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做纸箱包装的业务员,如何去寻找客户,如何挖掘市场???请高人指点!谢谢了!!

2024-04-27

1. 我是一名做纸箱包装的业务员,如何去寻找客户,如何挖掘市场???请高人指点!谢谢了!!

业务员的概念是指负责某项具体业务操作的人员。比如,负责采购的人员、负责销售的人员等等,在制单时,都可以称为业务员。并不是特指销售员。 业务员的最大特征就是长着厚脸皮、铁嘴巴和铁脚板。他们即是成天寻找买方与卖方扣链的经纪人。 
* * * * * * 
顶尖级的业务员形象就是有侦察兵的脑袋、相声演员的口才、将军的风范及百折不挠的登山运动员精神的综合体。 
* * * * * * 
没有强烈的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以及敏捷、灵活的才智是跨入不了业务员的门槛的。 
* * * * * * 
业务员的工作就是从成千中万吨矿石中淘取闪闪发光的黄金;就是从成千上万名客户筛选真正的买家;就是在强手如林的同行竞争中击败对手,获得客户的宠幸。 
* * * * * * 
业务员推销产品,实际上就是先推销自己——业务水平、谈判技巧、为人品德等综合素质。如果客人不接受人不接受业务员的气质形象,也就无法接受其产品。 
* * * * * * 
素质高的业务精英,时时检讨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推销技巧;而水平低下的业务员才会不断的埋怨客户如何刁难自己,或者抱怨产品才难占领市场等,从而把自己推向低层次的位置,进而被同行业的强手淘汰出局。 
* * * * * * 
信心是灯,毅力是发电机。如果业务员没有强劲不息的毅力这个动力源,就不会让信心之灯永远明亮,从而也就不可能发掘出丰富的成果。 
* * * * * * 
高超的业务手段就是让客户心甘情愿地掏出腰包付给其报酬,并还在心里钦佩不已。否则,客户不但不会付款,而且还会一脸鄙视。 
* * * * * * 
业务员的动力不是靠上司的逼迫、老板的诱惑、同事的嘲讽而产生的,而是自身产生的一股旺盛的激性,即“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行动。这样,其每天的计划、行勤、启迪及收获都会在有条不紊之中进行。 
* * * * * *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么,不想当老板的业务员也就会被淘汰!因为在业务员行列之中不进则退,没有其他选择。 
* * * * * * 
业务员的最大敌人就是缺乏自信,就是不能坚守阵地。试想,有几个勤奋而以长期拼搏在业务行业中战士,不能打下立足的江山来?“不管怎样,先努力干上两年再说”就能成功一半。 
* * * * * * 
业务员的乐趣就在于其工作中有丰富多彩的内容、斗志斗勇的风险、起伏跌宕的情节以及最后的来之不易的成果。 
* * * * * * 
业务员就是商战中的特种兵——集大智大勇、将帅风度、谋士气质、斗士勇气于一身的特种人才! 
* * * * * * 
低水平的业务员只能寻到矿藏式的客户资源——采掘后就会资源枯竭;而高水平的业务行家就能探测发现泉水式的客户——一旦建立良好的供需关系,就会源源供“货”不止。 
* * * * * * 
勤奋是业务之树的根,诚实是那树上枝叶。只有根深叶茂才能结出丰硕之果。 
* * * * * * 
欺骗得手一次,名声扫地一世。辛苦报酬虽少,犹如泉水不息。 
* * * * * * 
先交朋友,后谈生意——业务长久;金钱至上,六亲不认——昙花一现。 
* * * * * * 
缺乏深谋,办不成大事;没有远虑,做不了大生意! 
* * * * * * 
业务员的行业,就是从九十九次失败之后取得一次成功;被九十九人拒绝之后行得到一人欣赏的高尚职业。一量攀越前期艰难之石,就会顺利走向成功之路。 
* * * * * * 
业务员就是成天晃荡在成功与失败双杆之间的体操选手:不是成功,就是失败,别无其它选择。 
* * * * * * 
拿固定薪水的职员是老板给你划定成功的横杆目标;而干业务行当的人,则是按自己的意愿、才能及综合素质所定下的价值标杆——收入上不封顶,下不保底。 
* * * * * * 
业务员的信念就是要“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凡是别人久攻不下,或是根本不敢去攻的大客户,一旦“夺得城池”,就一定会得到一个“金娃娃”。 
* * * * * * 
创业期间的业务员就是靠“陌生拜访”去开拓业绩;而成熟的业务高手就是凭借娴熟的技巧、良好的信誉及众多的朋友在沟通、交往中轻松地成交一笔又一笔业务。 
* * * * * * 
业务员苦练基本功的内容就是要熟悉本地区有哪些可以去拜访的公司、厂家?在同行业竞争对手中有哪些特点?自家公司的强项在哪?在现有的市场中如何寻找突破口 
业务市场犹如浩瀚大海一样深远莫测。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层次、生存着不同的动物。这样看各式各个狩猎水平的业务员如何施展手段,从而获取最大猎物! 
* * * * * * 
委屈、挫折、打击……在伤害自尊的同时,也会启动奋发的开关,将其能量转化为努力工作、勤奋学习、 上下求索的强大动力,从而博出一个新天地。 
(选自"朱生说营销、广告") 
业务员必备素质 
在高中毕业晚会上,我们请教语文老师是如何追到漂亮的师母的。语文老师毫不犹豫地说:“告诉你们一个绝招,七个字:胆大、心细、脸皮厚”在情场上,这七个字的确是战无不胜的利器。我们经常发现,身边的一些不务正业的家伙胳膊上常挽着一个漂亮的女朋友,而这些女孩子可能没被金钱、权利、相貌所击倒,却在这七个字的猛烈攻势下当了俘虏。而这七个字又何尝不是一个成功业务员的七字真经呢? 
一、胆大。这就要求我们对自己有信心,对认准的目标有大无畏的气概,,怀着必胜的决心,主动积极地争龋如果爱上了一个女人,却不敢主动对她说出来,不敢对她展开攻势,最终肯定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一江春水向东流”,落得自怨自哀的结局。在业务工作中同样如此。天上不可能掉下馅饼,你不主动走出去寻找客户,你不主动去和客户沟通,那你永远不可能有业绩。为什么美国的总统无论见到谁都能面带微笑?因为他们有这种君临天下的心态。我们要取得成功,就必须象一个伟人一样,主动去微笑着与人握手。 
作为一个业务人员,怎样才能使自己“胆大”? 
1、对公司、对产品、对自己有信心,一定要时刻告诉自己:我们的公司是有实力的,我们的产品是有优势的,我是有能力的,我的形象是让人信赖的,我是个专家,我是个人物,我是最棒的。 
2、在拜访客户之前做充足的准备工作。一定要注意检查自己:必备的资料是否带齐?自己的形象是不是无可挑剔了走起路来是不是挺胸抬头?自己表情是否很放松? 
3、要有一种平衡的心态。就正如我们追求心仪的女人,你并不是去求她给你恩赐,而是让她不错过一个能让她幸福的男人;同样,我们面对客户,一定要有这种平衡的心态:客户是重要的,我是同等重要的,我们如果合作,他会为我带来业绩,而我会给他带来创造财富的机遇。 
二、心细。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察言观色,投其所好。最让女人动心的是什么?就是你知道她,你了解她,你从细微之处关心她:风起的时候,为她披上外衣;生日的时候,你献上玫瑰;不开心的时候,你认真地倾听。没有哪一个女人能不被这种温柔的攻势打动。我们面对客户同样如此。客户最关心的是什么?客户最担心的是什么?客户最满意的是什么?客户最忌讳的是什么?只有你在他的言谈举止中捕捉到这些,你的谈话才能有的放矢,你的服务才能事半功倍。否则肯定是瞎折腾,目标成为“水中月,镜中花”。 
那么,作为业务人员,心怎样才会“细”呢? 
1、在学习中进步。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你才会具有敏锐地思想。 
对公司、对产品、对科技背景、对专业知识更是要熟知。 
2、在会谈中要注视对方的眼睛。注视对方的眼睛,一则显示你的自信,二则“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你可以透过他的眼神发现他没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内涵”。一个人的眼睛是不无法骗人的3、学会倾听。除了正确简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外,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多听。听,不是敷衍,而是发自内心的意会,交流那种不可言传的默契。 
三、脸皮厚。脸皮厚实际上是优秀的心理素质的代名词,要求我们正确认识挫折和失败,有不折不挠的勇气。当一个女人对你说“不”的时候你怎么办?情场老手都知道,一定不要轻易放弃,如果100求婚不成,也许101次就胜利。否则心上人嫁人了,新郎不是你,后悔药难吃。同样,我们在做业务工作当中,会有很多次失败。但你一定要有耐心,你要相信所有的失败都是为你以后的成功做准备。这个世界有一千条路,但却只有一条能到达终点。你运气好,可能走第一条就成功了,但如果运气不好,你可能要尝试很多次,但记住:你每走错一条路,就离成功近了一条路。谁笑到最后,谁才会是赢家。为什么这个世上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原因很简单:成功者比失败者多永远多坚持了一步。 
那么,作为业务人员,脸皮怎样才能“厚”起来呢 
1、永远对自己保持信心。没有能够成功交易,并不是自己的能力问题,而是时机不成熟;并不是我们的产品不好,而是不适合。 
2、要有必胜的决心。虽然失败了很多次,但你一定会最终成功。 
3、要不断地总结自己的成功之处,要不断地挖掘自己的优点。 
4、要正确认识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 
5、要多体味成功后的成就感,这将不断激起你征服的欲望。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要把每次与客户谈判当作你用人格魅力和胆识征服一个人的机会。 
只要你将“胆大、心细、脸皮厚“七字真经发挥得恰到好处,相信在情场上你是个得意者,在商场上你是个成功者。

我是一名做纸箱包装的业务员,如何去寻找客户,如何挖掘市场???请高人指点!谢谢了!!

2. 辩论,我是正方:知难行易。。请那位高手指点一下怎样做好二辩

这是以前国际大专辩论赛的辩题,网上视频辩词都很多的。获胜的好像正是知难行易。这场辩论很精彩的,研究一下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正方: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各位嘉宾,来自宝岛的对方辩友,大家好!洪荒久远的50万年前,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生活着我们的祖先北京猿人。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过去,他们学会了钻木取火。火的运用是跨时代的大发现。然而直到一百多年前,科学家才揭开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规律,从而科学地说明了钻木取火的真正奥秘。这就无可辩驳的证明了我方立场:知难行易。所谓“行”是人对外界事物作用的过程,包括对“知”的运用;所谓“知”是指对“行”的认识,解决做什么,为什么做和怎样做的问题。知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结果。所谓“知难行易”,是说求知得知难,行动使用易。知难行易与说说容易做起来难的言行观“风马牛不相及”,切不可混为一谈。我方主张知难行易,理由如下:首先,认识发生学告诉我们,行先知后,知难行易。人一生下来便会行,所谓:“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但要成为像对方辩友那样才学渊博的翩翩君子,寒窗十年苦,谈何容易。个人求知无穷尽,人类探索亦无止境。“钻之弥深,仰之弥坚。”①孔子他老人家到了晚年还坚持学习《易传》,纬编三绝。可见求知难哪!其次,辩证法告诉我们知行密切相关。人类的行为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其中,知是关键。无知之行只是简单重复。有了知,才有了自觉行为;有了知,才有了开拓引进。知作为行的认识、概括和总结,是行路明灯,是行动指南;掌握了行的知识和方法才会有成就。知,只有长期艰苦探索才会小有所成,因而知比行显得更难。再次,日常经验告诉我们,行之不易,归根到底是不知或知之不足;俗语说得好:“会者不难,难者不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旦掌握了行的知识和方法,行起来必然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总而言之,知行相比,知难行易。谢谢各位!(掌声)

  主席:好,各位观众,现在我们来看看反方是如何破题立论的。、请反方一辩顾振豪同学发言,时间3分钟。请!

  反方:主席,各位评委,大家好!题目把知、行两个东西分开来,就是要我们讨论其中的难易程度。如果把纯粹的认知与行动弄得混淆不清,那么难易从何产生?对方辩友所犯的第一个矛盾就是把知包含在行的过程。这是还要讨论行的必要吗?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知行的配合,但不同的时代则需要知行学说。大体而言,知只有两种,一方面是道德伦理的良知,一方面是科学经验的所谓知识。接下来让我从这两方面,分别论述“知”和“行”之间的关系.第一,环顾当今社会,教育、科技日渐普及,但是人们的道德行为却是日益堕落。所谓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社会不安的秩序才是我们所应当面临的问题。这时我们不禁怀疑,真的是知难行易吗?难道是知识教育文化不够?难道问题不是出在具体的落实与实践方面吗?我们难道不知道所谓的仁义礼智?我们难道不知道所谓一般的公民道德吗?传统儒家告诉我们什么,所谓:“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下下。”①孟子不也说。‘仁、义、礼、智”是人之四端②吗?王阳明先生更告诉我们,今天所谓的良知是本心所固有的,是生而有之的。因此对于为人处世的一些基本道理,对于所谓一般的佛理道德,这些都是我们本来就知道的,良知更是我们本心所拥用的。这难道不是很清楚很简单的吗?难在哪里呢?难在“行”啊!难在具体的实践方面。由于人心的懈怠,由于外在环境种种的限制以及变数,所以说行难更甚于知难啊!从第二个方面——科学经验方面来说,也是知易行难。顶夸克在物理学上早就能够论证出所谓顶夸克粒子的存在,但是还必须等到加速器产生,我们才能确切真实掌握住这样的概念。爱因斯但发明相对论后,人们却要经过一段长时间的艰辛过程才能创造出原子弹。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一般的通病是什么?一般的通病就是:说是一回事,做又是另外一回事。所以我方才要在这里解析什么是知难行易。什么是知易行难。唯有认清知易行难的情况,才能够认清什么情况你不是不知道,你只是不愿意去做。所以知不单只是知,行也不单知行知行必须相互配合。所以明白了知易行难的道理之后,我们就要对症下药,希望能够药到病除!谢谢大家!(掌声)

  主席:谢谢顾振豪同学!现在我们请正方二辩邬健敏同学进一步阐述正方观点,时间也是3分种。

  正方:谢谢主席!大家好!对方辩友提出了一个观点说:“说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显然,他们把今天的“知行关系”偷换成了“言行关系“,嘴上说一说就代表你心里真的知道吗?鹦鹉经过训练还能说人话呢,但是我们能够说这些鹦鹉像对方辩友一样学识渊博吗?显然不能啊!(掌声)今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展高科技,开拓新领域,已成为世界潮流。人类已深深懂得知难行易,唯有迎难而上,方能健步而行。我方之所以认为知难于行,更基于以下原因。第一,创造知识比运用知识更难。今天,人们对电灯已熟视无睹,可当年爱迪生历经磨难,痴心不改,试过1600多种材料,做了:万多次实验,写下了两万页笔记。可见知有多难啊!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周游列国,潜心于革命之学,险些命丧于伦敦,终于积心血而成《建国方略》。面对这样的事实,对方辩友难道还要告诉大家说知很容易吗?叔本华说得好:伟大的思想家和科学家是入类的灯塔,如果没有他们,人类将在迷茫的大海中飘泊啊!第二,探索方法比运用方法更难。求知不止包括一般原理,更要掌握具体的方法。传说远古时鲧盲目采用水来土掩的方法,结果反而使洪水泛滥成灾,而禹以父为鉴,摸索出疏导的方法,终于取得了抗洪救灾的全面胜利。第三,认识规律比按规律办事更难。认识规律是一个积沙捡金的过程。规律不是推销员,不会自己找上门来,它有待人们不懈探求。改造利用沙漠资源就是一个认识规律的难题,一旦人类攻克了这一难题,沙漠变绿洲就不再是海市蜃楼。综上所述,知是一个艰难曲折过程,他需要“天将降大任与斯人”的责任感,需要“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勇气,更需要“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毅力。一次我方认为知难行易!谢谢大家。(掌声)

  主席:谢谢邬建敏同学的发言!现在我们来看看反方二辩邻里属同学是如何反驳正方观点的。时间也是3分钟。

  反方:大家好!对方辩友告诉了我们怎样的命题呢?对方辩要知是告诉了我们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啊!对方辩友,在这样的命题下,我们看看今天的立论点该站在哪里?如果是这样子的话,对方辩友告诉了我们,所有的知识、所有知道的事情都是假的,除非你一一的去实现。举个例子吧。今天我们知道丢垃圾是不道德的,我也知道不丢垃圾是道德的。那么当我在丢垃圾的时候,你能告诉我说:我那个时候已经忘记道德喽,我不知道道德了?等到丢完的时候才恍然大悟的说:我的道德又重新出现了。换句话说,对方辩友告诉了我们什么?对方辩友在这样的架构下,只是告诉了我们:知而不行,只是未知。那么到底什么是知?什么是未知?不要忘记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方辩友不要混淆了。好的,再让我们从三个方面告诉大家,知虽然可能是很难的,但是行是更难的。首先,在天时方面来讲,孟子说过:“虽有智慧,不如趁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若不是三国的时代趋势,刘备的三顾茅庐及赤壁的东风巧现,孔明纵然有运筹帷幄之智,也无法大展雄才,大行其道,终将落入“英雄无用武之地”呀?我们再来看看地理环境的限制。凭借今日建筑方面的发达科技我们就可轻易知道建筑长江三峡大坝要用什么办法,要用什么材料,但是从动工到完成也必须花上15年的光景。这工程浩大艰辛,全然都是环境所致的。再者,知易行难是我们人类生活中的逻辑。人人都知道男性女性要互相的关怀,男性要平等的对待女性,但是经过20年漫长的妇女运动,妇女的地位仍然没有改善,所以我们才要在北京举行妇女大会继续努力呀! (掌声)再者,我们要告诉大家的是,现今社会的个体不论是环保、女权、民主、法制、教育、和平、文化、道德都体现了知易行难的道理,而唯有认清知易行难的真正含义,才能使人人去了解,去透悟。坐而言不起于行是国人的通病。我们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使人人勇于立行,耻于空谈,才能发挥真正中国传统愚公移山的力行精神!我的申论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掌声)

  主席:谢谢林立书同学!现在我们请正方三辩韩璐同学发言,时间也是3分钟。请。

  正方:大家好!对方一辩给我们谈到道德伦理,又说嘴上一套做又一套,请问这是真正的知道道德吗?请对方辩友给我们解释,什么是“满口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呢?对方辩友又说,有些人不是不知道,而是说不愿意去做,那么,这是不是要给小偷找借口呢?因为小偷说“我真的不是不知道偷东西不好,可是我就是忍不住要伸出第三只手”啊!对方二辩又说到了男性比女性更需要关怀,那么既然对方辨友认为知易行难,我们想要请教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打开男性封闭的心灵?怎样才能让男性成为一个开放的人呢?好,我方认为知难行易。翻开历史史册,人类求知探索的伟业可谓“惊天地,泣鬼神”。“生命诚可贵”,但是李林塔尔为了科学却献出了生命。“爱情价更高“,但是诺贝尔为了事业却终生孤独。李时珍遍尝百草才获得“回春之术”,司马迁励精图治终成《一家之言》。对方辩友你一定也还知道,大热问呕心沥血几十年才孕育了《进化论》,布鲁诺用生命凝成真理,“魂归去来兮。”“艰难困苦,玉汝予成。”古往今来,就是这用热血和生命叩响知识之门的求知者铸成了人类文明的脊梁。正视现实人生,行正如辩友所说的并非一帆风顺,但是,对已知的深刻认识告诉我们,知比行更难。“求知之路漫漫兮,人类上下而求索。”和平难,难就难在尚未达成各国的共识;反腐败也难,难就难在还不知道制止腐败的办法;治艾滋病更难,难就难在医学知识还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而有知,行就会化难而易。博大精深的知识、入木三分的思想的确来之不易,可是换来的却是行动中的大刀阔斧,工作上的从容自如。越洋电话让“天涯若比邻”,电波送衷情;信用卡让我们“一卡在手,走遍天下”。
  (略)

  正方:这求知的过程当然也是知了。我们说知就是求知、得知嘛!行才是行动之义。对方同学说知很容易,那么请您告诉扎伊尔的人民如何去防治那个可怕的埃博拉病毒,那可是比艾滋病还要可怕啊!

  反方:对方辩友说得好。如果像对方辩友所说,把知的过程也界定成知的话,那么我们就会发现,今天基本上知是无所不在。然而不是!今天,我去求知是一个行为,如果像对方辩友所说有任何困难的话,那就是——求知的行为难,而不是知识本身难哪,对方辩友!(掌声)

  正方:我们讲知行相比,当然(是)就知、行两个过程相比喽,对方同学把知压缩成一个结果,而把行扩展为一个过程。那么一个结果一个过程如何比较难易呢?(掌声)

  反方:如果按照对方所说的知难行易,原则出现后那接下来的步骤应该是很简单的。那么,两千年前柏拉图告诉我们一个“理想国”的境界到今天为什么还没有出现?

  正方:对方辩友,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达到理想国的正确的方法和途径,还是知之不深呀!对方辩友刚刚又说,知识很容易学,那么我们又请问对方辩友了,这世上有没有外星人呢?我们怎么样和外星人做交流去做朋友呢?

  反方:对方说(实现)“理想国”是没有方法,那马克思早就说过建设共产主义的理想和实行步骤,为什么仍然需要毛泽东、邓小平先生的致力改革?中国为什么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行”难道不比“知”还要难吗?(掌声)

  正方:对方辩友,难道您没有看到吗?在我们提出改革的正确策略和方法后,中国17年的改革可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哇!我想请问对方辩友的是,大观园里的林妹妹喝了那么多参汤补药,也治不好她的肺病,可是今天痨病能治,绝症不绝,请问这不是知的功劳,难道还是“行”的功劳吗?(掌声)

  反方:对方辩友不要跳出讨论的论题之外。今天知是一种静态的认同和理解。任何一个具有中学程度以上的都知道爱因斯坦的伟大公式——“物体所散发的能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也都知道原子弹是根据这公式制造出来的。那么想请问在座的各位,你没有看过任何一个高中毕业生做出原子弹嘛。(掌声)

  正方:对方同学记不记得这句名言呢?法国的蒙田说:“背得烂熟还不等于掌握知识。”对方同学说死记硬背就等于完全掌握知识了吗?(掌声)

  反方:那么换句话说,对方辩友,今天如果有一个专治胃溃疡的医生,而他自己又得了胃溃疡,难道你要说他不懂如何去治疗?不懂如何去保养吗?

  正方:这个医生就要去找一个更能精通治疗胃溃疡的医生来治疗他的病啊!对方同学刚才说来说去无非是说,学习也不是求知,苦读也不是求知,只有那一张文凭的结果才是知了,那我们干嘛还从小学读起,干脆直接读大四拿文凭好了。(掌声)

  反方:对方辩友,我们都知道人都会犯错,按照您的说法,只要犯错就是不知,那么我们有两个问题请您正面回答。第一,如果只要会犯错就是不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个世界上有谁知道道理?第二,如果按照您所说,一直保持正确的观念才是知的话,那么真知,您的知,要在哪一个世纪——是不是人类灭亡的时候才会出现?(掌声)

  正方:对方同学说的好。宋朝的陆九渊就说过:“真知非则必能去,真知过则必能改。”如果他真知道道理的话,怎么不改正错误呢?

  反方:那么也就是说,在对方辩友的架构之下真知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出现,可能要等到地球灭亡的时候才会出现,所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应该改成“吾爱吾师,吾更爱不知”啊!(掌声)

  正方:我们说知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一点一滴积累的过程。对方辩友,我们在求知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积累一下真知,怎么会说真知要到地球灭亡的时候才有呢?那么说你们四位辩友坐在这儿都是“无知”的人吗?(掌声)

  反方:对方辩友说得好。对方辩友你也承认了真知是经由行动的不断检验而发生的,那么难的应当是行动的过程,困难重重,当行动的过程克服了困难之后,真知就自然产生了,这也就是今天的“格物致知”①的真义呀,对方辩友!(掌声)

  正方:对方辩友说知行中来,所以知易行难。那么我们知道,人也是由猿猴进化来的,按照对方辩友的观点,是不是说做猴子是苦不堪言,难上加难,而做人倒是“轻轻松松过一生”啊!

  反方:对方辩友,请你不要套用王阳明先生所谓的知行合一那个知的定义了。对方辩友是不是告诉我们说,木炭必须经过压缩的过程、压力的过程才会变成钻石,那么其实木炭就是钻石,对方辩友可以这样解释吗?

  正方:对方辩友搞错了,把知行合一的恰恰是对方辩友。我们一再说求知的过程就是知,我们的行就是运用实践这个知,怎么能说我们是知行合一呢?

  反方:对方辩友口口声声告诉我们说不断检验出错误的时候,得出来才知,按照对方辩友这样的逻辑的话,那么我不断知行,知行,难道这不叫“知行合一”吗?!

  正方:难道这一个人在不断地由知然后再指导行,然后再由行再得出知,这就是说,知行都是“知说是行,行就是知”吗?那么对方辩友,你们今天坐在这儿到底是来知呢,还是在行呢?你们是知行一体吗?

  反方:对方辩友,这也就是所谓的“致良知”嘛!你所说今天要用一切的努力去把知发现出来,这一切的努力就是行为。今天行有两种意义:一种是探索真理,一种是实践真理。您怎么能够说实践真理才是行,探索真理就不是行呢?对方辩友请正面回答。(掌声)

  正方:我们说探求真理当然是一个求知的过程了。我要请问对方辩有的是,你们说行难,你们想不想把行难变成行易呢?

  反方:对方辩友,今天我们辩论的是一种理论的现象,一种真理的所在。(我们在这里讨论)“行难”跟我们要不要去勉励人们去做是两回事。今天就算辩得出行难,我们还可去勉励人做,怕就怕今天您主张知难,是不是在告诉人们说难的东西你先不要去管呢。

  正方:不是说不要去管,而是要化行难为行易。怎么办?就要去解决知的问题呀!对方辩友,辅仁大学社会学系王书礼副教授也说,近年来台湾地区,犯罪问题严重,而要寻找到有效的策略则是难上加难。请问对方辩友,您是不是也深有同感呢?(掌声)

  反方:所以大家都知道不应该有犯罪,不应该有暴力,不应该有坏的事情,但是这些事情层出不断,难道这不是他不去做吗……(哨声终了提示)

  正方:对方辩友说得好,正是因为对方辩友知道不应该去犯罪,知道不应该去犯错,所以我们看到四位同学是翩翩君子啊!

  主席:请正方继续发言。

  正方:对方辩友说,现在向好人学习都很难,要谈道德也很难,那么对于这种现象,我们要进行道德反思,知其所以然,请问是不是更难呢?

  正方:“人非生而知之者。”所以孔子说:“学而不已,阖棺乃止。”孔子又说:“学而不厌,诲而不倦。”请问对方向学,这是知易吗?

  正方:对方同学刚刚举了很多(关于)辛苦的例子,但是辛苦流汗就是艰难吗?对方同学是认为在操场跑两圈难呢……(哨声终了提示)

  主席:对不起!时间到。(掌声)好,各位观众,刚才这段自由辩论可谓非常的精彩,而各方的第四位辩手所将要作的总结性陈述,往往更是举足轻重。我们先从反方四辩林正疆同学开始,时间4分钟。请。

  反方:大家好!中国人真是了不起!怎么说?因为中国人能用一个字象征很多种含义。怎么说呢?今天对方辩友所说的“知”,实际上是一种知跟行结合出来的产物。今天所谓的真知是要经过不断地行动做出来的“知”,那个中间“行的过程”,指的是“知的过程”,那不是“行”。然而,各位,让我们来想想看,究竟为什么我们要讨论这样的题目,讨论这样的题目的真谛应该是让大家站在同样一个立足点来比较纯粹的认知跟实际的行动两个哪一个比较难。对方辩友却想要用颠倒的方式告诉我们说,追求真理的过程叫做“知的过程”,不叫做“行的过程。”然而,请问各位,爱迪生发明电灯用了好几种金属的过程,难道不是一种行的实践吗?他目的是为了印证他的理论,不是吗?我们想告诉对方辩友,任何理论存在的目的都在于它要能够解释世界。然而,我方一开始所强调的道德良知的知确实是知易行难哪!今天,难道大家能够说去杀人的人那一瞬间他不知道他是不应该杀人吗?不,他知道。只是那一瞬间,他被他的欲望以及冲动给冲昏头了,他忘了不能去杀人。而对方辩友的说法是:“只要你在犯错误,你就不知道喽!只要你做错了,你就不是真知喽!那我们就不晓得了,一个人如果要获得真知恐怕真的是所谓盖棺论定,到他死的那一刹那去检验他的过去历史,哪一件事情是他从来没做过的,他才是真知。这样,是公平的吗?(掌声)再者,我们就科学知识上的知来讨论,到底是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在座各位,谁不知道圆形是什么形状,然而现在给你一支笔,你能够用手画出正圆形吗?(掌声)这就是标准的“知易行难”哪!即便给你的是圆规,也会因为颜料的深浅、线条的粗细不同而画不出科学上的正圆形。这难道不是“知难行易”①的最佳写照吗?诚如我们在刚才的辩论过程中所告诉大家的,如果对方辩友以有没有犯错误来对知不知作为概念的话,那么,今天抽烟的认识不是到死的那一刹那,他真的流下了最后一滴眼泪的时候,对方辩友才要说“他真的知到了”。(掌声)然而,当他拿到烟盒的时候,看到“吸烟有害健康”的时候,它其实不知道,他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样合乎在座各位的经验法则吗?我们希望告诉大家的是,孔子曾经说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今天我们把纯粹心灵上的体验与认知上跟实际上的行动上的难易比较出来后证实了知易行难的命题。然后我们下一步要做的是:正因为行比较难,所以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大家一起来实践。如果向对方辩友所说的行易的概念的话,大家其实不必去探讨行的法门,大家只要去蛮干就好了,因为行是那么容易嘛!道理之间应当如何小心谨慎不用去管它了嘛!因此综上所述,我们发现,第一,对方辩友在知跟行之间没有办法准确的划分。对方辩友还想要告诉大家追求知的过程,那是“知”,那不是“行动”,纵使你拼命去做,那是“知”,那不叫“行动”。第二,用知易行难的方法较能够解释世界,用知难行易的方法就能够给人类较多启示。因此我们要告诉大家,这样的观念出现是理所当然且势在必行的。谢谢在座各位!谢谢大家!(掌声)

  主席:谢谢林正疆同学!现在我们请正方四辩杨蔚同学为正方作总结性陈述,时间也是4分钟。请。

  正方: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各位嘉宾,大家好!刚才我们和对方辩友在知与行孰难孰易的哲学命题中探讨了这么久,求知的过程实在是艰难啊!对方辩友雄辩的口才诚恳的风度确实非常感人,但细细想来,这似乎并没有遮盖住他们立论上的某些偏误。

  第一,对方同学知行不分,把知的功劳都记在行的帐簿上。知行比较应该两个过程的比较,而对方同学把知看作一个静止的结果,把行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请问这二者如何可比呢?第二,概念不清。对方一味说知有两种,一个是“科学之知”,一个是“道德之知”,可对方同学说来说去,都是大谈道德,我们今天就不要科学了吗?道德之知是什么,对方说是良知,那么对方说的良知是“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吗?人们轻而易举的就能知道了吗?第三,偷换辩题。对方同学举了大量事例都在论证言行关系。但我们今天讨论的是知行关系,言绝不等于知啊!下面我进一步总结我方观点。

第一,行先知后。能行未必能知,能知却必定能行,所以知难行易。第二,行动中可能会遇到些障碍,这归根到底是因为知之不足,或者知之甚少,要化阻力为动力,人要依靠智慧的指引,所以知难行易。第三,个人探索求知易历尽艰难,而要众人达成共识则难上加难。我们和对方辩友刚才辩论得如此辛苦,不就是因为我大家不能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吗?但是只要众人知了,便能众心齐;众心齐了,便能泰山移。所以还是知难行易。今天,我们站在世纪之交的地平线上,聆听21世纪文明的涛声,我们思考的绝不仅仅是知与行难易问题,而是人类如何继往开来的命运决择。回首往事,“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的古训,令我中华步履沉重。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目光只停留在人伦道德的狭小天地,只相信天经地义,天命难违,而科学则被斥责为奇技淫巧。知易行难的传统观念使人轻知怯行;而轻知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难怪中山先生激愤他说:“中国近代积弱不振,实为此说之误也。”立足现代,值得庆幸的是,中国人已经摆脱传统礼教的束缚,知难行易的观念正在深入人心。当今中国,科技兴国、发展教育已是基本国策;环顾宇内,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真是蔚然成风。“知识就是力量。”新的科技革命的号角已经奏响,只有知难而上,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展望未来,人类仍须孜孜不倦地求知,我们的未知领域还很多。如何永保和平,让那口衔橄榄枝的白鸽自由飞翔,我们尚无良策;如何更好地保护生态,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还知之不足;如何从根本上抑制人性的贪婪与自私,让真善美的甘露遍洒心田。我们仍在探求。求知是艰难的伟业,求知更是永恒的挑战。让我们记住阿基米德的名言吧:“给我扛杆和支点,我将撑起地球!”谢谢各位!

3. WPS表格名称框和输入框突然不见了,在哪找得到?

1.打开文档,单击左上角的“WPS文字”按钮,这个类似于word中的“office”按钮。在弹出的框中右下角,单击“选项”按钮。

2.在弹出来的“选项”对话框中,在“视图”选项卡下,也就是默认的第一个选项卡下的“显示”中的“状态栏”前面的复选框,保持选中状态,单击确定。

WPS表格名称框和输入框突然不见了,在哪找得到?

4. 《三国演义》中有一句“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请高人指点其意。

看透人生的人才能理解,意思是思想富足的人不会为了人世间虚无缥缈的东西去操心,而那些平庸之人为了人世间的功名利禄,各种诱惑而不停奔波忙碌。
名爵显赫,富贵荣华的人,享受安乐。贫贱卑微的人,注定要奔波劳碌。这是社会的一种正常现象,令辱者,无可奈何,自叹命薄福浅。让荣着,高高在上,骄奢淫逸。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亦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历史章回小说,作者一般被认为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该书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是四大名著中唯一根据历史事实改编的小说。

5. 四书《大学》中有一句话意思是,钱从不正当手段得到的,就会从不正当手段出去,请问是哪一句?谢谢咯

是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希望对你的学习有用

四书《大学》中有一句话意思是,钱从不正当手段得到的,就会从不正当手段出去,请问是哪一句?谢谢咯

6. 期货客户经理如何开发客户?目前在试用期,对这份工作感兴趣,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帮助!谢谢!

  期货经纪人的工作就是要将期货这种投资方式通过他的专业知识主动介绍给投资者,并帮助客户分析,预测行情的发展,以便使投资者的资金尽可能安全的增值。
  一、保持良好心态
  1. 开发客户的正确思想   在开发期货客户时,要建立正确的销售思想,期货投资是一种有利于客户资金增值的投资手段。期货经纪人的日常工作时为帮助客户合理理财的服务行为,所以双方是平等的,经纪人不需要自卑,保持一种不卑不亢的态度,把开发客户的思想转化为服务客户的思想。
  2. 拜访客户保持一种交朋友的心态。每一次拜访客户并不一定会成功,客户即使不投资也可以通过与你接触学习到一种新的投资方法,两人可以成为新朋友。
  3. 与客户交流的目的是为了给他介绍一种投资方式,而不是要他马上就进行投资,这样既可以克服紧张气氛,也能消除客户敌对的情绪。
  4. 不急于要客户答复是否他投资,应给机会让他了解各种投资手段,避免过于执着而造成难堪的局面。
  5. 客户愿意投资作出决定的是他自己的意愿,而不是经纪人强加给他。
  二、具备良好习惯
  1. 工作计划   人的行为有90%是由习惯所造成的,而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一个人要想使工作有很好的效率便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工作成为自己的自然反应,工作也就更容易得多。  期货经纪人的工作是由经纪人自己安排的,由于客户各不相同,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也不同,所以我们必须依据计划来执行开发客户的工作才能获得良好的成绩。只有计划性的工作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工作能力。  工作计划应包含周计划,月计划,更长一些的还可以做好年计划。计划中要规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开发多少新客户,挖掘多少准客户,维护好多少老客户,增加多少资金量等等。
  2. 每日活动习惯   期货经纪人最重要的日常工作是观察行情,分析和预测市场走势,这样在开盘时间没有多少精力去开发新客户,收市后仍然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关注行情分析,所以真正用在开发客户的时间并不是很多,因此充分利用时间才是经纪人需要培养的习惯。具体如下:
  (1)必须有一套完整的日常活动安排。在日常工作中有规律的从事各项活动,有系统的开发客户,有系统的时间管理,使用有计划的推销说明及有系统的学习新知识。建立好这些完整的计划并强迫自己认真执行,使自己的潜力获得充分发挥。
  (2)保持均衡的日常活动规律。把日常工作细分:观察行情,分析行情,给客户汇报工作,落单,处理日常事务,业务应酬,业务学习等等。
  三、销售步骤
  (1)第一阶段 准备  1。充分了解期货投资特点,对各交易产品的历史心中有数。并对日常生活有关的社会新闻,经纪动态,兴趣等具有广泛的知识了解发现聊天的资料。 2。收集客户的基本资料
  a.客户的姓名,年龄,家庭背景 b职业,地位,收入,资产 c性格,嗜好,兴趣 d合适的拜访时间和场所
  (2)第二阶段 自我介绍  拜访客户就是销售自己,消除客户的警惕心理。 1. 建立最好的第一印象  注意见面时的服装,仪表,礼貌,谈吐等,客户往往以外表判断身份。 2. 最佳的自我介绍  以充满信心的心态送上名片,沉着回答客户的问题 3. 消除客户的警惕心理  客户对销售人员通常有抗拒心理,在潜意识中变成拒绝。销售人员应该是客户放松心情,化解警惕心理。
  (3)第三阶段 培养亲近感  建立共同的话题。以客户的室内设备装修为话题,或谈论客户感兴趣的事情倾听客户的故事等等使访问活动能在融洽气氛中进行。
  (4)第四阶段 发现问题,使客户领悟存在的问题  1。直接询问客户目前的投资方式,并直接推荐新的投资方式。  2。根据客户的行业属性推荐与其相关行业产品的价格走势,引导其对自身经营中的困难。
  (5)第五阶段 提示解决方案  针对客户的经纪实力设计合理的期货投资方式,建立合理的投资资金,投资品种及投资模式。
  (6)第六阶段 拒绝的对策  客户虽然了解期货投资,但往往有顾虑,对其拒绝的理由要妥善处理,以便于下一步工作。处理好拒绝时能否促使客户投资的关键。  1. 要设身处地的帮助客户思考,聆听拒绝的内容。  2. 预先准备好应付拒绝的对策。客户拒绝的理由因人而异,但大同小异。预先准备好适当的处理意见。
  (7)第七阶段 结束 打动客户心理,促其投资:  1. 采取诉诸客户感情的方式:理论能使人信心,感情能使人付诸行动,以经验和实力鼓励客户。  2. 有客户抵触最轻的话题促成结果。3. 如果有促成的机会应多次跟进,帮助客户克服动摇的心态。  4. 客户有下达成的意向要及时请其填写开户资料,并尽快投资,防止由于后悔或他人的影响而前功尽弃。  
  (8)第八阶段 正式投资  以上整个销售过程归纳如下,每一个过程都应该了然于胸,充分活用才能取得好效果。

7. 请问,有谁知道“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洲。”的意思啊?谢谢。

灵巧的人多劳累而聪慧的人多忧患,没有能耐的人也就没有什么追求,填饱肚子就自由自在地遨游,像没有缆索飘忽在水中的船只一样,这才是心境虚无而自由遨游的人。
一、原文:战国 庄子《庄子·杂篇·列御寇》
曰:“已矣,吾固告汝曰人将保汝,果保汝矣。非汝能使人保汝,而汝不能使人无保汝也,而焉用之感豫出异也!必且有感,摇而本才,又无谓也。与汝游者,又莫汝告也。彼所小言,尽人毒也。莫觉莫悟,何相孰也!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二、译文:没有多久伯昏瞀人前去看望列御寇,看见门外摆满了鞋子。伯昏瞀人面朝北方站着,竖着拐杖撑住下巴。站了一会儿,一句话也没说就走出去了。接待宾客的人员告诉了列御寇,列御寇提着鞋子,光着脚就跑了出来,赶到门口,说:“先生已经来了,竟不说一句批评指教的话吗?”
伯昏瞀人说:“算了算了,我本来就告诉你说人们将会归附于你,果真都在归附你了。当初我曾责备过你让人们归附于你,而你却始终不能做到让人们不归附于你。你何必用显迹于外的做法让人感动而预先就表现得与众不同呢!”
“必定是内心有所感动方才会动摇你的本性哩,而你又无可奈何。跟你交游的人又没有谁能提醒告诫你,他们的细巧迷惑的言辞,全是毒害人的;没有谁觉醒没有谁省悟,怎么能彼此相互审视详察!灵巧的人多劳累而聪慧的人多忧患,没有能耐的人也就没有什么追求,填饱肚子就自由自在地遨游,像没有缆索飘忽在水中的船只一样,这才是心境虚无而自由遨游的人。”

扩展资料
一、相关成语
不系之舟 [ bù xì zhī zhōu ] 
解释:没有束缚和缆绳捆绑的船。
出自:战国 庄子《庄子·列御寇》“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译文:灵巧的人多劳累而聪慧的人多忧患,没有能耐的人也就没有什么追求,填饱肚子就自由自在地遨游,像没有缆索飘忽在水中的船只一样,这才是心境虚无而自由遨游的人。
二、作者简介
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姓庄, 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请问,有谁知道“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洲。”的意思啊?谢谢。

8. “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出自哪篇文章?请把整篇文章告诉我,谢谢!!

梅贻琦《大学一解》
载《清华学报》1941年4月第十三卷第一期“清华三十周年纪念号”上册。 

今日中国之大学教育,溯其源流,实自西洋移植而来,顾制度为一事,而精神又为一事。就制度言,中国教育史中固不见有形式相似之组织;就精神言,则文明人类之经验大致相同,而事有可通者。文明人类之生活,要不外两大方面:曰己,曰群;或曰个人,曰社会。而教育之最大的目的,要不外使群中之己与众己所构成之群各得其安所遂生之道,且进以相位相育,相方相苞;则此地无中外,时无古今,无往而不可通者也。 
西洋之大学教育已有八九百年之历史,其目的虽鲜有明白揭橥之者,然试一探究,则知其本源所在,实为希腊之人生哲学;而希腊人生哲学之精髓无它,即“一己之修明”是已(Know theyself)。此与我国儒家思想之大本又何尝有异致?孔子於《论语·宪问》曰:“古之学者为己。”而病今之学者舍己以从人。其答子路问君子,曰“修己以敬”;进而曰“修己以安人”;又进而曰“修己以安百姓”。夫君子者无它,即学问成熟之人,而教育之最大收获也。曰“安人”、“安百姓”者,则又明示修己为始阶,本身不为目的,其归宿、其最大之效用,为众人与社会之福利。此则较之希腊之人生哲学,又若更进一步,不仅以一己理智方面之修明为已足也。 
及至《大学》一篇之作,而学问之最后目的,最大精神,乃益见显著。《大学》一书开章明义之数语即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若论其目,则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属“明明德”;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属“新民”。《学记》曰:“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悦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知类通达”,“强立不反”二语,可以为“明明德”之注脚;化民成俗,近悦远怀三语可以为“新民”之注脚。孟子于《尽心》章,亦言修其身而天下平。荀子论“自知者明,自胜者强”亦不出“明明德”之范围,而其泛论群居生活之重要,群居生活之不能不有规律,亦无非阐发“新民”二字之真谛而已。总之,儒家思想之包罗虽广,其于人生哲学与教育理想之重视“明明德”与“新民”二大步骤,则始终如一也。 
今日之大学教育,骤视之,若与“明明德”“新民”之义不甚相干,然若加深察,则可知今日大学教育之种种措施,始终未能超越此二义之范围,所患者,在体认尚有未尽而实践尚有不力耳。大学课程之设备,即属於教务范围之种种,下自基本学术之传授,上至专门科目之研究,固格物致知之功夫而“明明德”之一部分也。课程以外之学校生活,即属於训导范围之种种,以及师长持身、治学、接物、待人之一切言行举措,苟于青年不无几分裨益,此种裨益亦必于格致诚正之心理生活见之,至若各种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学程之设置,学生课外之团体活动,以及师长以公民之资格对一般社会所有之努力,或为一种知识之准备,或为一种实地工作之预习,或为一种风声之树立,青年一旦学成离校,而於社会有所贡献,要亦不能不资此数者为一部分之挹注。此又大学教育“新民”之效也。 
然则所谓体认未尽、实践不力者又何在?明明德或修己功夫中之所谓明德,所谓己,所指乃一人整个之人格,而不是人格之片段。所谓整个之人格,即就比较旧派之心理学者之见解,至少应有知、情、志三个方面,而此三方面者皆有修明之必要。今则不然,大学教育所能措意而略有成就者,仅属知之一方面而已;夫举其一而遗其二,其所收修明之效,因已极有限也。然即就知之一端论之,目前教学方法之效率亦大有尚待扩充者。理智生活之基础为好奇心与求益心,故贵在相当之自动,能有自动之功,斯能收日新之效。所谓举一反三者,举一虽在执教之人,而反三总属学生之事。若今日之教学,恐灌输之功十居七八,而启发之功十不得二三。“明明德”之义,释以今语,即为自我之认识,为自我知能之认识,此即在智力不甚平庸之学子亦不易为之,故必有执教之人为之启发,为之指引,而执教者之最大能事,亦即至此而尽,过此即须学子自为探索,非执教者所得而助长也。故古之善教人者,《论语》谓之“善诱”,《学记》谓之“善喻”。孟子有云:“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此善诱或善喻之效也。今大学中之教学方法,即仅就知识教育言之,不逮尚远。此体认不足、实践不力之一端也。 
至意志与情绪二方面,既为寻常教学方法所不及顾,则其所恃者厥有二端:一为教师之树立楷模;二为学子之自谋修养。意志须锻炼,情绪须裁节。为教师者果能於二者均有相当之修养工夫,而於日常生活之中与以自然之流露,则从游之学子无形中有所取法;古人所谓“身教”,所谓“以善先人之教”,所指者大抵即为此两方面之品格教育,而与知识之传授不相干也。治学之精神与思想之方法,虽若完全属於理智一方面之心理生活,实则与意志之坚强与情绪之隐称有极密切之关系。治学贵谨严,思想忌偏蔽,要非持志坚定而用情有度之人不办。孟子有曰:“仁义礼智根於心,则其生於色也,睟然见於面,盎於背,施於四体,四体不言而喻。”曰“根於心”者,修养之实;曰“生於色”者,修养之效而自然之流露。设学子所从游者率为此类之教师,再假以时日,则濡染所及,观摩所得,亦正复有其不言而喻之功用。《学记》所称之“善喻”,要亦不能外此。试问今日之大学教育果具备此条件否乎?曰:否。此可与三方面见之。上文不云乎?今日大学教育所能措意者仅为人格之三方面之一,为教师者果能於一己所专长之特科知识,有充分之准备,为明晰之讲授,作尽心与负责之考课,即已为良善之教师;其於学子之意志与情绪,生活与此种生活之见於操守者,殆有若秦人之视越人之肥瘠。历年既久,相习成风,即在有识之士,亦复视为固然,不思改作,浸假而以此种责任完全诿诸他人,曰,此乃训育之事,与教学根本无干。此条件不具备之一方面也。为教师者,自身固未始不为此种学风之产物,其日以孜孜者,专科知识之累积而已,新学说与新实验之传习而已,其於持志养气之道,待人接物之方,固未尝一日讲求也。试问己所未能讲求或无暇讲求者,又何能执以责人?此又一方面也。今日学校环境之内,教师与学生大率自成部落,各有其生活之习惯与时尚,舍教室中讲授之时间而外,几於不相谋面,军兴以还,此风尤甚,即有少数教师,其持养操守足为学生表率而无愧者,亦犹之椟中之玉、斗底之灯,其光辉不达於外,而学子即有切心於观摩取益者,亦自无从问径。此又一方面也。古者学子从师受业,谓之从游。孟子曰:“游於圣人之门者难为言。”间尝思之,游之时义大矣哉。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反观今日师生之关系,直一奏技者与看客之关系耳,去从游之义不綦远哉!此则於大学之道,体认尚有未尽、实践尚有不力之第二端也。 
至学子自身之修养又如何?学子自身之修养为中国教育思想中最基本之部分,亦即儒家哲学之重心所寄。大学八目,涉此者五,《论语》、《中庸》、《孟子》之所反复申论者,亦以此为最大题目。宋元以后之理学,举要言之,一自身修善之哲学耳。其派别之分化虽多,门户之纷呶虽甚,所争者要为修养之方法,而於修养之必要,则靡不同也。我侪以今日之眼光相绳,颇病理学教育之过於重视个人之修养,而於社会国家之需要,反不能多所措意。末流之弊,修身养性几不复为入德育才之门,而成遁世避实之路。然理学教育之所过即为今日学校教育之所不及。今日大学生之生活中最感缺乏之一事即为个人之修养。此又可就下列三方面分别言之。 
一曰时间不足。今日大学教育之学程太多,上课太忙,为众所公认之一事。学生於不上课之时间,又例须有多量之“预备”功夫,而所预备者又不出所习学程之范围,於一般之修养邈不相涉。习文史哲学者,与修养功夫尚有几分关系,其习它种理实科目者,无论其为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犹木工水作之习一艺耳。习艺愈勤去修养愈远。何以故?曰:无闲暇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物之盛,而自审其一人之生应有之地位,非有闲暇不为也。纵探历史之悠久,文教之累积;横索人我关系之复杂,社会问题之繁变;而思对此悠久与累积者宜如何承袭节取而有所发明,对复杂繁变者如何应付而知所排解,非有闲暇不为也。人生莫非学问也,能自作观察、欣赏、沉思、体会者,斯得之。今学程之所能加惠者,充其量,不过此种种自修功夫之资料之补助而已,门径之指点而已。至若资料之咀嚼融化,门径之实践,以致於升堂入室,博者约之,万殊者一之,则非有充分之自修时间不为功。就今日之情形而言,则咀嚼之时间,且犹不足,无论融化。粗识门径之机会犹或失之,姑无论升堂入室矣。 
二曰空间不足。人生不能离群,而自修不能无独,此又近顷大学教育最所忽略之一端。《大学》一书尝极论无自欺、必慎独之理。不欺人易,不自欺难;与人相处而慎易,独居而慎难。近代之教育,一则曰社会化,再则曰集体化,卒使黉舍悉成营房,学养无非操演,而慎独与不自欺之教亡矣。夫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乃仅就智识之切磋而为言者也;至情绪之制裁,意志之磨砺,则固为我一身一心之事,他人之於我,至多亦只所以相督励,示鉴戒而已。自“慎独”之教亡,而学子乃无复有“独”之机会,亦无复作“独”之企求;无复知人我之间精神上与实际上应有之充分之距离,适当之分寸,浸假而无复知情绪制裁与意志磨练之为何物,即无复知《大学》所称诚意之为何物。充其极,乃至於学问见识一端,亦但知从众而不知从己,但知附和而不敢自作主张、力排众议。晚近学术界中,每多随波逐浪(时人美其名曰“适应潮流”)之徒,而少砥柱中流之辈,由来有渐,实无足怪。《大学》一书,於开章时阐明大学之目的后,即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今日之青年,一则因时间之不足,再则因空间之缺乏,乃至数年之间,竟不能如绵蛮黄鸟之得一丘隅以为休止。休止之时地既不可得,又遑论定、静、安、虑、得之五步功夫耶?此深可虑而当亟为之计者也。 
三曰师友古人之联系之阙失。关於师之一端,上文已具论之,今日之大学青年,在社会化与集体生活化一类口号之空气之中,所与往还者,有成群之大众,有合夥之伙伴,而无友。曰集体生活,又每苦不能有一和同之集体,或若干不同而和之集体,於是人我相与之际,即一言一动之间,亦不能不多所讳饰顾忌,驯至舍寒暄笑谑与茶果征逐而外,根本不相往来。此目前有志之大学青年所最感苦闷之一端也。夫友所以祛孤陋,增闻见,而辅仁进德者也。个人修养之功,有恃於一己之努力者固半,有赖於友朋之督励者亦半;今则一己之努力既因时空两间之不足而不能有所施展,有如上文所论,而求友之难又如此,又何怪乎成德达材者之不多见也。古人亦友也,孟子有尚友之论,后人有尚友之录,其对象皆古人也。今人与年龄相若之同学中既无可相友者,有志者自犹可於古人中求之。然求之又苦不易。史学之必修课程太少,普通之大学生往往仅修习通史一两门而止,此不易一也。时人对於史学与一般过去之经验每不重视,甚者且以为革故鼎新之精神,即在完全抹杀已往,而创造未来,前人之言行,时移世迁,即不复有分毫参考之价值,此不易二也。即在专考史学之人,又往往用纯粹物观之态度以事研究,驯至古人之言行举措,其所累积之典章制度,成为一堆毫无生气之古物,与古生物学家所研究之化石骨殖无殊。此种研究之态度,非无其甚大之价值,然设过於偏注,则史学之与人生将不复有所联系,此不易三也。有此三不易,於是前哲所再三申说之“以人鉴人”之原则将日趋湮没,而“如对古人”之青年修养之一道亦日即於荒秽不治矣。学子自身之不能多所修养,是近代教育对於大学之道体认尚有未尽、实践尚有不力之第三端也。 
以上三端,所论皆为明德一方面之体认未尽与实践不力,然则新民一方面又如何?大学新民之效,厥有二端:一为大学生新民工作之准备;二为大学校对社会秩序与民族文化所能建树之风气。於此二端,今日之大学教育体认亦有未尽,而实践亦有不力也。试分论之。 
大学有新民之道,则大学生者负新民工作之实际责任者也。此种实际之责任,固事先必有充分之准备,相当之实验或见习;而大学四年,即所以为此准备与实习而设,亦自无烦赘说。然此种准备与实习果尽合情理乎?则显然又为别一问题。明德功夫即为新民功夫之最根本之准备,则此则已大有不能尽如人意者在,上文已具论之矣。然准备之缺乏犹不止此。今人言教育者,动称通与专之二原则。故一则曰大学生应有通识,又应有专识;再则曰大学卒业之人应为一通才,亦应为一专家。故在大学期间之准备,应为通专并重。此论固甚是,然有不尽妥者,亦有未易行者。此论亦固可以略求近时过於重视专科之弊,然犹未能充量发挥大学应有之功能。窃以为大学期内,通专虽应兼顾,而重心所寄,应在通而不在专;换言之,即须一反目前重视专科之倾向,方足以语於新民之效。夫社会生活大於社会事业,事业不过为人生之一部分,其足以辅翼人生,推进人生,固为事实,然不能为谓全部人生即寄寓於事业也。通识,一般生活之准备也;专识,特种事业之准备也。通识之用,不止润身而已,亦所以自通於人也。信如此论,则通识为本,而专识为末;社会所需要者,通才为大,而专家次之。以无通才为基础之专家临民,其结果不为新民,而为扰民。此通专并重未为恰当之说也。大学四年而已,以四年之短期间,而既须有通识之准备,又须有专识之准备,而二者之间又不能有所轩轾。即在上智,亦力有未逮,况中资以下乎?并重之说所以不易行者此也。偏重专科之弊,既在所必革,而并重之说又窒碍难行,则通重於专之原则尚矣。 
难之者曰:大学而不重专门,则事业人才将焉出?曰:此未作通盘观察之论也。大学虽重要,究不为教育之全部。造就通才虽为大学应有之任务,而造就专才则固别有机构在。一曰大学之研究院。学子即成通才,而於学问之某一部门,有特殊之兴趣,与特高之推理能力,而将以研究为长期或终身事业者,可以入研究院。二曰高级之专门学校。艺术之天分特高,而审美之兴趣特厚者可入艺术学校,躯干刚劲,动作活泼,技术之智能强,而理论之兴趣较薄者可入技术学校。三曰社会事业本身之训练。事业人才之造就,由於学识者半,由於经验者亦半,而经验之重要,且在学识之上,尤以社会方面之事业人才所谓经济长才者为甚,尤以在今日大学教育下所能产生之此种人才为甚。今日大学所授之社会科学知识,或失之理论过多,不切实际;或失诸凭空虚构,不近人情;或失诸西洋之资料太多,不适国情民性。学子一旦毕业而参加事业,往往发见学用不相呼应,而不得不於所谓“经验之学校”中,别谋所以自处之道,及其有成,而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则泰半自经验之学校得来,而与所从卒业之大学不甚相干,以至於甚不相干。至此始恍然於普通大学教育所真能造就者,不过一出身而已,一资格而已。 
出身诚是也,资格亦诚是也。我辈从事大学教育者,诚能执通才之一原则,而曰:才不通则身不得出。社会亦诚能执同一之原则,而曰:无通识之准备者,不能取得参加社会事业之资格。则所谓出身与资格者,固未尝不为绝有意识之名词也。《大学》八目,明德之一部分至身修而止;学府之机构,自身亦正复有其新民之功用。就其所在地言之,大学俨然为一方教化之重镇;而就其声教所暨者言之,则充其极可以为国家文化之中心,可以为国际思潮交流与朝宗之汇点(近人有译英文Focus一字为汇点者,兹从之)。即就西洋大学发展之初期而论,十四世纪末年与十五世纪初年,欧洲中古文化史有三大运动焉,而此三大运动者均自大学发之。一为东西两教皇之争,其终於平息而教权复归於一者,法之巴黎大学领导之功也;二为魏克立夫(Wyclif)之宗教思想革新运动,孕育而拥护之者英之牛津大学也;三为郝斯(John Hus)之宗教改革运动,郝氏与惠氏之运动均为十六世纪初年马丁路得宗教改革之先声,而孕育与拥护之者,布希米亚(战前为捷克地)之蒲拉赫(Prague)大学也。大学机构自身正复有其新民之效,此殆最为彰明较著之若干例证。 
间尝思之,大学机构之所以生新民之效者,盖又不出二途。一曰为社会之倡导与表率。其在平时,表率之力为多,及处非常,则倡导之功为大。上文所举之例证,盖属於倡导一方面者也。二曰新文化因素之孕育涵养与简练揣摩。而此二途者又各有其凭藉。表率之效之凭藉为师生之人格与其言行举止。此为最显而易见者。一地之有一大学,犹一校之有教师也;学生以教师为表率,地方则以学府为表率。古人谓一乡有一善士,则一乡化之,况学府者应为四方善士之一大总汇乎?设一校之师生率为文质彬彬之人,其同而与社会周旋也,路之人亦得指而目之曰:是某校教师也,是某校生徒也。而其所由指认之事物为语默进退之间所自然流露之一种风度,则始而为学校环境以内少数人之所独有者,终将为一地方所共有,而成为一种风气。教化云者,教在学校环境以内,而化则达於学校环境以外,然则学校新民之效,固不待学生出校而始见也明矣。 
新文化因素之孕育所赁藉者又为何物?师生之德行才智,图书实验。新民之一部分自身修而始,曰出身者,亦曰身已修,德已明,可出而从事於新民而已矣。夫亦岂易言哉?不论一人一身之修明之程度,不问其通识之有无多寡,而但以一纸文凭为出身之标识者,斯失之矣。 
通识之授受不足,为今日大学教育之一大通病,固已渐为有识者所公认,然不足者果何在,则言之者尚少。大学第一年不分院系,是根据通之原则者也;至第二年而分院系,则其所据为专之原则。通则一年,而专乃三年,此不足之最大原因而显而易见者。今日而言学问,不能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三大部门:曰通识者,亦曰学子对此三大部门,均有相当准备而已。分而言之,则对每门有充分之了解;合而言之,则於三者之间,能识其会通之所在,而恍然於宇宙之大,品类之多,历史之久,文教之繁,要必有其一以贯之之道,要必有其相为因缘与依倚之理,此则所谓通也。今学习仅及期年而分院分系、而许其进入专门之学,於是从事於一者,不知二与三为何物,或仅得二与三之一知半解,与道听途说者初无二致。学者之选习另一部门或院系之学程也,亦先存一“限於规定,聊复选习”之不获己之态度;日久而执教者亦曰,聊复有此规定尔,固不敢以此期学子之必成为通才也。近年以来,西方之从事於大学教育者,亦尝计虑及此,而设为补救之法矣。其大要不出二途:一为展缓分院分系之年限,有自第三学年始分者;二为第一学年中增设“通论”之学程。窃以为此二途者俱有未足,然亦颇有可供攻错之价值,可为前途改革学程支配之张本。大学所以宏造就,其所造就者为粗制滥造之专家乎,抑为比较周见洽闻、本末兼赅、博而能约之通士乎?胥於此种改革卜之矣。大学亦所以新民,吾侪於新民之义诚欲作进一步之体认与实践,欲使大学出身之人,不藉新民之名、而作扰民之实,亦胥以此种改革为入手之方。 
然大学之新民之效,初不待大学生之学成与参加事业而始见也。大学之设备,可无论矣。所不可不论者为自由探讨之风气。宋儒安定胡先生有曰:“艮言思不出其位,正以戒在位者也。若夫学者,则无所不思,无所不言,以其无责,可以行其志也。若云思不出其位,是自弃於浅陋之学也。”此语最当。“所谓“无所不思,无所不言”,以今语释之,即学术自由(Academic Freedom)而已矣。今人颇有以自由主义为诟病者,是未察自由主义之真谛者也。夫自由主义(Liberalism)与荡放主义(Libertinism)不同,自由主义与个人主义、或乐利的个人主义,亦截然不为一事。假自由之名,而行荡放之实者,斯病矣。大学致力於知、情、志之陶冶者也。以言知,则有博约之原则在;以言情,则有裁节之原则在;以言志,则有持养之原则在。秉此三者而求其所谓“无所不思,无所不言”,则荡放之弊又安从而乘之?此犹仅就学者一身内在之制裁而言之耳,若自新民之需要言之,则学术自由之重要,更有不言而自明者在。新民之大业,非旦夕可期也。既非旦夕可期,则与此种事业最有关系之大学教育,与从事於此种教育之人,其所以自处之地位,势不能不超越几分现实,其注意之所集中,势不能为一时一地之所限止。其所期望之成就,势不能为若干可以计日而待之近功。职是之故,其“无所不思”之中,必有一部分为不合时宜之思;其“无所不言”之中,亦必有一部分为不合时宜之言。亦正惟其所思所言,不尽合时宜,乃或合於将来,而新文化之因素胥於是生,进步之机缘,胥於是启,而新民之大业,亦胥於是奠其基矣。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