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理解"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024-05-14

1. 如何正确理解"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认识论认为,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是正确的认识,必将对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科学理论从规律上预见了实践发展的过程和结果,又在具体的实践中进行指导,所以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指导作用.

如何正确理解"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 如何正确理解“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1)认识论认为,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是正确的认识,必将对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2)科学理论从规律上预见了实践发展的过程和结果,又在具体的实践中进行指导,所以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指导作用

3. 联系实际谈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全面把握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科学理论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并按其内在逻辑组成的一定体系,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这是因为科学理论是从客观实际中来,由实践产生,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它经历了实践的检验,正确的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所以我们说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在正确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可以取得成功,在错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会导致失败。
  把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按其内在逻辑构成一定的科学,即为科学理论,它能够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预见未来,帮助人们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历史进程;能够提供正确认识事物和有效行动的方法,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科学理论的性质,决定它能够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可见,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科学预见作用,科学方法作用,解放思想作用。邓小平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显示出了巨大的指导作用,并将继续发挥更大的指导作用。
  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实现其指导作用,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全面理解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践是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和经受得住长期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真正正确的理论,但不能因此而否认用理论检验实践的必要性。因为某种实践活动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自觉的还是盲目的,如果能在事前对实践活动的目的、方法、步骤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从理论上加以审视、论证和预测,在思维中加以预演,则可能减少失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即使是对实践后果的检验,也要辅之以理论上的判断。没有理论上的判断,是无法断定实践活动是否合理、是否正确的。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检验,实质上就是认为实践活动天然合理,这种观点必然导致实践活动的盲目性。所以我们不仅要用理论指导实践,而且还要用理论检验实践,这才是关于理论对实践的反作用和能动性的全面理解,否则会轻视理论,导致唯实践主义。
  二要全面理解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来源于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但不能因此认为:只要实践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形成理论;从事什么样的实践活动,就自然地会形成什么样的理论;实践活动越多的人,掌握的理论就越多,理论水平就越高。这是典型的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上的自发论。实质上,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前人传下来的思想材料,不掌握相关理论的概念、观点和理论体系,没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即使实践再多,实践的时间再长,也不能提出任何新的概念和新的观点,更不能提出系统的新理论。所以,我们既要重视实践、勤于实践,又要重视理论与理论发展史的研究,不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根本无法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的。
  三要全面理解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本质,它必须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变化而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实践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但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把理论创新简单化、庸俗化的倾向,有些人把理论创新看得十分简单、十分容易,把某些表述上的微小变化或换一个术语,也津津乐道地称之为“理论创新”,似乎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在进行“创新”。事实上,理论创新是十分严肃、十分艰苦的工作,作出理论创新,特别是重大的具有原创性的理论创新,不是轻而易举的。恩格斯曾经说过:“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例上发展唯物主义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因为很明显,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

联系实际谈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4. 联系实际谈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答:理论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并按其内在逻辑组成的一定体系,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这是因为科学理论是从客观实际中来,由实践产生,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它经历了实践的检验,正确的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所以我们说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其表现在三个方面:科学预见作用,科学方法作用,解放思想作用。邓小平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显示出了巨大的指导作用,并将继续发挥更大的指导作用。

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全面理解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践是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但不能因此而否认用理论检验实践的必要性。所以不仅要用理论指导实践,而且还要用理论检验实践,这才是关于理论对实践的反作用和能动性的全面理解,否则会轻视理论,导致唯实践主义。

二要全面理解理论来源于实践。如果不掌握前人传下来的思想材料,不掌握相关理论的概念、观点和理论体系,没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即使实践再多,实践的时间再长,也不能提出任何新的概念和新的观点,更不能提出系统的新理论。所以,既要重视实践、勤于实践,又要重视理论。 

(三)要全面理解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本质,它必须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变化而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实践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事实上,理论创新是十分严肃、十分艰苦的工作,特别是重大的具有原创性的理论创新,不是轻而易举作出的。

5. 理论对实践的作用是怎样的?

理论及其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关于理论,人们往往简单化地从“解释世界”的视域把它理解和表述为“各种知识体系”,而没有从“改变世界”的视域把它理解和表述为“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概念系统”。因此,推进实践发展和实现理论创新都迫切需要重新探讨理论及其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理论的三重内涵及其功能

任何一种真正的理论,都具有三重基本内涵:其一,它以概念的逻辑体系的形式为人们提供历史地发展着的世界图景,从而规范人们对世界的自我理解和相互理解;其二,它以思维逻辑和概念框架的形式为人们提供历史地发展着的思维方式,从而规范人们如何去把握、描述和解释世界;其三,它以理论所具有的普遍性、规律性和理想性为人们提供历史地发展着的价值观念,从而规范人们的思想与行为。理论的三重内涵表明:理论不仅是解释性的,而且是规范性的;理论不仅是实践性的,而且是超实践性的。

首先,理论为人们提供时代水平的世界图景,从而规范人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对世界的改造。

现代科学和现代哲学告诉人们:“观察负载理论”,“观察渗透理论”,“没有中性的观察”。人们所“看”到的世界,是经过理论中介的世界,而不是以“白板”的头脑“反映”的世界;是镌刻着理论的历史性内容的世界,而不是与理论的历史发展无关的自在的世界。

这里的关键问题在于,人是历史文化的存在,而不是非历史非文化的存在,人们作为现实的(而不是抽象的)存在,不仅具有生物学意义上的遗传性的获得,更具有社会学意义上的获得性的遗传,即个人被历史文化所占有,并从而成为历史性的文化存在。正是历史文化为我们提供变化着的、发展着的世界图景,正是历史文化规范着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我们经常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然而却常常从消极、被动、直观的反映论出发(这同样是“观察渗透理论”),把这些根本性要求简单化、庸俗化地归结为认真的“看”和仔细的“听”,而很少反思理论对观察的规范作用,甚至把理论与观察对立起来。理论与观察、理论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在关于理论的反思中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

其次,理论为人们提供科学的思维方式,从而规范人们的思维逻辑和思维方法。

理论对实践的作用是怎样的?

6. 联系实际谈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全面把握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科学理论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并按其内在逻辑组成的一定体系,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这是因为科学理论是从客观实际中来,由实践产生,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它经历了实践的检验,正确的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所以我们说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在正确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可以取得成功,在错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会导致失败.
    把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按其内在逻辑构成一定的科学,即为科学理论,它能够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预见未来,帮助人们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历史进程;能够提供正确认识事物和有效行动的方法,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科学理论的性质,决定它能够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可见,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科学预见作用,科学方法作用,解放思想作用.邓小平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显示出了巨大的指导作用,并将继续发挥更大的指导作用.
    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实现其指导作用,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全面理解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践是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和经受得住长期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真正正确的理论,但不能因此而否认用理论检验实践的必要性.因为某种实践活动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自觉的还是盲目的,如果能在事前对实践活动的目的、方法、步骤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从理论上加以审视、论证和预测,在思维中加以预演,则可能减少失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即使是对实践后果的检验,也要辅之以理论上的判断.没有理论上的判断,是无法断定实践活动是否合理、是否正确的.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检验,实质上就是认为实践活动天然合理,这种观点必然导致实践活动的盲目性.所以我们不仅要用理论指导实践,而且还要用理论检验实践,这才是关于理论对实践的反作用和能动性的全面理解,否则会轻视理论,导致唯实践主义.
    二要全面理解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来源于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但不能因此认为:只要实践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形成理论;从事什么样的实践活动,就自然地会形成什么样的理论;实践活动越多的人,掌握的理论就越多,理论水平就越高.这是典型的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上的自发论.实质上,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前人传下来的思想材料,不掌握相关理论的概念、观点和理论体系,没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即使实践再多,实践的时间再长,也不能提出任何新的概念和新的观点,更不能提出系统的新理论.所以,我们既要重视实践、勤于实践,又要重视理论与理论发展史的研究,不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根本无法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的.
    三要全面理解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本质,它必须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变化而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实践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但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把理论创新简单化、庸俗化的倾向,有些人把理论创新看得十分简单、十分容易,把某些表述上的微小变化或换一个术语,也津津乐道地称之为“理论创新”,似乎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在进行“创新”.事实上,理论创新是十分严肃、十分艰苦的工作,作出理论创新,特别是重大的具有原创性的理论创新,不是轻而易举的.恩格斯曾经说过:“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例上发展唯物主义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因为很明显,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

7. 如何正确认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

今天说科普理论与实践的问题

如何正确认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

8. 如何认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1、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即实践对理论具有决定作用。
2、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错误的理论则有阻碍作用。
3、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不能任意割裂两者的辩证关系,孤立地强调一个方面。

概念:
辩证关系就是指事物之间、事物内部要素之间以及事物的两重性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从世界观角度看,辩证关系是客观事物存在的状态,从方法论角度看,辩证关系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普遍方法,把握辩证关系的关键在于用对立统一的方法看问题,客观、全面地揭示事物矛盾双方的相互关系,无可比性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