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摊余成本

2024-04-27

1. 什么是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法:估值对象以买入成本列示

什么是摊余成本

2. 有关摊余成本

你好,
    不是你理解的那样的,
    期末摊余成本=起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应收利息-已收回本金-减值损失
    投资收益=按照实际利息×起初摊余成本
    应收利息=按照票面利率×票面价格   也就是现金流入   分期付息下每次收到的利息
    在分期付息下,每期都要计提利息,会收到利息,因此每次计算摊余成本时,要计算实际利息下收到的利息收入,调整期末摊余成本(包括已收到的利息)
    一次换本付息,是在期末一次性支付本金和利息,每期期末时是没有利息的,票面利息集中到期末一起支付,每期期末不计提利息。
    应该说都是要加上实际利息收入,分期付息还需要减去票面利息,但是一次还本付息就不用减少票面利息。
    分期付息下,利息在每期期末支付,到期时只需要还本就可以了,本金就是票面价值,所以最后的摊余成本就等于面值。
    到期一次换本付息则在期末时利息与本金一同支付,到手时是面值加面值利息。

希望对你理解有帮助

3. 关于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摊余成本是指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关于摊余成本

4. 摊余成本怎么理解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摊余成本计算方式:假设A企业溢价发行5年期债券面值100元,实际发行价格125元,票面年利率10%,每年付息,5年到期后一次性偿还本金100元。100×10%×(P/A,i,5) + 100×(P/F,i,5) = 125其中(P/A,i,5)为利率为i,期数为5期的年金现值系数;(P/F,i,5)为利率为i,期数为5期的复利现值系数。用插值法计算出实际利率i=4.33%第一年年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本期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 应付利息(票面利率*票面面值)=125+125*4.33%-100*10%=120.4125。初始摊余成本就是取得债券的实际成本=买价+相关费用。而所谓的实际利率就是到期收益率,用它来对债券在有效期内的现金流进行折现,使得折现所得现值总额等于取得债券的实际成本(即初始摊余成本)。在收到债券利息的账务处理为,投资收益的确认金额等于初始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而这一确认的投资收益与实际收到的利息之间的差额就是对初始摊余成本的调整额。调整额为正,则摊余成本会增加,调整额为负,则摊余成本会减少。

5. 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的使用满足(历史成本)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使用摊余成本核算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

摊余成本一般出现在使用实际利率法核算的项目中,摊余成本=成本-利息调整-减值准备,最容易理解的解释是:摊余成本和账面价值的概念差不多,就是成本减去备抵科目后的余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但在例题中: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息-现金流入
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当日的公允价值)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差额)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差额)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初摊余成本就是求应收本金和应收利息的现值
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根据“新准则”第三十二条和三十三条,对于持有至到期日的投资及贷款和应收账款、满足三十三条规定的金融负债后续计量采用实际利息率法,以摊余成本计量。摊余成本的公式为: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减值损失(或无法收回的金额)。实际利息率的公式为:实际利率=将未来合同现金流量折现成初始确认金额的利率。
例:假设大华股份公司2005年1月2日购入华凯公司2005年1月1日发行的五年期债券并持有到期,票面利率14%,债券面值1 000元。公司按105 359元的价格购入100份,支付有关交易费2 000元。该债券于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支付利息,最后一年偿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次利息。
在计算实际利率时,应根据付息次数和本息现金流量贴现,即“债券面值+债券溢价(或减去债券折价)=债券到期应收本金的贴现值+各期收取的债券利息的贴现值”,可采用“插入法”计算得出。
根据上述公式,按12%的利率测试:
本金:100 000×0.55839(n =10,i=6%)
= 55 839
利息:7 000×7.36(年金:n =10,i=6%)
=51 520
本息现值合计 107 359
本息现值正好等于投资成本,表明实际利息率为12%。做会计分录如下: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02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359
贷:银行存款 107 359
根据实际利率,编制溢价摊销表,如表1。
2005年6月30日收到第一次利息,同时摊销债券投资溢价。根据表1,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7 000
贷:投资收益 6 441.54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558.46
在6月30日的资产负债表上债券投资的摊余成本为106 800.54元。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知,初始摊余成本就是取得债券的实际成本=买价+相关费用。而所谓的实际利率就是到期收益率,用它来对债券在有效期内的现金流进行折现,使得折现所得现值总额等于取得债券的实际成本(即初时摊余成本)。在受到债券利息的帐务处理为,投资收益的确认金额等于初始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而这一确认的投资收益与实际受到的利息之间的差额就是对初始摊余成本的调整额。调整额为正,则摊余成本会增加,调整额为负,则摊余成本会减少。
如果购买债券只用于交易,不会一直持有到期,则初始摊余成本就是买价,而其他费用则在编制会计分录是借记投资收益。

摊余成本。

6. 什么是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amortized cost)是指用实际利率(此处指同期市场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一、算法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①实际利率法摊销是折现的反向处理。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 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③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④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⑤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初始摊余成本就是取得债券的实际成本=买价+相关费用。而所谓的实际利率就是到期收益率,用它来对债券在有效期内的现金流进行折现,使得折现所得现值总额等于取得债券的实际成本(即初始摊余成本)。在收到债券利息的账务处理为,投资收益的确认金额等于初始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而这一确认的投资收益与实际收到的利息之间的差额就是对初始摊余成本的调整额。调整额为正,则摊余成本会增加,调整额为负,则摊余成本会减少。

7. 摊余成本怎么理解

摊余成本(amortized cost)是指用实际利率(此处指同期市场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一般情况下,摊余成本等于其账面价值,但也有两种特殊情况:(1)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若仅仅是公允价值的暂时性下跌,那么计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时,不需要考虑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的金额,此时摊余成本不等于账面价值。(2)贷款。已经计提损失准备的贷款,摊余成本也不等于账面价值,因为其摊余成本要加上应收未收的利息。拓展资料:根据“新准则”第三十二条和三十三条,对于持有至到期日的投资及贷款和应收账款、满足三十三条规定的金融负债后续计量采用实际利息率法,以摊余成本计量。摊余成本的公式为: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减值损失(或无法收回的金额)。实际利息率的公式为:实际利率=将未来合同现金流量折现成初始确认金额的利率。在计算实际利率时,应根据付息次数和本息现金流量贴现,即“债券面值+债券溢价(或减去债券折价)=债券到期应收本金的贴现值+各期收取的债券利息的贴现值”,可采用“插入法”计算得出。初始摊余成本就是取得债券的实际成本=买价+相关费用。而所谓的实际利率就是到期收益率,用它来对债券在有效期内的现金流进行折现,使得折现所得现值总额等于取得债券的实际成本(即初始摊余成本)。在收到债券利息的账务处理为,投资收益的确认金额等于初始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而这一确认的投资收益与实际收到的利息之间的差额就是对初始摊余成本的调整额。调整额为正,则摊余成本会增加,调整额为负,则摊余成本会减少。

摊余成本怎么理解

8. 关于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利息调整累计摊销额=面值+利息调整摊余金额
 
举个例子来说.
我用1100买了面值为1000元的债券,期初溢价100元, 第一期摊销了30元.
那么摊余成本1070=初始确认金额1100+利息调整累计摊销额(-30)=面值1000+利息调整摊余金额(100-30)
 
以此类推.不明白可留言给我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