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正义》系辞下诗解1八卦有情简易贞正

2024-05-13

1. 《周易正义》系辞下诗解1八卦有情简易贞正

《周易正义》  系辞下诗解  1  八卦有情简易贞正 
  
  题文诗: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因而重之,爻在其中; 
  
  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系辞命之,动在其中. 
  
  吉凶悔吝,生乎动者.刚柔立本,变通趣时, 
  
  吉凶贞胜,情正自胜.天地之道,贞正以观; 
  
  日月之道,贞诚以明,天下之动,贞一心一, 
  
  至正真情,情生天地.乾坤有情,乾刚坤柔, 
  
  夫乾确然,示人和易;夫坤隤然,示人简矣. 
  
  爻效象像,爻象动内,吉凶见外,功德事业, 
  
  见乎变化,圣人之情,见乎系辞.天地大德, 
  
  自生不息,圣人大宝,位高权重,何以守位, 
  
  曰用仁政,何以聚人,曰善用财.理财正辞, 
  
  禁民为非,曰行道义.古包牺氏,仰观天象, 
  
  俯观地法,观鸟兽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始作八卦,通神明德,类万物情. 
  
  结绳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牺氏没, 
  
   神农氏   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 
  
  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民, 
  
  聚天下货,交易而退,易者适宜,各得其所, 
  
  互通有无,以物为媒,传情递谊,取诸噬溘,. 
  
   【原文】 (一)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  辞  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1)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2)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3)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双然示人简矣。(4)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5)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6) 
  
    [疏]正义曰:“八卦成列”至“非曰义”,此第一章。覆释上系第二章象爻刚柔吉凶悔吝之事,更具而详之。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备天下之象也。  [疏]正义曰:言八卦各成列位,万物之象,在其八卦之中也。   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夫八卦备天下之理,而未极其变,故因而重之以象其动用,拟诸形容以明治乱之宜,观其所应以著适时之功,则爻卦之义,所存各异,故爻在其中矣。  [疏]“因而”至“中矣”。正义曰:谓因此八卦之象,而更重之,万物之爻,在其所重之中矣。然象亦有爻,爻亦有象,所以象独在卦,爻独在重者,卦则爻少而象多,重则爻多而象少,故在卦举象,在重论爻也。注“夫八卦”至“其中矣”。正义曰:“夫八卦备天下理”者,前注云“备天下之象”,据其体;此云“备天下之理”,据其用也。言八卦大略有八,以备天下大象大理,大者既备,则小者亦备矣。直是不变之备,未是变之备也,故云“未极其变,故因而重之,以象其动用”也。云“则爻卦之义,所存各异”者,谓爻之所存,存乎巳变之义,“因而重之,爻在其中”是也。卦之所存,存於未变之义,“八卦成列,象在其中”是也。  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   [疏]正义曰:则上《系》第二章云“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变化之道,在刚柔相推之中。刚柔即阴阳也。论其气即谓之阴阳,语其体即谓之刚柔也。  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刚柔相推,况八卦相荡,或否或泰,系辞焉而断其吉凶,况之六爻,动以适时者也。立卦之义,则见於《彖》、《象》,适时之功,见存之爻辞。王氏之例详矣。  [疏]“系辞”至“中矣”。正义曰:谓系辞於爻卦之下,而呼命其卦爻得失吉凶,则适时变动好恶,故在其系辞之中矣。注“立卦”至“详矣”。正义曰:云“立卦之义,则见於《彖》、《象》”者,《彖》、《象》,谓卦下之辞,说其卦之义也。“适时之功,则存於爻辞”者,卦者时也,六爻在一卦之中,各以适当时之所宜以立功也。欲知适时之功用,观於爻辞也。云“王氏之例详矣”者,案《略例·论彖》云:“《彖》者何也?统论一卦之体,明其所由之主者也。夫众不能治众,治众者,至寡者也。论卦体皆以一为主,是卦之大略也。”又《论爻》云:“爻者何也?言乎其变者也。变者何也?情伪之所为也。夫情伪之动,非数之所求也。故合散屈伸,与体相乖。形躁好静,质柔爱刚。体与情反,质与原违。是故情伪相感,远近相追,爱恶相攻,屈伸相推。见情者获,直往则违。此是爻之大略也。”其义既广,不能备载,是王氏之例详矣。  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 。有变动而后有吉凶。  [疏]正义曰:上既云动在系辞之中,动则有吉凶悔吝,所以悔吝生在乎无所动之中也。 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 。立本况卦,趣时况爻。  [疏]正义曰:“刚柔者,立本者也”,言刚柔之象,立在其卦之根本者也。言卦之根本,皆由刚柔阴阳往来。“变通者,趣时者也”,其刚柔之气,所以改变会通,趣向於时也。若乾之初九,趣向勿用之时,乾之上九,趣向亢极之时。是诸爻之变,皆臻趣於时也。其刚柔立本者,若刚定体为乾,若柔定体为坤,阳卦两阴而一阳,阴卦两阳而一阴,是立其卦本而不易也。则上“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是也。卦既与爻为本,又是总主其时,故《略例》云“卦者,时也;变通者,趣时者也”。则上“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是也。卦既总主一时,爻则就一时之中,各趣其所宜之时,故《略例》云“爻者,趣时者也”。
  
  吉凶者,贞胜者也 。贞者,正也,一也。夫有动则未免乎累,殉吉则未离乎凶。尽会通之变,而不累於吉凶者,其唯贞者乎?《老子》曰:“王侯得一,以为天下贞。”万变虽殊,可以执一御也。  [疏]“吉凶”至“者也”。正义曰:贞,正也。言吉之与凶,皆由所动不能守一而生吉凶,唯守一贞正,而能克胜此吉凶。谓但能贞正,则免此吉凶之累也。注“贞者”至“御也”。正义曰:“贞者,正也,一也”者,言贞之为训,训正训一,正者体倾邪,一者情无差二,寂然无虑,任运而行者也。凡吉凶者,由动而来,若守贞静寂,何吉何凶之有?是贞正能胜其吉凶也。云“夫有动则未能免乎累”者,寂然不动,则无所可累。若动有营求,则耻累将来,故云动则未免於累也。云“殉吉则未离乎凶”者,殉,求也。若不求其吉,无虑无思,凶祸何因而至?由其求吉,有所贪欲,则凶亦将来,故云殉吉未离乎凶也。云“尽会通之变,而不累於吉凶者,其唯贞者乎”,言若能穷尽万物会通改变之理,而不系累於吉凶之事者,唯贞一者乃能然也。犹若少必有老,老必有死,能知此理,是尽会通之变。既知老必将死,是运之自然,何须忧累於死,是不累乎吉凶。唯守贞一,任其自然,故云“其唯贞者乎”。云“《老子》曰,王侯得一,以为天下贞”者,王侯若不得一,二三其德,则不能治正天下。若得纯粹无二无邪,则能为天下贞也。谓可以贞正天下也。云“万变虽殊,可以执一御也”者,犹若寒变为暑,暑变为寒,少变为壮,壮变为老,老变为死,祸变为福,盛变为衰,变改不同,是万变殊也。其变虽异,皆自然而有,若能知其自然,不造不为,无喜无戚,而乘御於此,是可以执一御也。 天地之道,贞观者也。 明夫天地万物,莫不保其贞,以全其用也。  [疏]正义曰:谓天覆地载之道,以贞正得一,故其功可为物之所观也。  日月之道,贞明者也 。 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 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简矣。 确,刚貌也。隤,柔貌也。乾坤皆恒一其德,物由以成,故简易也。  [疏]正义曰:“日月之道,贞明者也”,言日月照临之道,以贞正得一而为明也。若天覆地载,不以贞正而有二心,则天不能普覆,地不能兼载,则不可以观。由贞乃得观见也。日月照临,若不以贞正,有二之心,则照不普及,不为明也,故以贞而为明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言天地日月之外,天下万事之动,皆正乎纯一也。若得於纯一,则所动遂其性;若失於纯一,则所动乖其理。是天下之动,得正在一也。“夫乾,确然示人易矣”者,此明天之得一之道,刚质确然,示人以和易,由其得一无为,物由以生,是示人易也。“夫坤,隤然示人简矣”者,此明地之得一,以其得一,故坤隤然而柔,自然无为,以成万物,是示人简矣。若乾不得一,或有隤然,则不能示人易矣。若坤不隤然,或有确然,则不能示人简矣。
  
    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动乎内, 兆数见於卦也。  [疏]正义曰:“爻也者,效此者也”,此释爻之名也。言爻者,效此物之变动也。“象也者,像此者”也。言象此物之形状也。“爻象动乎内”者,言爻之与象,发动於卦之内也。 吉凶见乎外, 失得验於事也。  [疏]正义曰:其爻象吉凶见於卦外,在事物之上也。 功业见乎变, 功业由变以兴,故见乎变也。  [疏]正义曰:言功劳事业,由变乃兴,故功业见於变也。   圣人之情见乎辞。 辞也者,各指其所之,故曰情也。  [疏]正义曰:辞则言其圣人所用之情,故观其辞而知其情也。是圣人之情,见乎爻象之辞也。若《乾》之初九,其辞云:“潜龙勿用。”则圣人勿用之情见於初九爻辞也。他皆放此。   天地之大德曰生, 施生而不为,故能常生,故曰大德也。  [疏]正义曰:自此己下,欲明圣人同天地之德,广生万物之意也。言天地之盛德,在乎无常生,故言曰生。若不常生,则德之不大。以其常生万物,故云大德也。 圣人之大宝曰位。 夫无用则无所宝,有用则有所宝也。无用而常足者,莫妙乎道,有用而弘道者,莫大乎位,故曰“圣人之大宝曰位”。  [疏]正义曰:言圣人大可宝爱者在於位耳,位是有用之地,宝是有用之物。若以居盛位,能广用无疆,故称大宝也。 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 财所以资物生也。  [疏]正义曰:“何以守位曰仁”者,言圣人何以保守其位,必信仁爱,故言“曰仁”也。“何以聚人曰财”者,言何以聚集人众,必须财物,故言“曰财”也。 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  [疏]正义曰:言圣人治理其财,用之有节,正定号令之辞,出之以理,禁约其民为非僻之事,勿使行恶,是谓之义。义,宜也。言以此行之,而得其宜也。  [疏]正义曰:“古者包牺”至“取诸夬”,此第二章。明圣人法自然之理而作《易》,象《易》以制器而利天下。此一章其义既广,今各随文释之。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圣人之作《易》,无大不极,无微不究。大则取象天地,细则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也。  [疏]正义曰:“自此”至“取诸离”。此一节明包牺法天地造作八卦,法离卦而为罔罟也。云“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者,言取象大也。“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者,言取象细也。大之与细,则无所不包也。“地之宜”者,若《周礼》五土,动物植物各有所宜是也。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离,丽也。罔罟之用,必审物之所丽也。鱼丽于水,兽丽于山也。  [疏]正义曰:“近取诸身”者,若耳目鼻口之属是也。“远取诸物”者,若雷风山泽之类是也。举远近则万事在其中矣。“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者,言万事云为,皆是神明之德。若不作八卦,此神明之德,闭塞幽隐。既作八卦,则而象之,是通达神明之德也。“以类万物之情”者,若不作《易》,物情难知。今作八卦以类象万物之情,皆可见也。“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者,用此罟罔,或陆畋以罗鸟兽,或水泽以罔鱼鳖也。“盖取诸离”者,离,丽也。丽谓附著也。言罔罟之用,必审知鸟兽鱼无所附著之处。故称离卦之名,为罔罟也。案诸儒象卦制器,皆取卦之爻象之体,今韩氏之意,直取卦名,因以制器。案上《系》云:“以制器者,尚其象”,则取象不取名也。韩氏乃取名不取象,於义未善矣。今既遵韩氏之学,且依此释之也。

《周易正义》系辞下诗解1八卦有情简易贞正

2. 《周易正义》系辞传上诗解1乾坤有情大道简易

《  周易正义  》  系辞传  上诗解1乾坤有情大道简易 
  
  题文诗: 
  
  情生天地,阴阳有情,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至常至恒,真情恒常.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以雷霆,润以风雷. 
  
  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知大始,刚健至神,至神自生,生生不息; 
  
  坤作成物,阴柔自化,自化不止,情成万物. 
  
  乾坤有情,情通万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有亲,易从有功. 
  
  有亲可久,贤人之德;有功可大,贤人之业. 
  
  至易至简,天下理得,成位其中,各得其宜. 
  
  至圣无为,无为无形,无形有情,真情所至, 
  
  万物自生,生生不息,化化不止.不为自成, 
  
  不养而养.至简至易,至易至常,常易不易, 
  
  变易常易.大道至简,至简易知,易知易从, 
  
  易从真知,真知真挚,真挚童心,童心天真, 
  
  至真情至.真情所至,通无化有,出入无间. 
  
 【原文】(一)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2)动静有常,刚柔断矣。(3)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4)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雷。(5)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6)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7)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  简  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8) 
  
    [疏]正义曰:“天尊地卑”至“其中矣”,此第一章,明天尊地卑,及贵贱之位,刚柔动静寒暑往来,广明乾坤简易之德。圣人法之,能见天下之理。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乾坤其易之门户,先明天尊地卑,以定乾坤之体。
  
 [疏]“天尊”至“定矣”。○正义曰:天以刚阳而尊,地以柔阴而卑,则乾坤之体安定矣。乾健与天阳同,坤顺与地阴同,故得乾坤定矣。若天不刚阳,地不柔阴,是乾坤之体不得定也。此《经》明天地之德也。○注“先明”至“之体”。○正义曰:云:“先明天尊地卑,以定乾坤之体”者,易含万象,天地最大。若天尊地卑,各得其所,则乾坤之义得定矣。若天之不尊,降在滞溺;地之不卑,进在刚盛,则乾坤之体,何由定矣?案乾坤是天地之用,非天地之体,今云乾坤之体者,是所用之体,乾以健为体,坤以顺为体,故云“乾坤之体”。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天尊地卑之义既列,则涉乎万物,贵贱之位明矣。
  
 [疏]“卑高”至“位矣”。○正义曰:卑,谓地体卑下;高,谓天体高上。卑高既以陈列,则物之贵贱,得其位矣。若卑不处卑,谓地在上,高不处高,谓天在下。上下既乱,则万物贵贱则不得其位矣。此《经》明天地之体,此虽明天地之体,亦涉乎万物之形。此“贵贱”总兼万物,不唯天地而已,先云“卑”者,使文尔。案前《经》云“天尊地卑”,“天地”别陈。此“卑高以陈”,不更别陈。总云“卑高”者,上文详,於此略也。○注“天尊”至“明矣”。○正义曰:“天尊地卑之义既列”,解《经》“卑高以陈”也。云“则涉乎万物贵贱之位明矣”,解《经》“贵贱位矣”。上《经》既云“天尊地卑”,此《经》又云“贵贱”者,则贵非唯天地,是兼万物之贵贱。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刚动而柔止也。动止得其常体,则刚柔之分著矣。
  
 [疏]正义曰:天阳为动,地阴为静,各有常度,则刚柔断定矣。动而有常则成刚,静而有常则成柔,所以刚柔可断定矣。若动而无常,则刚道不成;静而无常,则柔道不立。是刚柔杂乱,动静无常,则刚柔不可断定也。此《经》论天地之性也。此虽天地动静,亦裛兼万物也。万物禀於阳气多而为动也,禀於阴气多而为静也。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方有类,物有群,则有同有异,有聚有分也。顺其所同,则吉;乖其所趣,则凶,故吉凶生矣。
  
 [疏]“方以类聚”至“生矣”。○正义曰:方,谓法术性行,以类共聚,固方者则同聚也。物,谓物色群党,共在一处,而与他物相分别。若顺其所同,则吉也;若乖其所趣,则凶也,故曰“吉凶生矣”。此《经》虽因天地之性,亦广包万物之情也。○注“方有类”。○正义曰:云“方有类”者,方,谓法术情性趣舍,故《春秋》云“教子以义方”,《注》云:“方,道也。”是方谓性行法术也。言方虽以类而聚,亦有非类而聚者。若阴之所求者阳,阳之所求者阴,是非类聚也。若以人比禽兽,即是非类,虽男女不同,俱是人例,亦是以类聚也。故云“顺所同则吉,乖所趣则凶”。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象况日月星辰,形况山川草木也。悬象运转以成昏明,山泽通气而云行雨施,故变化见矣。
  
 [疏]正义曰:“象”谓悬象,日月星辰也。“形”谓山川草木也。悬象运转而成昏明,山泽通气而云行雨施,故变化是也。
  
   是故刚柔相摩, 相切摩也,言阴阳之交感也。
  
 [疏]正义曰:以变化形见,即阳极变为阴,阴极变为阳,阳刚而阴柔,故刚柔共相切摩,更递变化也。
  
   八卦相荡。 相推荡也,言运化之推移。
  
 [疏]正义曰:刚则阳爻也。柔则阴爻也。刚柔两体,是阴阳二爻,相杂而成八卦,递相推荡。若十一月一阳生而推去一阴,五月一阴生而推去一阳。虽诸卦递相推移,本从八卦而来,故云“八卦相荡也”。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天地之道,不为而善始,不劳而善成,故曰易简。
  
 [疏]“鼓之以雷霆”至“简能”。○正义曰:“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者,重明上《经》“变化见矣”及“刚柔相摩,八卦相荡”之事。八卦既相推荡,各有功之所用也。又鼓动之以震雷离电,滋润之以巽风坎雨,或离日坎月,运动而行,一节为寒,一节为暑,直云震、巽、离、坎,不云乾、坤、艮、兑者,乾、坤上下备言,艮、兑非鼓动运行之物,故不言之,其实亦一焉。雷电风雨,亦出山泽也。“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者,道谓自然而生,故乾得自然而为男,坤得自然而成女。必云成者有故,以乾因阴而得成男,坤因阳而得成女,故云成也。“乾知太始”者,以乾是天阳之气,万物皆始在於气,故云知其大始也。“坤作成物”者,坤是地阴之形,坤能造作以成物也。初始无形,未有营作,故但云知也。巳成之物,事可营为,故云作也。“乾以易知”者,易谓易略,无所造为,以此为知,故曰“乾以易知”也。“坤以简能”者,简谓简省凝静,不须繁劳,以此为能,故曰“坤以简能”也。若於物艰难,则不可以知,故以易而得知也。若於事繁劳,则不可能也。必简省而后可能也。○注“天地之道”至“易简”。○正义曰:云:“天地之道,不为而善始”者,释《经》之“乾以易知”。“不劳而善成”者,释《经》“坤以简能”也。案《经》乾易坤简,各自别言,而《注》合云天地者,若以坤对乾,乾为易也,坤为简也。《经》之所云者是也。若据乾坤相合皆无为,自然养物之始也,是自然成物之终也。是乾亦有简,坤亦有易,故《注》合而言之也。用使圣人俱行易简,法无为之化。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 顺万物之情,故曰有亲。通天下之志,故曰有功。
  
 [疏]正义曰:“易则易知”者,此覆说上“乾以易知”也。乾德既能说易,若求而行之,则易可知也。“简则易从”者,覆说上“坤以简能”也。於事简省,若求而行之,则易可从也。上“乾以易知,坤以简能”,论乾坤之体性也。“易则易知,简则易从”者,此论乾坤既有此性,人则易可仿效也。“易知则有亲”者,性意易知,心无险难,则相和亲,故云“易知则有亲”也。“易从则有功”者,於事易从,不有繁劳,其功易就,故曰“易从则有功”。此二句,论圣人法此乾坤易简,则有所益也。
  
  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 有易简之德,则能成可久可大之功。
  
 [疏]正义曰:“有亲则可久”者,物既和亲,无相残害,故可久也。“有功则可大”者,事业有功,则积渐可大。此二句,论人法乾坤,久而益大。
  
   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天地易简,万物各载其形。圣人不为,群方各遂其业。德业既成,则入於形器,故以贤人目其德业。
  
 [疏]“可久”至“之业”。○正义曰:“可久则贤人之德”者,使物长久,是贤人之德,能养万物,故云“可久则贤人之德”也。“可大则贤人之业”者,功劳既大,则是贤人事业。行天地之道,总天地之功,唯圣人能。然今云贤人者,圣人则隐迹藏用,事在无境。今云“可久”“可大”,则是离无入有,贤人则事在有境。故“可久”“可大”,以贤人目之也。○注“圣人”至“其业”。○正义曰:云:“圣人不为,群方各遂其业”者,圣人显仁藏用,唯见生养之功,不见其何以生养,犹若日月见其照临之力,不知何以照临,是圣人用无为以及天下,是圣人不为也。云“德业既成,则入於形器”者,初行德业未成之时,不见其所为,是在於虚无。若德业既成,复被於物,在於有境,是入於形器也。贤人之分,则见其所为,见其成功始末,皆有德之与业,是所有形器,故以贤人目其德业。然则本其虚无玄象谓之圣,据其成功事业谓之贤也。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天下之理,莫不由於易简而各得顺其分位也。
  
 [疏]“易简”至“得矣”。○正义曰:此则赞明圣人能行天地易简之化,则天下万事之理,并得其宜矣。○注“易简”。○正义曰:若能行说易简静,任物自生,则物得其性矣。故《列子》云:“不生而物自生,不化而物自化。”若不行易简,法令兹章,则物失其性也。《老子》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又庄云:“马翦剔羁绊,所伤多矣。”是天下之理未得也。
  
  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成位至立象也。极易简则能通天下之理,通天下之理,故能成象,并乎天地言其中,则并明天地也。
  
 [疏]正义曰:成位况立象,言圣人极易简之善,则能通天下之理,故能成立卦象於天地之中,言并天地也。

3. 易经系辞上传诗解1乾坤有情大道简易

易经系辞上传  诗解1乾坤有情大道简易 
  
  题文诗: 
  
  情生天地,天地有情,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 
  
  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刚柔相摩,八卦相荡. 
  
  鼓以雷霆,润以风雷.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刚健至神, 
  
  至神自生,生生不息;坤作成物,阴柔自化, 
  
  自化不止,情成万物.乾坤有情,情通万物.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易知有亲,易从有功.有亲可久,贤人之德; 
  
  有功可大,贤人之业.至易至简,天下理得, 
  
  成位其中.至简至易,至易至常,常易不易, 
  
  变易常易.大道至简,至简易知,易知易从, 
  
  易从真知,真知真挚,真挚童心,童心天真, 
  
  至真情至.真情所至,通无化有,出入无间. 
  
  易经·系辞(1)上传 
  
  (一)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2)动静有常,刚柔断矣。(3)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4)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雷。(5)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6)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7)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8) 
  
  注释: 
  
 (1)系辞:系,古字作毄,有系属义。辞,本作辞,即词,有说义。系辞本义是系辞于卦爻之下。案《系辞》:“系辞焉以断吉凶。”“系辞焉以尽其言。”即是其正。此处以“系辞”为名。乃指系在《 周易 》古经后面的文辞,为《十翼》之一。它是《 周易 》的通论:追述易之起源,推论易之作用,兼释卦义以补《彖》、《象》、《说卦》之不足,并言明占筮方法等。《系辞》分章,先儒多有不同:马融、荀爽、姚信等分上篇为十三章,虞翻分为十一章,周氏、 孔颖达 等分为十二章,陆德明分为七章, 李心传 分为十五章,王 申子 分为十六章。今从马融等分法,《系辞》下篇一般分为十二章。
  
 (2)尊:高,贵。天阳气轻清在上,故曰尊。卑:下,贱。又作“埤”,卑,埤通。地阴气浊重在下,故曰卑。定:谓定其方位。以:已。《 国语 .晋语》“吾以除之矣”即其证。陈:列。
  
 (3)动静有常:此指天地自然而言,天运转不已,故曰动;地凝重不移,故曰静。常:规律。天动地静之说,战国时代极为普遍。如《 庄子 .天道篇》:“其动也天,其静也地。”刚柔:刚谓奇画以象阳,柔谓耦画以象阴。断:分,判。
  
 (4)方:先儒多解为方所、道、理、行虫动物类等,然以上诸说似皆不妥。通观此段文意,“方”在此应解作“事”。《象》之《复》“后不省方”句, 王弼 注:“方,事也。”即其证。象:天象,日月星辰。形:地形,山川草木。变化:天时变,故在天为“变”;变,熹平石经作“辩”,由成象到成形辨其化,可备一说。坤化成物,故在地为“化”。见:显现。
  
 (5)刚柔相摩:乾刚坤柔之画相互摩荡而成八卦,即《说卦》所谓乾三阳坤三阴相互作用而生“六子”。摩:旋转。此指切摩。八卦相荡:八卦相互涤荡而运动。荡,又作“荡”。《 释名 》:“荡,荡也。”此有推移之义。鼓,通“郭”。《 风俗通义 .声音篇》:“鼓者,郭也,春分之音也,万物郭皮甲而也,故谓之‘鼓’”。所以鼓有“动”之义。霆:雷之余气。《 谷梁传 》:“云雷者何?霆也。”润,滋。
  
 (6)乾道:即阳道。男:阳性事物,即《说卦》所谓“长男”、“中男”、“少男”。坤道:即阴道。女:阴性事物,即《说卦》所谓“长女”、“中女”、“少女”。
  
 (7)知,先儒多训为“主”、“为”。笔者管见,由《彖》释《乾》称“万物资始”考之,此“知”就应解作“资”,“资”、“知”音近互假耳。作:一本作“化”。笔者以为,由上文“乾资大始”考之,此处“坤作成物”之“作”,当训为“为”,即化生。易:平直,无所难。马其昶云:“易者易直也。光体浑同虚空,普徧群物,故曰易。《 尔雅 》‘平、均、夷、弟,易也’。注云:皆谓易直,此可识易之训也”。案《系辞》:“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故马氏之说极是。简能:简约之能。先儒有谓作“简从”者,上下文“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考之,此解可备为一说。简,简约而不繁。
  
 (8)易简:平易简约。成位乎其中:人得天地之理,位于天地之中。位,居位。
  
  今译: 
  
 天尊贵(于上),地卑贱(于下),乾坤(由此)确定。卑下高上已经陈列,贵贱之位确立。(天地)动静有其常规,(阳)刚(阴)柔即可断定。万事以其类相聚,万物以其群相分,(这样)吉凶便产生了。在天形成象,在地生成形,(因而)变化就显现了,所以刚柔相互切摩,八卦互相推移。以雷霆鼓动,以风雨滋润,日月运行,寒暑交替。乾道成就男性(事物),坤道成就女性(事物)。乾资主(万物)初始,坤化生成万物。乾以平直资主,坤以简约顺从。易,则是易资主;简,则是易顺从。平直资主则有亲附,简易顺从则有功效。有亲附则可长久,有功效则可广大。可长久才是贤人的德性,可广大才是贤人的事业。(因此)易简而天下之理可得,天下之理可得而成位于(天地)之中。

易经系辞上传诗解1乾坤有情大道简易

4. 《周易正义》系辞上传诗解8情通正定至变自神

《  周易正义  》  系辞上传  诗解8情通正定至变自神 
  
  题文诗: 
  
  孔子有曰:易何为者?开物成务,覆天下道, 
  
  如斯而已.至易至情,情通万物,圣人真情, 
  
  真情至正,通天下志,定天下业,断天下疑. 
  
  蓍德法天,至圆而神,神妙无穷,卦德象地, 
  
  至方以知,至知知止.六爻之义,简易工巧. 
  
  圣人以此,修炼其心,退藏于密,吉凶与否, 
  
  与民同患,圣民一情.神以知来,智以藏往, 
  
  情通古今,孰能于此.古之仁圣,聪明睿知, 
  
  神武非杀,威服天下.真情之至,明于天道, 
  
  察于民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 
  
  自齐自戒,洗心内省,神明其德.阖户谓坤. 
  
  辟户谓乾,一阖一辟,谓之曰变,至变非变, 
  
  真情不变;往来不穷,谓之曰通,至通情通; 
  
  见乃谓象,形乃谓器,制用谓法,利用出入, 
  
  民咸用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谓之至神. 
  
  至神自神,自神自生,自生自化,生生不息, 
  
  化化不止,神清性明,性达情畅,真情永恒. 
  
  注魏·王弼等,疏唐·孔颖达 
  
  【原文】
  
 (十一)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③!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  齐  戒,以神明其德夫④。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⑤ 
  
 [疏]正义曰:“天一地二”至“谓之神”,此第十章也。前章论《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卜筮尚其占。此章明卜筮蓍龟所用,能通神知也。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易以极数通神明之德,故明易之道,先举天地之数也。
  
 [疏]“天一”至“地十”。○正义曰:此言天地阴阳自然奇偶之数也。○注“易以极”至“数也”。○正义曰:“易以极数通神明之德”者,谓易之为道,先由穷极其数,乃以通神明之德也。“故明易之道,先举天地之数”者,此章欲明神之德,先由天地之数而成,故云“故明易之道,先举天地之数”也。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冒,覆也。言易通万物之志,成天下之务,其道可以覆冒天下也。
  
 [疏]正义曰:“子曰夫易何为”者,言易之功用,其体何为,是问其功用之意。“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此夫子还自释易之体,用之状言易能开通万物之志,成就天下之务,有覆冒天下之道。斯,此也,易之体用如此而已。
  
  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 ,圆者运而不穷,方者止而有分。言蓍以圆象神,卦以方象知也。唯变所适,无数不周,故曰圆。卦列爻分,各有其体,故曰方也。
  
 [疏]“是故圣人”至“以知”。正义曰:“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者,言易道如此,是故圣人以其易道通达天下之志,极其幽深也。“以定天下之业”者,以此易道定天下之业,由能研几成务,故定天下之业也。“以断天下之疑”者,以此易道决断天下之疑,用其蓍龟占卜,定天下疑危也。“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者,神以知来,是来无方也;知以藏往,是往有常也。物既有常,犹方之有止;数无恒体,犹圆之不穷。故蓍之变通则无穷,神之象也;卦列爻分有定体,知之象也。知可以识前言往行,神可以逆知将来之事,故蓍以圆象神,卦以方象知也。注“圆者”至“方也”。○正义曰:“圆者运而不穷”者,谓团圆之物,运转无穷已,犹阪上走丸也。蓍亦运动不已,故称圆也。言“方者止而有分”者,方谓处所,既有处所,则是止而有分。且物方者,著地则安,其卦既成,更不移动,亦是止而有分,故卦称方也。
  
  六爻之义易以贡 。贡,告也。六爻变易,以告吉凶。
  
 [疏]正义曰:贡,告也。六爻有吉凶之义,变易以告人也。
  
   圣人以此洗心,洗濯万物之心。 
  
 [疏]正义曰:圣人以此易之卜筮,洗荡万物之心。万物有疑则卜之,是荡其疑心;行善得吉,行恶遇凶,是荡其恶心也。
  
   退藏於密。 言其道深微,万物日用而不能知其原,故曰“退藏於密”,犹藏诸用也。
  
 [疏]正义曰:言易道进则荡除万物之心,退则不知其所以然,万物日用而不知,有功用藏於密也。
  
  吉凶与民同患。 表吉凶之象,以同民所忧患之事,故曰“吉凶与民同患也”。
  
 [疏]正义曰:易道以示人吉凶,民则亦忧患其吉凶,是与民同其所忧患也。凶者民之所忧也,上并言吉凶,此独言同患者,凶虽民之所患,吉亦民之所患也。既得其吉,又患其失。故《老子》云“宠辱若惊”也。
  
   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明蓍卦之用,同神知也。蓍定数於始,於卦为来。卦成象於终,於蓍为往。往来之用相成,犹神知也。
  
 [疏]正义曰:此明蓍卦德同神知,知来藏往也。蓍定数於始,於卦为来。卦成象於终,於蓍为往。以蓍望卦,则是知卦象将来之事,故言“神以知来”。以卦望蓍,则是聚於蓍象往去之事,故言“知以藏往”也。
  
   其孰能与此哉!古之聪明叡知神武而不杀者夫! 服万物而不以威形也。
  
 [疏]正义曰:“其孰能与此哉”者,言谁能同此也,盖是古之聪明叡知神武而不杀者夫。易道深远,以吉凶祸福,威服万物。故古之聪明叡知神武之君,谓伏牺等,用此易道,能威服天下,而不用刑杀而畏服之也。
  
   是以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 定吉凶於始也。
  
 [疏]正义曰:“是以明於天之道”者,言圣人能明天道也。“而察於民之故”者,故,事也。易穷变化而察知民之事也。“是兴神物以前民用”者,谓易道兴起神理事物,豫为法象,以示於人,以前民之所用。定吉凶於前,民乃法之所用,故云“以前民用”也。
  
   圣人以此齐戒, 洗心曰齐,防患曰戒。
  
 [疏]正义曰:圣人以“易”道自齐自戒,谓照了吉凶,齐戒其身。洗心曰齐,防患曰戒。
  
  以神明其德夫。是故阖户谓之坤 。坤道包物。
  
 [疏]正义曰:以“神明其德夫”者,言圣人既以易道自齐戒,又以易道神明其已之德化也。“是故阖户谓之坤”者,圣人既用此易道以化天下,此以下又广明易道之大。易从乾坤而来,故更明乾坤也。凡物先藏而后出,故先言坤而后言乾。阖户,谓闭藏。万物若室之闭阖其户,故云“阖户谓之坤”也。
  
   辟户谓之乾。 乾道施生。
  
 [疏]正义曰:辟户,谓吐生万物也;若室之开辟其户,故云“辟户谓之乾”也。
  
  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 兆见曰象 。 
  
 [疏]正义曰:“一阖一辟谓之变”者,开闭相循,阴阳递至,或阳变为阴,或开而更闭,或阴变为阳,或闭而还开,是谓之变也。“往来不穷谓之通”者,须往则变来为往,须来则变往为来,随须改变,不有穷已,恒得通流,是“谓之通”也。“见乃谓之象”者,前往来不穷,据其气也。气渐积聚,露见萌兆,乃谓之象,言物体尚微也。
  
  形乃谓之器。 成形曰器。
  
 [疏]正义曰:体质成器,是谓器物。故曰“形乃谓之器”,言其著也。
  
   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疏]正义曰:“制而用之谓之法”者,言圣人裁制其物而施用之,垂为模范,故云“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者,言圣人以利而用,或出或入,使民咸用之,是圣德微妙,故云“谓之神”。

5. 《易经》系辞下传诗解7乾易坤简情通天人

《  易经  》  系辞  下  传  诗解7乾易坤简情通天人 
  
  题文诗: 
  
  易之兴也,当殷末世,周之盛德.当文王与, 
  
  纣王之事.故辞危惧,危者使平,慢骄使倾. 
  
  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戒慎恐惧,惧以终始, 
  
  其要无咎,谓易之道.乾者有情,天下至健, 
  
  德行恒易,易以知险;坤者有义,天下至顺, 
  
  德行恒简,简以知阻.简易之至,能悦诸心, 
  
  能研诸虑,以定吉凶,以成亹亹,微妙之事. 
  
  乾坤通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 
  
  占事知来.天地设位,圣人成能.情通万物, 
  
  人谋鬼谋,百姓与能.八卦象告,爻彖言情, 
  
  刚柔杂居,吉凶可见.爻象变动,以言利害; 
  
  卦辞情迁,趋吉避凶.如此是故,爱恶相攻, 
  
  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 
  
  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不相得,则必有凶, 
  
  其或害之,蒙悔且吝.将叛者也,其言辞渐; 
  
  中心疑者,其辞枝分;吉人辞寡,躁人辞多; 
  
  诬善之人,其辞游移;失其守者,理屈辞穷. 
  
   【原文】(十一)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王之事邪?①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②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③ 
  
  〔注释〕 
  
 ①文王与纣王之事:指《 周易 》反映的是商纣王把周文王囚禁在羑里这一历史事件。即《彖》释《明夷》所谓“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
  
 ②辞:指《 周易 》卦爻辞。危:危惧。易:平易。倾:覆。
  
 ③其:代词。指卦爻辞。不废:无所遗。要:要旨。
  
  〔译文〕 
  
 《 周易 》成书,大概当在商代末期,周代德业隆盛之时吧?反映的当是文王与纣王的事情吧?所以《 周易 》含有危惧之辞,(其辞)由危惧变得平易,由平易变得倾覆。《 周易 》卦爻辞中所蕴含的道理十分博大,百物皆具备其中而无所遗弃。(卦爻辞中)这种危惧一致贯串《 周易 》的始终。其大要归于无咎。这就是《 周易 》的道理。
  
   【原文】(十二)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①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②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③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④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⑤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⑥将叛者,其辞渐。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⑦ 
  
  〔注释〕 
  
 ①至健:乾纯阳故“至健”。德行恒易:指德行永远是平易近人。即《系辞》所谓“乾以易知”及“易知则有亲”。简:简约。知:犹主、为。
  
 ②说:悦。研:研磨。侯之:先儒多认为衍文。案与前句“能说诸心”对举,思之有两解:一、如先儒所言,“侯之”为衍文;二、“能说诸心”脱“侯之”二字。此二者皆可通。然由下文“定天下”与“成天下”对举思之,当以前者之说于义更胜。亹亹:先儒多释为勉勉;勤勉。此释为微妙(详见《系辞》上十二章注)。
  
 ③云为:云,有。即有所作为。详:善福。圣人成能:指圣人效法天地作《易》,赞天地之化育,即成就天地之功能。人谋:指求谋卿士。谋,图谋,求教。鬼谋:指求谋卜筮。百姓与能:指求谋于庶人。
  
 ④象:卦象。爻彖:爻辞卦辞。情:情感,性情。变动:爻之变动。利:指爻之变动教人趋吉避凶。迁:徙。
  
 ⑤爱恶相攻:指刚柔相摩。爱恶就爻之情而言,阳之情为爱,阴之情为恶。攻,摩。远近相取:或取远应而舍近比,或取近比而舍远应。远,指爻应与不应。近,近比。情伪相感:实情和虚伪相互感应。情,实情,阳为实。伪,虚伪,阴为虚。
  
 ⑥近而不相得:两爻相比阴阳相违背。或害之;阴为害,以阴居阳,以阳居阴,阳皆受害。
  
 ⑦叛:背叛,叛逆。$,通惭,先儒多释为惭愧。枝:树枝。此指像树枝,分枝不一。寡:少。躁, 浮躁 。游:游移不定。屈:卑屈不伸。此节先儒理解多异:有说谈坎、离、艮、震、兑、巽六种人之言(虞翻),有说为爻位当位失位及变化等(姚配中),有说人之辞由情而生,故《易》之辞亦由情而生。似第三者于义为胜。笔者曾指出《 周易 》古经中有相面之内容(如《颐卦》),笔者以为《系辞》中的这段文字,恐亦是战国人谈相的内容。
  
  〔译文〕 
  
     乾,天下它最刚健,其德性永远平易,而主艰险;坤,天下它最柔顺,其德性是永远简约,而主阻难。(易简之理)能娱悦人心,研究其忧虑,判定天下的吉凶,促成天下几微之事。所以知变化而有所作为,吉庆的事有福祥之兆,观卦象可以知道器物制作,筮占可以预知未来。天地设立自己的位置,圣人(效此)而成就天地的功能。人的智谋与(卜筮所现)鬼神的智谋,百姓也能参与谋事。八卦以卦象告知,卦爻辞以实情说明。刚柔(爻画)互相杂居,而吉凶可以显现。通过卦象爻贤变动,告诉人利害之事,卦辞爻辞通过事理的变化转移告诉人趋吉避凶,(爻的变动是以利表达,吉凶随爻实情而变迁),所以爱与恶相互攻击,而吉凶生成。(爻的)远(应)与近(比)相互取舍,而悔吝产生,真情与虚伪相互感应,于是利与害产生。凡《 周易 》所论的情感,(两爻)相近比而不相得则必有凶,或者有伤害,悔恨且有吝难。将要背叛的人,他的言辞惭愧躲闪,心中有疑惑的人,他的言辞枝分不一。吉人的言辞很少。 浮躁 人的言辞很多。诬陷好人的言辞浮游不定。丧失操守的人言辞屈服。 

《易经》系辞下传诗解7乾易坤简情通天人

6. 《周易正义》系辞下诗解7乾易坤简情通天人

《周易正义》  系辞下诗解  7乾易坤简情通天人 
  
  题文诗: 
  
  易之兴也,当殷末世,周之盛德.当文王与, 
  
  纣王之事.故辞危惧,危者使平,慢易使倾. 
  
  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戒慎恐惧,惧以终始, 
  
  其要无咎,谓易之道.乾者有情,天下至健, 
  
  德行恒易,易以知险;坤者有义,天下至顺, 
  
  德行恒简,简以知阻.简易之至,能悦诸心, 
  
  能研诸虑,以定吉凶,以成亹亹,微妙之事. 
  
  乾坤通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 
  
  占事知来.天地设位,圣人成能.情通万物, 
  
  人谋鬼谋,百姓与能.八卦象告,爻彖言情, 
  
  刚柔杂居,吉凶可见.变动通之,以利万物; 
  
  卦辞情迁,趋吉避凶.如此是故,爱恶相攻, 
  
  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 
  
  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不相得,则必有凶, 
  
  其或害之,蒙悔且吝.将叛者也,其言辞渐; 
  
  中心疑者,其辞枝分;吉人辞寡,躁人辞多; 
  
  诬善之人,其辞游移;失其守者,理屈辞穷. 
  
 王弼注,孔颖达疏
  
   【原文】(十一)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王之事邪?①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②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③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 
  
  王弼注: 文王以盛德蒙难而能亨其道,故称文王之德,以明易之道也。是故其辞危。文王与纣之事,危其辞也。  [疏]正义曰:“《易》之兴也”至“易之道也”。此一节明《易》之兴起在纣之末世,故其辞者,忧其倾危也。以当纣世忧畏灭亡,故作《易》辞,多述忧危之事,亦以垂法於后,使保身危惧,避其患难也。周氏云:“谓当纣时,不敢指斥纣恶,故其辞微危而不正也。”今案康伯之注云:“文王与纣之事,危其辞也”。则似周释为得也。案下覆云:“危者使平”,则似危谓忧危,是非既未可明,所以两存其释也。 危者使平,易者使倾 。 王弼注: 易,慢易也。  [疏]正义曰:“危者使平”者,既有倾厄,以蒙大难,文王有天下,是危者使平也。“易者使倾”者,若其慢易,不循易道者,则使之倾覆,若纣为凶恶,以至诛灭也。   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王弼注: 夫文不当而吉凶生,则保其存者亡,不忘亡者存,有其治者乱,不忘危者安,惧以终始,归於无咎,安危之所由,爻象之本体也。  [疏]正义曰:“其道甚大,百物不废”者,言易道功用甚大,百种之物,赖之不有休废也。“惧以终始”者,言恒能忧惧於终始,能於始思终,於终思始也。“其要无咎”者,若能始终皆惧,要会归於无咎也。“此之谓易之道”者,言易之为道,若能终始之惧,则无凶咎,此谓易之所用之道,其大体如此也。
  
  (十二)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①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②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③八卦以象告,爻  彖  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④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⑤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⑥将叛者,其辞渐。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⑦ 
  
   [疏]正义曰:“夫乾天下”至“其辞屈”,此第九章。自此巳下终篇末,总明易道之美,兼明易道爱恶相攻,情伪相感,吉凶悔吝由此而生,人情不等,制辞各异也。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  王弼注: 诸侯,物主有为者也。能说万物之心,能精为者之务。  [疏]正义曰:“德行恒易以知险”者,谓乾之德行,恒易略,不有艰难,以此之故,能知险之所兴。若不有易略,则为险也,故行易以知险也。“德行恒简以知阻”者,言坤之德行,恒为简静,不有烦乱,以此之故,知阻之所兴也。若不简则为阻难,故行简静,以知阻也。大难曰险,乾以刚健,故知其大难;小难曰阻,坤以柔顺,故知其小难。知大难曰险者,案《坎》卦《彖》云:“天险不可升,地险山川丘陵”。言险不云阻,故知险为大难,险既为大,明阻为小也。“能说诸心”者,万物之心,皆患险阻。今以阻险逆告於人,则万物之心,无不喜说,故曰“能说诸心”也。“能研诸侯之虑”者,研,精也。诸侯既有为於万物,育养万物,使令得所,易既能说诸物之心,则能精妙诸侯之虑。谓诸侯以此易之道,思虑诸物,转益精粹,故云“研诸侯之虑”也。  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  王弼注: “夫变化云为”者,行其吉事,则获嘉祥之应;观其象事,则知制器之方;玩其占事,则睹方来之验也。  [疏]正义曰:“定天下之吉凶”者,言易道备载诸物得失,依之则吉,逆之则凶,是易能定天下之吉凶也。“成天下之亹亹”者,亹亹,勉也。天下有所营为,皆勉勉不息。若依此易道,则所为得成,故云“成天下之亹亹”也。“是故变化云为”者,易既备含诸事以是之故,物之或以渐变改,或顿从化易,或口之所云,或身之所为也。“吉事有祥”者,若行吉事则有嘉祥之应也。“象事知器”者,观其所象之事,则知作器物之方也。“占事知来”者,言卜占之事,则知未来之验也。言易之为道,有此诸德也。 天地设位,圣人成能。  王弼注: 圣人乘天地之正,万物各成其能。  [疏]正义曰:“天地设位”者,言圣人乘天地之正,设贵贱之位也。“圣人成能”者,圣人因天地所生之性,各成其能,令皆得所也。 人谋鬼谋,百姓与能。  王弼注: 人谋,况议於众以定失得也;鬼谋,况寄卜筮以考吉凶也。不役思虑,而失得自明;不劳探讨,而吉凶自著。类万物之情,通幽深之故,故百姓与能,乐推而不厌也。  [疏]正义曰:谓圣人欲举事之时,先与人众谋图以定得失,又卜筮於鬼神以考其吉凶,是与鬼为谋也。圣人既先与人谋鬼神谋,不烦思虑与探讨,自然能类万物之情,能通幽深之理,是其能也,则天下百姓,亲与能人,乐推为王也。自此巳上,论易道之大,圣人法之而行。 八卦以象告,  王弼注: 以象告人 。爻彖以情言 。 王弼注: 辞有险易,而各得其情也。  [疏]正义曰:自此巳下,又明卦爻刚柔变动情伪相感之事也。  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 。 变动以利言 , 王弼注: 变而通之,以尽利也。  [疏]正义曰:“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者,刚柔二爻相杂而居,得理则吉,失理则凶,故吉凶可见也。“变动以利言”者,若不变不动,则於物有损有害;今变而动之,使利益於物,是变动以利而言说也。 吉凶以情迁。  王弼注: 吉凶无定,唯人所动。情顺乘理以之吉,情逆违道以蹈凶,故曰“吉凶以情迁”也。  [疏]正义曰:迁,谓迁移。凡得吉者,由情迁移於善也。所得凶者,由情迁於恶也。  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  王弼注: 泯然同顺,何吉何凶?爱恶相攻,然后逆顺者殊,故吉凶生。  [疏]正义曰:若泯然无心,事无得失,何吉凶之有,由有所贪爱,有所憎恶,两相攻击,或爱攻於恶,或恶攻於爱,或两相攻击,事有得失,故吉凶生也。  远近相取而悔吝生,  王弼注: 相取,尢相资也。远近之爻,互相资取,而后有悔吝也。  [疏]正义曰:远谓两卦上下相应之类,近谓比爻共聚,迭相资取,取之不以理,故悔吝生也。 情伪相感而利害生 。 王弼注: 情以感物则得利,伪以感物则致害也。  [疏]正义曰:情,谓实情;伪,谓虚伪。虚实相感,若以情实相感则利生,若以虚伪相感则害生也。  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  王弼注: 近,况比爻也。易之情,刚柔相摩,变动相适者也。近而不相得,必有乖违之患。或有相违而无患者,得其应也;相顺而皆凶者,乖於时也。存事以考之,则义可见矣。  [疏]正义曰:近,谓两爻相近而不相得,以各无外应,则致凶咎;若各有应,虽近不相得,不必皆凶也。  或害之,悔且吝。  王弼注: 夫无对於物而后尽全顺之道,岂可有欲害之者乎?虽能免济,必有悔吝也。或,欲害之辞也。  [疏]正义曰:言若能弘通,不偏对於物,尽竭顺道,物岂害之?今既有心於物,情意二三,其外物则或欲害之,则有凶祸。假令自能免济,犹有悔及吝也。故云“或害之,悔且吝”也。 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疏]正义曰:“将叛者其辞惭”者,此巳下说人情不同,其辞各异。将欲违叛巳者,貌虽相亲,辞不以实,故其辞惭也。“中心疑者其辞枝”者,枝,谓树枝也。中心於事疑惑,则其心不定,其辞分散若闲枝也。“吉人之辞寡”者,以其吉善辞直,故辞寡也。“躁人之辞多”者,以其烦躁,故其辞多也。“诬善之人其辞游”者,游,谓浮游。诬罔善人,其辞虚漫,故言其辞游也。“失其守者其辞屈”者,居不值时,失其所守之志,故其辞屈桡不能申也。凡此辞者,皆论《易经》之中有此六种之辞,谓作《易》之人,述此六人之意,各准望其意而制其辞也。

7. 易经卦辞解释

这句话很简单 意思是 在你家的东南方可能有你的诱惑 你去了以后是毫无收获的 如果真的适应 结婚以后可能不会富裕 一直延续12年 到下一个辰年 ‘无咎 有攸往’
 正解就是这些意思 小说上说的这个我不清楚 关于易经的学问就比较深了,所以您有机会找个老师指导下。自己也多学习点是有好处的

易经卦辞解释

8. 周易全集《说卦传》原文赏析与注解

 说卦传
  【题解】
  《周易·说卦传》全篇九百多字,是先秦易家总结象数应用的精辟遗文,不同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的内容。它不局限于社会人事,旨在揭示宇宙奥秘,紧扣应用实际,囊括象数精微。原本不分章次,宋儒顺其自然段落,分为十一章,无碍乎整体易理,尤便于学者讲述。历来注家甚多,各有其说,见仁见智,丰富了易学文化。如朱熹、孔夫子这样高明的学者,还有“未详其义”之处。可见《说卦》一篇,不同于一般文史哲著作,乃易家专业遗文,欲求弄通,确有难度。
  【原文】
  昔者[1],圣人之作《易》也。幽[2]赞[3]于神[4]明而生蓍[5]。参天两地而倚数[6]。观变[7]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8]爻。和顺于道德而理[9]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10]。
   
  【注释】
  [1]昔者:从前。
  [2]幽:隐。
  [3]赞:助。
  [4]神:心。
  [5]蓍:数。
  [6]倚数:计算数字。
  [7]观变:观察变化。
  [8]生:产生。
  [9]理:调理。
  [10]命:天命。
  【译文】
  从前,圣人作《周易》。虔诚地祈求神明而创制蓍法。是以天数三与地数两为依据而确立阴阳刚柔之数。观察阴阳的变化而设立卦。变动刚柔之画而产生了爻。和顺于道德,而调理事物得其宜。穷研物理而尽物性,以至于通晓天命。
  【解析】
  此节开章明义,先从圣人作易说起。《系辞》曰:“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设卦”很重要,是明吉凶的依据。“大衍数”蓍卦是易学传承的方法,是说圣人创立蓍法是为了辅助人的聪明智慧之用,作为事业的决策和行动的指南。《系辞传》有“大衍之数”一章的传承,说明筮法在易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很重要。《说卦》发端即突出筮法,是紧扣应用实际的体现。
  【原文】
  昔者,圣人之作[11]《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12]。是以[13],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14]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15]仁与义。兼[16]三才[17]而两[18]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19]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20]。
  【注释】
  [11]作:创作。
  [12]理:道理。
  [13]是以:所以。
  [14]立:确立。
  [15]曰:叫,为。
  [16]兼:兼备。
  [17]三才:天、地、人,此指三画。
  [18]两:两相重。
  [19]迭:递,交替。
  [20]章:文采。
  【译文】
  昔日,圣人作《周易》,是用来顺应性命的道理的。所以,确立了天道为阴与阳。确立了地道为柔与刚。确立了人道为仁与义。兼备天、地、人三才之画而使之相重,因此,《周易》六画而成一卦。分“二”、“四”、“上”为阴位,分“初”、“三”、“五”为阳位,六爻之位,更迭使用刚柔,《周易》六位的阴阳刚柔便顺理成章。
  【解析】
  作者再次提到“圣人作易”,既未言明作易的时间,也未言明圣人是何人。一则免去后人争议,再则免使偏离主题,只是紧扣应用实际,传承易学新法,不侈谈易史而节省篇幅。但于“圣人作易”又不厌重复,表明始终不忘“圣人作易”之功。八卦的名义,《说卦传》诠释得最详细,而且紧扣应用的实际。
  【原文】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21],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注释】
  [21]薄:迫近。
  【译文】
  天地确定上下位置,山泽气息相通,雷风相迫而动,水火不相厌恶,八卦相互错杂,成为“六十四卦”。以数推算过去必须顺推,预知未来必须逆测。所以,《周易》是用逆数推算未来的事情。
  【解析】
  “天地定位”者,定“参天两地”之位。“参天”之位者,“三分法”之用也。“两地”之位者,“两分法”之用也。这是紧承前文“参天两地而倚数”展开论述的。“三分法”与“两分法”是从八卦符号系统中“兼三才而两之”的运用。其卦象都是具备“三分法”与“两分法”结合为一体而任人听用的。在应用于“倚数”时,还与数的排列结构相结合。
  【原文】
  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烜[22]之。艮以止之,兑以说[23]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注释】
  [22]烜:干。
  [23]说:通“悦”,喜悦。
  【译文】
  雷鼓动万物,风散布万物,雨滋润万物,日干燥万物。艮终止万物,兑喜悦万物,乾统领万物,坤藏养万物。
  【解析】
  《系辞》提出“归藏法”。所谓“归藏法”,就是“安土敦乎仁,故能爱”。安置在八卦图中央,建中立极,“爱”者阴阳交相入中,是“通乎昼(阳)夜(阴)之道而知”,乃“一阴一阳谓之道”,道即中道,归藏入中,无所方、无定体,故曰“神无方而易无体”。
  【原文】
  帝[24]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25]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万物“出[26]乎震”,震,东方也。“齐[27]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洁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28]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29]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30]也,故曰“说言乎兑”。“战[31]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32]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33]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注释】
  [24]帝:天。
  [25]役:从事。
  [26]出:生。
  [27]齐:整齐。
  [28]南面:面南而坐。
  [29]役:重任。
  [30]说:通“悦”。
  [31]战:交接。
  [32]乎:于。
  [33]终:终结。
  【译文】
  万物生于东方震位,万物生长整齐于巽位,显现于离位,役养于坤位,欣悦于兑位,相接于乾位,劳倦于坎位,成就于艮位。万物生于震,震为东方。整齐于巽,巽为东南方。齐,是说万物整齐。离,光明,万物皆相显现,这是南方之卦。圣人面南而坐,听政于天下,朝光明方向处理政务,大概就取于此义吧。坤为地,万物都致于地的养育之下,所以说“致养于坤”。兑,正秋季节,万物皆喜悦于收获,所以说:“悦言于兑。”“相交接于乾”,乾,西北之卦,说的是阴阳相迫。坎为水,正北方之卦。劳倦之卦,万物劳倦需归而休息,所以说“劳于坎”。艮是东北之卦,万物在此完成它的终结而又有新的开始,所以说“成言乎艮”。
  【解析】
  此章介绍八卦方位的排列次序,从东方开始,用《震卦》顺时针方向排列而成。此八卦方位述义,明显是易家总结秦始皇帝拥有天下的全过程。
  【原文】
  “神”也者,妙[34]万物而为言者也。动万物者,莫[35]疾乎雷。桡[36]万物者,莫疾乎风。燥万物者,莫熯[37]乎火。说[38]万物者,莫说乎泽。润[39]万物者,莫润乎水。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40]乎艮。故水火相逮,雷风不相悖[41],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42]成万物也。
  万物也。
  【注释】
  [34]妙:神妙。
  [35]莫:没有。
  [36]桡:通“挠”,挠乱,不得宁静。
  [37]熯(hàn):干燥。
  [38]说:通“悦”。
  [39]润:滋润。
  [40]盛:成功。
  [41]悖(bèi):违背。
  [42]既:就。
  【译文】
  所谓神,是指奇妙生成万物而言。鼓动万物,没有比雷更急速的。吹散万物,没有比风更迅疾的。干燥万物,没有比火更炎热的。喜悦万物,没有比泽更欣悦的。滋润万物,没有比水更湿润的。终结、开始万物,没有比艮更成功的。所以,水火相互吸引,雷风不相违背,山泽气息相通。然后才能变化,就能生成万物。
  【解析】
  这是对“八卦之神”的由衷称赞,就在于推测万物之妙。《系辞》“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又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这与此章“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的赞颂是完全一致的。
  【原文】
  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43]也。艮,止也。兑,说也。
  【注释】
  [43]丽:依附。
  【译文】
  乾,其性刚健;坤,其性柔顺;震,其性震动;巽,其性渗入;坎,其性陷险;离,其性依附;艮,其性静止;兑,其性喜悦。
  【解析】
  言八卦性情。排列次序按“天地定位”之后,兼“三才而两之”的“地、人、天”之序,是“方以类聚”的应用定位坐标。乾健也,属强健、主动类问题取此。坤顺也,属柔顺、被动类问题取此。震动也,属行动类问题取此。巽入也,属进入类问题取此。坎陷也,属陷害、危险类问题取此。离丽也,属美丽、美术类问题取此。艮止也,属停止、制止类问题取此。说也,属喜悦、快乐类问题取此。得其起点,可以用“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可以“曲尽万物而不遗”。
  【原文】
  乾为[44]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
  【注释】
  [44]为:象。
  【译文】
  乾象马,坤象牛,震象龙,巽象鸡,坎象猪,离象雉,艮象狗,兑象羊。
  【解析】
  此八卦取动物之象。乾为马,马之类看乾宫与乾象。坤为牛,牛之类看《坤卦》与坤象。震为龙,龙之类看震宫与震象。巽为鸡,鸡之类看巽宫与巽象。坎为豕,豕之类看坎宫与坎象。离为雉,雉之类看“离卦”与离象。艮为狗,狗之类看艮宫与艮象。兑为羊,羊之类看兑宫与兑象。
  【原文】
  乾为首[45],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
  【注释】
  [45]首:头。
  【译文】
  乾象头,坤象腹,震象足,巽象股,坎象耳,离象目,艮象手,兑象口。
  【解析】
  此八卦近取诸身之象。乾为首,首看乾宫或《乾卦》。坤为腹,腹看坤宫或《坤卦》。震为足,足看震宫或《震卦》。巽为股,股看巽宫或《巽卦》。坎为耳,耳看坎宫或《坎卦》。离为目,目看离宫或《离卦》。艮为手,手看艮宫或《艮卦》。兑为口,口看兑宫或《兑卦》。
  【原文】
  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46]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注释】
  [46]索:求取。
  【译文】
  乾,象天,故称它为父;坤,象地,故称它为母。震是乾坤相交初次求取一乾阳而成,故为长男。巽是乾坤相交初次求取一坤阴而成,故为长女。坎是乾坤相交再次求得一乾阳而成,故为中男。离是乾坤相交再次求取一坤阴而成,故为中女。艮是乾坤相交第三次求取得一乾阳而成,故为少男。兑是乾坤相交第三次求取得一坤阴而成,故为少女。
  【解析】
  此章说明乾坤生六子,六子代乾坤之理,这属于“三分法”与“两分法”相结合的象数逻辑思维。“索”者,取也。震,索取乾之一爻阳而为长男。坎,索取乾之二爻阳而为中男。艮索取乾之三爻阳而成少男。于是,乾之三阳无也,而三男立焉。巽,索坤之一阴而为长女;离,再索去坤之二阴为中女。兑三索去坤之三阴为少女。于是,坤之三阴无也,而三女成焉。由此可知六子代乾坤之理。后文不言乾坤者,是因为六子代乾坤。自当以乾坤为定位,别有一番妙用。
  【原文】
  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47],为驳马,为木果。
  【注释】
  [47]瘠马:瘦马。
  【译文】
  乾为天,为圆,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冷,为冰冻,为大红色,为良马,为老马,为瘦马,为花马,为木果。
  【解析】
  乾为天,天为乾象的总称。为圜,是环绕一周,有周期性、规律性、轨迹性。天至高、至大、至尊,象国君、象家父;又至珍、至贵,象玉、象金;又象西北寒度,为寒、为冰;为大赤者,赤为红色,指红大之太阳;乾阳刚健,为良马、老马、瘠马、驳马;木果结于树梢,圆而在上,乾圆之象。由此可见,都具备刚柔相济的妙用。
  【原文】
  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为均,为子母牛,为大舆[48],为文,为众,为柄。其于地也为黑。
  【注释】
  [48]舆:车。
  【译文】
  坤为地,为母,为广布,为锅,为吝啬,为十日,为有孕之牛,为大车,为文彩,为民众,为生育之本。对于地,则为黑色。
  【解析】
  坤为地,地为坤象的总称。为生物之源,故为母。布方而柔,故坤为布。釜熟食容物,助人生存,体现地生万物之义。吝啬者,坤静而不施。均者,大地不私载。子母牛者,象生育之累赘。大舆者,象大地之载物。文者,坤纯阴柔而不武。众者,土生万物,自然繁多。柄者,载器施用。黑者,极阴之色。乾天为白,坤夜为黑。
  【原文】
  震为雷,为龙,为玄黄,为旉[49],为大涂,为长子,为决躁,为苍箪竹,为萑苇。其于马也,为善鸣,为馵[50]足,为作足,为的颡[51]。其于稼也,为反生。其究为健,为蕃鲜。
  【注释】
  [49]旉(fū):花。
  [50]馵(zhù):后左脚白色的马。
  [51]的颡(sǎng):白额之马。
  【译文】
  震为雷,为龙,为青黄杂色,为花,为大路,为长子,为决然躁动,为青色竹子。就马而言,为善于嘶鸣,为后左蹄有白毛,为四足皆动,为马额头有白斑。就庄稼而言,为戴甲而反生。其极为刚健,为草木蕃育鲜明。
  【解析】
  震为雷,雷为《震卦》的总称。震动,故为龙,龙善动变。玄黄者,天玄地黄相混合之色。旉为花之总象。大涂为大路。震索乾之一阳为长子。震动故决躁。古用爆竹,故以震为竹。
  【原文】
  巽为木,为风,为长女,为绳直,为工,为白,为长,为高,为进退,为不果,为臭[52]。其于人也,为寡发,为广颡,为多白眼,为近利市三倍。其究为躁卦。
  【注释】
  [52]臭:气味。
  【译文】
  巽为木,为风,为长女,为绳直,为工匠,为白色,为长远,为高,为进退,为不果敢决断,为气味。就人而言,为头发稀少,额头宽阔,为眼白多,为从市中获得近三倍之利。其极为《躁卦》。
  【解析】
  巽为木,排在首位。风排次位,却以风为《巽卦》的总称。巽为木者,初爻阴静象树根,二三阳爻象树干,或象草,风吹草动,草动知风。巽一索坤而得女,故为长女。巽草搓绳,绳以为工。巽风无色,故曰白。巽木、巽绳皆为长,巽木直立则为高。巽为呼吸则见进退,风以散之为不果,臭者气体之觉。白眼,皆为象形。近市利三倍者,居震离之间。《巽卦》正处于后天八卦图离震之中,故为近利市三倍。其极为《躁卦》,巽全变为震。
  【原文】
  坎为水,为沟渎,为隐伏,为矫輮,为弓轮。其于人也,为加忧,为心病,为耳痛,为血卦,为赤。其于马也,为美脊,为亟心,为下首,为薄蹄,为曳[53]。其舆也,为多眚,为通,为月,为盗。其于木也,为坚多心。
  【注释】
  [53]曳:拖曳。
  【译文】
  坎为水,为沟渠,为隐伏,为矫曲而揉直,为矢弓车轮。就人而言,为忧虑加重,为心痛,为耳痛,为血卦,为红。就马而言,为脊背美丽,为敏捷,为低头,为蹄子薄,为拖曳。就车而言,为多灾难,为通达,为月,为盗寇。就木而言,为坚硬而多木心。
  【解析】
  坎为水,水代表《坎卦》的总称。沟渎者,地下之污水,下陷而流。隐伏者,两阴掩一阳而不见。矫輮者,直而使曲为矫,曲而使直曰輮,有意强使而后成。弓轮者,亦曲之谋为。加忧者,二阴侵阳也。心病者,中心阴逼也。耳痛者,坎象耳也。血卦者,血为液类坎水也。赤者血之色,象坎水之血色也。马之美脊,象坎一阳之象。亟心者,亦似坎象之轴心。下首者,坎水主下降也。柔在下为薄蹄,坎水下流象曳也。舆也,为多眚,坎为舆则多灾也。坎中爻通贯为通。坎阴中阳象夜中月光也。为盗者,暗中活动也。木坚多心者,象坎中阴阳之爻也。共计二十象,全部是对坎象的引申与发挥。
  【原文】
  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甲胄,为戈兵。其于人也,为大腹,为乾卦。为鳖,为蟹,为蠃,为蚌,为龟。其于木也,为科上槁[54]。
  【注释】
  [54]槁:枯槁。
  【译文】
  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甲盔,为兵器。就人而言,为大腹,为干燥之卦。为鳖,为蟹,为螺,为蚌,为龟。就木而言,为木中已空而枯槁。
  【解析】
  离为火,外实中虚。象太阳,为电。离再索为女,故谓之中女。离外坚刚,象甲胄。两个强者挟逼一个弱者,象戈兵。中间空虚,象大腹。离为火,故为《乾卦》。外阳爻为刚,象外壳坚硬之鳖、蟹、蠃、蚌、龟等水中之物。科上槁即树上干枯了的枯木,民间称之为干柴。
  【原文】
  艮为山,为径路,为小石,为门阙,为果蓏,为阍寺,为指,为狗,为鼠,为黔喙[55]之属。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注释】
  [55]喙(huì):嘴,特指鸟兽的嘴。
  【译文】
  艮为山,为山间小路,为小石,为门台,为瓜果,为阍人寺人,为手指,为狗,为鼠,为黑色食肉兽。就木而言,为坚硬而多枝节。
  【解析】
  艮为山,地上突出者象山。与大涂相反,故为径路。艮为小石,艮三索乾刚而为小,艮象为门阙,象阍寺。艮一阳在地上,象果蓏。艮象举手指物,故为指。狗守门,阻止来人,功能在鼻,皆艮象也。艮为山,象鼠齿尖坏物,与黔啄尖嘴之类。于木则艮象坚多节。
  【原文】
  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为毁折,为附决。其于地也,为刚卤[56]。为妾,为羊。
  【注释】
  [56]刚卤:坚硬而含碱。
  【译文】
  兑为泽,为少女,为巫师,为口舌,为折毁,为附着决断。就地而言,为坚硬而含碱。为小妾,为羊。
  【解析】
  兑为泽,泽为《兑卦》的代称。泽为水停聚之处,如湖泽。兑三索而得女,故称为少女。巫通幽冥,其业在口,是非相争也在口,故为口舌。兑为正秋,秋金杀伐之气为毁折,秋实成熟,瓜熟蒂落,故为附决。刚卤之地,草木不生。对此,《说文解字》中强调:“卤,西方咸地。”兑为少女,妾为小老婆。羊善鸣而有角,象《兑卦》。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