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做股权激励,合伙人制度

2024-05-14

1. 为什么要做股权激励,合伙人制度

股权激励,是为了让员工得到自主的工作积极性,让员工获得更优化的利益分配,也优化企业的发展压力

为什么要做股权激励,合伙人制度

2. 为什么合伙人模式比股权激励更适合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更需要合伙人
说案例的时候,往往都在谈大型企业,但事实上,中小企业更需要优秀的同事、有潜力的员工来为发展添加动力。
这些核心人才未来将会以合伙人的身份真正主导自己的事业与未来,而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是所有企业发展的必备基础。所以合伙人制不仅属于那些有钱的大公司,更属于创业公司,也最终将属于传统企业。
好的合伙人会比爱人更懂你
任正非在华为内部曾经说过一句话:“把指挥权交给离炮声最近的人”。
这句话就体现出来华为已经形成了官僚文化,所有人都要根据流程层层上报,最后会贻误战机。
而合伙人制度就是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所有人都将对待自己的爱人一样对待工作,而和好的合伙人一起工作,就像跟自己爱人在一起一样,可能还会更加有默契(在工作层面上)

员工易得,合伙人难求
要找一个合适的合伙人是件非常难的事情,因为茫茫人海能够和你能够合拍的人并不多。
所以作为企业,需要花费巨大的精力,才能找到最专业、最合适的合伙人。
而找到对的人之后,你会发现之前自己的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
案例:万科
万科的合伙制:利益与风险捆绑、自我革除赖以崛起的职业经理人制度
万科当年引入华润大股东,王石本人持股大大降低,从而实现了公司由个人控制转变为职业经理制度,正是这一制度引领了万科过去的快速发展与专业化能力;
万科拟通过合伙人制度,来重新界定公司与员工的关系,防止优秀人才的过度流失,应对已经到来的新形式。
用万科总裁郁亮的话说:“事业合伙人有四个特点:我们要掌握自己的命运;我们要形成背靠背的信任;我们要做大我们的事业;我们来分享我们的成就。”

合伙人机制究竟给企业带来什么积极作用?
让我们一起解读一下吧!其中最为核心内容是:
盘活人力资本 ,打破组织壁垒
从企业的视角来看,在热闹地谈论着人力资本,讨论着合伙人制时,其实很多时候还是在谈论着怎么更好地激励员工,更好地提高员工人均效益。
虽然“员工”二字反映出企业仍然是主体,人从属于企业,并没有实现人与组织、资本的真正对等关系。但把合伙人作为激励新机制,也说明企业管理理念正在积极转变。

1、创业感——凝聚合作伙伴
合伙人机制最大的特点就是创造拥有感。
当然这个拥有感不是法律上的拥有概念,即与资本享有同等的股权、决策权、分红权。
这种拥有感主要是参与企业经营的权利,在企业内部为人才创造创业的条件,变为别人打工为“为自己打工”。当人才参与公司经营决策、融入创业合伙人团队时,才有可能真正找到创业的感觉。
就如同小米员工对加班的评论:“如果你找一份工作,天天加班当然是不行的,但如果是创业就不同了,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你在为自己而活。”
2、开放制——体现人力资本价值
基于对人力资本价值贡献的认可,合伙人可以在企业内享有各种权利,但是当合伙人不再能够为组织贡献的时候,就不应该再享有相应的权利。
合伙人的退出并不是为了赶走分享利益的人,而是一个有加入、退出的合伙人机制,才能保证组织有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本,并体现“谁创造谁分享”的原则。
当然,现在对于合伙人的退出也开始出现一些温情的处理,如阿里的荣誉合伙人、万科的外部合伙人,都是在合伙人退出组织后仍然保持与组织的情感纽带。

3、同目标——共同决策
随着竞争环境的变化和升级发展的需求,仅仅依靠老板一个人的大脑,已不足以应对。引进合伙人就变得很有必要了。不过,在这种背景下,老板如何与新进合伙人真正形成亲密合作的团队是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只有在合伙人团队有一致的奋斗目标,一致的对事业的理解,相互信任并欣赏,并磨合出默契的做事方式才能创造集体决策的价值。
4、合伙人——传承文化、践行理念
所有企业的合伙人选拔无一例外,重点考察合伙人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和对事业目标的忠诚度。
好的合伙人必须是企业文化的认同者、传播者、创造者,起到行为示范的作用。
而在共同事业理念和文化感召下的合伙人团队才具备走得更远,合作更好的可能性。

5、盘活人力——达到人尽其才
合伙人机制其实是给核心人才职位之外的一个组织角色,这个角色可以让人超越自身的职位发挥影响力。
比如一个分公司的总经理成为合伙人以后可能会打破分公司之间的壁垒,从公司整体角度思考业务发展,支持其他分公司的业务。“屁股决定脑袋”,这种合伙人角色会赋予人一个组织的视角、一个超越自身岗位的视角。
有效的人力资本盘活,可以用人所长,有利于人才价值的发挥。
那合伙人股权该如何分配?分享
1、早期创业公司的股权分配设计主要牵扯到两个本质问题:
一个是如何利用一个合理的股权结构保证创始人对公司的控制力,另一个是通过股权分配帮助公司获取更多资源,包括找到有实力的合伙人和投资人。
2、股权分配规则尽早落地。
许多创业公司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在创业早期大家一起埋头一起拼,不会考虑各自占多少股份和怎么获取这些股权,因为这个时候公司的股权就是一张空头支票。
等到公司的钱景越来越清晰、公司里可以看到的价值越来越大时,早期的创始成员会越来越关心自己能够获取到的股份比例,而如果在这个时候再去讨论股权怎么分,很容易导致分配方式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预期,导致团队出现问题,影响公司的发展。

3、股权分配机制。
一般情况下,参与公司持股的人主要包括公司合伙人(创始人和联合创始人)、员工与外部顾问、投资方。在创业早期进行股权结构设计时的时候,要保证这样的股权结构设计能够方便后期融资、后期人才引进和激励。
当有投资机构准备进入后,投资方一般会要求创始人团队在投资进入之前在公司的股权比例中预留出一部分股份作为期权池,为后进入公司的员工和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预留,以免后期稀释投资人的股份。这部分作为股权池预留的股份一般由创始人代持。
而在投资进来之前,原始的创业股东在分配股权时,也可以先根据一定阶段内公司的融资计划,先预留出一部分股份放入股权池用于后续融资,另外预留一部分股份放入股权池用于持续吸引人才和进行员工激励。原始创业股东按照商定的比例分配剩下的股份,股权池的股份由创始人代持。

4、合伙人股权代持。
一些创业公司在早期进行工商注册时会采取合伙人股权代持的方式,即由部分股东代持其他股东的股份进行工商注册,来减少初创期因核心团队离职而造成的频繁股权变更,等到团队稳定后再给。
5、股权绑定。
创业公司股权真实的价值是所有合伙人与公司长期绑定,通过长期服务公司去赚取股权,就是说,股权按照创始团队成员在公司工作的年数,逐步兑现。
道理很简单,创业公司是大家做出来的,当你到一个时间点停止为公司服务时,不应该继续享受其他合伙人接下来创造的价值。
股份绑定期最好是4到5年,任何人都必须在公司做够起码1年才可持有股份(包括创始人),然后逐年兑现一定比例的股份。没有“股份绑定”条款,你派股份给任何人都是不靠谱的!
6、有的合伙人不拿或拿很少的工资,应不应该多给些股份?
创业早期很多创始团队成员选择不拿工资或只拿很少工资,而有的合伙人因为个人情况不同需要从公司里拿工资。
很多人认为不拿工资的创始人可以多拿一些股份,作为创业初期不拿工资的回报。问题是,你永远不可能计算出究竟应该给多多少股份作为初期不拿工资的回报。
比较好的一种方式是创始人是给不拿工资的合伙人记工资欠条,等公司的财务比较宽松时,再根据欠条补发工资。
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解决另外一个问题:如果有的合伙人为公司提供设备或其它有价值的东西,比如专利、知识产权等,最好的方式也是通过溢价的方式给他们开欠条,公司有钱后再补偿。

如何设计更有价值的股权激励,七个重要的操作建议:
建议一:一手收钱、一手分钱。
说明:必须想办法让员工出钱获得分红权、股权。
建议二:高层有股、中层有份、员工入伙。
说明:股权、股份、合伙人是三种不同的模式。高层可得到股权、中层拥有股份、有价值的员工成为合伙人。

建议三:短期做薪酬激励、年度做分红激励、长期做倍增激励。
说明:员工每月的薪酬有激励,年底根据入股或入伙的情况获得分红,未来企业经营好了,股权和股份可以拿到更多的分享。
建议四:进入有门槛、退出有规则
说明:员工成为股东或合伙人,应该设定相应的条件。有进入更要明确退出规则。相比而言,股权的退出较难,股份居其次,最容易退出的是合伙人。
建议五:投资有收益、贡献多分配
说明:内部股东同外部投资人不同的是,内部股东投入的不只是钱,还有贡献和价值,因此,在设计股权激励时,一定要衡量员工的投资与贡献两大维度。投资高、占股多,收益则大。贡献多、价值高,也会较大地影响收益。
建议六:权益可分置、组织新生态
说明:股东的权力和利益是可以分开设置的,比如投票权(参与决策权)、文件签署权与分红收益权、增值收益权等是可以相对分拆的。其实,很多内部股东并不在意前两项权力,他们更关注的是收益大小、回报高低。另外,企业可以构建合伙人制度,适当授予内部合伙人一定的参与权和经营权,让内部合伙人推动企业变革和发展。

建议七:因需而设、以效定型
说明:每家企业适用的股权激励模式可能各不相同,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设定。当然,选型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容易落地、分步实施、效果卓著。
特别推荐我们独创的OP内部合伙人模式。很多中小微企业不一定适合做股权激励,但都可以在任何状态、阶段下实行OP内部合伙人模式。

中小民营企业实现股权激励有哪些主要障碍与风险:
坐享其成-回报高怕员工没创造力怎么办?
回报存疑-回报低怕员工不愿意投入怎么办?
失控风险-老板会失去对创始企业的控制力吗?
诚信风险-数据不透明利润不准员工能信任吗?
操作风险-如何退出才能灵便且相互保全?
经营风险-财务不规范经营信息不便公开怎么办?
法律风险-税前净利润数据要公开吗?你懂的!
效果风险-做股权激励未必能激励到人怎么办?

合伙人与股东有什么区别?
股东主要合的是钱。合伙人主要合的是力。
股东讲投资回报、看报表讲收益。合伙人讲贡献回报、看数据讲经营。
股东权力大,属于所有权。合伙人利益大,属于收益权。
股东退出难,受法律保户。合伙人退出易,有契约维护。
股东有风险,要有创业者的勇气。合伙人不承担经营风险,但要有奋斗者的拼劲。
股东可以是个体,强调资本。合伙人必须是团队,旨在人本。

其实顶层股权设计布局优先于做股权激励
股权布局:就是指企业应该提前规划顶层设计模式,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方式顶层分配模式,从而达到有效的激励作用。

3. 合伙企业和有限公司用股权激励留人才有什么区别?


合伙企业和有限公司用股权激励留人才有什么区别?

4. 股权激励的对象是合伙人吗

股权激励计划中激励对象是谁?股权激励的对象是合伙人吗?哪些人应该给期权?哪些人不应该给期权?富途安逸专家给出以下解答。
根据激励目的确定激励范围,激励对象在精不在多。股权是稀缺资源,应将有限的资源分配予最有价值的对象,用于实现公司现阶段的发展规划。

首先,确定股权激励的目的,即定目的。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公司在不同发展阶段,实施股权激励的目的不同,有的是为了吸引和留住对公司发展有直接影响的核心技术员工和管理骨干,有的是为了降低公司现金流压力及人力成本,有的是为了吸引外部人才,有的是为了提升公司业绩,有的是为了回报老员工、调动老员工积极性。
其次,根据激励目的锁定激励对象,即定人。通常激励对象为对公司发展有直接影响的核心技术人员和管理骨干,公司可根据股权激励的目的扩大或调整激励范围、锁定激励对象。
若激励目的是为了降低公司人力成本,激励对象应包括拟降薪的在职员工或拟降薪入职的新员工;若激励目的是为了吸引外部人才、提升公司业绩,激励对象应包括拟招聘的行业人才和公司核心业务部门的核心员工。
根据股权激励目的可准确定位激励范围,而精准的激励对象定位更利于实现股权激励目的。

5. 常见的5种股权合伙激励模式

1.总业绩分红。比如,公司的总业绩为5000万元,公司拿出4%的比例来分。
  
 2.超额业绩分红。公司的总业绩超过一定额度,将超额业绩进行分红。如公司和合伙人可以约定:公司将3000万元以上的业绩拿出来分红,如果没有做到4000万元的业绩就不分。
  
 关于超额业绩分红,公司可以把超额业绩部分分为几个阶梯进行分红。比如,超过3000万元的第一个500万元拿出5%进行分红;第二个500万元拿出5.5%进行分红;第三个500万元,拿出6%进行分红。超出部分越高,分红的比例越高,激励效果越好。
  
 1.总利润分红,按总利润的一定比例分红。比如,公司总利润为3000万元,老板拿了3%,即900万元进行分红。
  
 2.超额利润分红,与超额业绩分红一样,同样可以设置几个阶梯进行分红,激励效果会更好。
  
 分红股主要享有分红权,一般不离有增值权、经营权和表决权。
  
 岗位的的特点是对岗不对人,谁在这个岗位上谁就有股权。
  
 岗位股须是在职,且在特定的岗位上。
  
 在做股权激励的时候,可以把激励对象进行分类:
  
 第一类是必须持股才能上岗的人,如公司的一二把手,公司的部门总监、其它一旦离开就对公司有重要影响或损失的岗位等;
  
 第二类是自愿买股的岗,除上述岗位外的核心骨干人员等。
  
 第三类是陪伴老板一起创业,且仍在公司的亲朋好友同学等,这一类人员也是自愿买股。
  
 岗位股有增值权、管理权、分红权

常见的5种股权合伙激励模式

6. 合伙人制度和股权激励模式哪种好


7. 合伙人为什么比股权激励,更适合当下中小企业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寻找有效股权激励方案,希望通过股权激励留住优秀人才,这也是对优秀人才的一种认可和分享。
但是,经常有企业在做股权激励后却适得其反,员工拿到股权后反而不作为,而是躺在股权里坐享其成,这就失去了做股权激励的本质。
认识:
我们很多企业天天喊着做股权激励,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因为真正的股权本身并没有多大的激励价值。很多企业连股权是什么都没搞清楚,就天天吆喝着搞股权激励,不少企业一直没有实际行动,已经做了的大多数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反而因为股权转让、稀释,股东人数增多,影响企业正常的经营和决策,甚至危及创办人、大股东的控股地位和根本利益。
股权激励的初衷是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提高管理。毕竟股权激励是把双刃剑,稍有不慎,就容易被人钻了空子。随着股权的热潮,众多公司都开始股权激励之路。随之,各种问题涌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出现“中层断层”“中层危机”的现象。
所以,打算做股权激励的朋友,先必须清晰明白以下3个问题,再来考虑你的企业是不是要做这样的激励模式,是不是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你的问题。
普及股权、股份、合伙人区别:
股权:企业的所有权,包括收益权、增值权、表决权、资产所有权等。
股份:所占股额的收益权。有时常常将股份和股权混为一谈。
股权与股份最大的区别是:
股权一般是在工商登记的实股股东,公司在办理很多变更时,需要所有的实股股东签名。
股份一般不需要登记注册,多数是与大股东签订契约,明确其拥有的权利、责任和义务。通常没有实股股东的表决权,也不太参与实际的决策。
合伙人模式
简称:GP
定位:对企业经营责任、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人
模式运用:合伙制企业或有限合伙企业
有限合伙人
简称:LP
定位:根据出资比例承担有限责任、不能代表公司、无重大决策权、投资人
模式运用:有限合伙企业
内部合伙人
简称:OP
定位:既出钱又出力,不承担企业风险,但要担当经营责任、达到经营目标的人
模式运用:个体企业、有限责任公司
什么人才是合伙人?
公司股权的持有人,主要包括合伙人团队、员工与外部顾问与投资方。其中,合伙人是公司最大的贡献者与股权持有者。
既有创业能力,又有创业心态,有3-5年全职投入预期的人,是公司的合伙人。这里主要要说明的是合伙人是在公司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能全职投入预期的人,因为创业公司的价值是经过公司所有合伙人一起努力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后才能实现。因此对于中途退出的联合创始人,在从公司退出后,不应该继续成为公司合伙人以及享有公司发展的预期价值。合伙人之间是的绑定。
核心思维:
有一位老板3年前想给核心团队做股权激励,具体怎么实施还是很难拿分寸,上了很多股权激励的课程还是没有落实。去年以来,业绩下滑,团队人心不稳,利润更是微薄,老板有分享的格局,苦于无从下手。
假设企业年利润500万,让老板拿100万出来分给团队,老板担心两点:
一、平均主义:没有办法按贡献衡量价值,造成大锅饭现象会助养懒人;
二、坐享其成:从现有的利益蛋糕里切分出来,以后很难激励团队做大业绩。
我想这是很多老板都担心的。但如果团队将利润提升到700万,从增加的200万中拿出利润分享给团队,相信很多老板是愿意的。
道理说起来很容易,必须要使用好的方法和模式,才能真正激励到团队,做到公平、共赢、可持续的分享!
中小民营企业实现股权激励有哪些主要障碍与风险:
坐享其成-回报高怕员工没创造力怎么办?
回报存疑-回报低怕员工不愿意投入怎么办?
失控风险-老板会失去对创始企业的控制力吗?
诚信风险-数据不透明利润不准员工能信任吗?
操作风险-如何退出才能灵便且相互保全?
经营风险-财务不规范经营信息不便公开怎么办?
法律风险-税前净利润数据要公开吗?你懂的!
效果风险-做股权激励未必能激励到人怎么办?
合伙人与股东有什么区别?

股东主要合的是钱。合伙人主要合的是力。


股东讲投资回报、看报表讲收益。合伙人讲贡献回报、看数据讲经营。


股东权力大,属于所有权。合伙人利益大,属于收益权。


股东退出难,受法律保户。合伙人退出易,有契约维护。


股东有风险,要有创业者的勇气。合伙人不承担经营风险,但要有奋斗者的拼劲。


股东可以是个体,强调资本。合伙人必须是团队,旨在人本。

股权布局优先于做股权激励
股权布局:就是指企业应该提前规划顶层设计模式,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方式顶层分配模式,从而达到有效的激励作用。
股权激励三部曲基本法

股权布局如同婚姻关系,应该“先恋爱、后同居、最后再结婚”,没有恋爱就结婚是有风险的


几个参考案例:

股权布局-婚姻论
1、先恋爱

(1)OP合伙人:员工掏钱入伙参与经营,根据掏钱比例分享企业增量利润。


(2)在职分红:一般不需要员工掏钱,设定相关条件和分红比例,分享企业利润。

2、再同居

(1)虚拟股份:只享有企业分红权,不享有其他权利,虚拟股份的发放不影响公司的总资本和股本结构。


(2)期权股份:通过签定协议,承诺员工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即股份期权的有效期)按固定的价格(即行权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企业股份,股份期权被授予人需要行权,过期没有行权,则自动失效。


(3)契约代持:简称契约股,就是将股份代持在指定股东名下,享受分红权,一般没有决策权。

3、最后结婚

(1)注册实股:在工商部门登记,写入公司章程,是法律认可的股东。


(2)转持实股:就是将期权或契约股份转成注册实股。

总结:
企业做股权或者股份及合伙人模式前一定要想清楚,留人重要,还是激励人重要?
动用股权来留人,只能留住极为核心的人才,如果将股权扩散到大多数人,很多企业是不恰当的,其中蕴藏着税务、法律、财务、数据等诸多风险。同样,由于中小企业缺乏战略规划、长效思维,员工对未来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对长效激励并不感冒。所以,留人的真正价值比较有限。
更重要的是,把人留下来了,是不是企业的终级目标?

1、员工躺在股权上,坐享其成,不思贡献和付出,怎么办?


2、成为既得利益的守护者,不愿意改变和创新,怎么办?


3、小股东思维局限、目光短浅,只顾短期利益不思长远发展,决策经常遇阻,怎么办?

我发现,很多老板内心想做的并不是股权激励,而是希望通过一种模式把人留下来,还要让他同公司一条心、一块干,做出更好的经营成果。抱着这种想法的老板,不妨多去研究一下合伙人模式。
因为企业发展要的不是股东,而是合伙人。有效的股权激励分的不是股权,而是通过创造、增值分享收益权。股权激励就是用未来激励现在,从现在创造未来。合伙人才是增值收益权、股份是收益权、股权是所有权。
结论:
合伙才是赢天下,合能创未来!
合伙者昌,独斗者亡。
得合伙人者得天下,失合伙人者失未来。
生存靠个人,发展靠团队。
一木是木,两木是林,三木是森,只有森林才能改变空气质量,才能抵御风暴灾难。
一人是人,两人是从,三人是众,只有众志成诚,将能力凝聚成能量,形成合力爆发核能!
最后再倾情奉献一把:
特别案例:外部合伙人制
最近,我辅导一家连锁零售企业做内部与外部合伙人制。这里,用一点点篇幅简单介绍一下外部合伙人制的设计。
对象:供货商、经销商(选择量大、弹性高、有带动性的)
三个目的:
1、及时供货、平价供货
2、减缓公司现金流压力(延长结算账期)
3、关注公司经营,宣传企业
四项设计:
1)以2014年为基值,选取毛利额为目标业绩。(毛利额=销保额-进货成本)
2)以增量毛利为标杆,增量越高,分红越多。
3)以延长账期为导向,从平均30天的账期延长至60天。
4)以测算合理分配率为基础,初步定位在15%。年度结算、季度返现。
五大价值:
1、及时供货,合理供货,降低供货价。
2、更加关注销售,增加对企业的宣传。
3、从经商销到经营商的过程—合伙人。
4、缓解企业的现金流压力。
5、实现与供应商的矛盾,共同关注成本和销售。

合伙人为什么比股权激励,更适合当下中小企业

8. 企业中“合伙人制”与“股权激励”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在“人荒”的时代,千军难得,一将更是难求,留住关键人才就成了企业的战略性问题。谁拥有了人才谁就占据了竞争的主动已经是所有企业的共识,为此,企业可谓是绞尽了脑汁,使尽了浑身解数,于是“股权激励”与“合伙人制”这种用人、留人的激励措施便应运而生。然而,许多企业高管对此存有误解,认为股权激励就是合伙人制度,合伙人制度就是股权激励。伯特咨询经过外部调研认为二者看似一样,实则有着本质的区别。
1. 合伙人制≠股权激励
股权激励从管理的角度仅仅是一种激励手段,而经营主体的经营、控制本质没有改变,它仍然是以企业主要资产所有者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合伙人制则是去中心化的经营理念,是企业与合伙人有共同的事业与理想,每个人虽然有能力上的优势、劣势,但企业所谋求的是取长补短,形成整体优势。是依据合伙人贡献的大小,如资金、能力、资源等,双方形成合作股权的比例,然后赚取短期的收益及长期的资本价值。
2.有区别的利益共享
股权激励和合伙人制共有特点是利益共享。但合伙人制不仅仅止步于利益共享,它完整的思想是,要建立“共识、共创、共担、共享”的企业文化。股权激励强调的是利益共享,共担也仅仅是效益利益,而不是企业所有资本损失的共担。
3.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
股权激励相对于合伙人制属于短期激励,受激励者会存在短视思维,往往只重视能否获取当前利益,以期得到年度或几个年度的价值增量中的分配。合伙人制则是激励合伙者持续的、持久的思维与行为贡献,合伙必须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采取行动,以能够使企业基业常青。企业发展要的不是股东,而是合伙人。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