起接手管理「中国香港骨髓捐赠者资料库」。 南亚海啸救灾工作获破纪录的支持  截至10月底获中国香港市民共港币六亿二千多万元的捐款。在受灾地区的救援及重建工作逐步扩展,于印尼及斯里兰卡设立救灾办事处。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先生及其夫人曾鲍笑薇女士分别接任本会新的赞助人及会长。 2006 第4届红十字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大学校际比赛于3月18日举行,一共邀得14所来自亚太区大学的法律学院学生参加,是区内最大规模的比赛。最后由澳洲昆士兰大学胜出。 2006年为红十字青少年金禧纪念,年内举办了一连串庆祝活动,包括3月12日的「红人五十显关怀」、5月7日的「人道服务在中国香港」启动礼及11月19日的「青年力量显关怀」。 在青少年会员人数急速增长的带动下,中国香港红十字会的会员及义工人数突破20   000 人 「中国香港骨髓捐赠者资料库」自2005年底成立后,于2006年度共招募超过6  300名市民登记志愿捐赠骨髓,并接获420名本地及外国病人要求寻找骨髓捐赠者及安排660次进一步的血液测试。最后成功为29名病人找到骨髓作移植治疗。 2006年度周年捐血颁奖典礼得奖人数(捐血25次及其倍数)再创新高,达1  905人。本港捐血纪录保持者亦创下捐血超过350次的佳绩。 葵涌医院医院学校精神科由本年9月起首设高中课程。 本年9月,甘乃迪中心于玛嘉烈戴麟趾红十字会学校大口环旧址完成扩校工程。 国际及赈灾服务部主管苏婉娴女士于10月8日获颁「2006年十大杰出青年」奖项,以表扬其在人道救援工作的卓越表现及贡献。 「五星健康五星家」社区健康计划于本年度推展至葵青区,并于10月14日举行启动礼。 截至2006年尾,中国香港红十字会已从南亚海啸筹得款项中拨款约港币5亿元用于紧急赈灾工作及分配投放于中、长期的重建与发展工作。服务地区遍及印尼、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印度、泰国、缅甸、孟加拉及非洲塞舌尔 。 青年及义工事务部在多所大专院校推动「国际服务领袖培育计划」,把关怀足迹推展至广东河源山区、泰国布吉和蔻立,以至非洲肯雅,大大扩阔他们的人道视野。 本年12月初,医护服务部与北京市红十字会携手合作,在北京市为51名急救师资举办急救师资特训课程,为2008年举办的北京奥运作好准备。 redcross/home.cfm?Mid=84&FMid=83&popup=0&langid=2  中国香港红十字会创立于1950年,前属英国红十字会分会,自1997年7月1日起,随中国香港主权移交中国而成为中国红十字会一个享有高度自治的分会。 里程碑 1949 港督委派医务卫生署长协助成立英国红十字会中国香港分会,提供寻人、协助难民及为军部医院提供服务。 1950 七月十二日英国红十字会正式批准成立中国香港分会。 成立第一队义务妇女工作队,为政府医院提供折制纱布。 1951 教导荔枝角医院精神病人制作工艺品,是关怀病人服务的雏型。 1952 成立捐血服务部,首年捐血人数483人。 1953 赈灾仓库启用。 发衣物予石硖尾大火灾民。 1954 第一所医院学校在荔枝角医院儿科部开办。 1956 嘉诺撒圣方济各书院成立第一队红十字会青少年团。 1962 特殊学校雅丽珊郡主红十字会学校及儿童安置所启用。 赈济受台风温黛袭港影响的灾民。 国内难民大量涌港,本会协助赈济。 1965 位于湾仔夏悫道的中国香港红十字会总部落成启用。 1967 另一所特殊学校甘乃迪中心启用。 1968 慈云山开办伤残青少年宿舍。 大屿山石壁渡假营舍启用。 1969 成为公益金会员机构。 1973 流动捐血车投入服务。 第三所特殊教育学校玛嘉烈戴麟趾红十字会学校启用。 1975 开办成人医疗用具借用服务。 丹麦货轮「马士基」号载来三千七百多名越南难民,本会难民服务大为扩展。 1976 开办工业急救训练课程。 1979 扩展寻人服务,协助越南难民。‧ 接管北启德难民营,并在营中 设立越南难民医疗中心。 1980 本会邵逸夫会长率领代表团首次访问中国红十字会。 荃湾捐血站开幕。 1981 慈云山伤残青年宿舍迁往观塘顺利村易名「顺利宿舍」。 1984 位于京士柏道的输血服务中心白普理大厦落成启用。 1987 将北启德难民营移交予基督教难民服务处管理。 开展儿童医疗用具借用服务。 1989 位于修顿中心的青年及福利事务部港岛总部启用,由英国红十字会 青少年活动赞助人威尔斯王妃戴安娜主持开幕。 1991 本会为中国华东水灾大规模赈灾筹款,共筹得一亿四千四百多万。 本会与医院管理局签署管理合约,输血服务中心纳入医院管理局架构。 1992 成立第一队耆英制服队伍。 1994 工业急救训练中心易名「急救训练中心」,由卫生署资助经常开支。 1995 协助社会福利署举办健康护理课程,为安老院保健人员提供合资格护理训练。 医院图书馆服务易名「关怀病人及图书服务」,由医管局资助。 本会主办亚太区首次急救比赛。 1996 位于沙田的中国香港红十字会白普理中心落成。 1997 随着中国香港回归中国,本会由英国红十字会分会转为中国红十字会内一个享有高度自治的地方分会。 本会获政府委托作为「长者定居广东省续领综援计划」中介机构。 中国香港红十字会网页启用。 1998 领导本会三十年的会长邵逸夫先生及主席郑栋材博士荣休,分别由董赵洪娉女士及杨铁梁先生继任。 协助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制作的亚太区网页启用。 本会与中国香港大学医学院及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港合办「大型紧急医疗援助国际培训班」。 输血服务中心成立全港首间免费的脐带血库。 关怀病人及图书服务在葵涌医院设立全港首间迷你病人戏院。 1999 输血服务中心取得ISO9002品质管理证书。‧ 首次派出一位麻醉师前往非洲肯雅协助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人道工作。 2000 庆贺中国香港红十字会五十周年 举办「名人服务庆金禧」筹款活动、「急救动力共闯2000」、「凝聚爱心能量、共建关怀社群」服务大行动及「青年力量2000」等活动。 发行中国香港红十字会五十周年纪念邮票及九广铁路纪念车票。 出版《山上之城》五十周年纪念书册。 举办大型国际研讨会 - 以输血服务、青年工作、特殊教育及推广人道主义为题。 2001 进行机构组织更新,将原来的「青年及福利事务部」,分拆成「青年及义工事务部」及「医护服务部」两个部门。 本会甘乃迪中心开办全港首个特殊学校中六预科班。 2002 获中国红十字总会颁发「特别贡献奖」,以表扬本会于过去十多年来对中国大陆各项救灾、备灾及其他发展项目的特殊贡献。 本会输血服务中心将「血液核酸测试 (Nucleic Acid Test)」首次引进中国香港,缩短了爱滋病及丙型肝炎的测试空窗期。 响应国际义工年暨国际义工日,与社会福利署合办「编织送温暖,网络传爱心」活动,共有1500多位本地及外籍义工参与。 开展「爱滋病同伴教育计划」。 参与国际红十字会的海外人道工作,派出中国香港首位华人义务医护人员(区耀佳医生)远赴非洲肯尼亚的红十字会战地医院服务。 本会输血服务中心凭著推行优质服务的卓越表现,荣获「2002年亚洲医疗机构管理奖」。 开办「假日之友」残疾人士假期日间照顾服务。 2003 迅速对本港于3月初爆发的「非典型肺炎」(SARS/沙士) 作出回应,展开防炎工作,包括:派发38万张推广防炎知识的心意卡、制作「心意树」送予医护人员、制作10万个防炎包送给长者及长期病患者、送赠15万套防炎衣物给病房支援人员及护老者、为隔离中心提供后勤支援等。 在「沙士」疫情过后,与国际及国内的红十字会成员分享抗「沙士」的经验。 在新界大埔区开展本会首个大型的社区健康教育计划「五星健康五星家」。 与中国香港大学法律学系及中国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学院联合主办第一届中国香港区「红十字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 成立「传讯及资源发展部」。 2004 参与中国红十字会百周年纪念活动。 与中国香港大学法律学系及中国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学院合办的第二届「红十字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扩展至包括菲律宾、星加坡及中国大陆的大学法律系参赛队伍。 玛嘉烈戴麟趾红十字会学校由中国香港大口环迁至位于九龙牛池湾的新校舍。 2005 输血服务引进ISO9001/14001质量、环境一体化管理体系认证。 主办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于中国香港召开的「全球海啸救灾工作会议」,共40个国家的红十字会代表及国际组织出席。 举办「第三届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比赛,共有东亚及东南亚地区11所大学的法律系学生参赛。 首次提名中国香港护理人员角逐「南丁格尔奖」,冯玉娟女士成为首位中国香港得奖者。 自9月1日起接手管理「中国香港骨髓捐赠者资料库」。 南亚海啸救灾工作获破纪录的支持  截至10月底获中国香港市民共港币六亿二千多万元的捐款。在受灾地区的救援及重建工作逐步扩展,于印尼及斯里兰卡设立救灾办事处。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先生及其夫人曾鲍笑薇女士分别接任本会新的赞助人及会长。 2006 第4届红十字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大学校际比赛于3月18日举行,一共邀得14所来自亚太区大学的法律学院学生参加,是区内最大规模的比赛。最后由澳洲昆士兰大学胜出。 2006年为红十字青少年金禧纪念,年内举办了一连串庆祝活动,包括3月12日的「红人五十显关怀」、5月7日的「人道服务在中国香港」启动礼及11月19日的「青年力量显关怀」。 在青少年会员人数急速增长的带动下,中国香港红十字会的会员及义工人数突破20   000 人 「中国香港骨髓捐赠者资料库」自2005年底成立后,于2006年度共招募超过6  300名市民登记志愿捐赠骨髓,并接获420名本地及外国病人要求寻找骨髓捐赠者及安排660次进一步的血液测试。最后成功为29名病人找到骨髓作移植治疗。 2006年度周年捐血颁奖典礼得奖人数(捐血25次及其倍数)再创新高,达1  905人。本港捐血纪录保持者亦创下捐血超过350次的佳绩。 葵涌医院医院学校精神科由本年9月起首设高中课程。 本年9月,甘乃迪中心于玛嘉烈戴麟趾红十字会学校大口环旧址完成扩校工程。 国际及赈灾服务部主管苏婉娴女士于10月8日获颁「2006年十大杰出青年」奖项,以表扬其在人道救援工作的卓越表现及贡献。 「五星健康五星家」社区健康计划于本年度推展至葵青区,并于10月14日举行启动礼。 截至2006年尾,中国香港红十字会已从南亚海啸筹得款项中拨款约港币5亿元用于紧急赈灾工作及分配投放于中、长期的重建与发展工作。服务地区遍及印尼、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印度、泰国、缅甸、孟加拉及非洲塞舌尔 。 青年及义工事务部在多所大专院校推动「国际服务领袖培育计划」,把关怀足迹推展至广东河源山区、泰国布吉和蔻立,以至非洲肯雅,大大扩阔他们的人道视野。 本年12月初,医护服务部与北京市红十字会携手合作,在北京市为51名急救师资举办急救师资特训课程,为2008年举办的北京奥运作好准备。  参考: redcross/home.cfm?Mid=84&FMid=83&popup=0&langid=2  简史 中国香港红十字会创立于1950年,前属英国红十字会分会,自1997年7月1日起,随中国香港主权移交中国而成为中国红十字会一个享有高度自治的分会。 里程碑 使命及理想 我们力求这世界每一个人都尊重及保护人的生命和尊严;所有人都能不分种族、信仰及背景,乐意和自愿地向伤病者、受困苦者及弱势社群施以援手。 我们倡导人道精神,相信及尊重人类生命的价值及个人的尊严。 我们提供无私及至善的关怀,保护生命和健康,扶助容易受伤害的人士,让他们有能力过著安全及有尊严的生活。 我们宣扬志愿服务精神,组织和训练义工,并提供机会,让他们得以助人自助,实践人道精神。 我们支持世界红十字运动,致力扩展全球性的人道服务网络、鼓吹人们对生命及尊严的关注,倡导持久和平。 核心价值 我们坚守红十字运动的七项基本原则:人道、公正、中立、、志愿服务、统一及普遍。 我们尊重生命、人的价值和潜能,无论他们健全与否。 我们以人道而非慈善精神为本;我们服务他人而非单纯施予。 我们提供优质的关怀照顾、并致力提高服务水平,以臻至善。 我们的工作会向服务对象、支持者和社会负责。 我们相信志愿服务精神及人类团结互助的理想。  参考: redcross/home.cfm?langId=2&Ver=G   
    

红十字会的简介?

6. 红十字会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王会长:主要职责:
(一)宣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标志使用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 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指导和协调全市各基层红十字会开展各项工作。
(二)依照《红十字会法》规定,为开展救助工作进行募捐活动,做好救灾的准备工作;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对伤病人员和其他受害者进行救助,参加国内外的人道主义 救助工作。
(三)开展人道领域里的社会救助、社区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组织群众性初级卫生救护培训和现场急救培训工作。
(四)在区州红十字会的指导下,开展与国际国内红十字会组织的友好合作与交流;宣传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运动的基本原则和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并依照有关规定开展工作。
(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规定,推动无偿献血工作;进行遗体、器官捐献和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的宣传、动员、登记工作。
(六)开展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的红十字青少年活动。
(七)组织会员、志愿工作者参与艾滋病预防宣传培训活动。
(八)完成人民政府委托事宜。

7. 红十字会的职责是什么

中国红十字会主要职责
中国红十字会积极开展自然灾害的救助工作,除紧急阶段实施救援工作外,还进行灾后重建。建立了沈阳、杭州、孝感、西安、广州和成都等6个区域性备灾中心,北京、上海、云南、湖南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省级备灾中心,部分地(市)也建立了备灾中心或仓库,储备救灾物资,培训救灾人员,备灾救灾网络已初步形成。
中国红十字会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全国32个省级(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红十字会制订了应急预案,其中27个应急预案被纳入本省级总体应急预案体系。

 

卫生救护

中国红十字会依法开展初级卫生救护培训和防病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在易发生意外伤害的行业和基层组织培训救护员,组织群众参加意外伤害和自然灾害的现场救护。

红十字会的职责是什么

8. 红十字会是什么样的组职?

国际红十字会是一种医疗慈善机构,

1863年2月9日由瑞士慈善家杜南首创。初名“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

1880年改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1864年8月22日在日内瓦签订了第一个改善战地陆军伤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概括地将1863年国际会议决议用国际公约的形式固定下来。国际红十字会从此正式成立。 

国际红十字会的世界性组织包括: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十字协会以及各国的红十字会。总部设在日内瓦。国际红十字会现有成员国139个。国际红十字大会是:“国际红十字会”的最高审议机关。国际红十字大会成员包括各国红十字会、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十字协会和日内瓦公约缔约国政府的代表。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国际红十字会的重要问题;协调国际红十字会的工作步调;对有关红十字公约提出建议,修改国际红十字会章程等。大会通常4年举行一次,大会休会期间的执行机构是国际红十字会常设委员会,常委会由7人组成。一般每年举行两次会议,总部设在日内瓦。 

中国红十字会1912年1月15日加入国际红十字会成为其中一员。1919年加入红十字协会。中国政府和红十字会代表曾多次参加国际大会,与国际红十字会各方面进行友好合作。在瑞士苏黎世的苍松翠柏之间,有一座白色的大理石纪念碑,碑的正面有一位白衣战士的浮雕,他正跪下给一个濒于死亡的伤兵喂水;碑的背面刻着几行字:  琼·亨利·迪南  1828——1910  红十字会创始人  亨利·迪南于1828年生于日内瓦,1910年10月30日在瑞士的海登去世,终年82岁。  青年时的迪南就对社会底层的老弱病残怀有深切的同情心,主张废除奴隶制。1859年,他来到索尔弗里诺,恰逢拿破仑三世直接指挥的意法对奥战争中的索尔弗里诺战役的最后阶段。在那里,他看到了尸横遍野的惨状。一些快要死去的伤员挣扎着,拉着他的裤管惨叫:“水!快给我水!”这悲惨的情景,使迪南立即投入了救护伤员的工作。  1862年,迪南根据这次经历写了一本书:《索尔弗里诺的追忆》。在书中,他把因缺乏医疗护理而导致伤员死亡的悲惨情景描写得淋漓尽致,并提出主张:制定法律,保证以人道主义态度对待战俘;在世界各国创建志愿救护者的常设组织,不分种族、国籍、宗教信仰和政治信念,救助伤员。迪南的书和倡议立即引起强烈的反响,并被译成各种文字,传遍欧洲。一些国家的王公、元首,甚至亲身经历了索尔弗里诺战役的拿破仑三世都对此表示支持。  1863年初,日内瓦公共福利会研究了迪南的倡议,决定成立一个包括迪南在内的5人委员会。随后,迪南奔走于14个国家,宣传他的主张,终于促成了在同年10月召开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来自15个国家的36位人士参加了会议,会上提出成立民间救护团体。为了表示对迪南本人的敬意并表彰东道国瑞士对会议所做的贡献,代表们一致同意,以瑞士的国旗为标志,只是颜色改为相反的白底中间一个红十字,并定名为“国际红十字会”。第二年,由瑞士政府发起,在日内瓦召开了有16个国家政府的代表参加的外交会议,签订了《关于改善战地伤兵境遇的公约》。从那时起,伤兵救护组织就开始在各国成立起来。如今红十字运动已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开展,红十字会已成为世界三大组织之一。  迪南把一切都献给了救护事业,他耗尽了自己的资财,自己的企业也于1867年破产。后来他曾在巴黎的贫民窟生活过,还因付不起房租而睡过火车站的长凳。62岁时,他在瑞士海登为老年人创建了一座济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