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实行什么改革

2024-05-16

1. 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实行什么改革

汉武帝在经济上的措施如下:      1、改革币制,为了增加中央财政收入,打击大商人,稳定经济,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发行了五株钱。      2、盐铁官营,政府及国企控制盐铁生产销售,使国家独占国计民生意义最重要的手工业和商业的利润。      3、重农抑商,整顿财政,颁布“算缗”、“告缗”令,征收商人资产税,大力打击奸商。      4、设置平准官、均输官,由官府经营运输和贸易,大大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

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实行什么改革

2. 汉武帝推行经济改革的条件及其作用

汉武帝推行经济改革的条件是:
1、当时西汉实现了中央集权,统一了诸侯国。平定了七国之乱(从汉景帝三年(前154年)正月开始,到三月即被平息,七王皆死)。这样政令能够统一,有利于进行改革;
2、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有了改革的物质和经济基础。经过文景之治的发展,到汉武帝时期西汉经济已经非常繁荣,有改革的能力;
3、地方有经营食盐、铁和铸造货币的权利,这样地方势力上升。所以改革势在必行。
汉武帝推行经济改革后的意义:
1、汉武帝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加强了统治。为汉武帝北伐匈奴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2、统一铸造五铢钱后,货币统一有利于全国商业的交往,有利于发展商业和地区之间的交流;
3、汉武帝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后,削弱了地方财政壮大的基础,着西汉的地方势力再也无法危机中央政府的统治。

3. 汉武帝的经济改革,及其作用,急急急,,

公元前119年,武帝即位后二十二年,大农丞桑弘羊等三人开始推行新政,新政改革共有四条:一是收回民间铸币权利,货币国有化。二是盐铁由国家专卖。三是算缮钱。四是设立“均输”与“平准”制度。

1、统一币制,朝廷铸钱。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曾经实行过一些统一货币的政策。但到了汉初,地方诸侯王以及巨商豪强,都可以自行铸钱,汉初的币制混乱,是由于政府放手不管,允许民间私铸造成的,也是汉初经济政策一绝大失误,从以物易物进化到货币易物,主要的在于信用,否则四两铜钱与一块豆腐何干?而信用的担保者是政府,政府不稳定,货币即贬值,政府倒台,货币亦倒台。汉初允许民间私铸本为刺激交易,实则害人不浅,普通百姓是铸不起的,铸得起的,在里面缩水,减分量,灌铅,严刑峻法也不畏惧。当时,豪强役使农民,开采铜锡矿,用铅铁杂入铜内,铸劣钱牟暴力,中国铜矿开掘之彻底,只要看《读史方舆纪要》和《嘉庆重修一统志》就可以知道。桑弘羊的改革,首先是由政府发行一种硬通货,和原货币共同使用,从信用度和质量上挤垮杂币,类似今天银行业中的“挤兑”风潮。因为虽是关闭了民间铸币厂,钱还在百姓手里,激则生变,只有徐图之,这也是爱惜民生的一种考虑。当时政府发行的铜钱称为“赤仄钱”,赤者,紫铜也,仄,作“廓”,“边侧”解,所谓赤仄钱,就是加一圈铜边的铜钱,用紫铜作钱边,类似于今天的“防伪商标”,因为紫铜的熔点高,与黄铜的结合难,没有高级冶炼技术和设备是达不到的。赤仄钱分量为五铢,国家规定,缴纳国家税赋非赤仄钱不收,百姓只好用手里的货币去兑换赤仄钱,这一来就达到目的了。据《汉书》记载,为了制止地方私铸,汉武帝下令杀了几十万私铸的人,自首免罪的达百多万,可见,这是一场多么残酷的斗争。连续进行几年后,到元鼎四年,政府彻底控制了货币市场,下令废止赤仄钱,全国统一铸造“三官钱”,三官者,指主持铸币的三种官制,为“均输”,为“钟官”,为“辨铜”。三官钱今天还有很多,古币收藏家手里都有。这种五铢钱制作精美,工艺精良,远非私铸者能及,这时货币的混乱状态算是彻底刹住了,桑弘羊厥功甚伟。

2、实行盐铁专卖。冶铁、煮盐和铸钱是当时最大的三项财源,盐铁一则为军需,一则为民间必需品,直接影响物价,市场管理自然非国有化不可。盐比较简单,由国家来专营专销,凡为盐农,皆有登记,国家配发统一工具,即“牢盆”,牢者,边缘特高,品质特佳之意也。国家规定,盐不在“牢盆”中生产,即为非法,盐农生产完毕,国家统购统销,全国设三十七个盐官分别管理。铁的作法也一样,全国设铁官四十多处,自开矿、锻冶、加工到发售,一概归国家经营,所赢之利,悉数递交国库。盐铁之法,自创立后代代相循,到今天我们也还是如此。这可以看出古人的眼光,盐铁之法甚至在当时受到的攻击和今天也一样,拥有所有国营企业的毛病,贪污腐败,效率奇低,官僚作风,这能在当时的史籍中查到很多,自然,革除此弊病就远非经济领域能完成了,故而不谈。总之,对盐铁实行官营专献,由此朝廷增加了巨大的财政收入。

3、征收财产税--算缮钱。缗钱就是商人的本钱,算缮钱就是向商人征收的财产税。具体征收方法如下:对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二千钱征收一算,即一百二十钱;手工业资本税率较商业资本减半;商人的车辆每辆征税二算,普通人的车辆每辆征收一算。商人的资本由商人自报,如有以多报少,就要没收财产,罚令守边一年。当然,富商大贾不会不进行反抗,汉武帝又鼓励“告络”,就是对商人所报不实的,可以向政府告密,通过这种方式,汉武帝没收了商人“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

4、实行“均输”与“平准”,这是桑弘羊在中国经济史上的创举,他的崇高地位,绝非易得,两项创造至今仍福泽后人。“均输”与“平准”,就是运输和贸易实行官营。汉武帝在各郡设均输官,在京城设平准官。均输官在地方负责收购和运输货物,平准官则收罗各地的货物,调剂有无,平抑物价。“均输”,“均”者均匀,“输”为输送,简单地说,是从交通上调节物资,完成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以前,人民交纳赋税并非全以货币形式,尤其是盐铁国营之后,实物占一大部分,有粮、有盐、有铁,若全部押送京城,人马费用加入成本又太高。均输即国家在各地设立国库,就地收纳实物赋税,今天看来,理应如此,对当时以天子为中心的观念而言,是纯经济论的革新。专制制度向来讲究“政府意义”,缺乏科学的成本计算,桑弘羊的作法,属于冒险。“平准”制度是均输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某地缺铁,有哄抬物价现象,政府调集物资充实市场,平抑物价。某地闹灾,政府调集周边地区粮食资助,某地丰收,谷贱必伤农,政府大量吃进,待荒年再吐出,一进一出之间,政府能控制全国物价,根除囤积居奇的现象出现。这两项内容我们今天看不会觉得高明,只要想想,那是在近两千年前,政府刚刚从粗线条的规划中稳定下来,就能深化到对物价的精密控制中,这样就不能不感叹,桑弘羊实在是武帝一朝的经济大师,武帝改革的成功也奠定了战争的财政基础,一个光炳千秋的朝代当由此开始。

和封建统治阶级的许多进步措施一样,这些经济措施,加强了封建朝廷的统治力量,削弱了地方豪强和某些与朝廷关系不大的一部分商人的势力,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巩固,但是,人民却从中得不到多少实际利益。相反的,反而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如盐铁专卖,价格昂贵,质量低劣,而平准均输,运输货物时所用人工,实际上作为徭役,加到了农民头上。 
 
 
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望采纳,谢谢!

汉武帝的经济改革,及其作用,急急急,,

4. 如何理解汉武帝时的经济政策使得社会经济发展运行的轨道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向

高祖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吸收秦朝短命而亡的教训,推行了一系列轻徭薄赋、约法省刑的“与民休息”政策。惠帝以后,又确立了黄老之学“无为而治”作为治国原则,采取了非常放任的经济政策:“开关梁,弛山泽之禁”;“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放手私人经营冶铁、煮盐等工商业,甚至允许自由铸造货币。经过七十余年的发展,社会经济复苏活跃起来,到汉武帝刘彻即位时,“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汉初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对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发挥了巨大作用。这是好的一面。
 
  当然,也有不好的一面。随着经济的发展繁荣,一些社会问题变得日渐尖锐,如史载“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宗室有士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舆服僭于上,无限度”。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许多富商大贾尤其是大盐商和大铁商快速崛起,骄奢无度。他们“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成为“浮淫并兼之徒”、“豪强大家”、“素封之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上争王者之利,下锢齐民之业”,“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严重冲击了王朝的统治秩序和等级秩序,有的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央集权统治的离心力量,威胁到了王朝政权的稳固。文帝、景帝时期,政治家晁错和贾谊,已经发现了这些问题的严重性,提出了禁止农民经商、驱民归农的建议,但对如何抑制富商大贾,如何抑制分裂割据势力,却提不出建设性的政策措施。

5. 如何理解汉武帝时的经济政策使社会经济发展运行的轨道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向?

简单来说:
财富由社会向中央政府转移,中央政府控制国家经济的命脉,同时打击商业,汉武帝的经济政策成为了后来中国封建专制经济国家垄断专营的代表,它开启了一个国家垄断专营的时代,使得社会经济发展运行的轨道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向。

详细分析:
一、汉武帝时期经济政策简析 
汉武帝的经济政策概括起来就是高度集中国家垄断经济,这一政策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盐铁酒专营打击重农抑商,增加税赋,推行均输平准,颁布算缗、告缗,统一货币收归货币制造权到中央,下面就从这几个方面分别讨论汉武帝的经济政策。 
1.货币,收归货币铸造权:汉初,中央政府推行“无为”这一财政管理政策, 纵民铸钱,各地制造的货币很不统一,“钱文大乱”,减重现象非常严重,从而引起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元狩三年(前120)前后汉武帝开始废止四铢半两钱,铸造新的三铢钱,并相应制订了皮币(方一尺的白鹿皮定价四十万)以及白金货币.然而,这一政策也失败了.一系列的失败之后,诞生了五铢钱. 五铢钱,顾名思义重量为五铢,约3.5克.五铢钱成为了后来七百多年中国货币的主体,一直到唐朝的开元通宝出现(公元621年)后才被取代.,此统一了全国币制,也稳定了货币流通,解决了汉初以来一直存在的货币贬值问题。 
2.盐铁酒专营:这是汉武帝经济改革政策当中重要的一环,也是汉武帝重农抑商政策的代表,通过对盐铁酒的专营,打击了大商人,又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提高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自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始,盐业收入拨归大农令以助国库,并设立大农丞,开始对盐业进行管理。自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国家开始垄断铁业的生产和流通,生产规模也由此逐渐扩大。,汉武帝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初榷酒酤”,韦昭日:“谓禁人酤酿,独官开置 ,独取利也。”从此汉武帝的经济改革完成了对盐铁酒的专营,开创了封建王朝完备的专营制度,三种专营之中,酒相对前两者来说利润较少。 
3.均输平准: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开始,均输法,平准法的实施,两条法律以国家统制物资的搬运和物价的调节来抑制大商人的利润,并试图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均输法的内容并不明确,综合>平准书,>等文献,大概是以下的内容:政府需要的物资从民间购买,但输送到中央没有质量保证.因此在各地设立均输官专门从事物资的购买和运输.很显然,平常由商人进行运输的利润也消失了,政府开支得以削减.五年后,在这一基础上更实行了平准法.平准的具本内容是:“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召工官治车诸器,皆仰给大农。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故抑天下之物,名日平准”由于中央对物资需求扩大以及各个部门竞争造成了物价波动剧烈.为了防止这一现象,事实上掌握这一政策实施的桑弘羊在物价低迷时买入并储存,在物价疯涨时卖出平易,两相结合防止物价剧烈波动,并杜绝大商人投机获利的可能性。 
4.算缗、告缗:算缗、告缗是针对大商人的一种经济剥夺行为,算缗是西汉武帝时封建国家向商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告缗是当时反商人瞒产漏税的一种强制办法 ,元狩四年(前119),汉武帝开始实行对商人及手工业者征收千分之二十至四十的赋税。并针对商人隐藏财产、规避税赋的现象,武帝又颁布告缗之令,“中家以上大抵皆遇告”,国家没收的“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它亦如之。于是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
5.增加赋税:汉武帝时期在原有税收基础上,除了前面所说的算缗、告缗,还增加了税收的征收幅度,首先是调整提高农民负担的税赋,农田收入仍按“三十税一”,但将原来的实亩实收改为三十亩按一百亩标准收,无形中农民增负担三倍多。口赋由原来的七岁起收改为三岁起收,提前了四年,并由人平二十钱增为二十三钱,增加了三钱。农民和商人、宫吏承担的更赋由三天增加到三个月。对富人的税收改革就是前面所说增加的财产税,直接打击了当时的巨贾豪绅。 
通过对汉武帝的经济政策的梳理,可以从中看出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财富由社会向中央政府转移,中央政府控制国家经济的命脉,同时打击商业,汉武帝的经济政策成为了后来中国封建专制经济国家垄断专营的代表,它开启了一个国家垄断专营的时代,这些政策在汉武帝时期对当时的国家社会起到了巨大的帮助作用,然而在后期却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从经济思想来看,汉武帝的经济改革是藏富于民向藏富于国的转变,是汉初放任自由的经济思想与严格的封建经济管制思想之间的转变。 

二.汉武帝时期所采取的国家垄断经济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从长远来看,他所实施的经济政策又带来了不可避免的灾难后果甚至造成了严重的统治危机,为此汉武帝在晚年颁布《轮胎罪己诏》改变了自己的统治政策以其化解统治危机,了解这些经济政策所带来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对我们现代依然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积极作用 
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为政府的军事政治行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对商业和市场的管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地方豪强巨贾,规范了社会秩序。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这是汉武帝的经济政策的最直接的效果,也是汉武帝经济政策最直接的目的。 
极大的支持了汉武帝的军事政治和社会行动:丰富的财政收入为汉武帝的战争提供了资金,保卫扩宽了汉朝的边疆,稳定内部的局势,同时汉武帝还利用充足的财政收入在全国范围内大兴水利工程,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打击了巨贾豪绅,稳定了市场秩序,遏制了土地兼并:汉武帝的盐铁酒专营以及针对富人的财产税等都极大的打击了豪商,稳定了社会秩序,同时缓解土地兼并带来的社会问题。 
打击了地方豪强,加强了中央集权:汉武帝通过盐铁中央专营直接打击了地方豪强,行盐、铁专卖,断绝了豪强大贾对盐、铁的专擅,大大地削弱了地方势力的经济实力,使得他们没有能力再与国家政权抗衡,从而巩固了汉王朝的统治。削弱了地方势力,增强了中央实力,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为后世政府的经济改革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开创了封建社会官营工商业传统。从此,官营工商业在中国封建工商业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经济特点。 
(二)消极作用 
在取得了巨大的辉煌的同时,汉武帝的经济政策也暗含了危机,高度国家垄断的经济和重税导致了市场和社会的凋敝,对西汉的社会结构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导致了官商一体化阶层的兴起,在汉武帝打击商人阶级的政策下,商人阶级通过捐资等方式获得爵位或者与官员勾结,形成了官商一体化的进程,反而加剧了对底层人民的盘剥和对市场的破坏,同时还造成了严重贪污腐化问题,官商一体化阶层的兴起对民众的盘剥更加严重,反而造成了经济的凋敝。 
民间工商业的发展受到了汉武帝的经济政策的严重打击,社会经济失去活力,一步步走入凋敝,最后导致了西汉经济的萎缩,使得政府的财政收入减少,抑商政策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极好的效果,而在长时间来看却带来了严重后果。 
沉重的税负和徭役给人民带来了严重的负担,使得农业生产陷入困境,农民生活困难,加之官商的盘剥,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矛盾,甚至影响了汉武帝后期的统治造成了统治危机。 

三.总结 
 汉武帝出于增加财政收入和政治市场秩序的经济改革虽然在短期内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从长期来看中央集权的官营工商业这样的抑商政策和过重的赋税,都限制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汉武帝经济政策中的政府控制思想和汉初实行的自由放任的政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两种不同的经济思想之间,必须取得一种平衡,就是通过政府的有限的参与保证市场和社会的秩序,同时发挥市场的活力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不是向汉武帝一般一味的发展垄断的国营工商业,这对我们现在的经济政策依然具有重大的意义,藏富于国不如藏富于民。

如何理解汉武帝时的经济政策使社会经济发展运行的轨道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向?

6. 汉武帝为何改革财政?列举改革措施。(以前是论述题)

汉武帝对匈奴连年进行战争,物资粮饷耗费严重,国家财政困难,但战争仍在进行。汉武帝为了扩大财政收入,支援战争需要,在桑弘羊的协助下,进行了大规模的财政改革。改革币制元狩五年,汉武帝下令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通行于全国;而且严禁各郡、国和私人仿铸。这种货币相当稳定,一直沿用到三国时期。总一盐铁汉武帝认为:许多大盐铁商家累万金,为非作歹,违法乱纪,从不支援国家之急。于是他断然采取了废止盐铁自由经营、代之以国家垄断经营的政策。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以支援对匈奴的战争和其他经济需要。均输、平准均输法就是由国家在各地统一征购、运输货物,以谋取利益的政策。平准法就是由国家平抑物价的政策。使市面物价保持稳定。算缗、告缗算缗就是征收财产税。算缗令下后,豪富大家隐藏财产,不肯具报。武帝令杨可主持告缗事,鼓励揭发。算缗、告缗事件是与汉武帝的财政改革联在一起的,虽然打击了许多大、中商人,但也有大量的地主。此事件并非刘邦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汉武帝的财政改革为加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为打败匈奴的侵扰,提供了相当雄厚的经济基础。

7. 汉武帝时为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而采取的措施是

答案B
汉武帝时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的大一统

汉武帝时为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而采取的措施是

8. 汉武帝时期,中国出现的两派经济思想学说?

4、汉武帝时代经济思想学说

中国的经济思想,约略言之可分为两大派。汉武帝时代的全部经济制度与政策可以代表中国自古至今的两派不同经济思想。

        * 儒家思想

一派以晁错、贾谊及董仲舒为代表,可代表正统的儒家思想。是统制的计划经济。自经济的立场而言,亦可说是社会主义经济,也可说是人道主义,文化主义的经济思想

儒家的经济思想是文化主义的,可称为“轨物主义”。“轨”是轨道,物是标准,含有礼乐教化的意义;即人的穷富有一极限的标准,乃根据文化的意义而建立。

        * 自由个人主义的经济思想:以司马迁为代表的经济思想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埶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司马迁对农、虞、工、商等各业人士,等同视之。他说:”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上述四类业者,是人民衣食之源,不能缺其一。源头大而国富足,源头小而国贫乏,故曰“原大则饶,原小则鲜”。

“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太史公以为人人为利也是无可厚非的事。即使是千乘之王,万家之候,或百室之君,他们还担忧着有贫穷的一天,何况普通人。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