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礼仪、礼节三者的区别是什么?

2024-05-14

1. 礼貌、礼仪、礼节三者的区别是什么?

一、读音区别
礼貌:[lǐ mào]
礼仪:[ lǐ yí ]
礼节:[ lǐ jié ]
表示尊敬、祝颂、哀悼之类的各种惯用形式,如鞠躬、握手、献花圈、献哈达、鸣礼炮等。
二、释义区别
礼貌:
1.言语动作谦虚恭敬的表现:有~。讲~。
2.有礼貌:他很~地给大家鞠了一个躬。~待人。
礼仪:
礼节和仪式:~之邦。~从简。~小姐。外交~。
礼节:
1.表示尊敬、祝颂、哀悼之类的各种惯用形式,如鞠躬、握手、献花圈、献哈达、鸣礼炮等。

礼貌、礼仪、礼节三者的区别是什么?

2. 礼节和礼仪区别是什么?


3. 礼节礼仪是什么?

  礼是发于人性之自然,合于人生之需的行为规范。
  个体, 有礼节, 守礼则文明,隆礼则相安而致治。
  群体,无礼节,无礼则暴乱,悖礼则相争而致乱。
  礼节是人和人交往的礼仪规矩。礼节是不妨碍他人的美德,也是自己行万事的通行证,礼节是人对人表示尊重的各种形式,包括动作形式和语言形式。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礼节的作用不容忽视,否则在社会上,免不了到处碰壁吃亏,届时悔之晚矣。相信没有人希望在无礼的行为背后引发的是七言八语,讪笑讥诮:“某人岂有此理、未曾受过教育、没有常识、粗卑不堪、不近人情、没见过场面、真讨厌、极可笑、远着他、少来往……”这一连串的名词,对自己的前途,一切的一切,会产生何种影响不用说大家都明白。
  礼仪;就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 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礼仪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
  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其基本的礼仪原则:
  一是敬人的原则;
  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
  三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
  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待人。

礼节礼仪是什么?

4. 礼貌,礼节,礼仪,礼遇的区别和联系

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是人们社会交际中的行为准则.礼、礼貌、礼节、礼仪都属于礼的范畴,礼貌时表示尊重的言行规范,礼节时表示尊重的惯用形式和具体要求,礼仪是由一系列具体表示礼貌的礼节所构成的完整过程.“礼貌”、“礼节”、“礼仪”三者尽管名称不同,但都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表示尊敬、友好的行为,其本质都是尊重人、关心人.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有礼貌而不懂礼节,往往容易失礼;谙熟礼节却流于形式,充其量只是客套.礼貌是礼仪的基础,礼节是礼仪的基本组成部分.礼是仪的本质,而仪则是礼的外在表现.礼仪在层次上要高于礼貌礼节,其内涵更深、更广,它是由一系列具体的礼貌礼节所构成;礼节只是一种具体的做法,而礼仪则是一个表示礼貌的系统、完整的过程.

5. 礼仪,礼节,礼数。

交际时,称呼对方最好用尊称,如“您”“贵”“尊”“老”“高”等都是表示对他人的尊重和自己良好礼貌修养的一种方式。
对于任何成年人,均可将男子称为“先生”,将女子称为“小姐”,“夫人”或“女士”。对于已婚女子称为“夫人”,未婚女子称为“小姐”,对于不了解的称为“小姐”或“女士”。
在人际交往时,注意距离,亲密距离的范围是50厘米之内。
个人距离是50~120厘米。
社交距离的范围为120~360厘米。
在正式场合要注意克服不良眼神。对于不太熟悉的人,不要盯着某个部位长时间的看,不要混身上下打量别人,不要窥视别人,不要用眼角看人,不要频繁的眨眼看人,不要东张西望,左顾右盼。
面对不同场合,不同情况,用微笑接纳对方,可以反映本人的修养,待人真诚,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

礼仪,礼节,礼数。

6. 礼节礼仪包括什么

一) 日常交往礼节 
1.尊重各国风俗习惯,遵守社会公共道德。 
2.遵守时间,不要失约。参加活动要按约定时间到达。不要过早,使主人因未准备好而难堪,也不要晚到。不守时是很失礼的。 
3.尊重老人和妇女,上下车辆和电梯应予照顾,出入门应让他们先行。 
4.举止端庄,注意言行。不要作一些异乎寻常的动作,不要用手指指人,不喧哗,不放声大笑,不在远距离大声喊人。走路不要搭肩膀,脚步要轻,遇急事可加快步伐,不可慌张奔跑。无论站立或坐下,姿势都要端正,不要蹲在地上等车、等人。站立时,身子不要歪在墙上或柱子上,不要坐在椅子扶手上。坐下时腿不要乱跷、摇晃,更不要把腿搭到椅子扶手上或把裤管撩起。手不要搭到邻座的椅背上。 
5.切勿随地吐痰,可吐在纸巾里扔进垃圾箱。不乱扔烟蒂或其他废弃物品。 
6.公共场合不可修指甲,剔牙齿,掏鼻孔,擤鼻涕,挖耳朵,搔痒,摇腿,脱鞋,打饱噎,伸懒腰,哼小调。打喷嚏、打呵欠应用手帕捂住嘴、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声音。 
7.在国外许多场合,如看演出和进餐时不许抽烟。在允许抽烟场合,应征得女士同意。不要边走路边押烟,进入会客室、餐厅前,应把烟掐灭。 
8.参加活动前不要吃蒜、葱等气味大的东西。 
(二) 仪容、服饰 
1.头发、胡须要经常修整。鼻毛、指甲应修短。 
2.衣着要注意清洁、整齐,特别是衬衣要经常换洗。衣服要熨平,皮鞋要擦亮。参加正式活动穿西装应打领带。长袖衬衣要塞在长裤内,袖口不要卷起。短袖衬衫不要塞在裤内。内衣裤和衬衣、女士的袜套,不要露出。需要脱换衣服时,应到盥洗室或其他适当场所整理和脱换。 
3.出席隆重活动一般穿深色服装,上下身颜色要一致。有些热带国家、隆重场合也可穿长、短便服。 
4.参加活动进门后应把大衣、帽子、围巾、手套等脱下,送存衣处存放。存放前注意检查口袋里的个人物品。 
5.男士任何时候在室内不得戴帽子。 
6.室内一般不要戴黑眼镜。就是在室外,遇隆重仪式和迎送等礼节性场合,一般亦不要戴深色眼镜。 
(三) 见面的礼节 
1.初次相识,一般由第三者介绍或自我介绍。为他人介绍,要先了解对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不要贸然行事。应把身份低、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把男士介绍给女士。要把姓名、职务说清楚。介绍到具体人时应有礼貌地以手示意,不要用手指指,更不要用手拍打别人。自我介绍,先讲自己姓名身份,然后请教对方。互相介绍时可互换名片。 
2.一天中首次见面,或一次活动中初遇,均应问好。对方主动问好,一定要相应回答。通常见面时互相握手,参加大型活动因人数众多,也可与主人握手后,同其他人点头致意,不需一一握手。东南亚佛教国家有的人不握手,双手合十致意。握手时,由主人、年长者、身份高者、女士先伸手。客人、年轻者、身份低者见面可先问候,待对方伸手再握。多人同时握手注意不要交叉,待别人握完再伸手。在室外握手,男士应脱帽。 
3.参加外国人举行的活动,抵离时应主动与主人打招呼,如系庆典活动,应致节日祝贺。 
4.在外事场合遇到过去熟悉的外国重要人物要尊重,一般不要匆忙前去打招呼,待对方主动表示,再相应作答礼。 
5.日常生活中,与熟悉的外国人见面,应互致问候,酌情寒喧,但不要问"到什么地方去","吃过饭没有"等语。 
(四) 谈话时应注意的礼貌 
1.社交场合谈话时要先弄清对方身份,以便自己谈话得体,有针对性。 
2.对外接触谈话要自然、和蔼。对方发言时要注意倾听,不要左顾右盼,看手表。 
3.说话时不可用过多过大的手势。谈话声音不要过高,以使对方能听清为宜。 
4.不要谈疾病等不愉快的事情。一般不要询问对方履历,谈及时,要十分客气,如对方不讲,不要追问。不要询问女士年龄,是否已婚等私事。 
5.对外谈话要实事求是,自己不知道的事不要随便答复,无把握之事不要应诺,应言而有信。 
6.三人以上在场,不要只谈两人知道的事,冷落其他人。 
7.不要谈论第三者的事情。不要交头接耳,讥讽他人,如所谈事情不便让旁人知道,则应寻找适当的时机再说。 
8.谈话时不要总自己讲,应让别人有讲话机会。别人讲话,不要随便插嘴,打断别人话头。 
9.对方讲话如未听清楚,可以再问一遍。发现对方对我讲话有误解,应进一步解释。 
10.社交场合,应按本人身份,主动交际。但如别人在个别谈话,不要凑前旁听。若有事需与某人谈话,应待别人谈完。有急事找,则应先打招呼,表示歉意。

7. 礼节礼仪

  会面礼仪:问候的顺序:位低者问候位高者
  自我介绍:先递名片、时间简短、内容规范
  介绍的顺序:尊者居后
  握手的顺序:尊者居前
  名片礼仪:使用与交换
  尊者居后原则
  介绍礼仪:把地位低者介绍给地位高者
  把年轻者介绍给长者
  把主人介绍给客人
  把男士介绍给女士
  把迟到者介绍给早到者
  介绍时动作:手心向上,介绍时一般应站立,
  特殊情况下年长者和女士可除外,在宴会或会谈桌上可以不起立,微笑点头示意即可。
  握手礼仪:握手次序:女士先伸手,男士才可握手;领导或长辈先伸手,下级或晚辈才可握手。
  握手动作:对方伸手后,我方应迅速迎上去,但避免很多人互相交叉握手,用大约2 公斤的力,避免上下过分地摇动。
  握手禁忌:不能用左手,与异性握手不可用双手,不能戴墨镜、不能戴帽子、不能戴手套。不要在与人握手时递给对方冷冰冰的指尖,不在握手时长篇大论,或点头哈腰过分热情。
  名片礼仪:递名片:双手拿出自己的名片,将名片的方向调整到最适合对方观看的位置,不必提职务、头衔,只要把名字重复一下,顺序要先职务高后职务低,由近而远,圆桌上按顺时针方向开始,在用敬语:“认识您真高兴”“请多指教”等。
  接名片:双手接过对方的名片,要简单地看一下内容,轻声念出对方名字,不要直接把名片放起不看,也不要长时间拿在手里不停摆弄,更不要在离开时把名片漏带,应将名片放在专用的名片夹,或放在其他不易折的地方。
涉

礼节礼仪

8. 礼节礼仪指什么

礼节的含义


    礼节是礼貌的具体表现形式,是礼貌在语言、行为、仪表等方面的具体规定。礼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交际场合相互表示尊敬、祝颂、问候、致意、哀悼、慰问以及给予必要协助和照料的惯用形式,是社会文明的组成部分。从形式上看,它具有严格的仪式;从内容上看,它反映着某种道德原则,反映着对他人的尊重和友善。例如,在某人生日那天,他的亲戚、朋友、同事、同学对他说一句“生日快乐” ,或给他送上生日贺卡,或送上一束鲜花,或送上一个生日蛋糕等等,这是礼节;在宴会服务时,服务员送茶、斟酒、上菜、送毛巾等按照先宾客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等程序进行,这也是礼节。
在国际交往中交际礼节也是各式各样的,日常见面礼节就有鞠躬礼、点头致意礼、举手注目礼、握手礼、吻手礼和接吻礼等。虽然现代社会的交际礼节有从简及趋向一致或相通的趋势,但是,各国人民的文化特征是客观存在的,使用起来就存在着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不同习惯。因此,我们平时应十分注意不同礼节的具体运用,在交往时必须注意尊重对方,以避免出现“失礼”的行为。


    礼仪的含义


    礼仪作为一种调整人际关系的道德行为要求,是人类社会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共同遵循的最简单、最起码的道德行为规范。对个人而言,礼仪是一个人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于社会而言,礼仪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俗的反映。从礼仪的历史沿革看,现代社会的礼仪主要是在人际交往、社会交往和国际交往中,为表示尊重和友好的一系列行为、道德、社会规范和惯用形式。狭义的礼仪通常是指举行的合乎社交规范和道德规范的仪式,即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的精神及要求的,在较大或较隆重的场合,为表示重视、尊重、敬意等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例如,在接待外宾时鸣放礼炮;外宾到达宾馆时,服务小姐在宾馆门前列队站立、微笑、鼓掌等。


礼仪也可以从以下几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释:


(1)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也就是说,礼仪即教养,素质体现了对交往礼节的认知和应用。


(2)从道德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或标准做法、行为准则。


(3)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人际交往中使用的一种艺术,也可以说是一种交际方式。


(4)从民俗的角度来看,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必须遵守的律己敬人的习惯形式,也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待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简言之,礼仪是待人接物的一种惯例。


(5)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一种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6)从审美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一种形式美,是人的心灵美的必然的外化。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