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二年级数学课件大全

2024-05-15

1. 有关二年级数学课件大全

   一个好的数学课件既要优学(能很好地辅助学生掌握知识),也要优教(有利于教师使用、推广),可以提供一目了然的教学意图、教学步骤及操作  方法  ,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作用。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  二年级数学  课件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二年级数学课件大全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活动使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及  想象力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体会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乐趣。
    学习重点: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下位置关系。
    学习难点: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学具准备:课件、投影仪、教学书、练习册、铅笔盒、像皮、动物图片、胶水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老师说一个字,请小朋友说一个意思相反的字。师:大(小)、多(少)……上(下),激励:小朋友们可真聪明,说得又对又快。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
    揭示课题:上下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小  故事  情境: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小动物们都躲进屋里……它们就到大树爷爷那寻求帮助。
    (2)课件出示小鸟和小白兔
    谁愿意帮助小鸟来说一说它现在的位置?
    学生1:小鸟在上面。
    学生2:小鸟在小白兔的上面。
    谁来  说说  小白兔的位置?
    学生1:小白兔在下面。
    学生2:小白兔在小鸟的下面。
    (3)大树爷爷提建议:小朋友在说上下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1、体验上下的相对性。
    (1)课件出示小松鼠,在小鸟和小白兔的中间。
    ①谁来说说小松鼠的位置?
    学生1: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学生2:小松鼠在小白兔的上面。
    ②讨论:为什么一定说小松鼠在上面?一会又说它在下面呢?
    ③全班交流。
    ④小结。
    激励:你回答的太棒了,解释的这样清楚,老师一听就明白了,太感谢你了。
    (2)课件出示:小猴子在小松鼠和小白兔中间。
    谁能说出小猴子的位置?
    学生1:小猴子在小鸟的下面。
    学生2:小猴子在小白兔的上面,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上下》。
    学生3:小猴子在小松鼠的下面。
    ……
    激励:你真是一位善于观察、认真细心的孩子。
    (3)给小动物分房子。
    ①四人小组活动。
    ②反馈不同分法的小组。
    ③说一说。
    住在最下面,是第 层; 住在最上面,是 层;第2层住的是谁 ,它在 的上面, 的下面,第三层呢?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激励:你考虑的真周到,我替小动物谢谢你了。
    三、感知生活中的上下
    1、摆一摆,说一说。
    (1)请小朋友拿出数学书,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把练习册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把橡皮放在铅笔盒的上面。
    (2)课件出示摆放图:
    你们同它摆的一样吗?谁能说说数学书、铅笔盒的位置?
    (3)随意调换学习用品的位置,同位互相说一说他们现在的位置。
    2、说说身体上的上下问题。
    (1)同位互相看一看,结合身体上的东西说说它们间的上下位置关系。
    (2)组织交流。
    3、说说教室里的上下问题。
    (1)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东西可以用上下来说一说。
    (2)组织交流。
    4、出示小书架。
    (1)提问:书架有几层?都摆了哪些东西?
    (2)指名当小小解说员,介绍书架里面物品的摆放位置。
    激励:你的解说太精彩了,有机会老师推荐你到电视台当小小解说员,好吗?
    四、拓展应用
    1、课件出示 P59t3图。
    (1)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2)组织交流。
    2、课件出示 P59t5图。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激励: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真得向你学习了,谢谢你给老师讲解的这样清楚。
    五、评价体验
    这节课你们学得高兴吗?说一说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对老师满意吗?为什么?
    激励:你的收获可真多,继续努力,相信你以后会对自己很满意,感谢你对老师的评价。
     有关二年级数学课件大全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色条图(线段图的雏形)分析数量关系,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利用色条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2 教学难点:
    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面包房转一转好吗?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3.汇报收集的信息。(面包房的师傅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
    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还有多少个没有烤?)
    5.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尝试列式解答。
    6.同学们都能根据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今天我们就接着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探究新知
    (一)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第53页例4情境图:
    2.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问题:(1)一共要烤多少次?(2)已经烤了几次?(3)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3.今天我们先来解决剩下的还要烤几次?这个问题。
    4.想一想:要知道剩下的还要烤几次,需要用到我们获取到的哪些信息?
    5.画一画: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画出简易色条图。
    (二)交流讨论,尝试解答
    1.应该如何列式解答?想要解决问题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倾听不同的想法。
    2.说一说:要求还要烤几次,应先求剩下多少个需要烤,再求还要烤几次。
    3.独立思考,列式解答。
    (三)交流汇报,形成板书。
    1.学生汇报不同的解答方法(让学生说说每步求的是什么?)。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90-36=54(个) (90-36)÷9 90-36÷9
    54÷9=6(次) =54÷9 =54÷9
    =6(次) =6(次)
    2.比较方法二和方法三。
    (1)小组交流这两种解法的不同之处。
    (2)你同意哪种方法?为什么?如果不加小括号,应该先算什么?
    (3)方法二为什么要使用小括号?加上小括号后就是先求什么?
    3.若有学生说出方法四,教师要及时鼓励,并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四)检验  反思  ,归纳  总结  
    1.引导学生口头检验:把问题的结果作为已知条件进行检验,进而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2.小结:遇到问题后,我们要敢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我们要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列综合算式时要根据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合理使用小括号。
    巩固应用
    (一)(课件出示教材第54页“做一做”的情境图)
    1.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然后说说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
    2.学生汇报解法,同时比较两种方法,哪种方法较简便易理解?
    方法一:3×9-3×6 方法二:3×(9-6)
    (二)智慧大比拼。
    1.(课件出示56页第5题)
    (1)想求每天挖多少米,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教师展示色条图帮助分析
    (3)学生土里思考尝试解决
    (4)(60-15)÷5=9(米)
    2(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第1题的情境图)
    (1)想知道用20元钱买票够不够,首先要知道什么?
    (2)要求买票所用的钱,需要哪些条件?
    (3)学生独立思考后尝试解决,同时指定学生板演,然后全班交流。
    买票一共需要多少钱? 2×8+5=21(元)
    求用20元买票够吗? ?21>20 ,21-20 =1(元)
    答:用20元买票不够,差一元。
    3、原来有25只兔子,又买了15只,一共有8个笼子,平均每个笼子放几只?
    一共有多少只兔子?25+15=40(只)
    平均每个笼子放几只? 40÷8 =5(只)
    综合算式:
    (25+15)÷8
    =40 ÷8
    =5(只)
    答:平均每个笼子放5只。
    4.(课件出示课件)同学们做操9个一排,需要站几排?
    (1)学生读题后指定学生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指定学生板演,最后全班交流。
    6×3÷9=2(排)
     有关二年级数学课件大全三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师生氛围,。
    2、通过师生交流和讨论,明确数学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好数学要关注数学学习的方法,明确怎样做一个会学习的人。
    3、通过讲故事,让孩子们明白每天的学习每天的作业都是在为自己打基础,学习不是为他人,而是为自己而学,每天做事做作业的态度都决定着自己未来的发展。
    4、通过教材的梳理让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知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一)说说自己暑假中的见闻。
    师:大家在暑假里肯定过得非常愉快,非常充实吧。你能将自己记忆最深刻的一段与大家一起分享吗?可以说说自己游玩的事情,可以说自己在假期里的小插曲,也可以说说自己取得的收获。
    同学们畅所欲言。借此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创设良好的师生氛围。
    (二)讲故事,让学生知道态度决定自己的未来。
    讲故事《木匠的房子》。“一个上了年纪的木匠准备退休了。他告诉雇主,他不想再盖房子了,想和他的老伴过一种更加悠闲的生活。他虽然还留恋那份优厚的报酬,但他该退休了。雇主看到他的好工人要退休了,感到非常惋惜,就问他能不能再建一栋房子,就算是给他个人帮忙。木匠答应了。可是木匠的心思已经不在干活上,他不仅手艺退步,
    而且还偷工减料。木匠完工了。雇主来了,拍拍木匠的肩膀,诚恳地对他说:房子送给你了,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木匠感到十分震惊,太丢人了……要是他知道他是在为自己盖房子,他干活的方式就完全不同了。”你就是那个木匠。你每天钉一枚钉子,放一块木板,垒一面墙,但往往没有竭尽全力。终于,你吃惊的发现,你将不得不住在自己建的房子里。如果可以重来……但你无法回头。人生就是一项自己做的工程,我们今天做事的态度,决定了明天住的房子。
    听后,让学生说说想法,明白什么?老师为什么讲这样一个故事?我想让孩子们明白每天的学习每天的作业都是在为自己打基础,学习不是为他人,而是为自己而学,每天做事做作业的态度都决定着自己未来的发展。希望小故事比说教有力量有效果。
    (三)回顾上学期的成绩。
    1、了解上学期成绩。
    2、让学生说一说取得好成绩的方法或者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3、明确取得好成绩的诀窍:平时踏实学习与作业,回家认真完成作业,多复习。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上课专心听讲,回家认真复习,不能搞小聪明,做自欺欺人的事情。
    4、以不点名的形式向平时懒于学习的同学提个醒:不能将心思花在学习以外的地方。
    (四)认识新朋友(新书)
    1.梳理新教材内容,翻开书本目录自己看看有哪些内容?
    2.老师带领学生熟悉教材。
    (五)数学常规要求:
    1、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数学书、作业本、口算本、练习本、文具盒),候课铃声响马上进教室,按老师要求齐背乘法口诀。
    2、课中:遵守纪律,不做小动作,要认真听,动脑筋,想办法。发言先举手,声音响亮,同桌交流时轻声细语。拿学具、文具速度快,轻拿轻放。
    3、课末:整理学习用品,做好下节课的学习准备。
    4、课后:作业独立完成,认真书写,学会思考。
    5、小组长收发作业要及时,督促学员按时按质完成。
    三、全课小结,提出希望。
    同学们,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希望大家端正自己的  学习态度  ,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我相信一定能让自己的学习成绩有一个新的突破,也能在知识的海洋中体会辛勤航行后的巨大喜悦和丰硕收获。
     有关二年级数学课件大全四 
    加法估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0页的例题,第41页的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4题。
    教材简介:
    这节课教学两个加数都接近整百数的加法估算,估算结果也用整百数表示,教材选择电话机,自行车,电饭煲,电风扇四样物品。提出新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估算,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探索估算方法,并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加法估算的方法,增强估算意识,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对估算的实际应用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我在扎实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设计了估估物品的价格富有趣味性的练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会解决估估购买物品的价格接近几百整的实际问题,通过拓展练习培养学生有创造性地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导入:你们喜欢逛超市吗?现在老师邀请你们去逛超市,愿意吗?逛超市前,老师得出题考考你们,只有成功解决了,才能出发。有信心吗?
    2、出示卡片:小朋友们,请看数字卡片,你知道它们分别接近几百整吗?(想想做做第1题的数字制作成卡片)
    指名说。
    3、大家回答的真不错,老师这儿还有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请大家估估他们分别接近几百,比比谁估的最准确。
    图片出示
    电话机、电饭煲、自行车、电风扇
    98元192元 403元105元
    指名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每一样物品的价格
    4、揭示课题:小朋友,刚才我们估了上面每一样物品的价格,那如果有两样物品或两样以上的物品需要估算总价格,该怎么办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加法估算
    【设计意图:由估计商品价格接近几百而相机出示商品价格,让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在课始就得到较好的激发。为估算两件及两件以上的商品的价格是几百元打下了好的基础。】
    二、进入情景,探索算法
    1、出示电话机、电饭煲等物品及价格图。
    估计一下,买一个电话机和一个电饭煲,大约需要几百元?
    学生自己读题目,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明确:估计一下,就是不要算出准确的钱数,只需要估算出大约需要几百元。
    2、讨论:用什么方法能估算出这道题的结果呢?
    (1)分组讨论:提示学生可以从上面估每件物品的价格接近几百的方法进行思考。
    (2)交流汇报
    98元接近100元,192元接近200元
    100+200=300元,大约需要300元
    (3)小结:上面这种算法就叫做加法的估算。你能说说刚才是怎样估算的吗?(学生练习说)
    【设计意图:在明确了不要求算出准确得数,只需要估算出大约需要几百元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小组内共同探讨、交流,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透露一个学生自己能发现的秘密那是灰色  教育  ,甚至是罪恶!肯定是有部分学生是能够估算出两件商品需要几百元的,组织小组交流后汇报,能让不会的学生在小组、班级交流中掌握估算的方法、步骤,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教学试一试
    (1)第一题,把你是怎样估算的说给同桌听,同桌可以互相补充。
    再指名说,相机纠正。
    (2)下面请小朋友购买你最想买的两件商品,估算大约需要几百元。
    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说出自己的估算方法和理由。
    指名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结合例题情景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同桌间交流估算方法,旨在提高所有学生的估算能力。】
    三、组织练习,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第2题
    (1)独立完成,
    (2)指名学生回答,并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及时纠正。
    2、想想做做第3题
    明确要求:先估算,再列竖式计算。
    (1)学生独立完成。
    (2)请学生回答并追问:你估算的结果是多少?计算的结果又是多少?计算的结果和估算的结果相符吗?
    (3)告诉学生:今后做题目的时候要学会用估算的方法检查计算的结果。
    3、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自由读题目,看清题目的意思,说说这一题和上面的几道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指几名学生回答,并说出判断的理由。(弄清判断计算的结果比估算的结果多还是少,再回答。)
    【设计意图:当堂巩固所学新知,进行有层次的练习,利于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培养。】
    四、联系生活,实践应用
    师:最近,我上街的时候,看上了几样喜欢的东西。
    微波炉 《  十万个为什么  》 旅游鞋 榨汁机 复读机
    305元 98元 112元 186元 201元
    你们能帮我迅速地估算出总价钱吗?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师:总价钱大约是多少?你是怎样估算的?
    【设计意图:估计总价是本课内容的一种拓宽,可以发展学生思维。问题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可让学生再次深切地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五、全课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参与估算的加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估算的方法是怎样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估算,例如到商店里买东西,出发前就要估算一下带多少钱,买过东西后,还要估算一下钱花得对不对。除了买东西之外,还有其他的事情也用到估算呢,请小朋友留心观察并记录下来,咱们下一次交流好吗?
    
  有关二年级数学课件大全相关  文章  :
  1. 有关小学二年级的数学学习方法整理 
  2. 二年级数学顺口溜与公式大全 
  3. 有关于二年级数学手抄报图片大全 
  4. 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专题练习大全 
  5. 小学二年级预习数学有哪些方法 
  6. 二年级数学日记整理 
  7. 二年级数学知识手抄报内容 
  8.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课的教案 
  9.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与数学学习方法 

有关二年级数学课件大全

2. 小学二年级数学:

14—8=6
小华的多,多6块。

3. 二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示例

    教学内容 
     教材115页例5、例6、完成“做一做”中的练习和练习三十一第1-3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初步理解笔算减法中连续退位的算理。
     2.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同学口语表达能力和有序思维能力。
     2.通过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同学认真计算和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难点: 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计数器、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11-7
     12-9
     10-6
     11-2
     10-8
     12-3
     16-8
     11-5
     14-8
     14-9
     2.笔算:(指名板演)
     以上两组练习,可同时进行。笔算题订正时让同学说说计算过程,特别是退位过程,必要时,教师可作补充。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复习了十几减几的口算和退位的笔算减法,今天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连续退位的笔算减法。(板书课题)
     2.教学例5:
     (1)板书例5
     (2)掌握拨珠方法,初步感知算理。
     引导同学借助例5计数器图,分组讨论在计数器上试拨,并要求同学边拨边说拨珠方法。
     同学分组讨论、试拨。
     教师巡视,重点协助有困难的同学。
     引导同学汇报、讨论、试拨的情况。
     个位:个位上的1减7不够减,从十位上退1作十,也就是从十位上拨去一个珠,在个位上拨上10个珠,10个珠和原有的11个珠合起来是11个珠。现在个位上是11,用11-7,在个位上拨去7个珠,还剩4个珠,即:11-7=4。
     十位:刚才,从十位上退1还剩2,用2减9不够减,从百位退1作十,也就是从百位上拨去一个珠,在十位上拨上10个珠,10个珠和原有的2个珠合起来12个珠,现在十位上是12,用12-9,在十位上拨去9个珠,还剩3个珠,即:12-9=3。
     百位:刚才从百位退1还剩3,即百位上是3。
     根据同学回答情况,教师适时纠正或适当引导补充并拨珠。
     让同学再完整地边说边拨珠。可采用自身拨自身说,也可采用同桌同学互相说互相拨的形式,使同学掌握拨珠方法,初步感知算理。
     (3)指导用竖式计算,明确算理。
     引导同学观察例5虚线框内的竖式,分组讨论并试算。
     考虑“该怎样用竖式计算?”
     同学分组讨论、试算。
     教师巡视。假如发现有问题,教师可深入到有困难的组参与讨论。
     引导同学汇报各组讨论的结果。
     个位:个位上的1减7不够减,从十位上退1作10,当作10个1和个位原来的1加起来是11,用11-7=4,得数的个位上写4。
     十位:刚才从十位上退了1,由3变成了2,十位上用2减9不够减,从百位上退1,作10个十和原有的2个十和起来是12个十,12个十减去9个十是3个十,即得数的十位上写3。
     百位:刚才从百位退1,百位上由4变成3,即得数的百位上写3。
     教师根据同学回答情况适时纠正或适当引导补充并和时进行板书。
     教师板书:
     让同学借助板书再完整地叙述计算过程。
     教师讲述:以上我们用竖式计算了431-97,竖式中清楚地表示了各位上的数的变化情况,也就是计算的思维过程,这样写起来不太简便,(画虚线框),我们能否用上节课学的知识简写竖式。
     可以让同组同学互相商量,也可以让同学自身想(但要给同学考虑的时间)。然后引导同学口述计算过程。
     教师板书:
     3.和时反馈,强化算理:
     先让同学互相说说算理,再进行计算。
     4.教学例6:
     (1)板书例6
     5120-3826=
     先让同学观察被减数和减数的个位和十位,发现这两位都不够减。教师引导同学利用例5的计算方法,说一说怎样计算。(根据同学口述,教师板书)
     板书:
     再让同学观察百位和千位上数的特点,留给同学自身算,指名板演。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和时解决。
     引导同学明白:
     个位:个位上不够减,从十位退1,10+0-6=4得数的个位写4。
     十位:十位不够减,从百位退1,10+(2-1)-2=9得数的十位写9。
     百位:百位不够减,从千位退1,10+(1-1)-8=2得数的百位写2。
     千位:5-1-3=1,得数的千位写1
     指名完整地口述计算过程。根据同学口述,教师板书。
     个位:10+0-6=4
     十位:10+(2-1)-2=9
     百位:10+(1-1)-8=2
     千位:5-1-3=1
     最后让同学看竖式和各位上的计算过程,自身再说一说算理。
     5.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第1题后3小题。
     分组练习,指定两名同学完成在投影片上。利用投影订正,并让同学口述其中两题的计算过程。
     完成“做一做”第二题。
     分组练习,指定两名同学完成在投影片上。订正时,教师强调,做题时要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
     三、巩固发展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明理由
     2.选择正确答案:
     3.判断对错,并说明原因,将错误改正
     4.计算:4763-965=
     5.小竞赛:
     竞赛方法:根据题中□的多少,由每组的同学接力完成,每人一次只能填写一个□,假如遇到计算中出现错误的,后面的参赛同学要马上改正,但只能填这个改写的□,不能再填其它的□。
     四、全课小结
     师生一起小结本课所学的知识和应注意的问题。
     五、安排作业
     练习三十一第2、3题。
     六、板书设计
     [/table]

二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示例

4. 小学数学二年级全册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二年级全册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二年级全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认识物体的轻重。
    2、学习简单的比较物体重量的方法。
    3、会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重点: 
    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认识物体的轻重。
     教学难点: 
    会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授引入
    师:同学们,在节日里,爸爸妈妈会给我们买许多礼物,老师这里有些礼物,你能说出哪个玩具比较重?哪个玩具比较轻吗?
    学生交流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较物品的轻与重
    二、新授与探究
    探究一:直接观察
    1、气球和苹果比
    2、小胖和小亚比
    师:你知道这个苹果与这个气球比哪个重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交流
    师:小胖和小亚比呢?
    师小结:我们可以直接凭经验来判断。苹果重,气球轻。
    根据图片看出小胖重小亚轻。
    探究二:动手操作
    1、比较下列物体的轻重、书上第42页中的2 橡皮、吸铁石、小汽车等
    为学生提供学具,动手操作
    2、验证比较结果:可将这些物品悬挂起来
    之后小结方法掂一掂等方法
    师:数学书和文具盒比谁轻谁重?
    学生交流,你是怎么比的?
    师小结:我们可以用方法来比轻重。
    探究三
    1、小包装的酸奶,一包装3罐,大包装的酸奶,一包装6罐,4小包装的和2大包装的酸奶,哪个重?哪个轻?
    2、4只羽毛球的重量和6个乒乓球的重量相等,都是24克,羽毛球和乒乓球哪个重?哪个轻?
    小结:比较物体的重量,我们还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来判断
    三、练习与巩固
    练习一
    1、判断轻重
    棉花和小铁球
    西瓜和葡萄
    冰箱和电话
    练习二
    小木箱一箱可装4瓶汽油,大木箱一箱可装8瓶汽油。那么12箱小木箱装的汽油重量和6箱大木箱装的汽油重量,哪个重?哪个轻?
    生:12×4=48(瓶)
    6×8=48(瓶)
    答:一样重。
    师小结:比较物体的重量,我们还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来判断。
    练习二
    小组活动
    请小朋友把带来的物品,用今天学习的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来比一比它们的轻与重。
    小组交流
    课堂小结
    四、本课小结
    比较物体的轻重,在生活中我们常用看一看、掂一掂、算一算……来比较。
    课后习题
    五、课后作业
    教科书P42
  小学数学二年级全册教案2       一、教学目标 
    (一) 数与代数
    1、 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 第四单元“分一分与乘法”,第五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 第六单元“时、分、秒”。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景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 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2、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 统计与概率: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 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节日活动”“地球旅行”“人类的好朋友”,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小调查”活动和贴进生活多样化的应用性问题,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二、教学重点 
    1、 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 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三、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措施:
    1、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
    2、 创造情境。
    3、 鼓励算法多样化。
    五、课时安排:
    1、数一数与乘法 --------------------- 5课时
    2、乘法口诀(一)--------------------- 10课时
    3、观察物体--------------------------- 4课时
    4、分一分与除法 ------------------------ 13课时
    5、方向与位置 ----------------------- 4课时
    6、乘法口诀(二) ------------------- 7课时
    7、除法 ---------------------------- 8课时
    教学进度表
    20xx—20xx学年度上学期(二年级)
    周
    次 起 止
    月 日 计 划 进 度 课时数 备
    注
    单元(课) 节 教学内容
    1 9、1~ 5 第一单元 1-4 数一数与乘法 4
    2 8 ~ 12 一、二单元 5、1-3 乘法口诀 4
    3 15 ~ 19 第二单元 4-7 乘法口诀 4
    4 22 ~ 26 二、三单元 8-10-1 口诀、观察物体 4
    5 29~10、3 三、四单元 2-4-1 观察物体、除法 4
    6 6 ~ 10 第四单元 2-5 分一分与除法 4
    7 13 ~ 17 第四单元 6-9 分一分与除法 4
    8 20 ~ 24 第四单元 10-13 分一分与除法 4
    9 27 ~ 31 第五单元 1-4 方向与位置 4
    10 11、3~7 第六单元 1-4 时、分、秒 4
    11 10 ~ 14 六、七单元 5-1-3 乘法口诀(二) 4
    12 17 ~ 21 第七单元 4-7 乘法口诀(二) 4
    13 24 ~ 28 第八单元 1-4 除法 4
    14 12、1~5 第八单元 5-8 除法 4
    15 8 ~ 12 第九单元 1-4 统计与猜测 4
    16 15 ~ 19 总复习 4
    17 22 ~ 26 复习 4
    18 29~1、2 复习 4
    19 5 ~ 9 复习 4
  小学数学二年级全册教案3       班级基本情况: 
    这四个班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苏教版数学学习后,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大部分学生数学计算速度较快,正确率高,上课能集中注意力,积极举手发言,作业书写很工整,学习风气浓厚。但是在遇到思考难度较深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们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到体验思维的乐趣、体验成功所获得的乐趣中去。但四个班都有小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常在课堂上管不住自己,几个同学不愿动笔做题。如(2)班的何伟、徐微微、刘薛玉等,(4)班的周李贤、马少南、李佳等,这期的教育重点在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几个学生:如(2)班的李琉扬、王喜龙、卞有龙(4)班的周国庆、张韵伟、唐帅帅等在学习上障碍非常大,常常跟不上教材安排的任务,计算的速度与正确率都不高,课堂作业也难以完成,需要老师多对他们加以辅导与关心,鼓励他们加强学习的信心,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因材施教,让这部分学生想学、愿学、乐学,在本期容入到班级的学习氛围中。苏教版教材的编排体系有一定的难度,但正因此使一部分乐学、好学的孩子通过两年的学习更加优秀。进入二年二期后,有一部分如杨一鸣、林伟龙、姜欣沂、张萧灿、顾慧鹏等学生可尝试进行奥数训练,让优者更优。由于存在着年龄的差异,存在学习环境的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老师应尽最大的努力来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与进步。
     教材分析(含重、难点) 
    一、教学内容
    (一)数与代数部分。知识与技能方面:?有余数的除法1000以内数的认识笔算加法、加法的估算与验算,连加;笔算减法,减法的估算与验算;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估算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整十数加整十数(和不超过100)及相应的减法;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以及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方面:?与有余数除法有关的实际问题倍的认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的实际问题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二)空间与图形部分。知识与技能方面:?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的认识,比较简单的路线图角的初步认识,直角、锐角与钝角分米和毫米,简单的度量,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简单的长度测量。解决问题方面:?应用方位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或根据有关方位的描述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在现实生活中利用或设计简单的路线图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单位和适宜的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三)统计与概率部分。知识与技能方面:?用不同的标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根据统计结果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和预测。解决问题方面:?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适宜的角度、采用适当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合理地解决问题。实践活动测定方向(用东、南、西、倍,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词语描叙现实生活中物体间的位置关系)你能跳多远(通过实验和简单的数据整理、分析,感受数据所蕴含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价值)。
  小学数学二年级全册教案4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2. 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轻与重并进行比较。
     能力目标 
    通过生活实践用自己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游戏、实践的过程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用自己的方法比较得出物体的轻与重。
     教学难点: 
    和生活相结合,选择合理的方法比较轻重。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一)比一比
    师:小朋友,看看今天老师在讲台上都放了哪些物品啊?(生答)
    师:现在谁能说出老师手里的这两样物品哪个重,哪个轻?(多媒体出示:苹果和气球;书和骰子)请同学们观察物体,告诉同桌的好朋友,谁重谁轻?
    师:你们为什么能一下子判断出来呢?
    小结:这是因为在平时生活中我们都拿过它们,所以可以直接凭生活经验用眼睛观察来进行判断。
    (二)猜一猜
    老师这里有两个一样大小的盒子,里面放了不同的东西,你们能猜出哪个盒子重,哪个盒子轻吗?(学生猜测)
    师:每个小朋友都有不同的猜测,你有什么好办法来比较出两个物体的轻重呢?(生:用手掂一掂、拎一拎、天平称、跷跷板等)
    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那今天我们就一起用自己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轻与重吧。(出示课题:轻与重)
    二、探究新知
    (一)掂一掂
    师:刚才小朋友都想到了许多好方法,可是当我们身边没有天平和跷跷板这些工具时该怎么办?(用手掂一掂)现在谁愿意上来感受一下老师手里的这两个盒子哪个重、哪个轻?
    告诉大家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请学生上来掂一掂,得出答案)
    师:米老鼠给我们大家准备了很多礼物,等会儿我们也用“掂一掂”的方法来任选两样物体比一比轻重。
    现在每组的桌子上都放了气球、生梨、苹果和矿泉水,每个小组可以任选其中的两个物品用掂一掂的方法比一比轻重。(要求:每个小组的小朋友任选两样物体来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
    ()和()比()比()重()比()轻
    (请3~4个小朋友来说一说)
    师:在我们刚刚比较的过程中,哪个物品是最重的?哪个物品是最轻的?(气球最轻,水最重)
    师:气球的外表形状,为什么比较下来是最轻的?(因为里面是空气)
    师:物体的轻与重与物体的大小有没有关系?(没有)
    师小结:比较物体轻重,不能只看大小,物体的重量与它的材质有关,大的不一定就重。所以用手掂一掂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比较轻与重的方法。
    (二)拎一拎
    1. 师:(出示课件)现在米老鼠这里有一堆梨和一堆苹果,它还用刚才掂一掂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轻重,你们看行不行?(不行,因为数量太多了,手上放不下会全掉在地上)
    师:那我们小朋友是不是可以想出其它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轻重呢?(同桌交流,生答:可以用拎一拎的办法)
    师:我们把苹果全放在红色的袋子里,把梨放在黄色的袋子里用手来拎一拎。(请2~3个小朋友上来拎一拎),并把拎的感受告诉大家。(梨的总重量要比苹果的总重量重)
    2. 很多小朋友都想尝试下拎一拎的感觉,那就和你的同桌合作下,拎一拎谁的书包重,谁的书包轻,然后把与同桌合作的结果告诉大家。
    3. 学生交流。(我同桌的书包轻,我的书包重)
    (三)吊一吊
    1. 师:老师这里的梨和苹果差不多重,用手好像估测不出轻重,你有什么好办法来比较出它们的轻重吗?(生:用天平秤来称一称)
    师:这个办法不错,可是如果没有这些工具的时候还可以用什么好方法进行比较呢?(用橡皮筋吊一吊来比较轻重)
    师演示:应该看哪一段的长度?(橡皮筋的长度)
    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橡皮筋拉伸的长度。
    2. 比较矿泉水和生梨。
    师小结:在同样的橡皮筋上所吊的物体越重,橡皮筋拉得越长。
    三、观察实验,比较轻与重
    1. 师出示媒体:海绵、吸铁石、胶水、夹子、玩具车;
    师:谁能想个好办法将这些东西从轻到重摆放整齐?(小组讨论交流)
    (1. 用手估测,2个2个比较;2. 2个2个吊起来比较;3. 把这5种物品全都吊上去)
    师:哪种方法会比较方便?(全吊上去)
    师:其实,根据生活经验我们已经可以猜出谁是最轻的。(海绵)谁是最重的。(吸铁石)
    2. 学生动手实验证明,并记录结果(从轻到重)
    填写在书上的表格内。
    3. 学生交流
    把5件物品都挂在橡皮筋上,橡皮筋拉得最短的就是最轻的;橡皮筋被拉得最长说明这个物体最重。
    4. 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要看橡皮筋的哪一段长度?
    四、知识拓展
    1. 出示课件:小朋友都玩过跷跷板,当跷跷板停止晃动,像现在这样时,你能说出谁比较重吗?为什么?(肯定是小胖重、小巧轻。小胖的一边已经跷下去了,而小巧跷到上面去了,所以是小胖比小巧重。)
    师:如果他们两人一样重,那跷跷板两边的高度会怎样?(一样高)
    2. 师出示图片。
    师:你从这幅图里看懂了什么?(2个苹果=4个香蕉;1个苹果=2个香蕉)
    师:要使跷跷板两边的重量不一样,你有什么好办法?(生答)
    师:如果再加1个苹果,那右边要加几个香蕉才能使它们一样重呢?(2根香蕉)
    3. 课后拓展练习
    小木箱一箱可装4瓶饮料,大木箱一箱可装8瓶饮料,那么12箱小木箱装的饮料的重量和6箱大木箱的饮料的重量哪个重、哪个轻?
    12×4=48(瓶)
    6×8=48(瓶)
    (一样重)
    师:有时候我们还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重量。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二年级全册教案5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们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们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们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们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们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们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们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们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们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们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们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们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5.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是每个老师都要做的,一份好的课堂教学设计能高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希望你会喜欢!
     课题: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 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刻度尺。
    2、 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对几厘米的长度有感性的认识。
    3、 学生学会用厘米作单位估测或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
    4、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空间想象的能力,通过活动提高学生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设想: 
    本节课采用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充分观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厘米。由于厘米这个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因此,课中安排的`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厘米的风丰富表象,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从而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理解1立尼究竟有多长。
    一、 学前导学
    1、前置作业:
    你看见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尺子?准备一把尺子,观察并了解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各表示什么。
    2、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
    在昨天的学习中,我们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长度,测量时有许多不方便,也不准确。在生活中,我们要用到统一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尺子,来测量。
    二、探究活动
    (一)独立思考 解决问题
    一、认识直尺
    1、小组交流:你看见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尺子?准备一把尺子,观察并了解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各表示什么。
    2、全班汇报
    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1.介绍1厘米: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用直尺上表示出来。
    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你认为还有从哪个数字到哪个数字之间是1厘米长?
    2.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1)把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
    (2)小组合作,找一找、比一比,我们身边或我们身上哪些物品的长度是1厘米。
    (3)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4)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3.观察自己的刻度尺:你知道从刻度“0”到哪儿是2厘米长吗?(从0到2)从刻度“0”到哪儿是3厘米长吗?(从0到3)也就是说,从刻度“0”到几,就是几厘米。那么你的刻度尺一共有多少厘米?
    (二)师生探究 合作交流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方法
    1.学生小组动手测量纸条长度
    (1)这有一张纸条,你知道它有多长吗?小组讨论、操作测量纸条的长度。
    (2)小组汇报:你们是怎么测量的?
    2.统一测量的方法
    介绍:量物体的时候,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
    现在纸条的右端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
    3.实际测量物体的长
    (1)测量同桌准备的纸条,看一看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量的结果写在纸条上,同桌检查。
    (2)量一量你带来的新铅笔长多少厘米。
    (3)量一量
    你的手掌宽度是( )厘米。(取整数)
    一拃: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是( )厘米。(取整数)
    三、自我检测
    课本第6页练习一1——3题。
    看练习一的1题中铅笔的长度,笔尖不能靠近刻度尺的刻度,怎么量它的长度呢?利用三角板来卡一下量。
    四、变式练习
    1.如果有些东西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那要怎么量出它的长度呢?例如花生的长度和1角硬币的长度。
    2、拿出不同长度的物品,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3、看图填空
    五、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6. 2年级数学课


7. 二年级。 数学课

(1)3x4+1=13

二年级。 数学课

8. 小学二年级数学

小学数学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小学是一个小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小学数学不大好,后面的学习很吃力。所以在小学阶段,小同学们定要劳逸结合,把每学期该学的知识点掌握透彻,才能为以后长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就将二年级数学常考知识好好给小同学们讲一讲!
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所学知识涵盖面非常广,不单单只是几个数学公式和概念就能囊括的。所以,小同学们定要在小学初,就要掌握基础知识点,才能在将来的学习中,更进一步。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学习得多,遗忘也就越快。家长们在这个时间段别慌,孩子遗忘了一些过去学习的知识是非常正常的,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笔记整理,才能一步一步落实基础。
接下来将整理好的,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常考知识全在这,入学必备知识清单,请查收!分享出来,小同学快看一看吧!








       认识分米、毫米、千米
  1、分米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写成1dm
  2、毫米用字母mm表示,1毫米写成1mm
  3、千米用字母km表示,1千米写成1km
  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之间的换算
  1、1厘米=10毫米或1cm=10mm
  2、1分米=10厘米或1dm=10cm
  3、1米=100厘米或1m=100cm
  4、1米=10分米或1m=10dm
  5、1千米=1000米或1km=1000m
以上就是,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常考知识全在这,入学必备知识清单,请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