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周期的形成原因?

2024-04-27

1. 经济周期的形成原因?

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景气循环, 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一般把它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也叫衰退、谷底、扩张和顶峰四个阶段。
经济周期形成的原因有两种:
一是外因论。认为周期源于经济体系之外的因素——太阳黑子、战争、革命、选举、金矿或新资源的发现、科学突破或技术创新等。
二是内因论。认为周期源于经济体系内部收入、成本、投资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必然现象。

经济周期的形成原因?

2. 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

经济周期的成因
学术界对经济周期的成因研究由来已久,并形成了很多较为完整的经济周期理论体系和相对成熟的研究方法。
一、外因论与内因论
关于经济周期原因的研究,西方经济学者提出了众多的经济周期理论,综合概括为两类,即外因论和内因论。外因论认为,经济周期的根源在于市场经济体制之外的某些事物的波动。如战争、革命、选择;石油价格、发现金矿、移民;科学突破和技术创新;甚至太阳黑子和天气,等等。内因论则是从市场经济体制本身的某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运行机制来解释导致社会经济周期性循环往复地上下波动的原因。这些因素包括投资、消费、储蓄、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等等。
二、几种主要理论
自19世纪以来,经济学家提出的经济周期理论非常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一)货币周期理论
货币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性的波动完全是由于银行体系交替地扩大和紧缩信用所造成的。由于货币的乘数作用,当银行体系降低利率、信用扩大时,商人就会向银行增加贷款,从而引起生产扩张和收入的增加,而收入的年增加又会引起对商品需求的增加和物价的上升,于是经济活动水平上升,经济进入繁荣阶段。然而,银行扩大信用的能力并不是无限的。当银行体系被迫停止信用扩张,转而紧缩信用时,贷款减少,订货减少,由此出现生产过剩性危机,经济进入萧条阶段。萧条时期,资金逐渐向银行集中,银行采取措施扩大信用,这又会促进经济复苏。
(二)投资过度理论
该理论强调经济周期的根源在于生产资料的投资过多。这种理论认为投资的增加引起经济繁荣。这种繁荣首先表现在对投资品(即生产资料)需求的增加以及投资品价格的上升上。这就更加刺激了对资本品的投资。资本品的生产过度发展引起了消费品生产的减少,从而形成经济结构的失衡。资本品生产过多必将引起资本品过剩,于是出现生产过剩危机,经济进入萧条。
(三)创新理论
该理论由熊彼特提出,是一种用技术创新解释经济周期的理论。创新是指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例如,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市场组合等等。这一切的创新会给创新者带来巨大盈利,使其他企业竞相仿效,形成创新浪潮。创新浪潮使银行信用扩大,对资本品的需求增加,引起经济繁荣。随着创新的普及,盈利机会逐渐消失,银行信用紧缩,对资本品的需求减少,引起经济衰退。
(四)心理周期理论
这种周期理论强调心理预期对经济周期各个阶段形成的决定作用。这种理论认为,预期对人们的经济行为有决定性的影响,乐观与悲观预期的交替引起了经济周期中繁荣与萧条的交替。当人们对前途抱乐观态度时,投资、生产和消费增加,经济走向繁荣;当人们对前途抱悲观态度时,投资、生产和消费下降,经济走向萧条。
(五)消费不足理论
消费不足理论把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归结为人们消费不足。这种理论的早期代表人物是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和法国经济学家西斯蒙第,近期代表人物是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森。这种理论认为,经济中出现萧条与危机是因为社会对消费品的需求赶不上消费品的增长,而消费品需求不足又引起对资本品需求不足,进而使整个经济出现生产过剩性危机。
除了以上理论对经济周期成因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外,还有诸如太阳黑子周期理论、政治周期理论、均衡经济周期理论等等其他经济周期理论。在此不一一加以介绍。
参考:臧良运主编 经济学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为什么会产生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是什麽


为什么会产生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是什麽

4. 经济周期阶段因素

世界经济环境中影响油气市场变化的因素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经济周期(economic cycle,trade cycle)。根据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世界经济周期的繁荣、萧条(紧缩)、危机和复苏4个阶段(见图3-1),将会表现出不同的生产和需求特征。
不同的经济周期阶段,对油气的需求程度有很大的不同,这样就会影响到油气的生产和供应。经济繁荣期时,经济发展速度快,需要的能源资源量大。因此为了满足需要,油气的生产量就会加大,对油气资源的勘探投资也会加大,而油气资源的价格将提升;同时还要考虑到油气资源的储备量能否满足生产的需要。经济落入到低谷期,则对能源的需求量也少,在能源生产、勘探等领域的投资就会放缓。而经济的复苏期,对能源的需求量将会稳步提高,此时要做好在能源生产、勘探等领域的投资准备。
在世界经济发展中起主导地位的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发展阶段、通货膨胀和国民生产总值等因素会不同程度、间接地影响油气资源进出口量及价格水平。由此带来世界油气市场布局的改变。
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较长一段时期后,经济发展放缓,以投资为基础转向大幅提高消费。致使世界各国都在热衷于谈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及其对新兴市场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各油气供应国,包括拉美各国。因为分析中国的情况对拉美国家提出新的投资战略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尽快适应世界人口最大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局面[78]。可见,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状况的国家的经济动向是值得关注的。
中国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中显示:中国能源政策的基本内容是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国际合作、改善民生”的能源发展方针,推进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努力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大力发展新型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产业,将使得油气资源的需求增速得以抑制,可能会推动油气生产企业经营格局发生转变。这些也是世界油气市场中各企业所关心的问题。
除了油气供应国关心中国的油气资源需求变化情况以外,中国作为油气资源消费大国更应该关心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以便预测可能带来的世界油气资源变化,应对可能的供应安全。例如,2013年12月9日,日本政府表示日本经济7月至9月的年化增长率为1.1%,低于早期估计的1.9%;企业投资本季度与上季度持平;而出口商品与服务的价值第三季度下降0.6%,是4个季度以来首次下降;出口数字与以前估计的一致;日元贬值使日本商品在海外更具竞争力,并增加了调拨回本国的收入。消费支出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0%,增长了0.2,高于此前预计的0.1%。日本银行在2013年4月决定采取积极的放松银根举措,已在两年内实现2%的通胀率,并预计截至2014年3月的本财年内经济增长2.7%。预计2014年第一季度消费税增税前的抢购需求将带动GDP增长率再度走高。为抵消增税的负面影响,日本政府将实施5.5万亿日元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防止经济复苏中途夭折。通过这一些信息大致可判断日本的能源需求与2013年相比会有一定的提高。但是提高的有限,因为消费支出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且7月至9月的年化增长率为1.1%,低于早期估计的1.9%[79]。这些信息将预示日本经济的增长会带动能源需求的提高。由于日本一直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其油气依赖进口,则能源需求的提高可能带动油气价格的小幅提升。
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会深刻影响油气市场。美国能源信息局的《2013年国际能源展望》报告指出:尽管中国的能源总消耗量只是刚刚超过美国,但中国将把近几年来的能源消耗增长势头一直保持到2040年;且到2040年,中国的能源消耗量将接近美国的两倍,为中国提供能源将在能源市场掀起巨大的波澜。随着中国企业积极地在全球各地开展项目,这既会带来机遇,也会带来威胁。不论何时,只要全球出现争夺能源供给的竞争,中国必是原因之一[80]。
同时,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制度的调整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油气市场。2011年以中国政府先后两次以招标方式出让页岩气探矿权为标志,在中国掀起了页岩气开发热潮,《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指导着中国页岩气开发的方向和步伐。到2015年初步实现页岩气规模化生产,年产量达到65×108m3,而2013年估计只达到了2×108m3[81]。由此可见,中国的油气市场有着巨大的开拓空间。这对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长石油等企业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机会是市场空间潜力足够大,挑战则是关键开发技术等问题没有根本性突破。

5. 为什么会产生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是什麽

周期源于经济体系内部——收入、成本、投资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必然现象。
1、纯货币理论
该理论主要由英国经济学家霍特里(R.Hawtrey)在1913-1933年的一系列著作中提出的。纯货币理论认为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度直接决定了名义国民收入的波动,而且经济波动完全是由于银行体系交替地扩张和紧缩信用所造成的,尤其以短期利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2、投资过度理论
投资过度理论把经济的周期性循环归因于投资过度。由于投资过多,与消费品生产相对比,资本品生产发展过快。资本品生产的过度发展促使经济进入繁荣阶段,但资本品过度生产从而导致的过剩又会促进经济进入萧条阶段。
3、消费不足理论
消费不足理论的出现较为久远。早期有西斯蒙第和马尔萨斯,近代则以霍布森为代表。该理论把经济的衰退归因于消费品的需求赶不上社会对消费品生产的增长。
这种不足又根据源于国民收入分配不公所造成的过度储蓄。该理论一个很大的缺陷是,它只解释了经济周期危机产生的原因,而未说明其他三个阶段。因而在周期理论中,它并不占有重要位置。
4、心理理论
心理理论和投资过度理论是紧密相联的。该理论认为经济的循环周期取决于投资,而投资大小主要取决于业主对未来的预期。而预期却是一种心理现象,而心理现象又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因此,经济波动的最终原因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
当预期乐观时,增加投资,经济步入复苏与繁荣,当预期悲观时,减少投资,经济则陷入衰退与萧条。随着人们情绪的变化,经济也就周期性地发生波动。


扩展资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们越来越多地关心经济形势,也就是 “经济大气候”的变化。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好坏,既受其内部条件的影响,又受其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影响。
一个企业,无力决定它的外部环境,但可以通过内部条件的改善,来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充分利用外部环境,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自己的小环境,以增强自身活力,扩大市场占有率。
因此,作为企业家对经济周期波动必须了解、把握,并能制订相应的对策来适应周期的波动,否则将在波动中丧失生机。
经济周期的特征:
(1)经济周期不可避免。
(2)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总体性、全局性的波动。
(3)一个周期由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组成。
(4)周期的长短由周期的具体性质所决定。
繁荣,即经济活动扩张或向上的阶段(高涨);
衰退,即由繁荣转向萧条的过渡阶段(危机);
萧条,即经济活动收缩或向下的阶段;
复苏,即由萧条转向繁荣的过渡阶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经济周期

为什么会产生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是什麽

6. 浅析经济周期是怎么形成的?

最开始农业 社会 ,生产力有限,人们要扩大规模的通常做法都是,依靠自身利润自己的储蓄,这样来的慢而稳。
  
  但是工业 社会 到来,生产力巨量提升,各种各样的产业规模需要极具快速扩大,于是对资本的需求越来越大。
  
  有来自银行信贷的融资以及证券市场的融资,向未来的自己借向其他空间的人借。
  
 信贷的极速扩张发展,产生了信贷周期,信贷周期决定了经济周期。
  
  当 社会 需求爆发,人们预期会越来越好,企业觉得有利可图会扩大生产,银行也会主动多借钱给企业,并降低利息,大量产生借贷(杠杆增多),银行赚了很多钱,企业赚了很多钱,员工收入增加,于是消费也增加,人们买车买房买奢侈品,经济一片繁荣,处于经济上行。
  
  但是当银行的贷款越放越多,它出于安全考虑,开始提高利息(以降低人们借钱的积极性),并收紧银根,让贷款变得不那么容易,于是有些企业开始利润覆盖不了借贷成本,又没有新的借贷资金续命,于是很多企业开始关门倒闭,裁员失业比比皆是,钱变少,收入降低,消费减少,整个经济低迷,处于经济下行。
  
  以上就是市场的自然规律,自然产生的经济周期。
  
  但是由于政府不希望经济过热也不希望经济过冷,它会主动干预(所谓的逆周期),以让经济稳定运行,达到平衡,延缓周期频繁发生,剧烈波动。
  
  比如这次疫情,直接导致所有行业生意收入受到巨大影响,银行贷款(包括信用卡)逾期率直接飙升,这里透露出一个情况就是,很多人其实根本就是在靠银行的资金续命,并没有真正赚到多少钱。
  
  如果按照市场自然的推进,银行会提高利率收紧贷款,以避免更多的损失,接着就是一大批企业自然死掉,可是政府为了稳定经济稳定就业,给企业续命,强制要求不能断贷,不断地降息以及降准,向市场投放更多资金,这些其实都是政府主动调节(逆周期的行为)以避免经济过冷甚至萧条(大量企业倒闭,大量失业,大量的人没钱消费,经济进入几乎停止运转的状态)。
  
  当企业熬了下来,复工复产,继续活了下去,企业主和员工都得以生存下去,然后有收入了才会继续消费,随着钱越来越多,消费也会越来越多,再加上又好借钱,生产和消费都会变得越来越活跃,经济势必又处于了上升阶段,只会越来越好。​​​

7. 什么是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是指国家出现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它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经济周期其实和四季基本一致,四季是因为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形成的,而经济周期其实就是央行金融政策的波动与国民收入的波动形成的,所以我们才能看到经济周期影响下的行业变动。
 
  经济周期一般主要是两个阶段,第一是扩张阶段,第二是收缩阶段。在扩张阶段,我们能看到市场需求旺盛、订单饱满,企业快速扩张,所以这些经济的发展就会带动经济周期出现繁荣的情况。而到了企业被繁荣市场冲昏头脑而盲目经营的时候,这个时候企业就又会受到一些困难,市场收缩的趋势正式展开。

什么是经济周期

8. 什么是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也称商业周期、景气循环, 经济周期一般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

过去把它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表现在图形上叫衰退、谷底、扩张和顶峰更为形象,也是现在普遍使用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