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史料整理 2

2024-05-13

1. 宋代史料整理 2

接下来要介绍的是所谓【一般史料】。
  
  
 之所以谓这些史书为一般史料,无非是相对于前面的基本史料。因为这些书涉及一些具体方面,所以若是想要知道某一方面的史实,这些书就会成为基本史料。比如说这些史料中包括文集和笔记(当时一些文人臣子的私人著作,或记录当时的一些人和事,或记录自己的亲身经历还与一些稀奇古怪的掌故传说等)。为大家所津津乐道的《东京梦华录》、《梦梁录》、《武林旧事》等便是此类史料中的城市及商业类书。
  
  【一般史料】 
  
  一、各类史书 
  
 《四库提要》除把“钦定”的二十四史列为“正史”之外,在史部中又分了“别史”、“杂史”、“载记”等类,下面按各类史书的体裁和内容,分为三门。
  
  1、编年。 自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以后,编年体史书在宋代大为盛行,除《长编》和《系年要录》外,尚有多种。如果将其连贯起来,从北宋初到南宋末三百二十年,都有编年记载。
  
 《皇朝编年纲目备要》(一作《宋九朝编年备要》)30卷,陈均撰,约成书于宋理宗绍定年间(1228—1233)内容包括整个北宋。它虽是主要根据《长编》删节而成,但也参考了日历、实录和其他史籍,而且《长编》徽宗、钦宗部分又已失传,所以仍有参考价值。本书由日本静嘉堂文库影印本。
  
 《皇宋十朝纲要》25卷李撰。包括北宋九朝及南宋高宗朝事迹。作者为李焘的儿子,本书可与《长编》与《系年要录》相参证。有《六经堪丛书》本。
  
 《太宗实录》残本20卷,钱若水等撰。这是宋代实录唯一保存下来的部分,从中可以看到当时实录的格式。原书80卷,现存二十六至三十五、四十一至四十五、七十六至八十卷。有《四部丛刊》本。
  
 《靖康要录》16卷,作者佚名。按日记载钦宗为皇太子时及靖康年间事。有《十万卷楼丛书》本。
  
 《中兴小记》40卷,熊克撰。约作于孝宗时。记高宗一朝事迹。有广雅书局刊本。
  
 《中兴两朝圣政》(一作《皇宋中兴两朝圣政》)64卷,作者佚名。为南宋高宗、孝宗两朝编年史。原书第三十至四十五卷已佚。有《宛委别藏》本。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一作《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鉴》)15卷,刘时举撰,约作于宋理宗时。本书记南宋高宗至宁宗四朝事迹。有东方学会印本。
  
 《两朝纲目备要》16卷,作者佚名。记南宋光宗、宁宗两朝事。有《四库珍本丛书》本。
  
 《宋季三朝政要》6卷,作者佚名。前五卷记载南宋末年理宗、度宗、瀛国公三朝事,附录一卷记帝罡、帝昺事。有《粤雅堂丛书》等本。
  
  2、纪传与传记。 宋代有按照正史题材编写的纪传体史书,也有为某一个人、同一地区的人、同类性质的人立的传记,其实这只是范围大小的不同。为了叙述方便,这里放在一起介绍。
  
 《东都事略》130卷,王偁撰。是纪述北宋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分本纪、世家(皇后及皇子的传记)、列传和附录(金、西夏等传)四部分。洪迈认为它“信而有证,可以据依”,在修神、哲、徽、钦《四朝国史》时曾经参考。有清眉山程氏刊本。
  
 《隆平集》20卷,托名曾巩撰。纪述北宋太祖至英宗五朝史实。有七业堂刊本。
  
 《金陀粹编》28卷,续编30卷,岳珂撰。这是作者为他祖父岳飞辨冤而作。包含了岳飞传记的丰富材料。有光绪九年浙江书局刊本。
  
 《伊雒渊源录》14卷,朱熹撰。记载了周敦颐、程颢、程颐及他们的友人、弟子的言行。是研究宋代理学的重要史料。
  
 《五朝名臣言行录》10卷,《三朝名臣言行录》14卷,朱熹编。收集了太祖至徽宗朝所谓“名臣”的言行。有《四部丛书》本。
  
 《名臣碑传琬琰集》107卷,杜大珪编。编集了宋孝宗以前诸“名臣”的神道碑、墓志铭、行状、别传及实录的本传等。后来燕京大学引得编纂处将集中见于其他书籍的部分删去,编为《琬琰集删存》三卷,由哈佛燕京学社排印出版。
  
 《京口耆旧传》九卷,编者佚名。是京口(今江苏镇江)地区宋初至理宗端平、嘉熙年间人物传记集。
  
 《昭忠录》一卷,作者佚名。为理宗绍定定四年(1231)至宋亡期间南宋抗元死难者一百三十余人的传记集。
  
 《敬乡录》十四卷,元吴师道编。收集了南朝梁至宋末金华地区人物的史料。每人有一小传,附录其所著诗文。
  
  3、政书。 《宋大诏令集》240卷,现存196卷,编者佚名。本集收录了北宋太祖建隆至徽宗宣和年间诏书三千八百余篇,分类排列。有中华书局1962年排印本。
  
 【吐槽】此书甚萌,其中有很多册封嫔妃的诏令,部分是皇帝亲打草稿的,部分册文中提到了具体事迹,既有趣又有研究价值。
  
 《宋朝事实》20卷,李攸撰。分门记述北宋时事。有中华书局1955年排印本。
  
 【吐槽】这本书果然如同其名,内容简练清晰,单纯的事实啊事实!想多看一点修辞都没有,简明扼要到没有任何想象空间的……事实!

宋代史料整理 2

2. 宋代史料整理 5

五、其他
  
                                          
 1、类书
  
 宋朝类书中史料价值较高的有江少虞《皇朝事实类苑》,彭百川《太平治迹统类》,章如愚《山堂先生群书考索》,谢维新《古今合璧事类备要》,佚名《翰苑新书》。
  
 2、目录书
  
 王尧臣等的《崇文总目》,特别是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和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每书都有或详或略的题解,有很重要的文化史料。
  
 3、法律书
  
 特别是《庆元条法事例》和《名公书判清明集》,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法律史料。
  
 4、城市及商业诸书
  
 《东京梦华录》孟元老
  
 【吐槽】记得刚进圈子的时候就听到过前辈名言“喜欢三五的人早晚会去读《东京梦华录》”,诚不欺我啊。
  
 《都城纪胜》灌圃耐得翁
  
 《西湖老人繁胜录》西湖老人
  
 《梦梁录》吴自牧
  
 【吐槽】说啥呢,太有名了。跟《东京梦华录》一样,那些看《三侠五义》《七侠五义》入迷的或者想写相关同人的孩子们,早晚都会去研读的书目之一。
  
 《武林旧事》10卷,周密,《知不足斋丛书》本。作者按照“词贵乎纪实”的精神,根据目睹耳闻和故书杂记,详述朝廷典礼﹑山川风俗﹑市肆经纪﹑四时节物﹑教坊乐部等情况﹐为瞭解南宋城市经济文化和市民生活,以及都城面貌﹑宫廷礼仪,提供较丰富的史料。“诸色伎艺人”门著录的演史﹑杂剧﹑影戏﹑角觝﹑散耍等五十五类﹑五百二十一位名艺人的姓名或艺名和“宫本杂剧段数”门著录的二百八十本杂剧剧目﹐对於文学﹑艺术和戏曲史的研究﹐尤为珍贵。
  
 【吐槽】貌似这章里面写同人的作者们熟悉的作品就多了。应该说基本上都很熟悉吧。绝对是很棒的资料书,但是请注意其主要写的还是南宋!南宋!那些提笔要写开封府、包大人的孩子们要注意了,那是北宋仁宗年间,时间上还是差了不少的。鉴于典章制度与时政经济等状况在两宋时变化不少,写文考据时还是留意一下的好。
  
 5、民族关系诸书
  
 关于宋辽、宋金、宋元关系情况,宋人记载虽多,也很重要,但终究只是一面之词,还应参考《辽史》、《金史》、《元史》等。
  
 关于广西少数民族情况,可参考范大成的《桂海虞衡志》和周去非的《岭外代答》。
  
 《桂海虞衡志》1卷,范大成撰,《四库提要》(两江总督采进本)本,记述广南西路风土民俗的著作。是编乃由广右入蜀之时,道中追忆而作。自序谓凡所登临之处与风物土宜,方志所未载者,萃为一书。蛮陬绝徼,见闻可纪者,亦附著之。共十三篇,曰《志岩洞》,《志金石》,《志香》,《志酒》,《志器》,《志禽》,《志兽》,《志虫鱼》,《志花》,《志果》,《志草木》,《杂志》,《志蛮》,每篇各有小序,皆志其土之所有。
  
 《岭外代答》10卷,周去非撰,地理名著,通行本有《知不足斋丛书》及《笔记小说大观》(第四辑)本。本书于淳熙五年(1178)成书,共10卷,20门,294条,记有南海诸国与麻嘉国(今非洲东海岸)、白达国(今伊拉克)、勿斯离国(今埃及)、木兰皮国(今南美洲阿根廷巴塔哥尼亚高原)等国家和地区的情况。
  
 【一点说明】《岭外代答》在内容的丰富方面都要大大高于《桂海虞衡志》及之前的各种广西史志著作,受到近现代学者重视,被推为唐宋时期广西史志的压卷之作。
  
 6、中外关系诸书
  
 有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赵汝适《诸藩志》和上述的《岭外代答》等。此外,朝鲜郑麟趾的《高丽史》,越南佚名的《越史略》、吴士莲等人的《大越史记全书》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徐兢撰。有宋一代,使臣出使异域,回国后均要以出使见闻录之成书,称为“奉使记”、“行程录”、“奉使录”、“行程记”等上报枢密院,以备不时之需。徐兢于宣和五年出使高丽,这本书就是他归国后的见闻记录。内容丰富、史料详实,是研究宋史、高丽史及宋高两国关系的宝贵资料,同时也是科技史和海上交通史的研究著作。
  
 《诸藩志》赵汝适撰。赵汝适1225年,提举福建路市舶司,记载宋代中国与亚、非、欧洲各国交通往来及航海、贸易及海外各国历史的珍贵文献,记录海贸国家东自日本、西达摩洛哥共50余国,又对各国物产详加疏释,为海外交通史之开山。
  
 【吐槽】另外三本看名字也知道是咋回事,就不补全了。再说写同人的孩子们没有哪个会把展大人啊包大人啊杨将军啊发配到越南高丽的,出来闹事的也一贯是什么西夏国主大辽王爷……(新意啊同志们!新意在哪里!)
  
 7、自然科学史诸书
  
 【农学类】
  
 《农书》陈旉,是一本只有一万二千余字的小册子。详细总结了我国南方农民种植水稻以及养蚕、栽桑、养牛等生产技术的丰富经验,并且指出通过合理施肥改良土壤,可使地力“常新壮”。
  
 《耕织图诗》楼璹。创作于南宋绍兴初年,是我国最完整的记录男耕女织的画卷,是考证南宋农耕、桑蚕、纺织、机械、服饰、美术、民俗、民风等方面的珍贵史料。
  
 【吐槽】这就叫绝对的有图有真相!
  
 【建筑学】
  
 《营造法式》共分4部分36卷,李诫撰。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颁刊的一部建筑典籍,是一部由官方向全国发行的建筑法规性质的专书。因其是产生于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之下,目的乃是为了加强对官办建筑行业的管理,于绍圣四年(1097年)命李诫编修。
  
 第一部分,将北宋以前的经史群书中有关建筑工程技术方面的史料加以整理,汇编成“总释”两卷;
  
 第二部分,按照建筑行业中的不同工种分门别类,编制成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即“各作制度”共十三卷;
  
 第三部分,总结编制出各工种的用工及用料定额标准,共十五卷;
  
 第四部分,结合各作制度绘图一百九十三幅,共六卷。
  
 【吐槽】中国古代建筑学权威著作!从木质构造到泥瓦用石,再到雕刻绘画全都有详细的技术介绍,读懂了它,就彻底认识了宋代建筑!谁家要盖房子可以参考。估计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它写不到的!
  
 【法医学】
  
 《洗冤录集》5卷53目,约7万字,宋慈撰,中国古代法医学著作,也是世界上现存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目录如下:卷之一,1条令2检复总说上3检复总说下4疑难杂说上;
  
 卷之二,5疑难杂说下6初检7复检8验尸9妇人10四时变动11洗罨12验未埋瘗尸13验坟内及屋下葬殡尸14验坏烂尸15无凭检验16白僵死瘁死;
  
 卷之三,17验骨18论沿身骨脉及要害去处19自缢20被打勒死假作自缢21溺死;
  
 卷之四,22验他物及手足伤死23自刑24杀伤25尸首异处26火死27汤泼死28服毒29病死30针灸死31扎口词;
  
 卷之五,32验罪囚33受杖死34跌死35塌压死36外物压塞口鼻死37硬物瘾痁死38牛马踏死39车轮拶死40雷震死41虎咬死42蛇虫伤死43酒食醉饱死44醉饱后筑踏内损死45男子作过死46遗路死47死后仰卧停泊有微赤色48死后虫鼠犬伤49发冢50验邻县尸51辟秽方52救死方53验状说
  
 【一点说明】卷1的条令29则,就是对检验官员规定的纪律和注意事项。其余内容大致可分三方面:1、检验官员应有的态度和原则;2、各种尸伤的检验和区分方法;3、保辜和各种救急处理。本书对尸体现象、窒息、损伤、现场检查、尸体检查等方面都有较科学的观察和归纳,有的达到相当精细的程度。值得一提的是,第52目“救死方”下,收集了自缢、水溺、暍死、冻死、杀伤及胎动等抢救办法及单方数十则,都是通过经验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吐槽】估计喜欢这本书的会大有人在!写探案故事方便多了,真实案例,古代的真实案例提炼,随便说出一句分析都头头是道,颇有依据很是高深的样子啊!啥也不说了,世界上第一本法医学著作,“CSI拉斯维加斯篇”里那个学识渊博的鉴证科组长格瑞森还曾经深沉的引用过此书,用以说明古人对证据的重视与认识!(当时就激动了,我会说吗?哼,我一定要说!)
  
 【数学】
  
 《数学九章》18卷,81题,分为九大类,秦九韶撰,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本。第一,大衍类,集中阐述了他的重要成就──大衍求一术,即一次同余式组解法。第二,天时类,是有关历法推算及降雨降雪量的测量。第三,田域类,是面积问题。第四,测望类,是勾股重差问题。第五,赋役类,是均输及租税问题。第六,钱谷类,是粮谷转运和仓库容积问题。第七,营建类,是建筑工程问题。第八,军旅类,是营盘布置及军需供应问题。第九,市易类,是交易及利息问题。
  
 【吐槽】数学啊,呵呵,估计没有几个人会感兴趣的。但是这个人在数学界地位极高,体现了同时代数学的最高成就。可惜没人认,《宋史》里都没给人立传,真是太悲惨了。一个被历史埋没了的天才……鞠一捧同情的泪。
  
 【天文学及机械学】
  
 《新仪象法要》苏颂。既记叙了11世纪前我国天文学上的成就与天文仪器制造史,又描述了居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的天文仪器──水运仪象台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是留给后世的一份极具科学价值的珍贵史料。
  
 8、石刻资料
  
 《金石萃编》、《江苏金石志》、《两浙金石志》、《粤西金石略》、《山右石刻丛编》等金石书中,著录了不少宋代石刻,其中有许多是在文献资料中没有记载的,或可与文献资料相印证,也很可参考。
  
 9、佛教史籍
  
 《佛祖统纪》54卷(现行本缺十九、二十两卷),宋释志磬撰。本书卷首有《通例》一篇,说明本书的体制、内容、写作的旨趣和方法。书中有关于佛、道矛盾及摩尼、火祆诸教的史料。
  
 【一点扩展】关于火祆教,或称祆教,其实就是流传于古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因为其主神马兹达创造了物质世界,也创造了火,即“无限的光明”,所以琐罗亚斯德教把拜火作为他们的神圣职责。
  
 之所以提出来,因为在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记载的明教,即历史上的摩尼教,就是起源于琐罗亚斯德教,但教义融合了大量基督教、佛教等其他宗教教义。国内常不加区分的将琐罗亚斯德教与摩尼教统称为“拜火教”,含义比较混乱。
  
 《佛祖历代通载》22卷。元·念常撰。又称《佛祖通载》。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九册。作者虽为元人,但其内容有关宋末的轶闻,如瀛国公之死等,可补《宋史》、《元史》之阙。
  
 10、其他
  
 《武经总要》前、后各20卷,曾公亮、丁度撰,明金陵书林唐福春刻本、《四库全书》本、《兵书集成》影印明唐福春刻本。
  
 仁宗时奉命官修的一部军事著作。北宋前期,为了边防的需要,大力提倡文武官员研究历代军旅之政及讨伐之事,并组织编纂出中国第一部新型兵书《武经总要》,其后又将《孙子》等七部兵书汇编为《武经七书》,作为武学的必修课程。该书是中国第一部规模宏大的官修综合性军事著作,对于研究宋朝以前的军事思想非常重要。包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术两大部分,其中大篇幅介绍了武器的制造,对科学技术史的研究也很重要。
  
 《朱子语类》黎靖德撰,中华书局1986年版。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此书编排次第,首论理气、性理、鬼神等世界本原问题,以太极、理为天地之始;次释心性情意、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及人物性命之原;再论知行、力行、读书、为学之方等认识方法。
  
 《历代制度详说》20卷(两淮马裕家藏本),吕祖谦撰。此书凡分十三门,一曰科目,二曰学校,第三门原本阙页,佚其标题,所言乃考课之事,四曰赋役,五曰漕运,六曰盐法,七曰酒禁,八曰钱币,九曰荒政,十曰田制,十一曰屯田,十二曰兵制,十三曰马政。
  
 补充一本,这本书我也不知道应该改归为什么类型:
  
 《宋登科记》
  
 【一点说明】说白了,就是考据某一年多少人中进士,考中的都是谁……这样的奇书。
  
 【吐槽】望天,大约就是闲的无聊?从看《封神演义》开始就有这种感觉,汉民族真是个喜好罗列名单的民族啊!

3. 研究宋史的一些基本史料

宋代所遗留的历史文献汗牛充栋,择其基本和常用者列以下数种。
  
 1、《宋史》496 卷,元脱脱撰,是唯一系统全面记录有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含纪、志、表、传四种体裁。现有中华书局 1977 年新点校本。
  
 2、《东都事略》130 卷,南宋王称撰,为纪传体北宋史,但只有纪、传而无表、志。
  
 3、《续资治通鉴长编》520 卷,南宋李焘撰,为编年体北宋史。它继承《资治通鉴》体例,记载北宋九朝 168 年的史实,征引广博,考订详实,是研究北宋历史最基本的文献,被当时与后世所推崇。今有中华书局 1979-1995 年点校本。
  
 4、《建炎以来系年要录》200卷,南宋李心传撰,为编年体南宋史,记载自建炎元年(1127至绍兴三十二年(1162)宋高宗朝 36 年间史实。中华书局 1988 年据广雅书局本出版校勘本。
  
 5、《两朝纲目备要》,不署撰人,记载南宋光宗、宁宗两朝史事。
  
 6、《宋季三朝政要》6 卷,不署撰人,记载南宋理宗、度宗、恭宗三朝史事。此书载宋末轶事较多,可补《宋史》之缺。
  
 7、《三朝北里会编》250 卷,南宋徐梦莘撰,为纲目类编年体史书。记事始于徽宗政和七年(1117)海上之盟,终于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采石之战,共46年,是研究此时期历史的第一手材料。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年据光绪三十四年许涵度刻本影印出版。
  
 8、《宋会要辑稿》366 卷,清人徐松辑。它保存了丰富的宋代典章制度原始资料,多有《宋史》或其他宋代史书所未采录者。共分 17 类,800 多万字,有中华书局 1957 年影印本。
  
 9、《文献通考》348 卷,元马端临撰,为典制体通史,记载自上古至宋宁宗嘉定末年的典章制度沿革,分二十四门。它收集的资料特别丰富,尤其详于宋代制度。

研究宋史的一些基本史料

4. 宋史全文的介绍

宋史全文 三十六卷(内府藏本),有《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等多种书名,宋元之际佚名编撰,编年体宋史。 其书自建隆以迄咸淳,用编年之体,以次排纂。保存了南宋后期的部分史料。

5. 宋史纪事本末的详细介绍

 纪事本末体:是以历史事件为主体,完整地叙述一个历史事件始末的体裁形式,它克服了编年体记事分散和纪传体记事重复的缺点,在编年、纪传、政书三体之外又创立了一种新的体裁,从而为史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始于南宋袁枢所撰《通鉴纪事本末》,不久就有同时的章冲模仿袁枢撰写了《春秋左传事类始末》,以及宋理宗时期杨仲良撰写的《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此后主要有明代陈邦瞻的《宋史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清代高士奇的《左传纪事本末》、张鉴的《西夏纪事本末》、李有棠的《辽史纪事本末》和《金史纪事本末》等等。这种体裁先后受到了朱熹、章学诚、梁启超及近人何炳松的推崇。由以上可见,纪事本末体到陈邦瞻时已发展了很长一段时间,这就使得《宋史纪事本末》比起前代更显得完善,当然无可避免的也有不少缺点。 与《宋史》相比,《宋史纪事本末》有以下优点:1.叙述生动、形象,可读性强这也许是我对《宋史纪事本末》爱不释手的重要原因之一。宋代本来就是个多事之秋,内部党派纷争、阶级矛盾尖锐,政党倾轧、农民起义不断;外部民族矛盾纷繁,战和变更不断,同时夹杂着辽、西夏、金、蒙古等的多端史事。《宋史》对史事组织不太尽如人意,同时叙事平板,而《宋史纪事本末》克服了这方面的不足,叙事引人入胜,形象鲜明深刻,读后令人久久不能忘怀。比如《丁谓之奸》,在描写丁谓讨好寇准时,对丁谓在一次宴会上用衣袖为寇准擦试胡须也进行了细致刻画。其他如对宗泽、岳飞、文天祥的描写,举不胜举。读起来,使人兴趣盎然。2.褒贬见诸笔端,观点鲜明陈邦瞻多次在字里行间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情,褒贬见诸笔端。很多从题目中就可以看得出作者对奸佞乱政误国的憎恨,比如《丁谓之奸》、《蔡京擅国》、《张邦昌僭逆》、《董宋臣丁大全之奸》、《贾似道要君》等;另外对于大家颂扬的英雄,陈邦瞻也是不吝笔墨的,比如说岳飞“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2]歌颂之情溢于言表。3.史事叙述,清晰明了宋代历史本来就头绪繁杂,《宋史》编撰史事更是支离破碎,首尾分离,《宋史纪事本末》对史事的叙述却给人井然有序、清晰明了的感觉。比如《契丹和战》、《西夏叛服》等篇,把历经几代的战事及和议等在一个篇目就交待得很完整清晰,一目了然,在后面的篇目再读到相关内容时,可以回查。另外又如《天书封祀》、《王安石变法》等,均用了几十页的篇目进行完整叙述,尤其是《王安石变法》一卷,收录了许多大臣奏折,对统治阶层内部和下层群众对变法的态度,以及王安石本人对变法的坚决程度的交待都很具体,对后世研究王安石变法提供了很好的史料。只是字里行间作者多次表达了对王安石的批判,这在第二条已谈到过了,当然这也是那个时代的普遍看法,有其时代局限性。4.按时间编排,脉络清楚我们看《宋史》,由于其纪传体的缺陷,同一时期的人物、事件却往往被划分到不同的类别中,缺乏连贯性。但同是三百多年的历史,《宋史纪事本末》按时间编排,全书历史演变的脉络清晰,从《太祖代周》到《文谢之死》,对从赵匡胤开创帝业到小皇帝赵昺跳海自尽,每个时期的政治、军事等都讲得有条不紊。 《宋史纪事本末》的缺点,主要包括:刻本流传过程中产生的讹传、观点的局限性、内容上的一些纰漏。对此,中华书局在1977年出版时,都作了详细说明。 《宋史》作为正史,很多地方也是《宋史纪事本末》所不及的,比如其丰富的资料性,在研究宋代的一些细节问题时,其参考价值要远高于《宋史纪事本末》。同时,《宋史纪事本末》作为《宋史》的缩写本,在写作过程中,虽然也参考了许多其他《宋史》中所没有的资料,但基本上还是以《宋史》为蓝本,许多观点明显还是沿袭《宋史》而来。但是无可否认,《宋史纪事本末》在历史文献中还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宋史纪事本末的详细介绍

6. 宋史纪事本末的介绍

《宋史纪事本末》,古代汉族断代纪事本末体史书。明冯琦曾撰《宋史纪事本末》未成,遗稿为刘日梧所得。沈越曾编内容、体例与冯书相仿的《事记》,书稿为徐申所有。中华书局1977年版的《宋史纪事本末》,在保留原来版本面貌的前提下,参照其他宋代史料,采用他校和对校,对以往版本出现的错误进行了大量的校勘,目前来讲,可谓善本。惟是书中纪事既兼及辽、金两朝,当时南北分疆,不能统一,自当称《宋辽金三史纪事》,方於体例无乖。乃专用《宋史》标名,殊涉偏见。至《元史纪事本末》,邦瞻已别有成书。此内如《蒙古诸帝之立》、《蒙古立国之制》诸篇,皆专纪元初事实,即应析归《元纪》之中,使其首尾相接。

7. 宋史的考订著作

宋史偶识3卷(明秀水项梦原) 明刊本宋史记250卷(明王维俭)北京图书馆藏抄本宋史记凡例(明王维俭)同治1年溪山书屋刊本宋史稿170卷(清陈黄中) 未见传本宋史札记(清李慈铭) 二十五史三编第7册第935-949页宋史地理志考异1卷(近人聂崇岐) 二十五史补编本第6册据稿本宋史艺文志补1卷(清卢文弨)群书拾补本 八史经籍志本金陵丛刻本广雅书局刊本史学丛书二集影印广雅本 二十五史补编第6册 丛书集成第11册宋史艺文志(清朱文藻) 清吟阁书目有抄本16册宋史艺文志宋史新编艺文志歧异表(上海书报合作社编) 中国历代艺文志本宋史宰相表2卷(清赵晓荣) 见江苏采辑书目宋大臣年表2卷(万斯同) 二十五史补编第6册据稿本宋中兴三公年表1卷(宋失名)藕香零拾本 二十五史补编第6册藕香零拾刻永乐大典本宋史方镇年表1卷(近人吴廷燮) 景杜堂铅印本北宋经抚年表2卷(近人吴廷燮) 景杜堂铅印本 二十五史补编第6册据稿本分5卷南宋制抚年表2卷(近人吴廷燮) 景杜堂铅印本 二十五史补编第6册宋史孝宗纪补脱1卷(清卢文弨)群书拾补本 脱文已见百衲本宋史宋史李重进列传传注1卷( )黄氏逸书考附刊本 二十四史订补第12册第269-273页宋史忠义传王禀补传(近人王国维) 学术丛编二集本观堂集林卷22 二十四史订补第12册第261-269页广仓学社丛书本宋人世系考2卷(清劳格) 读书杂识卷9-10宋史翼40卷(清陆心源) 潜园丛书本 二十五史三编第7册第479-934页宋史外国传地理考证1卷(清丁谦) 浙江图书馆丛书一集本 二十五史三编第7册第950-963页宋史夏国传集注14卷系表1卷(近人罗福苌撰今人罗福颐补) 1937年石印本西夏艺文志1卷(近人王仁俊)西夏文缀附刊本 二十五史补编第6册西夏志略二十四史订补第12册第273-375页西夏纪(戴锡章) 二十四史订补第12册第375-697页西夏书事42卷(清吴广成) 二十四史订补第12-13册民国印本

宋史的考订著作

8. 《宋史纪事本末》

       看了厚厚的《宋史》,估摸着看完最起码要用掉半年时间,今年开始有些懒了,对于大部头的书籍越来越没有啃下去的勇气,只好望而却步。而还是很想了解大宋的历史,便退而求其次,选了这部相对薄一点的《宋史纪事本末》,断断续续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囫囵吞枣,算是把一套书读了个七七八八。
  
        书是文言繁体竖版的,这也是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大坑,看起来果然吃力,不仅要不停地查那些旧文字的读音、含义,因为没有释义,还要不断地揣摩那些句子的意思。一共一千多页的书籍,分为一百零九个章节,就这样读了后面,忘了前面,对于内容的理解加了很多牵强的主观臆断,读过之后也是心有惴惴焉,不知有多少内容是完全读错了的。
  
         即使文言文再精炼,把宋朝三百多年的历史完全浓缩在这一千多页纸内,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套书也只能总其大要,把编者认为重要的史实记录下来罢了,而那些史实有多少不是事实,也就难以考证了,还是权且相信一下书里的记录吧。看了历史书,尤其是看了这样的正史,便很会产生些兴味索然的意思。似乎除了物质生活的变化,由古至今的人却始终重复着同样的命运,我们如千年前的古人一样,高尚着同样的高尚,阴险着同样的阴险,贪婪着同样的贪婪,嫉妒着同样的嫉妒。一直重复着错了,纠正,矫枉过正,再错,再纠正,再矫枉过正的规律。
  
         像大宋终结了五代的军阀割据,吃足了大唐尾大难掉的教训,立国之初,便罢了节度使的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提倡文官政治,贬抑武将权柄,自始自终也没有发生过拥兵自重的情况。但弊处却是因此没有了勇猛精进的民风,辽金蒙古等少数民族一来,便土崩瓦解般迅速败下阵来,只能屈辱地花钱买和平,大宋虽然经济发达,文化灿烂,但在军事上,却始终提不起气来,与立国之初的制度不无关系。文官政治盛行,也带来了极大的弊端,文人有文人天然的劣根性,文人清高,清高就难以合群,清高就太过理想化。文人不清高时,便互相吹捧,互相抱团。文人也软弱,不仅无缚鸡之力,耳根也软,犹犹豫豫很难有个决断。所以宋朝终其三百多年的历史,始终没有摆脱政策上的左左右右,和团团伙伙的争争斗斗,几乎从始至终都是在吵架声中度过的。而看看我们现如今的社会,看看身边人的那些个嘴脸,历史上的人物,在这些嘴脸上,也都可以找到差不多的影子。
  
         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人也还是同样的人。现实会成为历史,历史也曾是现实。如今的色彩斑斓、光怪陆离,终究还是会化为几篇文章,几段文字,冷冰冰的印刷在历史的犄角旮旯,被后人所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