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坪的简介

2024-05-15

1. 杨树坪的简介

杨树坪,男,1982年毕业于长沙铁道学院(现中南大学),高级工程师。广东省房地产商会会长,广州房地产学会副会长,广州市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广州大学名誉教授,中南大学兼职教授,广州市维护会治安基金会名誉会长,广州市工商联合会会长。1978年至1982年在长沙铁道学院学习,1982年至1995年在广州铁路局工程总公司先后任见习生、助理工程师、副经理、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1995年创立广州粤泰集团有限公司。曾任广州市协委员,广州东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历任广州粤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兼总裁。现任广州城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江门市东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广州东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第四届、第五届董事会董事长。

杨树坪的简介

2. 杨树坪的介绍

杨树坪,1959年出生,广东广州人。毕业于长沙铁道学院(现中南大学)铁道工程系 。1995年与人合作开发广州“晓港湾”地产项目,挖到第一桶金,其后在广州老城区改造中成功开发出“荔港南湾”等明星楼盘,获利不菲。现任广州城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高级工程师。广东省房地产商会会长,广州房地产学会副会长,广州市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广州大学名誉教授,中南大学兼职教授,广州市维护会治安基金会名誉会长,广州市工商联合会常委。

3. 杨树坪的创业历程

 一件圆领的灰色套头衫、一条同一色系的长裤。这样一种打扮,可以用舒适和休闲来形容,却很难让人与老板的派头联系起来。然而,这恰恰是广州房地产十强企业之一—城启集团董事局主席杨树坪。去年,城启集团在房地产方面的总销售收入超过了30亿元,杨树坪也正正是一个亿元级的老板。“老板是一个很低调的人,平时上班,打扮都很随意,几乎不会西装革履,也没有保镖前呼后拥,而且,老板脾气很好,很少有老板骂人的场合出现在城启。”这几乎是城启员工对杨树坪的一致性印象。而关于这一点,记者从走进他办公室的第一秒也可以感觉到。虽然他也拥有一张硕大的大班台,但他没有选择坐在这里,隔着大大的桌子接受记者“远”距离的采访,而是主动地和记者一一握手,然后选择在办公室内的一张小型会议桌旁坐下,“近”距离地和记者聊天。为了减少对采访气氛的打扰,他还主动地将手机调到震动。四十多岁的杨树坪平时经常笑眯眯的缘故,无论是谈到顺境还是逆境,他都基本上保持微笑的状态。然而他的手却略微带点粗糙,礼节性然而用充满力量感的握手让记者发觉了这一点:这应该是一个实干型的老板。阳光透过落地玻璃窗射到他背后,给他勾勒出一个金色的剪影,在采访过程接近两个小时的大多数时间内,杨树坪都没有选择靠在椅子上说话,基本保持一种微微前倾的状态,让人感觉到谦逊,也让人不自觉地感觉到:他应该是一个进攻型的老板。当然,杨树坪还是一个重感情的人。他毕业于长沙铁道学院,而现在,该校在广州的同学会就设在城启大厦,杨树坪说:“我有地方”。杨树坪很少在公开场合亮相,最近一次在公开场合亮相已经是去年1月6日在广州房地产峰会上,在市民心目中,他是一个迷一样的人物,在记者心目中,他也是一个很带点传奇色彩的人物—一个当年铁路部门的总工级技术人才,从管理股开始,10年内,白手兴家,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发展到今天的广州地产十强。土地、资金、人才、管理、制度,杨树坪领导着他的城启集团,闯过了五个大关,因此我们的谈话,也就从“过五关”开始。 记者(下简称“记”):土地是房地产企业发展的根本之一,在我们的印象当中,城启的项目几乎都集中在老城区内,为什么会这样?是不是城启特别偏爱老城区呢?杨树坪(下简称“杨”):在城启的眼里,老城区项目的风险是比较低的。老城区的土地本身就非常有限,加上目前在东山、越秀、荔湾等地已经几乎没有新的土地批出,而且,老城区交通、配套方便,教育资源也比较好,很多人都愿意在老城区买楼,这就必然决定了老城区项目将存在稀缺性,因此,老城区的项目即使利润不高,但相对安全,周边某些新兴区域的风险会比较大一些。我们的翅膀还没有完全长硬(笑),因此不想担当太多的风险。记:2002年底,城启以3.05亿元投得广船机械厂地块,这在当时而言是一个天价,用如此的巨资投入一个新项目,其中是否也包括对老城区比较偏好的原因?杨:当时以3亿多的代价拿下这块地,其实还有很多综合性的考虑。当然,这样的价钱在当时应该算是很高的,因为不少业界朋友都给我们算过账,我们的房子带装修起码要卖6000多元/平方米以上才能够挣钱,这在当时是很难想象的,说真心话,在拿到土地的第二天,我心里面也曾有过一丝的后悔;不过,后来随着土地价格的上涨,我们就开始乐了,去年我们的天鹅湾一推出市场,基本上就是7000多元/平方米的价钱,我敢说,同样这块地,如果放在今天拍卖,估计绝对是另外一个更高的价钱。这也说明一个问题,其实老城区的土地买少见少,因此老城区项目真的很有潜力。特别是宏观调控以后,未来两年内广州的地价还将上涨。记:近年来,城启集团盘活了不少烂尾项目,对于不少发展商而言,烂尾楼项目有很多不可见的风险,为什么城启会乐此不疲呢?杨:我们盘活的烂尾楼项目基本上都集中在老城区内,其实,大多数烂尾楼的先天素质都不错,而且,城启也只是接手价钱合适、财务明晰的项目,因此,烂尾楼项目的风险其实并不高,当然,会比较麻烦———虽然是一个单体小项目,但工作量和需要的人手不会少于一个大盘,不过,在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工资在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较低,因此城启接手了不少素质不错的项目。 记:从2003年开始,国家就开始了宏观调控,据我们所知,大多数企业都在勒紧裤头带过着“找钱”的紧日子,城启的日子过得怎么样?杨: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房地产行业还很依赖于银行的贷款,老实说,宏观调控,国内绝大多数发展商的日子都不好过。不过广州的情形好很多,因为广州的房地产行业管理已经很规范,甚至比香港还严,再难的关之前我们也已经走过去了。并且,去年城启买壳上市后运行顺利。我们认为,要靠企业本身的资本积累的话,企业很难迅速做大做强,而上市是一个比较便捷的途径。当然,上市以后,你会面临较多的监管,花钱可能不如独资时那么随心所欲,对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也更高,但未来企业未来的发展,这是值得的。记:从经验看,买壳上市要找到一个好的壳并不容易,为什么您还要选择买壳上市呢?杨:选择资本运营是必须立足于长远的。我们选择买“东华”这个壳上市,因为它的资产虽然不多,但没有隐性负债,比较干净,虽然价钱不低,但素质较好。比如说,如果我们能在明年具备增发条件,就能够获得大约10亿元的资金,借助着10亿元,还能够在银行获得10亿元的贷款,一下子多了20个亿的开发资金,企业的发展路子就更宽了。如果我们经营状况好,还能够不断地增发,这样,企业就获得了几何速度的发展。记:中国目前已经有过千家上市公司了,很多股票的增发也不像企业想得那样火热,如何让消费者相信你?杨:好的业绩和好的分红。买壳只是第一步,买完壳之后,还要舍得投入,才会有产出,目前,我们已经通过资产置换的方式,将城启在北京的项目置换到上市公司去了,未来,我们还要用3-5年的时间,把城启的优质资产全部置换到上市公司去,通过这样的方式,上市公司就能够获得良好的经营业绩,就目前证监会的标准来看,要连续3年的平均利润达到10%以上的企业才能够增发,这样的企业相信不是特别多。在国外或者是香港,这么多蓝筹股都有那么多的捧场客,就是有业绩的支撑。 记:对于企业而言,人才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我们看来,城启是挺敢于破格用人才的,您自己这样认为吗?杨:这不存在什么“破格”的问题。关于用人方面,民营企业就有这样一个优势,只要是个人才,就可以上,当然,这对老板的眼光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记:我们举个例子吧。对城启现任销售中心总经理梁志鹏的任用,因为他的年轻,当年就曾经有很多争议,您为什么还是决定用他?杨:说真的,梁志鹏确实比较年轻,在城启的资历也不长,因此当年确实有不少反对的声音,但是他有朝气,有上进心,做事也有自己比较独到的看法,而且,他的能力也有业绩支撑,当年他管的荔港南湾,不但楼价一直在涨,而且卖得很好,因此,我在反复权衡以后,还是决定用他。有时候,作为一个老板,看中了的人就要用,不能够顾及太多。记:那是否说明您偏爱年轻有为的人才呢?杨:那不一定,不同方面的负责人,应该有不同的标准,像做销售的,需要一股冲劲,因此年轻的人会比较适合,而像管财务、合同的人,就需要比较沉稳、有经验的人,因此年纪较大的人比较适合,一个企业有各种年龄和专长的人才,企业的发展就会比较良性。 记:其实现在不少企业想出来的点子都挺不错的,但是执行着执行着就变了样,因此,“执行难”的问题不光发生在法院,其实也发生在企业,城启是如何解决这样一个问题的?杨:对,一个好的点子,不能够是想出来就算数了,还要真正地执行,用我的话来说,就是“少说多干,抓落实”。记:据城启员工的介绍,您是一个特别随和的老板,几乎从不骂人,您是如何用比较“温和”的方式实现企业指令的上传下达的?杨:我认为管理的方式是因人而异的,这和个人的知识、成长背景等有关系。我很佩服李嘉诚,他就属于那种很温和的老板。我比较少骂人,但我善于“施压力”,当然,不是很直接的办法,而是一种心理上的推动力。具体的做法是靠指标、靠任务来抓执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明确任务和指标,并时时检查完成情况,这样就可以使派发的任务真正执行下去了。而且,我们经常定期开会检查大家对任务的执行情况,做得不好的人自然也就有了压力,希望自己能够尽快迎头赶上。当然,我们也有自己的奖惩机制,不过,我们是奖励的多,惩罚的少。我认为温和的做事方式也很好,像我谈合同,基本上成功率都在95%左右,因为我舍得让步,会用对方的方式来谈,自然容易谈拢,管理也是这样的。记:您原来是一个技术型的人才,是如何转化成一个管理型人才的?杨:通过不断的学习。我原来是学工科的,一开始做商业只是靠感觉,后来不就去参加的系统的管理学习,现在学习已经完成了。就是还没有时间写论文。这种系统化的学习很有帮助,特别是在财务管理、资本运营方面,对我帮助很大。我认为一个人得不停地学习,才可以进步。 记:关于城启的未来,您有什么规划呢?杨: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希望一年比一年好,最好做什么事都比别人稍微好一些。我有争强好胜的心,但也不会太过分,我的目标是企业获得稳健的发展,能够长盛不衰。记:城启未来的长期目标是什么呢?杨:城启只有自己的长期战略,没有长期目标,因为目标是要随时调整的。我们的战略是以房地产这个主业为主,避免过分的多元化发展。即使是偶尔涉及其它行业,也是和房地产相关的多元化,或者是和行家合作,我们的策略是“不熟不做”。当然,在合适的时机,我们也会做一些类似道路、桥梁、水、电等相关产业的投资。去年,城启就已经启动了一个和主业相关的副业。我们在清远投资了一家陶瓷厂,这个月将试产,春节后将大量投产,我们的设备规模和技术在国内是处于先进水平的,我们的生产线长度达到1公里长,而一般的行业水平仅仅是四、五百米。记:一个企业在创始阶段可以依靠“人治”,但如果要成为一个长盛不衰的企业,就必须要求“法治”了,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杨:在企业的初期,由于各种制度不完善,加上整个社会的诚信承诺不高,为了防范不必要的风险,就可能会任用自己比较信任的亲人。但在企业发展大了,制度完善,有了理想的监控机制以后,就可以用更开放的心态找吸引更多的人材了,城启的发展方向也是从传统的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发展。说不定,以后制度完善的话,我就可以不做事,只要打打球就好了。 听过一个笑话,一个人醉了,拍着胸脯说:“你们谁有我厉害?”另一个人站起来:“我就比你——厉害!”醉人想想,说:“那谁有咱俩厉害?!”笑话不是太好笑,但是有价值。见到总是笑眯眯的杨树坪,就很自然地想起这个笑话。广州许多熟悉杨树坪的开发商评价他会说两点,一性格好,二算帐精。而杨树坪说自己进行商业谈判的成功率和效率都很高,他总结的原因是“心算好”,“我说这样,别人非要要求那样,我心里一算,嗯,那样也行,就行了。”和许多白手兴家的第一代富豪一样,杨树坪也拥有无止境的进取心、为事业而事业的满足感、过人的精力和学习能力等等。但是,和那些更多地表现出开疆扩土的霸气的创业者相比,场树坪是绝不直硬的,场树坪说,这里面既有天性的原因,也有后天的磨练,想来也与多年的国企经历有关。“其实成功与失败也没什么关系,就算失败了,回去做工程师也挺好。”“开进度会,别人都完成了,你也不好意思不完成吧?”杨树坪这样说人生和企业,样子无可无不可,似乎这世界上没有什么要剑拨驽张的。但是,事情终究在沿着他的想法发展,在这笑容背后,你不能不感觉一种深厚的力道。像太极。(2005-01-24)

杨树坪的创业历程

4. 全国有多少个叫杨树坪

全国共有 22 个杨树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