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栋的个人简历

2024-04-29

1. 王国栋的个人简历

王国栋,吉林辽源人,1974年3月入党,1973年3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经济学硕士。

王国栋的个人简历

2. 王国栋的介绍

王国栋,1949年出生于河北河间,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北京麒麟书画院院长、研究员,擅长中国人物画。

3. 王国栋的介绍

王国栋,男,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四级演员,1987年8月23出生,籍贯:山东潍坊,2009年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表演系,2009年直招八一电影制片厂。参演作品《时光恋人》、《长沙保卫战》、《刘伯承元帅》、《雷锋的微笑》、《一个人战争》、《大局》、《东方战场》等等。

王国栋的介绍

4. 王国栋的个人简介

王国栋,中国工程院院士、压力加工专家,现任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42年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1966年毕业于原东北工学院,1981年毕业于北京钢铁研究总院,获硕士学位。曾任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学委会副主任,中国金属学会轧钢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金属学会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钢铁研究学报》、《冶金自动化》、《塑性工程学报》、《宽厚板》等期刊的编委或顾问。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5. 王国栋的人物经历

王国栋于1966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被分配到鞍钢小型厂。1978年,王国栋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北京钢铁研究总院压力加工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于著名的轧钢专家张树堂教授。王国栋在鞍钢小型厂12年理论和实践上的积累和对国际钢铁工业发展的认识,为他接受新知识、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打下了坚实基础。他的研究课题是当时国际上最热门、而国内刚刚起步的板形问题。他深入到当时设备、工艺技术最先进的武钢进行调研和合作研究,利用当时最先进的TQ16计算机进行板形问题的分析计算,利用钢研院先进的轧制设备进行实验。他提出了计算轧辊弹性变形的计算方法,建立了系统的轧辊弹性变形计算软件;他提出的双阶梯辊改善板形的方法,应用于上钢一厂,创造了明显效益。王国栋1986年出版的第一部专著《板形控制和板形理论》,就是总结这个时期的学习和工作写成的,他所提出的一些理论和方法,至今仍然为从事板形问题研究的学者使用。毕业时,他已经在国内多个学术期刊发表文章,表现突出。在导师的推荐下,经东北工学院考核,王国栋回到了自己的母校任教。他相信,在东北工学院这片广阔、自由的学术天空中,他会飞得更高更远。 王国栋深知钢铁材料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对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于国防安全意味着什么;同时他也深深地感受到钢铁工业所面临的节省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压力。他要寻求一种新的加工工艺,这种工艺既能够大幅度提高传统钢铁材料的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又能够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回收率。如果能够将占我国钢铁材料产量50%的普碳钢在不添加或少添加合金元素的情况下强度提高一倍,用以代替低合金高强度钢,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增加了钢材的可回收性,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 1998年,当得知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规划项目(“973”项目)中有一个关于“新一代钢铁材料的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时,王国栋马上拜访了项目负责人、首席科学家翁宇庆教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为了争取到这个大项目,王国栋竭力邀请翁教授来东北大学考察。考察的过程中,翁教授对由王国栋担任负责人的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实力、科研条件都很满意,决定在“新一代钢铁材料的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下设立“轧制过程中实现晶粒细化的基础研究”课题,并以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为主体成立了课题组。课题组的目标明确,就是通过细化晶粒,使现有200MPa级别的普碳钢在成分基本不变的条件下屈服强度提高一倍,并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那么,怎样才能获得超细晶,晶粒要细化到什么程度才行呢?在国际上,日本、韩国相继于1997年和1998年启动了面向21世纪的结构材料研究计划,其目标就是在成分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将现有钢材的强度和寿命提高1倍。他们在前5年主要研究目标就是探究晶粒细化的极限。但王国栋和他的课题组发现细化晶粒对提高材料的屈服强度有明显作用,但对抗拉强度的作用不十分明显,单纯依靠细晶强化会带来材料屈强比过高的问题,因而会限制材料的应用。而且,在现有工业条件下,进行微米级或微米以下级的超细化,加工制造难度极大,在现有的轧机上难以实现。因此,王国栋决定将研究的重点定位在现有工业条件下能够实现的目标上,创新性地提出了晶粒适度细化的概念。他们通过大量实验证明,适宜的平均晶粒尺寸应当在在3—5μm,这样可以避免极端成形过程,利用现有轧机就可以生产。得到的钢材的强度得以提高,塑性保持在较好的水平,特别是强屈比比较低,可以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抗拉强度,他们在适度细晶化基础上,配合相变强化,利用现代轧制过程轧制速度快、冷却能力强的特点,充分利用轧制过程中的应变积累,对轧制过程得到的硬化奥氏体进行加速冷却,实现复合强化,从而保证材料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经过近1年的实验室研究,他们拿出了细晶化的超级钢原型钢,性能基本达到要求,并从中摸索出生产这种超级钢的轧制、冷却工艺参数。王国栋带领他的课题组,于1999年9月在宝钢2050热连轧机上进行了SS400钢细化晶粒的第一次现场轧制实验,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用工业化的轧机轧制超级钢的实验。当板卷通过轰鸣的轧机和冷却系统,最后在卷取机上成卷时,课题组和现场工程技术人员拥抱在一起,流出了喜悦的泪水。

王国栋的人物经历

6. 王国栋的简介

广州钢铁交易中心是广东省重点扶持的现代流通业和电子商务龙头企业,位于广州开发区科学城,规划占地500亩,配套有华南地区最大的钢铁加工物流中心,是广州最大、最专业的钢铁交易市场,将电子商务和传统钢铁行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钢铁营销新业态。王国栋七岁丧父,幼知力学。康熙五十一年(1712)与郑燮,顾于观同拜在邑中名士陆震的门下。但仕途不佳,久试不弟。乾隆六年,已经五十岁的王国栋赴乡试,还只落个“副榜”出身,自此,不再进取。于是遨游名山大川,曾赴陕甘川一带壮游,返家后,长年寓居扬、泰、通、润之间,以诗文会友。他与扬州八怪诗画家黄慎、李鱓,诗人丁有昱、徐述夔等结成了莫逆之交。六十四岁那年曾受好友汪之衍之邀到如皋汪氏文园下帷授徒。晚年归来,赁居在升仙荡畔,与李鱓的浮沤馆、郑燮的拥绿园比邻而居,曾自题门联曰:“书宗王内史;画近李将军”。与同邑李鱓最善,诗句成秩。王国栋祖居在城内金家花园巷(已废,今板桥宾馆北侧)。志书记其“美丰仪,长身鹤立,髯及垂腹”。王国栋工诗。集成《竹楼诗钞》5卷,徐述夔为跋。徐高度评价其诗,赞其诗“雄深苍浑”,认为“将来骚坛主持,自必首采竹楼为复古之程式”。尤善书。他的书法秉承家教,师承书法家王熹儒,得益陆种园,行草相间,洒脱隽永。兴化馆藏字画中,有一幅王国栋84岁的条幅,依然笔力稳健。在他客扬、通、润等地时,“索字者履满户外”,声振大江南北。然而在他去世后不久,即发生了“一柱楼诗案”和“西斋集案”。先是乾隆四十三年(1778),《一柱楼诗》案发。主犯徐述夔,东台栟茶场(今属如东市)举人。此案为清朝五大文字狱之一,案涉200多人。自江苏布政使及前礼部尚书沈德潜以下纷纷被斩首、抄家、毁墓戳尸。主犯徐述夔的密友王国栋却幸免于难。然则同年秋,《西斋集》案又起,于是王国栋及其全家触网罹案。时国栋已故,其孙王度因惧祸,将王仲儒的《西斋集》、王熹儒的《勿斋集》及王国栋的《竹楼诗钞》等藏本及板片首缴至兴化县衙。知县多泽厚检阅后即予层层上报。江苏巡抚闵鹤元认为《西斋集》“罪大恶极”,乃解军机处。大学士阿桂认为该诗集“狂悖指斥之处甚多,殊堪发指”,敕交江苏立案查办。时至乾隆四十六年(1781),喻旨将王仲儒“锉尸枭首”。王熹儒的《勿斋集》因有“违碍语”、王国栋《竹楼诗钞》因系“一柱楼诗案”主犯徐述夔作序、且书中又有为徐述夔题照等逆诗,因此与《西斋集》一体禁毁。因王国栋已故,未予追究。于是王氏一门全成钦犯。然而,兴邑父老们似乎“疏忽”了这桩大案,那块“诗画名家”的匾额上,王国栋的大名依在,仍高悬于城邑中央的四牌楼上。

7. 王国栋的介绍

王国栋 男,1952年9月出生,宁夏人,回族,中共党员,中央党校大学学历,政协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九届委员会委员,现任自治区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专职副主任,中国法学会会员,宁夏法学会常务理事,高级政工师。

王国栋的介绍

8. 王国栋的介绍

王国栋1,男,1990年11月出生,现任西南大学第十四届研究生支教团队长。曾担任西南大学学生会副主席,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学生会副主席,西南大学社交与礼仪协会副会长,班级班长,西南大学“及时雨”志愿者服务队负责人。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