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压力?

2024-05-17

1.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压力?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三重压力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困难。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政府工作存在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然突出,脱离实际、违背群众意愿现象屡有发生,有的在政策执行中采取“一刀切”、运动式做法。少数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有的漠视严重侵害群众权益问题、工作严重失职失责。需求收缩主要表现为,消费和投资恢复迟缓,稳出口难度增大。与2019年相比,2020年和2021年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有明显下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也有明显下降。这两年我国出口增幅较高,但从2022年开始,出口增速也面临收缩压力。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压力?

2. 怎样看待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第一,经济全球化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这对弥补我国资金短缺,技术相对落后等缺陷,迅速实现产业优化,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资金短缺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现象,我国也不例外.在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中,发达国家正把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含一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资本的全球化为我们提供了吸引外资的机遇.同时,经济全球化加快了新技术的交流与合作,而引进先进技术对我国加快发展至关重要.只要我们积极参加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合作,大量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就能尽快提高我国产业的技术水平,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第二,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中国提高国际竞争力.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国内经济主体带来了压力,迫使它们不得不进行改革,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第三,经济全球化将世界各国连成一个整体,经济上的相互关联与合作使各个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进一步增强,逐渐形成一个了相互间的衰荣共同体.由此,各国增强了全球意识,为相互妥协,相互协调,共同合作创造了条件,减少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和斗争.从而为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创造了相对缓和的外部环境.因此,中国经济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我国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只有把本国经济融入到全球经济中去,才能加快经济发展速度,缩短走向现代化的时间,大大提高中国经济的整体素质,从而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但是,另一方面,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全球化在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无限机遇的同时,又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挑战.细致说来,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和挑战:首先,经济全球化增加了中国金融产业的风险.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更加无序,为国际资本投机提供了兴风作浪的机会,增加了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难度.另外,中国现行的金融运行体制方面存在的诸多弊病,容易造成中国金融机构在与国际金融大公司竞争时成为牺牲品.其次,经济全球化对民族工业冲击巨大.目前,中国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与国际大集团相比,无论是技术人才,管理,设备等方面,还是在品牌的知名度,市场占有率等方面都处于劣势.尤其是新兴信息高科技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再次,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的体制改革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主要是因为经济全球化使得经济传递性和同步性加强,中国的改革特别是体制改革,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受到强烈的挤迫.

3.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问题

一、经济运行仍处于合理区间但下行压力较大

受出口和投资两大需求明显回落的影响,一季度经济增长比去年四季度有所放慢,但仍处于合理区间内。经济增长和就业仍在下限之上。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4%,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四季度均回落0.3个百分点,处于7.5%左右的预期目标内。较为可喜的是今年以来就业形势较好。据广东省调查资料显示,企业用工好转,春节后员工返岗率为92%,比去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同时,物价增长小幅回落,持续在上限之下。一季度CPI同比增长2.3%,比去年全年回落0.1个百分点,明显低于3.5%的调整目标。

不容忽视的是经济增长下行压力确实在增大,最大的压力来自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一季度投资增长比去年同期明显放慢同比增长17.6%,比去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回落2.1个百分点。投资增长放慢最主要的原因是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我们估算,今年一季度房地产投资增幅回落拉动总投资增幅回落2.2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明显放慢的原因则是因为商品房销售量的持续下降和投资房地产的资金增长放慢,这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的“拐点”真的已经来临。这对投资和经济增长较大的内在压力。导致投资增幅放慢还有一个因素值得注意,即产能过剩问题导致生产价格持续下跌,一季度PPI同比下降2%,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四季度的跌幅分别扩大0.3个和0.6个百分点,这对投资预期和企业效益增长都会产生不利影响。经济下行的压力还来自出口下滑,一季度贸易出口同比下降3.4%,意外的出现了金融危机以来的第二次负增长。出口负增长主要是受对香港转口贸易出口大幅下跌引起的,一季度我对香港出口同比下降31.3%,拉动出口增长回落6.5个百分点,剔除对港出口下降的影响,我国对其他地区出口还有所增长,但与全球经济总体向好的趋势是不相称的,出口增长形势严峻。

二、要正确看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我们既要看到新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忧”,也要看到经济运行特别是经济结构调整的积极变化。

经济下行是经济步入长期调整期的一种自然反映,去年有,今年再有,明年后年可能还会有,主要是防止滑破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底线。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各界都不适应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换档”的现实,容易产生过度焦虑情绪,甚至一些人或机构借此唱空中国,唱衰中国,认为经济速度放慢就是硬着陆。中国经济已进入只有靠转型升级才能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经济必须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调整,才能获得新的发展动力,一味靠货币刺激政策保增长、稳增长,会适得其反,增长保不住,而结构调整被忽视。特别是我们要对房地产市场调整保持平常心,要防止出现过度调整但也要稳定房地产政策,不能遇压力就反调整。房地产市场调整是一种内在趋势,既要看到其增加经济下行压力的一面,也要看到其对经济转型升级有利的一面。

今年国际经济是向好的,但出口不升反跌,正是由于我们金融危机后的几年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调结构、促改革上,练内功,导致我国传统产品的竞争力下降、而新的竞争优势迟迟难以形成,结果使我们的出口增长面临“前堵后追”的不利局面。

新一届中国政府上任后改变了传统的保增长方法,把政策的重点放在调结构、促改革上,经过一年的实践,已取得积极成效。也正是如此,我们对经济下行压力不能反应过度,要看到目前经济增长速度尽管在继续下降,但也出现了许多积极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在提高。一季度反映宏观经济效益的财政收入增长较快,明显好于去年同期;反映微观经济效益的工业企业利润也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同时,居民收入增长稳中有升。

二是市场活力逐步增强。去年以来中央大力度推进的简政放权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有效地激发了市场活力。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浙江全省新设企业数同比增长32.1%,新设个体工商户同比增长18.3%;安徽新登记私营企业数同比增长32.7%;广东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同比增长27.9%,其中私营企业数增长50.5%。

三是经济结构继续优化。从工业结构看,尽管工业增长有所放慢,但结构趋于优化。高耗能行业回落较为明显,汽车及装备制造业保持快速增长。一季度钢铁行业和水泥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7.2%和10.3%,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3.4个和1.6个百分点。同期,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增加值增幅均有所加快。从区域结构看,中西部投资增长较快,区域结构继续改善。一季度中部和西部地区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0.2%和19.1%,分别比东部地区快3.8个和2.7个百分点。从服务业看,不仅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在持续上升,且服务业投资保持较高增长水平。2013年以来服务业增长持续快于第二产业,2013年占比上升到46.1%,首次高于第二产业的占比(43.9%)。今年一季度服务业继续保持增速高于第二产业的良好态势。一季度,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9.6%,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幅高2个百分点。从需求结构看,内需中投资与消费增长协调性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增强。

三、有关政策建议

一般来讲,一季度经济形势并不能说明全年的走势,目前经济的小幅波动属正常范围。我们要对稳增长、转型升级充满信心,我们在内需增长和区域增长等的回旋余地很大。从去年上半年经验看,信心十分重要。当前,加强预期管理,增加市场信心,是做好宏观调控、把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的一个重大课题。同时,要高度关注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普遍性、苗头性问题,做好应对准备。

一是可以对宏观经济政策做适当微调,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目前总体上要继续实行稳健货币政策。在当前通胀压力小的情况下,可适当降低基准利率,最好结构性降息,仅降至贷款利率,存款利率保持不变,以此降低企业负担,增加市场信心。同时,积极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金融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和规范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竞争,提高金融市场效率。

二是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增强市场活力。加快落实简政放权年度计划,积极在全国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增强市场活力。加快放松对各类服务业发展特别是社会组织发展的准入限制,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发展体制和政策环境。加大新型城镇化相关改革的力度,推进“三个一个亿”的战略和政策的落实。

三是坚持着力调结构,挖掘内生动力。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积极研究出台向国际市场转移过剩产能的支持政策。加大治理雾霾力度,把环境整治与结构调整、转变方式更好结合起来,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发展服务业和新兴业态,加强保障房建设和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问题

4. 求详解中国经济如今的压力

中国当前经济最大的问题是房地产问题,一切问题的注解由此出发:
1: 债务:26万亿的城投债务,标志着当前中国最大的压力是地产的维稳,地产稳则银行稳,进而政权稳,所以经济问题最终的演绎不过是政权问题:
      相关大招:
      1)银行资产证券化,也就是城投债务证券化,等价于全体屁民为地产泡泡债务买单。
      2)存款保险制度,也就是说银行的抓大放小,等价于保工农中建,三四线银行成为。参见90年代的大下岗。
逻辑的结论,股市必须为债务风险保驾护航,在26万亿城投债务成功被屁民化解前,必须上涨繁荣,在这之前,房价只要大跌,必有政府托市,亏谁也不能亏了我党我行,屁民作为债务的接盘侠是当定了的。。。
 
2: 货币: 我朝近十年以外汇占款为背书的货币发行体制走向尽头,货币发行必须切换会内需,然医疗,失业,住房,求学,屁民压力山大,内需无法启动,所以转向国债的货币发行体制在内需不起来的前提下,是一个伪命题,于是加最低工资成为必然的经济选择。
逻辑的结论:我朝一但通胀加速,标志着经济的减压阀开裂。
 
一句话: 保地产,则必须加大货币的发行,则汇率不保,汇率不保看看俄罗斯发生了什么,呵呵。保汇率,则资金紧平衡,利率上升,城投和企业债务爆掉。这个翘翘板,好有趣,哈哈。。。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