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拳的介绍

2024-05-15

1. 洪拳的介绍

洪拳属于中国传统拳术中的南拳之一。关于其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洪拳是清代南方民间秘密结社三合会(洪门)假托少林所传习的一种拳术;另一种说法由元、明间陕西地方拳术红拳加上其他拳术演变而来,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其中第一种说法广为接受。洪拳流传区域甚广,如两广、两湖及四川陕西等地,在香港、澳门、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也颇有影响。在台湾洪门由郑成功在台湾创立的“金台山”开始流传,在南中国发展组织,练习武术,宣传反清复明思想。2015年,洪拳列入广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洪拳的介绍

2. 洪拳的拳术套路

洪家著名的三套套路:*工字伏虎拳——修改十八罗汉拳而成,路线成工字形。为洪家母形拳(初级拳套路),学习扎马,桥手、及内功基础。* 铁线拳——铁桥三所传。属短桥窄马近身贴战的武术。铁线拳主练内功,“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的实践套路。* 虎鹤双形拳——修改自五形拳而成,属应用套路。其他套路 五形拳,五禽拳,十二桥手及十二桥马。洪拳套路中有五形拳与五禽拳之分,所谓五形拳是指龙、虎、豹、蛇、鹤等五种形拳;而五禽则指虎、鹤、龙、蛇、猴五种象形武术。这两种形拳在洪拳中都属于中级套路,而且都偏向应用型的武术。五形拳主要为虎形练骨、豹形练力、蛇形练气、鹤形练精、龙形练神。而五禽则为虎走刚猛、练筋骨劲力,鹤讲轻巧、明角度攻守,蛇主飘缠、气沉连绵,猴则手眼明快、迅速灵敏,龙写神意、化刚柔。故虎形刚猛、鹤形清而巧、龙形合刚化柔、蛇形气沉连绵、猴态快速轻灵。五禽诀有虎似下山出林之壮、鹤似休枝啄食之意、龙似出云游腾之观、蛇似草行急步之形、猴似上树取物之态。洪拳的套路很多取自飞禽走兽之形态,并藉由形拳以达习其形、究其意、成其真的效果。这和兵法中所谈到的以正合、以奇胜的道理相同。因为洪拳有以内劲为主的学习方向,也有以招式之应用为得道之法,所以五形也好、五禽也好,都是藉由不同的形意,使学者能偏己所好,或者藉不同型态之激汤以提升自己的武术程度。十二桥手及十二桥马法:一般讲洪拳十二桥手是指十二诀,乃“刚、柔、逼、直、分、定、寸、提、流、运、制、订”等十二桥手诀。而十二桥手法则为“穿、沉、分、架、摸、推、寻、磨、挂、撞、锁、劈”等十二种桥手法。十二桥手诀是十二种心法,以刚为天、柔为地,配合其馀十种建立起洪拳的整体劲道要领;十二桥手法则是十二种桥手用法,讲求桥来桥上过、无桥自造桥。故二者一为心法,讲究体会;一是手法、主在应用。十二桥马:洪拳十二桥马是指十二步法,这十二种步法为四平马、子午马、伏虎马、麒麟马、吊马、独鹤马、中字马、三角马、败马、二字钳羊马、跳马、丁字马。 洪拳三宝一般是指工字伏虎拳、铁线拳及虎鹤双形拳等三套洪拳套路。工字伏虎拳传说是洪熙官改十八罗汉伏虎拳而成,路线成工字形。它是洪拳的代表套路,主要是扎桥手、桥马与气息内劲。特色在于气势雄壮,刚劲猛烈。要求沉肩展背、劲贯骨髓,以身调气、以气催力。使达到“气吼山河动,举步风云起。”的神态和气概。铁线拳 为洪拳的内功拳术,乃洪熙官得自少林寺的秘传武功,动作大开大合、长桥大马。特色在于以身调气、以气催力。以开合吞吐,配合十二桥手诀,刚柔互用,再加上五脏六腑的调息锻炼,使达到“内练一口气”的效果。另有一派的说法,指铁线拳为广东十虎之一的铁桥三所传。乃属短桥窄马近身贴战的武术,特色为以喜、怒、哀、乐调五脏六腑,可达健身、强身的效果。虎鹤双形传说乃洪熙官与方咏春武术交流后所创的一套武艺。主要取自虎之威猛与鹤之轻巧灵敏,达到“虎鹤合一、天下无敌”的功用。大致而言,本套路的特色为洪拳桥手、步法、身法的综合变化,再加上虎形拳的刚猛及鹤形拳的巧劲,使之成为一套实用、多变化的高级套路。此三套拳术之所以称三宝,主要原因乃工字伏虎重根基,可扎桥手、桥马及内功基础,尤其它的手法及桥马、劲法可奠定学习其它洪拳的根基,所以一般都把它作为母形拳,所以称为洪拳的代表套路;铁线拳主扎内功,乃洪拳名言“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的实践套路,故称为洪拳至宝;虎鹤双形则为洪拳之表演及应用套路,故三者有互补互用之特点。 洪拳是一种长拳拳法。该拳内容有盘、势、法、理四个方面:盘即基础训练;势即套路;法即打手打法;理就是拳法理论。基础训练有“五大盘功”,其具体练习方法如下:乌龙盘打(仆步抡拍)乌龙盘打是练习肩臂的功法,经常练习能使肩关节灵活,增强肩关节的柔韧性,发展手臂的协调性,是洪拳重要的基本功法之一。1.预备姿式。两脚并步站立,身体自然正直,两臂垂于体侧,指尖向下,拇指侧向前,目视正前方。2.弓步插掌。左脚向左迈进一大步,左腿屈膝半蹲,右腿挺膝蹬直,成为左弓步,身体左转,右臂伸直向左摆,指尖向前,拇指侧向上,左臂屈肘于右臂前,指尖向上,小指侧向前,目视正前方。3.弓步抡臂。上体右转,右腿屈膝半蹲,左腿挺膝蹬直,成为右弓步,同时右臂向上、向右抡臂,左臂向左抡臂,目随右手环视。上体继续右转,右臂向下、向后抡臂,左臂向上、向前抡臂。4.仆步拍地。上体左转,左腿屈膝全蹲,右腿伸直,成右仆步;右臂向上、向右、向下抡臂至右腿内侧以掌心拍地,左臂向下、向左抡臂至左上方,掌指尖斜向后,拇指斜向上,目视右手方向。右腿屈膝半蹲,左腿挺膝蹬直,成为右弓步,同时左臂伸直向右摆,指尖向前,拇指侧向上,右臂屈肘于左臂前,指尖向上,小指侧向前,目视正前方。然后照上述方法,做反式练习。 学士打躬是练习腰部柔韧性的重要功法之一,经常练习能使腰部关节灵活,增强腰腿的柔韧性,能提高动作的质量。1.并步托举。两脚并步站立,两手手指交叉,直臂上举,手心向上,目视两手手掌。2.前下俯腰。上体前俯,两手向前下伸,尽量贴地。3.左右侧俯。上体向左、向右转动,两手手心向下,随之在左、右外侧触及地面。4.面贴小腿。两手松开,向后抱住跟腱部位,逐渐使胸、面部贴靠在腿部,持续一定时间再起立。照上述方法,可反复进行练习,两腿挺膝蹬直,挺胸、塌腰、收髋,并向前折体。 风摆杨柳也是腰部的一大基本功。腰是连接上下肢运动的枢纽,是躯干范围最大的部位,武术中的吞、吐、开、合、拧、转、折、叠、含、闪、展等身法的变化,都表现在腰部,武术对腰部的灵活性、协调性、速度、柔韧、力量要求及高,因此腰部功法显得特别重要。1.甩腰。两脚开步站立,两臂上举,指尖向上,掌心均向前。以腰、髋关节为轴,上体做前后屈和甩腰动作,两臂也跟着甩动,两腿伸直。2.涮腰。上体前俯,两臂随之向左前下方伸出,接着向前、向右、向后、向左翻转绕环。照上述动作方法,左右反复进行练习。两腿伸直,甩腰的速度、幅度逐渐加快、加大。尽量屈体,经增大绕环幅度。 大臣吻靴是在平地上进行正压腿的腿功之一,通过正压腿练习,可以拉长腿部肌群和韧带,加大髋、膝、踝关节的活动范围。1.预备势。两脚并步站立,身体自然正直,两拳屈肘收抱于腰间,拳心向上,目视前方。2.正压腿。右脚尖外摆,右腿屈膝,上体前俯,左脚向前上一步,脚跟着地,脚尖翘起,腿伸直,两手指交叉按在左膝关节上,然后上体有节奏地向前、向下压振。反复练习一定数量后,照上述方法,换腿进行练习。挺胸、塌腰、收髋,被压腿的脚尖勾紧。 侧身卧靴是在平地上进行侧压腿的腿功之一,通过侧压腿练习,可以拉长腿部肌群和韧带,加大髋、膝、踝关节的活动范围。1.预备式。两脚并步站立,身体自然正直,两拳屈肘收抱于腰间,拳心向上,目视前方。2.侧压腿。右腿屈膝,上体向左侧俯,左脚向左上一步,脚跟着地,脚尖向上翘起,腿伸直,右掌屈臂向上、向左举于头上方,掌尖斜向下,掌心斜向左,左臂屈附于胸前,掌尖向上,掌 心向右,然后上体有节奏地向左、向下压振。左腿做一定数量后,照上述方法,换腿进行练习。挺胸、塌腰、收髋,被压腿的脚尖勾紧。 洪拳金锁连环步法是通过进步连环锁扣对方前脚或后脚,施以相合的劲,拧、别对方,令其倒地的动作。练习时先以基础的锁扣步为主,来回一条线单操。扣脚时以前肩及膝关节向下扣压,形成螺旋的拧合劲,做到身法与步法协调一致。待步法熟练后,再施以特殊的手法综合练习,形成精、神、气力、功。手、眼、身法、步,八法合一。应用时随实战之变化可连环锁扣对方。令对方顾上不顾下。顾前不顾后。步步锁扣。如环无端。洪拳金锁连环步具体功法练习1.滑步前脚锁步呈实战式,目视侧前方,双手防护于胸前,快速进步,以前脚内扣,后脚蹬地,直接滑步锁扣对方前脚跟。可反复练习。要点滑步迅疾,贴地而行,落步生根,神形合一。2.上步后脚锁步呈实战式,前脚虚后脚实,双手防护于胸前,目视侧前方,旋腰拧身,速上后脚锁步,以膝关节向里裹劲,意念扣锁对方脚踝及后脚跟。此为左式练习,右式与左式方法相同,应反复练习。要点,肩随腰转,身形如弓,形成小巧的缩合力。3.锁步别摔左者速滑步以前脚锁扣右者前脚后跟,同时以右手捋其前手腕,左手置其胸前,步落手走,旋腰拧身将对方放倒。要点,锁步进身,手脚的别劲与旋腰拧身要相合。4.锁步提摔左者以前手拳击甲面门,左者以前手捋其肘臂(以横化直)向上搅缠对方膀臂,同时上后脚锁步,进其中门,左者向右者右后方探身以右手抓右者小腿肌肉,顺其劲向上提带,将右者摔出。要点,上步进身,攻其中心,以鹰爪力抓对方小腿致其疼痛反应,借其劲四两拨千斤。实战演示:传统功夫实战时常能以四两拨千斤,功夫高手从不以拙力打人而是以巧妙的技法制服人。然而技巧的速度与力量并不表现在外形上,往往在不经意间,等对方感觉到时就倒地了。

3. 洪家拳的拳术特色

洪拳中再有的一个体系特色是洪熙官的弟子伍允普传播到湛江地区的一脉,它的风格比较特殊,两拳挽抱于肚脐以上的腹前,两拳面相对,拳心向上,两肘外撑。而马步两膝向内微夹,阔步低桩。出手时忌伸直,沉肘曲臂,俗称“鹅头沉肘”,此体系的套路,风格上是硬桥短劲,多为象形拳,模仿龙、蛇、虎、豹、鹤、狮、象、马、猴、彪十种动物形态,各形有各形的套路,并有慢拳与快拳之分。慢拳是练功拳,演练时,桥手一直保持强硬状态,动作缓慢,为静力性练习,且套路较长,极耗体力。快拳是练习技法与步法的,桥手松紧结合,步法灵活,技击性强。训练的方法由练功力到练技法,由慢练至快练,体现出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洪家拳的拳术特色

4. 洪家拳的战术思想

洪拳的战术思想是稳扎稳打,后发制人,技击原则是根据战术思想而定的,洪拳的技击原则可归纳为“以防为主,攻防交织,挑劈护中,闪穿封截,正面突破,长短结合,连环进击,偏门巧入,以刚为主,刚柔相济”这十大原则。以上有几个原则是必须阐明的。  一、以防为主:这是个战术思想,在搏斗中采取后发制人,一般情况下遵循你不来我不发的以静待动的原则,一有机会则以稳健而又灵活的步马变换,强硬的桥手,有效的连环手进行还击,并以“一发三至”的奇变手法去攻击或封截对方,这样一来,往往给对方造成极大的威胁,使其处于被动状态,在速度上它们仍然与其他拳术上一样,提出“后发先制”,“稳扎稳打”,这两者之间并没有柔盾,前者是讲速度,后者是讲战术。“稳扎稳打”是要求稳而不要好胜鲁莽和贪打,所谓贪打必输。二、正面突破:洪拳发挥桥硬马坚的特点,以“桥来桥上过,马来马发标”去进行正面攻击,桥上过是以自己的桥通着对方的桥面上穿去攻击对方,马发标是以自己的步马硬冲对方的步马,由于洪拳擅于正面突破,因而在防守上提出“挑劈护中”就是从正面的斜面线挑劈手或侧身的直线挑劈去防止对方的中央突破,当对方攻击力或防御力比我强时,就必须采用“偏门巧入”。  三、“偏门巧入”就是不作硬打硬碰,要避重就轻,以灵活的步法,穿插迂廻到对方两翼攻之,麒麟步蝶掌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  四、“连环攻击”在洪拳套路中经常出现两到三个架式组合成连环进击手法,最多的连攻有四下,从攻击角度来看,其攻击部位有上、中、下、左、右和四肢等不拘一格,如虎鹤双形拳中的“金星挂角、猛虎推山、日字猛箭”这三个架式组成的连环攻击手法就是这样。  五、“穿闪封截”这四种技法在拳术上都有广泛的运用,洪拳提出“引敌打空、击随闪至”避免对方制我的机会,这要是能够轻松做到的话,就必须要练好闪击,要具有熟练的技法,反应迅速、判断准确、意念坚决四大要素,故洪拳对闪击的训练非常重视,在架式中如马步冲拳、跪前冲拳、漏打法、偏门巧入等都含有闪击的技法。  六、“刚柔相济”是拳法中的上乘,刚柔相济是劲力运用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因纯刚无易受制,纯柔不刚难折敌,只有刚柔相济劲力才会变化莫测,制敌于失势之时,刚柔结合既可避敌(实)就虚,使刚劲用于瞬间的力点上,而且以柔遇刚,步更稳实,减少体力消耗,又能使头脑清醒、反应灵敏、发招迅捷。  以上面所阐明的技击原则中可看出,洪拳的风格可概括为“浑厚沉雄、简朴无华、稳健刚猛”。

5. 洪拳的拳术历史

清顺治十八年(1661)明将郑成功在台湾创立的“金台山”,清康熙十三年(1674)洪门创立。该组织以明太祖朱元璋年号“洪武”的“洪”字立门,故称洪门。推行与从事洪拳练习,以练习武艺为名,发展组织,宣传反清复明思想。湖北洪拳,假托宋太祖所创,根据民传闻“赵匡胤三十二手定天下”之说,其拳名义溯“手”字命名,如:总手、封手、金刚手等,此拳由于受武当影响,还出现了九官手、老君堂等套路。洪拳有北洪拳与南派洪拳之分。南派洪拳又称洪家拳,属岭南五拳十三家中的五拳之首。这个拳派的来源有:一是出自少林寺,在明末清初分别由河南、福建传入广东;二是福建茶商洪熙官所创的一门武术。这两种说法大致上都和少林寺的关系密切。而另一种说法是反清复明组织中的武术,并非一人所创或一门的武术。这一派的武术风格有二,一是长桥大马、长手长攻的大开大合武术;另一种是短桥窄马、短手近攻、贴身攻防的武术。洪拳在广东省各市、县、区均有流传,尤以广州、佛山、南海、顺德、湛江等地最为广泛。世有“只要有祠堂,就会有狮子、洪拳”之说。在湖北省武汉和汉阳、黄陂等县是重点,各市县均有流传。浙江、山西、四川、广西的部分市县亦有洪拳流传。佛山的少林洪拳与其它拳派一样,在历史的波涛中不断冲刷,由于种种原因,一度频于失传的困境,除了周边的乡村有太公祠堂的还有维持,城区中除了梁细苏门下的彭南一脉在传授咏春拳同时还在推广洪拳之外,老拳师多以抱拳自叹。在佛山黄飞鸿纪念馆开幕之后,一股推广黄飞鸿拳术,弘扬少林洪拳的热潮正在复兴。

洪拳的拳术历史

6. 洪家拳的拳术历史

中国南派武术,首推福建及岭南两大支流,两者皆为少林武术,因地域上的分别及个人喜好上的分野,使两者的拳路上明显地产生区别。福建少林拳其腰马的步幅较窄,桥势较密,善於近身发劲以短打为上,其代表拳种有五祖门,咏春白鹤、白鹤、虎形、狮形、龙尊……等。而岭南一支,则首推“洪、刘、蔡、李、莫”五大家,而少林洪家拳则被推为五大家之首,驰誉岭南一百多年,为正宗南少林的一大分支。当今洪家拳在世界各地的武术界中,可说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而这些世界各地的洪家拳馆,占大部份者是由香港传播至各地,故他们的洪家拳普遍与香港所承传的体制相同。洪家拳的源流,相传发源於福建蒲田少林寺,由当时主持至善禅师所传授,其俗家弟子闽人洪熙官得技後,来粤开宗创派,是为洪家之祖。其拳路则较福建少林拳路为阔,腰马的步幅也较大,作战距离则长短俱备。其拳势对日後的岭南拳派,影向尤深。至善禅师的得意弟子中,有陆阿采者,其技法随得其师的真传外,且得其师兄洪熙官所指引,武技更上一层楼。晚年时在广东海幢寺将技传给黄麒英、黄飞鸿父子,及後黄飞鸿以洪家拳技,驰誉广东武林。其弟子中以梁宽、凌云佳、林世荣、陆正刚为著名。香港的洪家拳,多由林世荣所发扬,其门下弟子以林祖、朱愚齐、陈伯祺、韩冲、韩开、胡立功等能得其技,它们的弟子遍布香江及世界各地,同时推动洪家武术使洪家拳能在海外发扬光大,林世荣的洪家拳系统也是最多人所传习之拳种来的。洪家拳得以光大门楣,林世荣实应记一功。另外一种说法相传洪家拳真正的发源地,是福建蒲田少林寺,由当时南宗少林高僧至善禅师所主持,后清朝朝廷得知南少林为“反清复明”根据地之一,遂派兵将南少林焚烧,寺内众僧及俗家弟子逃出南少林,纵横江湖,继续“反清”的工作。当时投入南少林的俗家弟子众多,计有黄坤、洪熙官、陆阿采、胡惠乾、谢亚福、童千斤、烂头何、黎伯符、方考玉、方世玉、方永春、谭均义等,同时并有5位出家僧人,离开南少林后,受到湖北人、清朝翰林学士陈近南搭救,把5位和尚、后称“五祖”迎接到湖北白鹤洞下普庵同盟结义,图谋在此覆灭清廷。  而至善禅师与一班俗家弟子则南下广东一带与各地少林弟子联络,发扬少林洪家拳,故洪家拳当中每一套拳,起武时出拳见礼拇指屈曲,四指撑天“龙虎出现”拇指代表知己是洪家子弟,右手握拳代表五湖,左手四指撑天代表著四海之内皆兄弟的重要意义。  至善禅师与众洪家弟子零散各地后,便开始传授洪家拳术,而各弟子各有专长,所教出的拳术可能有些差别,但理论则一,更经过200多年的演变,现今的洪家拳已分为很多支流了,主要可分为两大派,即是陆上洪家拳和水上洪家拳,何谓陆上洪家拳,因为一部分洪家弟子在陆上授技,;另一部分因火烧南少林后流浪到红船“戏班”将洪家拳传于梨园子弟,因在船上练武,便改用二字箝羊马,故称水上洪家拳。

7. 广东洪拳初学先练什么好?

转一段刘家勇师傅网站的洪拳基础给你看看,个人建议最好找个师傅,洪拳比较丰富,没人练比较麻烦。

学拳之中,紥马是基本功,一段日子後可开始学拳术。

梅花拳 ── 基本套路 
工字伏虎拳 ── 此乃洪拳之拳种,拳种者,就是练好这一套拳之後,就必定可练就洪家其他拳法,此套拳的特色就是在地上写一个很大的「工」字,然後再字内完成此套拳法。 
虎鹤双形 ── 即是模仿老虎与白鹤的形态。乃洪家著名拳法之一。 
拳拆 ── 即两师兄弟互练对拆,至纯熟时,可将招式用於散打及自卫术上。 
拳法练至此,可暂告一段落,开始练兵器。次序如下: 

双头棍 ── 又称齐眉棍,即两边棍头皆可用作攻击敌人之用。 
单头棍 ── 又称刘家棍,棍身前幼後粗,只可用一边棍头攻击敌人。 
棍拆 ── 由两师兄弟互练对拆之谓也,练至纯熟者,可用於实战之上。 
单刀 
双刀 
蝴蝶双刀 ── 又称猪肉刀,乃林世荣之成名兵器也。 
练至此,可回头再练拳法。

五形拳 ── 模仿五种动物之形态,即龙、蛇、虎、豹、鹤。 
十形拳 ── 即「五形」之外,再加上「五行」,即金、木、水、火、土。 
之後再练兵器,如下: 

枪 ── 即红樱枪
有口诀云: 「刀如猛虎,剑若游龙,枪似蛇吞。」 即舞刀者要势如猛虎,弄枪者要灵活狠辣,有如毒蛇吐信。 
五郎八卦棍(又称行者棍)── 相传乃杨家将中之杨五郎所创。杨五郎,乃一代名将杨业之子。其所统率之杨家军战无不胜,世称「杨无敌」。金沙滩一役,五郎劫後馀生,看破红尘,遂上五台山削发为僧,将杨家枪法融入棍法之内,又杨家将精於八卦布阵之法,遂将阵法融入步法之中,行八卦方位,此套棍法减少了枪法中的杀气与霸气,而多了祥和之气。因出家人慈悲为怀,不愿杀生。 
单刀串枪 ── 即单刀与枪之对拆。 
往後还有九节单鞭,双鞭,三节棍,大刀(即关刀),大扒等。 


而最後学的就是铁线拳,这套全是洪家的内家拳,洪拳是外家拳,练的是长桥大马,走的是刚劲路线。但亦可说是由外练至内。与太极拳不同,太极拳属内家功夫,一入手即由内功练起,不要听到「内功」二字就觉得很神奇,以为是武侠小说中的淩空发掌便可伤敌等同一辙。「内」是内脏的意思,「功」是方法,所以「内功」两字的意思就是锻炼内脏的方法。现在不想扯得太远,先说回鉄线拳,套路中有很多发声的招式,例如在拳招中有跟著发出「嘻嘻」,「呵呵」,「哈哈」等声音,就是通过发出声音而震动内脏,从而达到运动内脏及强化内脏的目的。 

在练武过程中,亦可学舞狮。大致分为刘关张,即刘备、关云长及张飞,白狮代表刘备,红狮代表关云长,黑狮代表张飞,武馆出狮表演一般都用白狮。学舞狮之前先要学打锣打鼓,熟习俊学舞狮尾。练至出色者才能学舞狮头。

广东洪拳初学先练什么好?

8. 请介绍一下洪拳... ...

  洪拳,一种说法由元、明间陕西地方拳术红拳加上其他拳术演变而来,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另一种说法洪拳是清代南方民间秘密结社三合会(洪门)假托少林所传习的一种拳术。其中第二种说法广为接受。南方洪拳以五形拳闻名,北方洪拳以十(二)形拳(心意六合拳)传出。洪拳流传区域甚广,如四川、湖北、湖南、广西、陕西等地,在香港、澳门、澳洲、美国、加拿大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也颇有影响。在台湾洪门由郑成功在台湾创立的“金台山”开始流传,在南中国发展组织,练习武术,宣传反清复明思想。清顺治十八年(1661)明将郑成功在台湾创立的“金台山”,清康熙十三年(1674)洪门创立。该组织以明太祖朱元漳年号“洪武”的“洪”字立门,故称洪门。推行与从事洪拳练习,以练习武艺为名,发展组织,宣传反清复明思想。湖北洪拳,假托宋太祖所创,根据民传闻“赵匡胤三十二手定天下”之说,其拳名义溯“手”字命名,如:总手、封手、金刚手等,此拳由于受武当影响,还出现了九官手、老君堂等套路。

  [洪拳 猴拳]
  洪拳 猴拳
  洪拳有北洪拳与南派洪拳之分。南派洪拳又称洪家拳,属岭南五拳十三家中的五拳之首。这个拳派的来源有:一是出自少林寺,在明末清初分别由河南、福建传入广东;二是福建茶商洪熙官所创的一门武术。这两种说法大致上都和少林寺的关系密切。而另一种说法是反清复明组织中的武术,并非一人所创或一门的武术。这一派的武术风格有二,一是长桥大马、长手长攻的大开大合武术;另一种是短桥窄马、短手近攻、贴身攻防的武术。
  洪拳在广东省各市、县、区均有流传,尤以湛江、花县、广州、佛山、南海、顺德、较为广泛。世有“只要有祠堂,就会有狮子、洪拳”之说。在湖北省武汉和汉阳、黄陂等县是重点,各市县均有流传。浙江、山西、四川、广西的部分市县亦有洪拳流传。
  佛山的少林洪拳与其它拳派一样,在历史的波涛中不断冲刷,由于种种原因,一度频于失传的困境,除了周边的乡村有太公祠堂的还有维持,城区中除了梁细苏门下的彭南一脉在传授咏春拳同时还在推广洪拳之外,老拳师多以抱拳自叹。在佛山黄飞鸿纪念馆开幕之后,一股推广黄飞鸿拳术,弘扬少林洪拳的热潮正在复兴。 洪家著名的三套套路:
  * 工字伏虎拳——修改十八罗汉拳而成,路线成工字形。为洪家母形拳(
  [洪拳前马步]
  洪拳前马步
  初级拳套路),学习扎马,桥手、及内功基础。
  * 铁线拳——铁桥三所传。属短桥窄马近身贴战的武术。铁线拳主练内功,“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的实践套路。
  * 虎鹤双形拳——修改自五形拳而成,属应用套路。
  其他套路 五形拳,五禽拳,十二桥手及十二桥马。
  洪拳套路中有五形拳与五禽拳之分,所谓五形拳是指龙、虎、豹、蛇、鹤等五种形拳;而五禽则指虎、鹤、龙、蛇、猴五种象形武术。这两种形拳在洪拳中都属於中级套路,而且都偏向应用型的武术。五形拳主要为虎形练骨、豹形练力、蛇形练气、鹤形练精、龙形练神。而五禽则为虎走刚猛、练筋骨劲力,鹤讲轻巧、明角度攻守,蛇主飘缠、气沉连绵,猴则手眼明快、迅速灵敏,龙写神意、化刚柔。故虎形刚猛、鹤形清而巧、龙形合刚化柔、蛇形气沉连绵、猴态快速轻灵。
  五禽诀有虎似下山出林之壮、鹤似休枝啄食之意、龙似出云游腾之观、蛇似草行急步之形、猴似上树取物之态。洪拳的套路很多取自飞禽走兽之形态,并藉由形拳以达习其形、究其意、成其真的效果。这和兵法中所谈到的以正合、以奇胜的道理相同。因为洪拳有以内劲为主的学习方向,也有以招式之应用为得道之法,所以五形也好、五禽也好,都是藉由不同的形意,使学者能偏己所好,或者藉不同型态之激汤以提升自己的武术程度。
  十二桥手及十二桥手法:
  一般讲洪拳十二桥手是指十二诀,乃“刚、柔、逼、直、分、定、寸、提、流、运、制、订”等十二桥手诀。而十二桥手法则为“穿、沉、分、架、摸、推、寻、磨、挂、撞、锁、劈”等十二种桥手法。十二桥手诀是十二种心法,以刚为天、柔为地,配合其馀十种建立起洪拳的整体劲道要领;十二桥手法则是十二种桥手用法,讲求桥来桥上过、无桥自造桥。故二者一为心法,讲究体会;一是手法、主在应用。
  十二桥马:
  洪拳十二桥马是指十二步法,这十二种步法为四平马、子午马、伏虎马、麒麟马、吊马、独鹤马、中字马、三角马、败马、二字钳羊马、跳马、丁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