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啊?

2024-05-15

1. 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啊?

昨天在虎扑看了个关于道教佛教的帖子,今天翻出早看过的一篇文章给众jr讨论,这个问题不妨我们从《西游记》来看,玉帝代表道教,如来代表佛教。
看了一下网上对这个话题也是众说纷芸,大多有两种说法,第一说玉帝权利大,如来本事大;第二说这种问题类似于关公战秦琼,是个无厘头的话题。

大多这种神话的依据来源于《西游记》或《封神榜》,这两本书谁是正宗不好说,我就依据《西游记》探讨下这个问题。
玉帝和如来谁大并不是像关公战秦琼那样没有可比性的,两个人见过面喝过茶,看过美女赏过花,怎么会没有可比性呢。
我们可以先讲下玉帝、如来和太上老君这三方的势力,来分析当时的环境。
太上老君是开天辟地的始祖,《西游记》中年纪最大的应该就是他了。也是道教的创始人之一,道教是当时九天十地四大洲尊崇的第一大教,他并不是玉帝的臣子,他和玉帝的关系应该类似于欧洲中世纪教皇与国王的关系。玉帝住在九天之上的灵霄宝殿,他住在三十三重天外,应该说他的地位比玉帝要高,大家注意把太上老君和太白金星分开,我小时候经常搞混,以为太上老君只是玉帝的一个臣子。太上老君的本事如何不可知,但是他有很多法宝,排第一的是芭蕉扇,第二是金刚圈。芭蕉扇大家都知道,重点讲下金刚圈,金刚圈是个很厉害的东西,就是青牛精用得那个,套走了孙悟空的金箍棒和天庭诸将武器的,也就是说金刚圈在手,打遍天庭无敌手,太上老君说自己过函谷关的时候全靠这个金刚圈“化胡成佛”的,青牛精说这个世上只有一样东西能制服他,没错,就是芭蕉扇。他的火炉也炼出过很多厉害的武器,比如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猪八戒的九尺钉耙,都是出自他的火炉。他还会炼丹,吃了可以延年益寿,百毒不侵。总而言之,太上老君绝对是个全能型的超级人物。

如来是佛教的教主,住在西牛贺洲,他的本事中国人都知道,不多说。佛教在他手中兴盛到了极点,光成佛的就有三千,菩萨使者揭谛伽蓝就更是不计其数,但如来远远不满足,他的野心是与道教抗礼,超越道教,甚至代替道教主宰天下。关于如来,讲一段他的往事:天地初来,有一灵物是凤凰,凤凰生有二物,一个是孔雀,一个是大鹏。如来在一座山上将要修成金身之时,遇上最后一劫,被孔雀吃下肚子,如来在孔雀肚子中修成了金身,破开孔雀的肚子成佛。事后要杀孔雀时被诸佛拦住,最后尊孔雀为母。这是在《西游记》中如来自己口述的。你看他要杀孔雀时哪有一点慈悲为怀的样子,要不是诸佛拦着,如来一成佛就杀生了。
玉帝是诸神之首,九天十地四大洲的管理者,是天地至尊,有七十二亿余岁,修了一千七百五十劫才有天地之尊。据我看,玉帝精通帝王之道,深藏不露,孙悟空的一系列动作都在他算计之内,可以说,孙悟空大闹天宫,请如来护驾,西天取经,佛教扩大势力都是玉帝一手精心策划的。我们都知道一个精通帝王之术的皇帝绝不会让天下的一股势力独自壮大,他势必会扶持另一股势力或多股势力与之对抗。而佛教就是玉帝扶持起来对抗道教的。
孙悟空虽然只是以上*河蟹*中间的小人物,是他们对抗中浮在水面上的小人物,但好歹是《西游记》的主角,不得不讲,我们也可以从他身上看到这场惊心动魄,不见硝烟的战争。孙悟空出生就没爹没娘,拼着生命危险坐上猴王的位置没潇洒两天就雄心壮志地去寻求长生之道了,踏万里浪,走千里路,终于找到世外高人,学得七十二变和筋斗云,出师后大闹龙宫,勾销生死薄倒也惊天地,泣鬼神。后被招安做了弼马温,嫌官小反下界自封“齐天大圣”,后又被招安,承认其“齐天大圣”的封号。给他在蟠桃园边修了座齐天大圣府,后来又派他管桃园。他又不安分偷吃蟠桃,偷喝御酒,偷吃了几颗太上老君的丹药,随后就是所谓的“闹天宫”,我实在不愿意说是大闹,孙悟空在凌霄宝殿门口被三十六雷将围住,三十六员雷将不能近身,然后玉帝说:“请如来护驾。”如来过来,啪,一耳光就囚禁了他五百年。连凌霄宝殿的门都没进,很多电视电影是玉帝躲在桌子下伸长脖子大叫:“请如来佛祖速来救驾。”都是自己改编的,实际情况应该是玉帝冷冷地看着门口的打斗,望望旁边跃跃欲上的神将,冷笑一声:“请如来护驾。”

然后详尽说下这次事件,正史上称“安天大会”,野史上称“大闹天宫”。
事情应该从孙悟空第一次被招安开始说起,玉帝给他安排的职位是“弼马温”,也就是马房总管,玉帝已经很给面子了,孙悟空资历,功劳什么都没有,闯了那么大的祸,玉帝不杀他都很好了。刚好也只有这一个空位。孙悟空高高兴兴地去上任,过几天又嫌自己的官职太小,反下界继续当猴王。这个时候我想玉帝就已经在考虑着扶持佛教对抗道教了,正好有孙悟空可以试试如来,是否能为自己所用。于是装模作样的派人打了几次,随后第二次招安,封了齐天大圣,在蟠桃园边修起一座齐天大圣府,把一只猴子安排住在桃子园旁边,这样的安排你是不是能发现什么,好,就算玉帝的意思还不够明白,孙悟空天天东逛逛,西走走,倒也清闲,没出什么事。玉帝生怕不出事的又做了一个惊天地的安排,派孙悟空去看管蟠桃园!让只猴子去看管桃园,要是你还看不出玉帝是什么意思,那我也无话可说,你不要看下去了。然后孙悟空就偷吃蟠桃,偷喝御酒,偷吃丹药,二郎神擒拿孙悟空,火炉里炼出了火眼金睛的孙悟空,然后孙悟空一路打到凌霄宝殿,门口有一大将对孙悟空说:“泼猴休想从我这过去一步。”然后率领三十六员雷将围住了孙悟空。玉帝说:“请如来护驾。”注意“护驾”二字,什么意思大家看过古装片的都懂。其实我一直想,玉帝有那么多人能擒住孙悟空都不用,或许就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如来的,看看如来的本事,顺便试试如来,真是高明,让我叹服不已。如来过来了,对孙悟空说,你闹什么闹呀?孙悟空说,我要当玉帝,凭啥总是他当。如来说,他度过了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又啥本事,还想取代他。(潜台词:呀的,老子都不敢想取代他,你小子算什么)孙悟空说,我会七十二变和筋斗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真是晕死,孙悟空还真不是一般的幼稚,这么点本事也敢拿出来在如来面前现,还出口就把自己的绝招都说了,难怪如来能一招制敌。如来说,我们打个赌好不好,要是能跳出我的手掌,我就让你做玉帝,要是跳不出去你就老老实实的回家种田去。很多人认为如来比玉帝大就是因为这句话,认为如来能随意更换玉帝的人选,然而事实告诉我们,他就是个骗子,还不打草稿。孙悟空肯定高兴坏了,自己能不能逃脱都是个问题,要是赢了,自己不一定能做玉帝,但输了,他也能放我走。于是问,你说话算不算数?如来说,哥是佛教至尊,还能骗你吗。后来大家都知道了。如来把孙悟空当猴子耍了。事成之后,如来并没有觉得什么,转身就走,这是天蓬出来笑着说,如来慢走,玉帝驾到了。玉帝来到如来面前说,多亏了你的大法收服了妖精,希望如来停留一天,请诸神办桌酒席感谢。(原文:)如来不敢违悖,即合掌谢到:“老僧承大天尊宣命而来,有何法力,还是天尊与众神洪福,敢劳致谢。”看到这句话,有种很熟悉的感觉有木有?外出征战的将领得胜回朝,皇帝说,多亏将军厉害啊,打赢了敌军,辛苦啦,我要犒赏将军和三军。将军说,托陛下洪福,和军士拼命杀敌,我何功之有。你还敢说如来比玉帝大?
后来的取经路上,取经团队每每有危险,玉帝都会派人相助。而道教虽然没有公开阻拦,却派了青牛精拿着太上老君的金刚圈拦路,如来用了十八座金山才买过了那一关。
道教和佛教哪个厉害,现在众jr有数了吗?

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啊?

2. 道教里面有对佛祖的说明吗 道教是否认为作仙和作佛是一回事?

道家的神仙和佛教的佛菩萨有什么区别 
 
道家的神仙和佛教的佛菩萨有什么区别?
 
 
 
 
首先必须明确,大罗金仙不落轮回——道教的仙道并非佛教的天人道。要想知道道家修行能否超脱三界六道,首先,我们要确认一点:什么是仙?一些顽愚的佛教徒为了标榜佛教的高明,经常自说自话,比如“道家的果位最高是也只是仙,不能脱离生死轮回”这种话他们说得很是顺口,然而说这话的人显然并不理解“仙”的概念,只是像他们顽愚的前辈一样,将中国所说的仙,与古印度的外道修行人或婆罗门教观念里的诸天混淆起来。 
 
一 仙不等于古印度外道,这点基本上是可以肯定的。古印度的外道修士虽然长寿且有一些神通,但是却并非如仙家这样超然物外,依然有生死,甚至会繁衍小孩(见《杂譬喻经》相关章节),显然这比不上仙家境界,而且这些外道修士大多所求的不过死后生天——注意,死后生天是弃人身而得天身,依靠的是业力福报,而修道成仙乃是自力成就,两者天差地别。古代翻译佛经的人为了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将外道修士翻译为“仙人”,却不想误导了大批不知变通读死书的愚人,将道家仙人与印度修士混淆在一起,实在可叹。 
 
二 仙不等于印度诸天。道家说五道轮回,大略等同佛家六道:神道(天与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神道本身,是五道之一环,诸如地祗鬼神,大多有职司所在,受天律束缚,虽有威福,有罪则贬,其情形与佛家所说天人、阿修罗的处境一样。然而,所谓仙家,不论是先天后天的尊神仙真,要么是大道化身,要么是得道真人,早已达到庄子所说逍遥游的境地,不受外在的限制,更不用说业力了。因此,更与神道无关。道教咒语,役使神道乃是常事,却并不敢烦劳仙人,也正是这个道理。虽然有些愚痴的僧人胡说什么“仙家终落空亡”,此语释迦牟尼也不曾说过,显然是一句妄言。若仙为业力所拘而不得超脱三界,仙道亦不足贵也! 
 
三 为什么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仙人不能脱离生死轮回?其实,原因在于道家仙真神圣给予人们的形象,比如朝元图里所描绘的诸天神道与大罗仙真云集朝礼玉帝的情形,就使人们片面地以为道家仙真之间仍然有人间的阶级,大罗圣境就是天上的朝廷,然后很自然地把佛教关于帝释天的见解直接嫁接到道教的大罗天三清境上。其实,错了!首先,玉皇天尊不是帝释天,《高上玉皇经》中明确地写道玉皇大帝本是净乐国太子,因为怜悯众生,出家修道,先证仙道,再证金仙(也就是佛家四圣果中的佛果),号清静自然觉王如来,最后才修至玉皇果位。如果说佛家的佛果是早已超脱六道的,那么玉皇自然也已经超脱六道。事实上,玉皇也并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一个神灵的领袖与三界的主宰,而是依据大道运行而燮理这个世界的大圣者。最重要的是,无论玉皇,还是大多数现帝君相、神王相、天将相、宰官相、天人相乃至神道相的道家仙真,都早已经超脱轮回,他们这样出现在人前乃是为了更好地接引救度世间有情众生,而显化的表象,就像观世音的男身女相是一个道理。所以,道家的大罗金仙早已不落轮回,事实上,修到地仙果位以上就可以说与阿罗汉一般,没有堕落轮回之虞。 佛教之六道说并不见於古印度佛教经典之中。 而汉地佛教在道教五道说基础上萌生六道,恐怕是为了自抬身价,要标榜佛道的果位境界要比道教的仙道神道要高出一等。后世人等不加思索,人云亦云,甚至连道教中人也跟着唱和。导致一句妄语流传千古,真乃一人妄语,万人妄行也!呜呼!哀哉!
 
后世的道经里总在提魔,玉皇经:"若诸魔道,一切诸魔或有能闻是此香者安处天宫斗战之苦 各得休息."可见魔也是存于天界的净天地神咒:"按行五岳 八海知闻 魔王束首 侍卫我轩 雷祖宝诰:"以清净心而宏大愿 一智慧而伏诸魔."灵官咒:"仰启神威豁落将,都天纠察大灵官。火车三五大雷公,受命三清降鬼崇。手执金鞭巡世界,身披金甲显威灵。绿靴风带护身形,双目火睛耀天地。顷刻三天朝上帝,须臾九地救生灵。银牙凤嘴将三千,虎首貔貅兵百万。走火行风前后卫,穿山破石捉妖精。祈晴祷雨济世问,附体圆光通事意。治病驱邪如电闪,收瘟摄毒义群魔。飞腾云雾遍虚空,号令雷霆轰霹雳。三界大魔皆拱手,十方外道悉皈依。我今启请望来临,大赐雷威加拥护。 "等道教经文中多次提到魔,后世的道教也形成了六道之说,从玉皇经:"微妙解脱,自然之香,是香芬馥,周遍诸天,极妙乐土,及诸大地,一切福处,六道一切众生,闻是香者,普蒙开度。所谓天道、人道、魔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若诸天道,一切天人,或有能闻是此香者,五衰四相,永得消除,转增天福。若诸人道,王臣兆庶,或有能闻是此香者,即得人天,长寿之乐。身或灭度,乃得脱壳尸解之道。若诸魔道,一切诸魔,或有能闻是此香者,安处天宫,斗战之苦,各得休息。若诸地狱道,一切罪魂,或有能闻是此香者,离地狱苦,得净土乐。若诸饿鬼道,一切饿鬼等,或有能闻是此香者,即得饱满,无饥渴恼。若诸畜生道,一切畜生,或有能闻是此香者,脱畜生苦,得智慧乐。"可见.玉皇经成书较晚但可见道教已形成本土特色的六道.早期的道教是没有成魔之说但有凶神恶刹之说,凶神恶刹被后世称之为魔(恶刹是从佛教传来的)翻译的问题.
 
佛教之"仙"与道教之"仙"的区别:
 
佛教的“仙”与道教的“仙”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佛教的“仙”其实是指修行的人,主要是指佛教之前印度各种派别的修行者。而道教的“仙”,其实是修行之后所得到的果位,是指成道的天仙、神仙等。道教的“仙”真实含义,其实与佛教的佛、菩萨、罗汉相对应,但是佛教的果位分得更细、更科学。读佛教和道教的典要弄懂这两个概念,更不要因此认为佛教的果位就比道教高,同样的,道教的“龙”与佛教的“龙”也是不同的两个概念,道教的“龙”是最高级别的神兽,而原始佛教特别是古代印度的“龙”,其实就是“蛇”,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的“龙”才开始中国化,我们中国人才把佛教的“龙”变成中国的“龙”。总之,佛教和道教的许多概念,虽然文字相同,其实含义完全不同,这是我等修行之人务必搞清楚的,不能人云亦云,以免自误误人。请大德指教。 
 
佛教的仙人,指的是外道苦修的人,包括婆罗门教,耆那教的修行者,而这些修行者未必都是以长寿为主要特征,相反,他们大多是以苦行和博学闻名.
至于龙,就不提了,像郭沫若把phoneix定位成凤凰的事迹,实际是个大笑话.说句老实话,依据这种翻译逻辑,我们可以称呼火鸡为鸾鸟了.
 
至于道教的仙人果位的问题,应该看看太平经,一般道教宗教方面的仙人地位分级,都不出太平经的范围.
道教仙人的境界,地位,有以境界分的,比如太清九仙,上清九真,玉清九圣.
有以官位分的,比如太上,帝君,神王,仙王,真人道士等等
有以修行层次分的,比如天地人鬼水仙
有以修行方法分的,比如洞房,黄庭,消魔,等等.
 
 
这个确实是翻译的问题,
比如佛教的“性”和中国的“性”
佛教的“天”和中国的“天”
佛教的“仙”和中国的“仙”
佛教的“道”和中国的“道”
佛教的“龙”和中国的“龙”
等等都不是一个含义。
 
但是很多佛教徒却分不清,
混淆在一起,进而贬低中华文化,
这是非常可惜的。

3. 菩提祖师是佛教的,还是道教的?

菩提祖师不是佛家也不是是道家,菩提祖师是儒教、释教、道教三个教派的融合。《西游记》中菩提祖师,佛道合一的名字,道家的气质打扮,儒家的行事思想,为一个精通道教、佛教及诸子百家的高人形象。亦是重合了当时三教合一的思潮。“灵台方寸”与“斜月三星”都寄托了作者三教合一的思想。

扩展资料:
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佛陀),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罗卫国的释迦族人,他存在于西元前第一个千年的中期。此时商品贸易的繁荣促使了刹帝利阶层的崛起,构成阻碍的传统婆罗门教权威地位被削弱,思想界活跃着包括佛教在内的沙门思潮。
释迦牟尼的生平,没有引起早期三藏编者的重视,他们只是尽量详细记录导师的言词;更详尽的叙述和更传奇的故事在后来才被精心编造出来。关于佛陀的形象,相对可靠的是一个基本轮廓。
他成长于富裕的环境,娶妻生子后,大概29岁时出家;所学的禅定和苦行都无法解决问题;约35岁时得到佛陀的自觉。余生的岁月,他的足迹遍布恒河流域,向各阶层说法教化。他对外道思想所做的扬弃,纠正了时代文明的某些偏失,也维护了刹帝利的阶级利益,使他被尊称为释迦族的圣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菩提祖师

菩提祖师是佛教的,还是道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