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济是什么

2024-05-16

1. 慈济是什么

慈济是指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是一个公益组织,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由证严上人创立于东台湾的花莲一隅。最初由三十位家庭主妇每天省下五角钱,投入竹筒里,与五位弟子,每人每天增产一双婴儿鞋,以克己、克勤、克俭、克难的精神创立慈济,开始济助贫困,拔苦予乐的工作。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通过大陆成立基金会,成为大陆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由非营利组织所成立的全国性基金会,并于2010年8月20日于苏州静思书院举行挂牌典礼。慈济人所推动的包括慈善、医疗、教育、人文四项,统称为「四大志业」;另投入骨髓捐赠、环境保护、小区志工、海外赈灾,此八项同时推动,称之为「一步八法印」。慈济继踏出了慈善和医疗的脚步之后,基于培育医护人才,和解决少女的就业问题,于是在1989年成立慈济护专,迈向教育志业的第一步,至2000年7月,完成了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之全程、全面、全人的「完全化教育」,并于海内外设立幼儿园、小学、中学,开展社会教育推广,落实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慈济是什么

2. 慈什么济世?

慈心济世。
释义:用爱护、帮助、恻隐之心济助世人。
慈心:指对他人爱护、帮助、恻隐之心。
济世:释义为救世、济助世人

3. 什么叫慈济人?

慈济人共同秉持着内修诚、正、信、实;外行慈、悲、喜、舍的理念。以人伤我痛,人苦我悲的人文情怀,超越种族、国家、语言、肤色、宗教信仰的界限,以出世的精神从事入世的志业,不仅使大爱成为一种普世价值,更将中华文化底蕴中的人文精神发挥到极致。【摘要】
什么叫慈济人?【提问】
慈济人共同秉持着内修诚、正、信、实;外行慈、悲、喜、舍的理念。以人伤我痛,人苦我悲的人文情怀,超越种族、国家、语言、肤色、宗教信仰的界限,以出世的精神从事入世的志业,不仅使大爱成为一种普世价值,更将中华文化底蕴中的人文精神发挥到极致。【回答】

什么叫慈济人?

4. 济慈的概述如何?

英国诗人。生于伦敦,父母早逝。曾做过医生,同时又深爱诗歌,在创作中受诗人亨特和华兹华斯的影响。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受到人们的好评。后来形成了“天然接受力”的思想。1818年写成叙事诗《伊萨贝拉》,他的思想从强调感官享受转而强调思想深度。1819年济慈写出了传世之怍:颂诗《夜莺》《希腊古瓮》《哀感》《心灵》和抒情诗《无情的美人》,十四行诗《灿烂的星,愿我能与你永在》等,成为济慈诗作的精华和英国诗歌中的不朽之作。同年又写作了抒情诗《莱米亚》等作品。济慈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甚强。他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最有才气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对后世影响巨大,维多利亚时代诗人丁尼生、布朗宁,以及唯美派诗人王尔德和20世纪的“意象派”诗人都受其影响。

5. 济慈被誉为什么?

  约翰.济慈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


  济慈,全名约翰·济慈John Keats(1795年—1821年),出生于18世纪末年的伦敦,他是杰出的英诗作家之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员。父亲是马厩的雇工领班。自幼喜爱文学,由于家境窘困,不满16岁就离校学医。他8岁丧父,14岁丧母,虽然与弟弟和妹妹相互支持,但过早失去父母的悲伤始终影响着他,于是他从此热衷于医学。在恩菲尔德学校(Enfield School),济慈接受了传统正规的教育,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济慈受到了师长克拉克(Charles Cowden Clarke)的鼓励。年轻的济慈非常钟爱维吉尔(Virgil),14岁时,他将维吉尔的长诗《埃涅阿斯纪》("Aeneid")翻译成英语。1810年,济慈被送去当药剂师的学徒。五年后济慈考入伦敦的一所医学院,但没有一年,1815年济慈便放弃了从医的志愿,而专心于写作诗歌。济慈很早就尝试写作诗歌,他早期的作品多是一些仿作,1817年,济慈的第一本诗集《诗歌》出版,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这本诗集受到了一些好的评论,但也有一些极为苛刻的攻击性评论刊登在当时很有影响力的一本杂志(Blackwood`s magazine)上。济慈没有被吓倒,他在来年的春天复印了新诗集《安迪密恩》(“Endymion”)。1818年夏天,济慈前往英格兰北部和苏格兰旅行,途中得到消息说他的兄弟汤姆得了严重的肺结核,济慈即刻赶回家照顾汤姆。这一年年底,汤姆死了,济慈搬到一个朋友在汉普斯泰德(Hampstead)的房子去住,现在人们已将那所房子认为济慈之家。在那里,济慈遇见并深深的爱上了一位年轻的女邻居,芬妮·布朗(Fanny Brawne)。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疾病与经济上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济慈,但他却令人惊讶的写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其中包括《圣艾格尼丝之夜》《秋颂》《夜莺颂》和《致秋天》等名作,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强烈感受和热爱,为他赢得巨大声誉。1820年3月,济慈第一次咳血,之后不久,因为迅速恶化的肺结核,1821年2月23日,济慈于在意大利疗养时逝世。 去世的时候,只有年轻而忠诚的朋友画家塞文陪伴着他。   他的墓志铭写着:Here lies one   whose name was writen in water   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   他是个伟大的诗人,但却英年早逝。他的诗歌影响了一代人。   他的诗歌包括《圣艾格尼丝之夜》《秋颂》《夜莺颂》和《致秋天》等名作。
  编辑本段作品及影响
  济慈创作的第一首诗是《仿斯宾塞》,接着又写了许多优秀的十四行诗,他的这些早期诗作收集在1817年3月出版的第一本《诗集》中。次年,他根据古希腊神话写成的《安迪密恩》问世,全诗想象丰富,色彩绚丽,构架宏大,洋溢着对自由的渴望。   1818年到1820年,是济慈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他先后完成了《伊莎贝拉》《圣亚尼节前夜》《海伯利安》等著名长诗,最脍炙人口的《夜莺颂》《希腊古翁颂》《秋颂》等名篇也是在这一时期内写成的。   济慈诗才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他生平只有25岁,但其遗下的诗篇一直誉满人间,被认为完美地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并被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他主张“美即是真,真即是美”,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事物外貌,表现景物的色彩感和立体感,重视写作技巧,语言追求华美,对后世抒情诗的创作影响极大。   “1821年2月23日,他客死罗马,安葬在英国新教徒公墓,年仅二十五岁。……如果天以借年,他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成就,是难以逆料的。但是人们公认,当他二十四岁停笔时,他对诗坛的贡献已大大超越了同一年龄的乔叟、莎士比亚和弥尔顿。”     “在英国的大诗人中,几乎没有一个人比济慈的出身更为卑微。” (BY《济慈诗选》序/屠岸)   注:济慈以及其诸多诗作,曾经在著名的科幻作品系列《海伯利安》中被提及。   济慈特指约翰.济慈,(John Keats),其他“Keats”译为“基茨”。

济慈被誉为什么?

6. 看慈济(一)

1966年,慈济基金会的前身「佛教慈济克难功德会」在台湾落后的东部地区花莲成立。
  
 2018年,慈济已经迈开她第52年的脚步。多年前,《凤凰周刊》以近一个专刊的形式,专题报道了慈济这个华人世界最大的慈善团体。
  
 面对这样一个比我们自己年龄还要大的团体,一个在慈善公益领域的老前辈,她是如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再从台湾扩展为全球性慈善组织的呢?
                                          
 这样的探索与研究,不管是在慈济内部,还是慈济以外的诸多领域,都有机构和个人做了很多年的工作,甚至在一些高校,还有专门的《慈济学》课程。
  
 慈济内部相关书籍有:《真实之路》、《证严上人思想体系探究丛书(第一辑)》、《立体琉璃同心圆》、慈济同仁何日生所著的《慈济实践美学》、慈济志工何国庆所著的《考验》等。
  
 深入慈济,学习慈济精神,不仅能学习她“慈悲为怀,济世救人”的大爱精神,也可以学习她“胆大心细、步步踏实”的行事作风。而这些无不能用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工作。
  
 【一】关切社会需求,全力以赴号召普罗大众奉献爱心。
  
 了解慈济历史的朋友,对1966年慈济成立的故事,都能如数家珍。时年29岁的证严法师号召30位家庭主妇日存5毛钱,加上精舍师父多做一双婴儿鞋的收入,开启慈悲救人的慈善事业。
  
 而成立克难功德会的大背景,细心观看大爱台或慈济培训视频的朋友,会了解到1960-70年代,台湾社会在美国援助撤出之后,救济事业出现断层,使原本贫困的台湾东部地区,贫苦人家更得不到帮助。
  
 及至十多年后,法师发愿要在花莲建一间对标台大医院的高标准医院,原因也是经过那么多年的贫病访视,法师发现很多家庭都是因病而贫,而且当时花东地区医疗水平落后,很多病人还没送到医院,就死在路上。
  
 慈济四大志业(慈善、医疗、教育、人文),八大脚印(四大志业加上国际赈灾、骨髓捐赠、环境保护、社区志工),皆是法师基于对社会需求的关切与洞察而发展起来的。
  
 ——我们很多人在工作时都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工作的价值与意义在哪里。其实工作本无好坏,只要是正当的职业,都有其为人服务的价值。
  
 但进一步要借鉴慈济的经验,我们不妨关注工作背后的社会需求。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可以帮助人们解决过去或当下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二】积极思考,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能以更长远的眼光去观察与落实于行动。
  
 慈济初创时,帮助一位罹患青光眼而失明的父母,后来该妇女手术失败,不久因家庭琐事想不开而自杀。证严上人由此订立即使个案已经停止补助关怀,也要三个月做一次回访。
  
 1980年代,慈济医院初创,即推出不收住院保证金的制度,后来影响台湾医疗界,其他医院也都逐步取消保证金。
  
 【三】运用现代组织运作理念,赋予佛教新的生命力
  
 志工是大爱的人力资源,从自动自发的参与活动,到后来落实社区,就近组织与参与社区活动,需要时动员,参与大型急难救灾与活动。
  
 合心和气互爱协力,既是组织管理的目标,也是组织管理的架构。合心,和气,互爱,协力组队,(委员为组,慈诚为队),分工协作,高效动员。小组活动,大组关怀。
  
 随着志工人数的增加,组织系统经历多次升级,强化落实社区,更四法四门四合一。
  
  
 【四】使命感(发愿)与自主管理(扁平化管理)
  
 深入经藏,通过静态课程与动态活动,实践《无量义经》,《八大人觉经》,《药师经》,《法华经》等佛教经典的要义,而在日常的活动中,以大爱的普世价值,逐步启发志工的爱心。
  
 【五】其他特色
  
 1,小额捐赠,点滴爱心,启发普通人的善念,动车组思维,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爱的种子。
  
 2,团体带动与个别辅导。
  
 3,媒体,前期不做主动宣传,但内部留史;后来成立电视台,独立宣传,亦注重公共宣传。
  
 4,双脚与互联网,运用视频连线系统,加快沟通速度与志工的联络。也不忘传统的入户模式,靠双脚博感情。
  
 5,灵活机动,高效运作,建院,海外赈灾,自己做,与其他机构合作,倡导宗教一家,吸引不同宗教背景一起做志工。
  
 6,组织庞大后,成立教师联谊会,人医会等次级团体,在大学建立慈诚爸爸懿德妈妈制度等。
  
 7,领导者的以身作则与全情付出,具有极大的人格魅力与影响力。
  
 8,主动延揽人才。
  
 初稿:2018年1月
  
  
 修稿:2018年10月

7. 济慈是哪国人?

约翰·济慈
性别:男
出生年月:1795~1821
出生地:伦敦
国籍:英国
济慈(1795~1821)英国诗人,他出生于伦敦,父亲是马厩的雇工领班。济慈自幼喜爱文学,由于家境窘困,不满16岁就离校学医。1816年,他认识了李·亨特、雪莱等著名诗人,受到他们的影响。11月,他弃医从文,走上了诗歌创作的道路。终于成为当时英国文坛上一颗光彩夺目的巨星。

济慈是哪国人?

8. 慈济为什么叫人间菩提?

        “人间菩提”本是源于禅宗六祖慧能法师的一首偈子,“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兔子头上是没有角的,这话是说离开了世间法的出世间法是不存在的。
 
        佛法不离开世间法,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是一不是二,好比水和波浪。平静的时候是水,风吹成了波浪,可是波浪还是水,本质还是水,只不过你看到的形状有点改变,不是本质变了。我们众生也是一样,一颗妙明本心也就是自性也就是如入不动的佛性并不因为你这一生在人道,另一生在修罗道、天道或者畜生道、鬼道、地狱道而有什么改变。一切世间法就是佛法,应观诸法空相。一切世间都是在心内,就是在佛性内,一切世间的法自然也都是佛法。如果没有世间,佛菩萨到哪里去度生呢?
 
        这是源于民国高僧太虚法师的“人人成佛”思想,以及近代颇为流行的“人间净土”思想。
 
欢迎追问,希望对您有帮助,南无地藏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